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8年俄羅斯發射第一個曙光號功能貨倉到如今,國際空間站已經在太空中運行了22年。作為冷戰後,美蘇雙方和解以及全人類共同合作開發太空的標誌,國際空間站意義深遠。不過實際上卻是美國需要俄羅斯的空間站技術,俄羅斯需要美國的資金投入。
雖然是各懷心思,但畢竟是合作了這麼多年,按理說在國際空間站的最後服役期內,應該是謀求平穩度過,可是卻么蛾子不斷。
那就是國際空間站的漏氣事件,也是在最近又被外媒給報導了出來!
事實上,早在2018年,國際空間站就監測到了漏氣現象,結果就在國際空間站對接的「聯盟MS09」飛船的側壁上發現了一個直徑約2毫米,明顯是人為製造的孔洞。而這艘飛船是空間站隨時備用的救生艇,用於出現緊急情況時空間站人員逃生返回地球之用,故意在上面手動打孔,想想都不會那麼簡單,但對於此項漏氣事件的調查卻沒能進行下去。
不過到了2019年9月,國際空間站又出現了持續的漏氣現場並且一直持續到2020年8月,這麼長的時間,國際空間站上的工作人員卻一直未能找到漏氣點,直到最近才發現漏氣點原來在服役了十幾年的俄羅斯的星辰號核心艙。但由於核心倉內部艙壁上有著大量的精密儀器,所以想要確定漏氣點的具體位置困難重重,而面對困難,美俄的態度卻是放任不管,畢竟已經漏了幾年了,又沒有出事。
不過這樣的態度卻是表明了,在國際空間站的最後日子裡,美俄雙方都不想好好的走下去了,
而國際空間站原定的服役到2028年看來也很難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但國際空間站退役以後,咱們中國的空間站應該正式服役了,不得不感慨一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啊!
其實早在1994年,國際空間站計劃還是個雛形的時候,中國就表達了想要加入國際空間站的意願,俄羅斯和其他國家也都有邀請中國加入的意願,不過美國聲稱中國當時的技術水平不夠,拒絕邀請中國。而由於美國在國際空間站上的主導地位,所以最後也就沒有邀請中國到國家空間站的建設中去。
而時間到了2003年,在中國的神舟五號成功返回後,曾經參與阿波羅登月的美國航天界元老奧爾德林呼籲:美國宇航局應考慮在國際空間站上為中國的太空人鋪開「歡迎的地毯」。而俄羅斯航天專家也表示,有意邀請中國參加國際空間站的建設。但還是美國政府直接跳出來,以蹩腳的理由反對,於是中國再一次同國際空間站失之交臂。
最後一直到2007年10月,當時的中國科技部副部長李學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依舊錶示:中國期望與美國開展在航天領域的合作,成為國際空間站計劃第17位合作夥伴。不過這份善意還是被美國政府給忽視!
於是在後來,中國人下決心自己幹航天事業,其他國家越是封鎖,咱們就越要幹出成果給他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