圖為國際空間站
眾所周知,當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之後,美蘇兩國就正式開始了在太空之中展開的競賽,當時蘇聯致力於打造空間站,美國則是瞅準月球發射載人火箭。此外當時美國已經掌握太空梭重複利用的技術,憑藉此項技術美國逐漸領先蘇聯,處於全球領先地位。然而空間站卻成為美國的短板,只能高價向蘇聯購買空間站位置。
隨後,蘇聯解體時,由俄羅斯繼承了蘇聯大部分的遺產,同時也繼承蘇聯空間站,但該空間站將會在2022年正式退出太空。也就意味著此後太空將不會再有空間站,然而中國空間站即將上線,成功與俄羅斯完成接力。據悉,我國為打造屬於自己的空間站,迄今為止已經進行30年相關部署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的空間站被稱為「中國的空間站」,沒有「國際性」。意思很簡單。我國並不打算對外開放,有錢也買不到票。如果想進入我國的空間站,只能依靠「友好」關係。所以,此舉也引發了美國人的擔憂。
圖為「聯盟」號飛船
據環球時報的消息稱,美國宇航局局長吉姆,近期在美國參議院接受質詢時表示,美國必須大量撥款來設法保持自己在低地球軌道的載人航天設施存在,這樣就能阻止他國獲得戰略優勢。而這段話的背景,是我國天和空間站即將進入正式部署階段,而美國牽頭建立的國際空間站,卻面臨著即將沒有錢維持的窘境。
這對美國、日本和歐洲來說是很絕望的事,但更絕望的是,國際空間站已經修修補補這麼多年,最多只能運行到2024年,所以他們必須想辦法提前拿到進入空間站的「船票」,但這張票似乎並不那麼容易拿到。除此之外,最令美國人感到心塞的是,俄羅斯方面表示,將不再為美國火箭提供發動機,這將使美國衛星升空再添一個麻煩,並且還正式宣布,自我國空間站建成之日起,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將拒絕西方國家使用。看到這裡,相信明眼人都明白,俄羅斯的這兩項決定具有投名狀的意思。
圖為「載人龍」飛船
而俄羅斯人的決定,也引發美國人擔憂,如果國際空間站後面的經費再不落實,中國空間站未來或成為世界上的唯一。實際上在歐巴馬時期,美國航天局就面臨著這個重要的問題,雖然一度考慮,到2020年後不再為國際空間站撥款,改為私人經營。可以找馬斯克買「載人龍」的船票進入國際空間站,然後像酒店一樣把空間站隔成很多房間,租給太空人居住和試驗。但事實沒有那麼美好。私營企業是要追求利潤的,在很多場景下,私有化就意味著漲價。
要知道,國際空間站的運行成本非常高,每年沒有十億美元級別的運行費,根本不能開門迎客。如果艙段和設備老化需要更換,成本就更高了。除了政府買單的航天員,世界上有幾個人住得起這麼貴的酒店?就算有些土豪願意上天嘗鮮,也不可能支撐空間站的長期運行。長此以往,私營企業主肯定要選擇撤資,把國際空間站扔回大氣層燒掉。而美國的航天「領頭羊」的位置,也將被取代。
圖為SLS火箭
這裡相信有些人會好奇,美國人為什麼不利用地月軌道空間站繼續保持國際航天的領導地位呢。其實不是美國人不想,而是,這個空間站目前還有大量關鍵技術沒有解決、SLS火箭的進度一再拖延。以NASA現在得到的撥款強度,這個空間站到2030年能初具規模就算樂觀了,拖到2035年也不是沒有可能。所以,此次美國航天局局長伸手要求這一做法,無疑不是在揭示著一個殘酷事實,那就是,我國的空間站,在未來或將成為唯一,實際上,也確實如此,截止至2020年6月,已經有來自17個國家的23個科研項目申請進入天和空間站,其中就有德國、法國和日本。這種巔峰高技術合作不僅僅有科學意義,更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劉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