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0月4日,大毛熊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自此人們正式進入太空,開始了對太空資源的開發利用。時至今日,位於太空軌道的衛星越來越多,他們為我們的生活提供著各種各樣的服務,在衛星的幫助下,許多問題也都迎刃而解。但人們對太空的探索並沒有止步於此。隨著自然環境日益惡化,各種能源日益枯竭,太空成為了人類最佳備選方案,在利用太空、開發太空資源的同時,人們也開始了對太空的進一步探索。
就當下而言,人類主要將眼光放在了太陽系內的月球和火星之上,希望能夠在這兩座星球上建立人類太空基地。但一切都講求循序漸進,不能一蹴而就,在建立外星球人類生存家園之前,人類首先建立了太空站,在太空站上開展各種實驗,進而獲得相應的實驗參數和實驗結果,幫助人們更好地移居外太空。
在航太技術領域,我國與他國相比,起步並不算太晚,也正是如此,當下我國已經成為了一個航天大國。但在上世紀的時候,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航天技術仍然存在巨大的不足,比如在全球導航系統的建立上以及空間站的創建上。有傳言稱,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由美國和俄羅斯主導,加拿大、日本等16個國家共同參與的國際空間站建設項目將中國拒之門外,並且甚至不接受中國對其應用的通知。隨著這一消息的曝出,許多人都感到憤懣不已,同時也加速了我們對於航天技術不斷進行升級完善的決心。
或許是功夫不負有心人,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在航天技術上接連突破關鍵,當下已經順利成為國際航天技術最為先進的國家之一,空間站也在這個過程中順利建立了起來。而且需要聲明一點的是,國際空間站即將退役,而中國空間站將會在短時期內成為唯一。
2016年3月,中國籤署了《利用中國空間站開展國際合作諒解備忘錄》,允許其他國家利用中國所創立的空間站,在其上面開展相應的科學實驗。在2019年6月,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和聯合國外空司共同對外公布了此前所申請的應用中國空間站的項目,共有9個項目成功入選,成為中國空間站首批對外開放項目獲得者。
美國遭拒?中國空間站否決了美國的合作申請,因為其實力差。然而就在近日有消息曝出,自獲得中國審批的9個項目中,沒有一個是美國的。有人可能會說美國應該是想要利用之前的國際空間站或者是自己建立起來的吧。如果你這樣想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作為資本主義國家,怎麼可能放過如此機會呢?事實也確實如此,美國確實也進行了申請,只不過是沒通過而已。
此消息已經曝出,許多網友紛紛表示揚眉吐氣,報了曾經不允許我國進入國際空間站的仇恨。但事實上是,並不是我們要報仇雪恨,畢竟無論是在太空資源開發利用上,還是在其他層面,我國向來倡導公平開放,這次美國項目之所以沒能成功入選,是因為實力太差,不符合我國項目審批標準,所以才被拒之門外的。那麼我國空間站項目審批標準是怎樣的呢?
最基本的一條就是要符合聯合國此前公布的對太空資源和平利用原則。在此基礎上,我國聲明,對於中國空間站上進行的實驗項目,要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能夠推動當下科技實現一個飛躍發展;實驗方案合理可行,不會對中國空間站造成任何威脅;實驗項目產生的經費全部自主承擔,中國只負責將其運送上空以及在軌運行和正常研究的保障,實驗結果要共享。
只有符合以上所有條件的實驗項目才能獲得批准,進入中國空間站進行相關探索。當然了,空間站畢竟空間有限,所以每一批次也有數量限制,在同等條件下自然是最具有意義的獲得資格了。所以我們並沒有任何針對美國的意思。
其實還有一條消息可以證明,那就是此前我們說的中國被拒進入國際空間站項目。關於該消息,有人說是真的,也有人說其實是因為中國壓根就沒有進行申請。而在2017年節目中,主講嘉賓天空二號總設計師朱樅鵬表示,按照中國航天技術發展規劃,當時確實沒有進行相關申請。
我國在航天領域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研究,並且確立了「三步走」戰略,當下已經實現了第二部有關空間站的一系列事宜。而接下來努力的目標就是成功建立大規模長期性載人駐留空間站,使人類能夠長時期大規模在太空居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