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間站老化嚴重,俄羅斯有意自己單幹,與中國合作或是良策

2020-12-06 騰訊網

在人類探索外太空的進程中,國際空間站承擔著至關重要的地位。作為國際空間站項目的創始國之一和中流砥柱,俄羅斯的作用無需贅言。然而,自2014年以來,俄羅斯就多次揚言要退出國際空間站項目。不久前,俄羅斯赫魯尼切夫科研生產聯合體副總裁弗拉基米爾·索洛夫耶夫更是提到了2024年這個時間節點。按照他的說法,由於目前的國際空間站日益老化、故障頻發,俄羅斯有意在2024年後另起爐灶,打造俄羅斯自己的空間站。

之所以說國際空間站意義非凡,就是因為它具備「太空科研」和「探索星級移民」的雙重作用。一方面,包括航天、燃料和生物科學等眾多領域的科研項目,在地球上無法進行實驗和探索。另一方面,國際空間站的持續穩定運營,為人類提供了大量寶貴的資料和參數,為未來人類大規模星際移民奠定了堅實基礎。當然,耗資巨大的國際空間站之所以能夠運營到今天,主要就是來自於國際化合作。

特別是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NASA的空間站計劃因為受到預算削減的影響而處處受制。為此,美國不得不改變對戰鬥民族的敵視態度,並在蘇聯解體後攜手俄羅斯一起開啟了國際空間站項目建設。儘管說,俄羅斯為此付出了太空站技術、科研人員外流的代價,但卻可以極大降低成本。此後,隨著日本、加拿大及歐洲各國加入其中共同分攤費用,國際空間站終於形成了規模。客觀來說,國際空間站成立至今,始終還是迴避利益糾葛問題。以美國來說,自2003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失事事件」發生以後,美國宇航局一度停飛所有太空梭。這也導致在兩年多的時間裡,國際空間站的人員物資運輸全部由俄羅斯「聯盟」 號飛船完成。當然,戰鬥民族也會精打細算。據媒體爆料,美國為了說服俄羅斯運送美國太空人前往國際空間站,曾經付出了高達39億美元的「座位費」。

正是因為有這樣一層利益關係存在,近年來俄羅斯也屢次把退出國際空間站作為要挾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籌碼。特別是自2014年以來,美國等北約國家借「烏克蘭問題」頻頻向俄羅斯施壓,導致美俄關係降至冰點。作為反制手段,俄羅斯再次祭出了「退群大招」,並且向美國禁運火箭發動機。這一連串的表態和舉動,其實已經反映出俄羅斯無意繼續參與國際空間站項目的決心。

另一方面,國際空間站日益老化,維修成本過高,也是俄羅斯考慮退出的重要原因。按照索洛夫耶夫的說法,目前國際空間站的很多核心構件已經嚴重老化或受損,這是近年來空間站屢屢發生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由於其中一些構件根本無法進行更換,重新建造的成本代價過大,俄羅斯並不想繼續分攤費用。與此同時,俄羅斯國家軌道站項目也已經完成了項目籌備。據悉,這個軌道站將由3-7個艙段組成,駐守太空人人數為2-4名。由於艙段可實現更換,並不存在安全隱患,因此在使用壽命上大大延長。按照俄羅斯的計劃,這個國家軌道站會在2024年開始部署。

一旦俄羅斯退出國際空間站,受到影響最大的就是美國等西方國家。要知道,目前 俄羅斯是唯一擁有長期運行大型組合式空間站經驗的國家。當然,考慮到獨自建造空間站需要耗費大量資金,以目前俄羅斯的財政狀況 而言,尋找新的合作夥伴更為明智,很顯然,中國就是最好的選擇。

隨著「天宮」和「神舟」項目持續推進,我國在航天領域已經躋身一線領跑國家行列。按照計劃,我國的「天宮」空間站將在2022年完工。與此同時,我國已經明確表態,在空間站未來的探索應用方面將繼續保持開放合作的態度。當然,「天宮」空間站長期駐留的位置僅有3個,除了我國之外,其他國家想要參與其中,就必須表現出足夠的誠意了。(舍娃)

相關焦點

  • 俄放狠話要撤出國際空間站單幹?最後可能還得合作,不過是和中國
    自從2014年克裡米亞事件導致俄羅斯和西方關係惡化之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傳出「俄羅斯要退出國際空間站」的消息。例如在2014年5月16日,俄羅斯就威脅要在2020年撤出國際空間站,並且向美國禁運火箭發動機;2015年3月1日,俄羅斯威脅要在2024年之後撤出國際空間站……2020年3月,俄羅斯再次提出,2024年之後要離開國際空間站合作機制,自己單幹。
  • 國際空間站老化嚴重,它還有未來嗎?
    科學研究在決定國際空間站的目的和擴張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留給國際空間站的時間不多了。美國航天局目前正計劃在2024年前結束對國際空間站的支持,將老化的空間實驗室轉型為私營部門和營利活動,如製造、營銷、廣告和太空旅遊。2024年後,我們有望看到空間站大幅減少運作。
  • 日漸老化的國際空間站,離退役還有多久?
    由於國際空間站上的美國艙段出現了空氣洩漏的情況,在空間站上駐守的3名航天員,作為地球以外僅有的人類,都被緊急集中到了空間站上的俄羅斯艙段內。當時,美國宇航局及其國際合作夥伴就發現空間站的漏氣速度略高於標準值。然而由於那時候正值其「繁忙季」——航天員要進行各種太空行走,還要準備SpaceX公司的龍飛船進行首次載人任務等,這個問題一直被壓著沒有好好處理。美國宇航局認為,氣體洩漏並不是一個特別急迫的問題,畢竟空間站上還常備有氣罐,可以不斷補充洩漏的氣體,維持空間站內氣壓的穩定。
  • 國際空間站將停用,我國天宮空間站即將上線,多國申請合作
    世界上第一個空間站是前蘇聯發射的「禮炮一號」,後來又發射了多個版本。美國也不甘示弱,在空間站方面也大力發展。後來,由於空間站的維護實在太昂貴了,各國決定合作,共同運營一個國際空間站。1998年,第一個國際空間站發射升空。
  • 國際空間站一直漏氣,會不會偏離航向?不會,但會提早報廢
    看過《火星救援》的朋友都記得,最後營救時刻,宇宙飛船炸掉一節太空艙用於減速,而太空人戳破自己太空衣,用氣體推進。那麼現實中的的國際空間站會因為漏氣改變航向嗎?答案並不會改變,但是會提早報廢太空站。2007年國際空間站又出現嚴重事故,空間站上的電腦竟然遭到病毒的攻擊,一直不能被修復,假如未來幾天再修復不好就需要太空人撤離了,空間站有可能偏離軌道墜毀向地球,後來萬幸還是修復成功了。
  • 國際空間站警報響起,美國艙段空氣洩露嚴重,緊急時刻要看俄羅斯
    國際空間站是一個國際合作的項目,美國和俄羅斯是其中最為關鍵的兩個合作夥伴,長期以來美國和俄羅斯的太空人主要負責國際空間站的值守。雖然國際空間站冠名「國際」,不過該項目一開始就是把中國撇除在外的,除了美國和俄羅斯的積極參與之外,包括日本和歐洲航天局都是國際空間站的合作夥伴,國際空間站是人類在太空的最大的建築,該空間站是由多個艙段構成,主要是美國和俄羅斯的組建,其餘還有日本的艙段等,在8月19日就有一艘日本發射的無人貨運飛船脫離國際空間站進入大氣層焚毀。
  • 中國和很多國家合作,未來共同使用中國空間站,為何卻拒絕美國?
    作為連接太空的法寶,現如今天宮號空間站的最大規模已經可以達到180噸了。有著這樣規模的空間站,必然會引起全球各國的關注,也一會得到各個國家所發出的合作申請。中國目前也和很多國家合作,未來共同使用中國空間站,為何卻拒絕了美國?1我們知道,國際空間站已經在低地球軌道運行差不多20年的時間了,截止到現在國際空間站已經準備延壽4年,在2024年的時候正式退役。
  • 國際空間站出現「散架」趨勢,北鬥完成組網,中國空間站蓄勢待發
    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消息,俄羅斯齊奧爾科夫斯基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安德烈約寧在接受採訪時就表示,由於超期服役,目前國際空間站存在眾多問題故障,很有可能在2024年就被迫停用。從目前問題百出的國際空間站運行狀況來說,這個計劃將很難實現。
  • 國際空間站傳出壞消息,或威脅太空人生命,俄網友:未來看中國了
    中國新聞網消息,據俄羅斯衛星網報導:俄羅斯火箭航天消息人士向外界披露,國際空間站的美國艙外部出現氨氣洩漏。,國際空間站早就已經變得老舊不堪,它上面的一些基礎設施以及電子元器件已經老化,由於美國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所以,他們預計讓國際空間站在2024年就正式退役,但是,按照現在國際空間站的狀況來看,還不一定能夠撐到2024年,說不定還會提前被迫退役,屆時,以美國為首的16個國家將沒有空間站可用了,為此,
  • 國際空間站要吃散夥飯?當年美國一句話,就否決了中國的加入
    從1998年俄羅斯發射第一個曙光號功能貨倉到如今,國際空間站已經在太空中運行了22年。作為冷戰後,美蘇雙方和解以及全人類共同合作開發太空的標誌,國際空間站意義深遠。不過實際上卻是美國需要俄羅斯的空間站技術,俄羅斯需要美國的資金投入。
  • 國際空間站漏氣 後果嚴重嗎?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近日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3名太空人將集中在俄羅斯艙段三天,並於本周末查找漏氣原因。聲明表示,這次漏氣沒有對駐站成員或國際空間站構成威脅。
  • 國際空間站為何沒有中國參與?背後原因令人深思,西瓜視頻講航空
    ,所以當時的中國雖然擁有強大的航天潛力,但國際空間站的各個初始參與國還是單純地認為中國並沒有能力為項目做出顯著貢獻,因此國際空間站選擇不邀請中國參與項目建設。失去參與國際空間站的機會後,中國航空並沒有洩氣,反而憋著一口氣在胸口,「既然別人看不起自己,那就自己單幹」,短短10年時間中國成為繼美俄後的第三個成功將人送上太空的國家,楊利偉等人的成功返回地球意味著中國航天實力正式跨入全球頂尖行列。
  • 國際空間站漏氣,後果嚴重嗎?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近日發布聲明稱,國際空間站發生輕微漏氣,洩漏點可能在美國艙段,3名太空人將集中在俄羅斯艙段三天,並於本周末查找漏氣原因。聲明表示,這次漏氣沒有對駐站成員或國際空間站構成威脅。
  • 國際空間站漏氣,後果嚴重嗎?
    聲明表示,這次漏氣沒有對駐站成員或國際空間站構成威脅。△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和美國艙段示意圖 | 國際空間站今年4月,俄羅斯「聯盟MS-16」飛船順利升空入軌,把2名俄羅斯太空人、1名美國太空人送抵國際空間站,執行駐站任務,開展科研活動並對空間站進行維護。作為國際空間站的第63批科考組的成員,三人將在國際空間站駐守196天。
  • 國際空間站不可能永遠存在,它將以何種方式終結自己?
    但總有一天,這個國際空間站將面臨它的終結。它正在老化,並且時常面臨空間碎片和微隕石撞擊的風險。如果人類不讓它退役,危險的太空也會終結它。空間站的最終命運一直以來困擾著美國宇航局(NASA)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Roscosmos)以及其它合作國家的科學家,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太空專家必須考慮細緻的方案來終結它。
  • 中國笑到最後,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專家表示最多撐到2024年
    不過,就在中國航天不斷傳出好消息之際,曾經拒絕中國加入的國際空間站卻遇到了大麻煩。最近國際空間站表層甚至出現了小孔,這種形勢下必須做好準備,它可能最多撐到2024年,在這之後國際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約寧指出,國際空間站目前並非面臨著大部件出現故障的情況,而是不斷冒出各種小問題,開始「散架」。
  • 國際空間站恐提前退役,將自己設計空間站
    所以早在1983年就有人提出了一個設想建造國際空間站,之後以俄羅斯、美國為首,多國合作建造了這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國際空間站。而現在這個國際空間站也到了快要退休的年齡,美國本還想著延遲這個空間站的使用,而現在俄羅斯要拋棄美國一個人玩!國際空間站恐提前退役,將自己設計空間站。
  • 國際空間站或2024年停用,中國空間站將接棒,27國申請合作
    國際空間站是一個由六個國際主要太空機構聯合推進的國際合作計劃。這六個太空機構分別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俄羅斯聯邦航天局、歐洲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加拿大國家航天局和巴西航天局。國際空間站於1993年完成設計,作為一個凝聚著多個國家技術合作的結晶,國際太空站總計花費了超過一千億美元。
  • 拒絕美國自己單幹,俄羅斯豪言:金星是「俄羅斯的行星」
    最近,俄羅斯國家航天局(Roskosmos)正式宣布,拒絕與美國在金星星際站建設項目上展開合作,打算自己單幹。俄羅斯在金星探測上可謂是「雄心勃勃」,據俄羅斯公布的最近金星探測計劃顯示,俄羅斯正在籌劃新一輪的金星探測計劃,計劃將在金星採集土壤樣品,並帶回地球供科學家研究。
  • 還得自己單幹:中國「人造太陽」已放電,比美俄歐合夥搞快了五年
    而中國不僅攻克了"人造太陽"的重力支撐設備,而且還於今年9月份,將其運往法國,提供給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使用,中國也是該國際項目的重要參與者。,另一方面捋起袖子單幹,可謂雙管齊下,兩不耽誤,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國單幹已經遠遠將國際同行甩在了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