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幾年前,我國公布了天宮空間站的建造計劃:預計將在未來兩年進行11次發射,到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在軌組建工作。
而隨著我國空間站建設的正式展開,世界上就有不少國家都紛紛提出意願,想要同中國合作,進入中國的空間站。根據國內媒體最新的披露:截止到目前,中國已先後收到了27個國家的申請,但在經過仔細評估後,批准了18個國家入駐天宮空間站的資格,這其中未獲批准的就有美國NASA的項目。
有一說一,即使是中國批准NASA的項目,NASA也沒法從美國政府那裡獲得許可,因為美國政府早已禁止美國所有機構同中國航天局進行任何的合作。
而這份禁令已經存在了20多年了,最開始其確實阻礙了我國航天的發展,但是現在看來反而是這份阻礙使我們獨立自主建設空間站的步伐大大加快。
如今再回想當年那段歲月除了有些感慨,更多的反而是慶幸!
國際空間站雖然冠以國際之名,但實際上大家都知道其主體還是由美,俄兩個國家建設,其中美國出錢,俄羅斯出空間站技術,所以做決定的還是美俄兩個國家。
1994年國際空間站籌劃建設時期,美俄兩國就在考慮邀請哪些國家,其中俄羅斯就表明了想要邀請中國,而中國也示出了善意,希望成為國際空間站的啟動方,但遭到美國的一票否決,而當時否決的原因是中國航天技術過於落後,這絕對是一個藉口!因為後來美國政府官員親自承認:因為美國認為太空空間站的技術有軍事用途,所以才會反對中國的加入。
2003年,中國神舟五號成功返回,標誌著當時我國已經掌握了載人航天技術,中國絕對不是一個航天弱國了。正是這一次載人航天的成功,讓曾經參與阿波羅登月的美國航天界元老奧爾德林呼籲:美國宇航局應考慮在國際空間站上為中國的太空人鋪開「歡迎的地毯」。而我國也在這時候相應地釋出善意,不過面對美國國內有識之士的提議還有中國的善意,美國政府粗暴的進行了幹涉,直接拒絕。
一直到2007年10月,當時的中國科技部副部長李學勇在十七大新聞中心舉辦的記者會上,接受採訪時依舊錶示:我們真誠的希望與美國開展在航天領域的合作,比如能夠參加國際空間站計劃,成為第17位合作夥伴。
但面對如此善意的表態,處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毫無反應,於是隨著這句話的石沉大海,在以後中國再也沒有表達過任何想要加入國際空間站的意願了。
而事實上,在十七大上,就已經有多位代表提出要讓中國航空航天事業飛得更高,正是在那時起中國航空航天事業就開始了更加長遠的布局。
或許在2007年,我國想要建設自己的空間站還是個夢想,但是到了後來,2008年中國人首次太空出艙活動,2011年天宮1號發射成功,2012年我國首次載人交會對接任務圓滿成功,2016年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一直到現在夢想即將要變成現實。可以說正是無數科研人員一步一個腳印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而在未來這些腳印將踩得更加的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