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放狠話要撤出國際空間站單幹?最後可能還得合作,不過是和中國

2020-12-05 環球時報

11月27日,俄羅斯赫魯尼切夫科研生產聯合體副總裁弗拉基米爾·索洛夫耶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要重新考慮2024年之後是不是還繼續參加國際空間站」。他說,該企業的重點將轉移到俄羅斯自己的空間站上。這是不是意味著作為人類目前最大的空間設施、科學奇蹟的國際空間站,已經被人敲響了喪鐘呢?

聯盟飛船發射

需要知道,俄羅斯不是第一次提出要撤出國際空間站合作了。自從2014年克裡米亞事件導致俄羅斯和西方關係惡化之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傳出「俄羅斯要退出國際空間站」的消息。例如在2014年5月16日,俄羅斯就威脅要在2020年撤出國際空間站,並且向美國禁運火箭發動機;2015年3月1日,俄羅斯威脅要在2024年之後撤出國際空間站……2020年3月,俄羅斯再次提出,2024年之後要離開國際空間站合作機制,自己單幹。索洛夫耶夫最新一次的表態,理由是國際空間站的艙段和零部件已經開始老化,到2025年就要進入故障頻發的階段,不搞新站已經不行了。

俄羅斯太空人發現艙段漏氣

那麼,俄羅斯到底撤還是不撤?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撤出國際空間站,自己另起爐灶,對俄羅斯來說是沒有技術障礙的。蘇聯/俄羅斯是世界上唯一擁有長期運行大型組合式空間站經驗的國家。今天的國際空間站,就是在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包括美國、歐洲的太空人在「和平」號上經過了多次、長期飛行試驗,學會了如何建設和運行一個標準接口、多艙段組合式大型空間站,如何讓空間站和不同類型的飛船、太空梭對接和一起飛行,如何從空間站上進入宇宙實施艙外行走。

相比之下,反而是美國從來都沒有自己發射和運行過這樣的大型組合式空間站。一旦俄羅斯撤出,美國面臨著從頭學習空間站搭建和運行的難題。空間站商業化也就成了一紙空文:不成熟、不安全的東西,怎麼能提供給商業應用呢?

但是搞航天不僅僅需要技術,也需要錢。載人航天需要的錢就更多。在國際空間站的建設和運行當中,雖然俄羅斯提供了核心艙和一大部分重要的艙段,還在後期提供了幾乎全部載人飛船。建造和使用國際空間站的經費,幾乎都是美國、歐洲和日本支付的,俄羅斯雖然也要為之提供一些財政撥款,但總體來說是賺錢的。考慮到當今各國政府對空間科學研究的撥款強度,載人航天的主要用戶還是來自西方國家,其中以政府和大型研究機構為主。即使俄羅斯自己搞一個空間站,俄羅斯國內的科研活動經費完全不足以支撐這個空間站的運行。

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外安裝設備

既然如此,俄羅斯可以自己搞一個空間站,然後租給西方國家使用嗎?站在俄羅斯的角度,未必有這樣的底氣。俄羅斯曾經長期壟斷載人飛船業務。但是NASA經過10多年的臥薪嘗膽,支持馬斯克,一舉推出了「載人龍」飛船,在各種性能上碾壓俄羅斯的「聯盟」。萬一NASA要求馬斯克搞個空間站,俄羅斯無論如何也不敢假設馬斯克做不到。

所以,幾年來俄羅斯一再威脅西方,要撤出國際空間站,比較大的可能性是想敲山震虎,逼迫美國和歐洲再次籤署一個合作協議,按照現有模式向俄羅斯支付現金,製造和發射新的艙段,替換掉已經老化的艙段,把國際空間站繼續運行下去。

然而從10月份美國甩開俄羅斯、與七國籤署月球探索合作協議來看,西方似乎沒有興趣繼續和俄羅斯的載人航天合作。這其中的道理也很容易解讀:俄羅斯的雖然具備成熟技術,但是這些技術已經老化陳舊。而且這20年來,為了維持國際空間站,NASA不斷向俄羅斯付款,卻擠佔了美國自己的研發資金、侵蝕了工業基礎。與其繼續幫俄羅斯維持宇航工業基礎,不如痛下決心自力更生。而且,NASA打算建設的地月軌道空間站需要一整套全新技術,俄羅斯根本就無法提供,合作的必要性已經不存在了。

那麼俄羅斯的出路在哪裡呢?恐怕他們會把中國的自主空間站作為一個新的方向。中俄的關係目前不錯,為航天合作提供了政治基礎。中國對空間站運行的經驗還非常不足,目前僅僅實施過「天宮」和「神舟」飛船的組合飛行,更大規模的組合體飛行還在計劃當中。中國太空人也還沒有出艙裝備大規模艙外設施的經驗和實操記錄。而這些都是俄羅斯能夠提供的東西。

太空人在艙外實施維修工作

不過中國自主空間站的基本構架早已經定型,為了俄羅斯的參與而大規模修改設計方案,可能性是很小的。比較大的可能性,是中國向俄羅斯開放空間站,允許俄羅斯飛船的對接和太空人的駐站。甚至可能允許俄羅斯對接一些小型艙段,開展科學實驗活動。不過中國的空間站對接口技術比俄羅斯更為先進一些,俄羅斯必須按照中國標準研製新的對接機構,才能把飛船或者艙段對接上來。

當然,俄羅斯還有最後一條路徑可以選擇,就是低價傾銷。考慮到當前的匯率,俄羅斯可以提供遠比馬斯克低的載人空間飛行價格。我們知道,「聯盟」飛船早期的票價是2000萬美元,後來是因為政治影響而漲價到8000萬美元。馬斯克的「載人龍」票價在5500~5600萬美元。也就是說,俄羅斯方面的議價空間還相當大。如果俄羅斯確實可以把載人飛行和空間站使用費打五折甚至「打骨折」,包括歐洲、日本、印度、巴西等在內的國家肯定會發生興趣。這樣的價格肯定無法謀求暴利,但維持宇航工業生存還是可做到的。

作者:孔新 版權稿件,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文章內容系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相關焦點

  • 俄要拋棄美國一個人玩!國際空間站恐提前退役,將自己設計空間站
    所以早在1983年就有人提出了一個設想建造國際空間站,之後以俄羅斯、美國為首,多國合作建造了這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國際空間站。而現在這個國際空間站也到了快要退休的年齡,美國本還想著延遲這個空間站的使用,而現在俄羅斯要拋棄美國一個人玩!國際空間站恐提前退役,將自己設計空間站。
  • 國際空間站老化嚴重,俄羅斯有意自己單幹,與中國合作或是良策
    在人類探索外太空的進程中,國際空間站承擔著至關重要的地位。作為國際空間站項目的創始國之一和中流砥柱,俄羅斯的作用無需贅言。然而,自2014年以來,俄羅斯就多次揚言要退出國際空間站項目。不久前,俄羅斯赫魯尼切夫科研生產聯合體副總裁弗拉基米爾·索洛夫耶夫更是提到了2024年這個時間節點。
  • 中國和很多國家合作,未來共同使用中國空間站,為何卻拒絕美國?
    徵服太空一直都是人類的夢想,也是中國這幾十年不斷的籌謀和努力所想達到的目標。我們知道想要徵服太空僅僅只靠一個國家是難以達到的,這是全人類的使命。隨著天宮1號和天宮2號實驗艙的接連完成使命,天宮號空間站計劃正式啟動,一切都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
  • 中國笑到最後,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專家表示最多撐到2024年
    不過,就在中國航天不斷傳出好消息之際,曾經拒絕中國加入的國際空間站卻遇到了大麻煩。最近國際空間站表層甚至出現了小孔,這種形勢下必須做好準備,它可能最多撐到2024年,在這之後國際空間站將不再存在。約寧指出,國際空間站目前並非面臨著大部件出現故障的情況,而是不斷冒出各種小問題,開始「散架」。
  • 俄航天專家: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
    約寧認為,國際空間站或許會在2024年停止使用。國際空間站的首個組件曙光號功能貨艙於1998年11月發射,此後一直有新組件被加入其中。目前,國際空間站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俄羅斯聯邦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加拿大航天局和歐洲空間局合作運行。
  • 俄專家提議藉助攝像機和泡沫判斷國際空間站的漏氣點位置
    專家對俄太空人阿納託利∙伊萬尼申說,建議2日關閉「星辰」號服務艙中轉隔艙艙門時,把GoPro攝像機和一小塊泡沫放進去。這名專家指出,攝像機可拍下泡沫隨著空氣流動的運動方向,從而判斷漏氣點位置。他補充道,當年太空人亞歷山大·謝列布羅夫在「和平」號空間站使用過該方法。
  • 國際空間站不妙,俄航天專家:或在2024年停用
    約寧認為,國際空間站或許會在2024年停止使用。國際空間站的首個組件曙光號功能貨艙於1998年11月發射,此後一直有新組件被加入其中。目前,國際空間站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俄羅斯聯邦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加拿大航天局和歐洲空間局合作運行。
  • 俄航天集團:虛擬實境系列紀錄片在國際空間站開機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12月22日消息 據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官網消息,俄航天集團與加拿大Felix Paul Studios影視公司合作拍攝的虛擬實境(VR)系列紀錄片「探索太空.國際空間站體驗」在國際空間站開機。
  • 還得自己單幹:中國「人造太陽」已放電,比美俄歐合夥搞快了五年
    而中國不僅攻克了"人造太陽"的重力支撐設備,而且還於今年9月份,將其運往法國,提供給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使用,中國也是該國際項目的重要參與者。△ITER的託卡馬克裝置的"甜甜圈"7月才開始組裝需要指出的是,中國一方面參與國際合作
  • 俄專家稱5年後國際空間站或崩,中國將成多國最優選,不包括美國
    能源」火箭航天集團:預計2025年後,國際空間站將發生大量故障在俄科院太空委員會會議上,索洛維約夫表示,目前,國際空間站已經有構件受損嚴重,開始出現故障,其中有部分構件無法更換。對此,俄「能源」火箭航天集團預計,到2025年後,國際空間站將有大量構件呈土崩之勢出現故障。
  • 排除了中國,美國所謂的太空探索「國際合作」到底要幹什麼?
    俄羅斯方面也適時擬定本國航天大國復興計劃,加速推進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和航天發射場建設。在雙邊合作領域,一方面,2010年版《美國國家太空戰略》一改此前的單邊主義傾向,有意強化國際太空合作,為美深化與俄合作提供強力政策支撐;另一方面,在烏克蘭危機觸發美西方對俄制裁,美俄關係處於劍拔弩張的危急時刻,俄方的克制與務實態度,使得兩國太空合作並未完全中斷,國際空間站的正常運行也得到基本保障。
  • 俄太空人為國際空間站內壁裂縫打補丁
    搭載4名太空人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龍」飛船11月16日飛抵國際空間站並與之順利對接。這張由美國航天局提供的視頻截圖顯示的是,參與本次航天任務的4名太空人與此前已在國際空間站內的太空人合影(11月17日攝)。(新華社/美聯)新華社莫斯科11月18日電 據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新聞處17日消息,俄太空人雷日科夫當天在國際空間站的俄「星辰」號服務艙內,用一塊橡膠補丁堵住了該艙內壁上一條裂縫,以阻止漏氣。站內太空人將繼續檢測國際空間站密封性,以確定是否停止漏氣。
  • 俄專家稱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最多撐到2024年,中國笑到最後
    人類對太空服的探索從地面探測器到空間探測器再到登陸月球和空間站,永遠沒有停下腳步,面對廣闊無垠的星空,吸引著多少人的嚮往啊,為此建立了國際空間站。1998年由16個國家經過十多年的建設,終於在2010年投入使用,而國際空間站也成為了有史以來,規模、耗時、涉及國家之多的國際合作,為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做出巨大的貢獻。
  • 俄航天專家: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或在2024年停用
    約寧在採訪中表示,國際空間站目前並非面臨某些大部件出現故障的情況,而是小問題,「舊車車主熟悉這種情況,這叫做開始散架」。約寧認為,國際空間站或許會在2024年停止使用。國際空間站的首個組件曙光號功能貨艙於1998年11月發射,此後一直有新組件被加入其中。
  • 國際空間站漏氣顯「報廢危機」?唯一替代品在中國,2022年建成
    很遺憾16個國家中沒有中國,因為一來中國當初經濟落後,國際空間站的建設太過燒錢;二則是美國反對中國加入,警惕中國成為可以與美國抗衡的大國。不得不說,美國有時候眼光很毒辣,中國的確有潛力成為世界強國,並且在美國百般打壓下還是壯大了。16個國家合作而成的國際空間站當然是個好東西,在科學研究和開發太空資源等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甚至有地球無法提供的優越條件。
  • 國際空間站要吃散夥飯?當年美國一句話,就否決了中國的加入
    ,按理說在國際空間站的最後服役期內,應該是謀求平穩度過,可是卻么蛾子不斷。,中國就表達了想要加入國際空間站的意願,俄羅斯和其他國家也都有邀請中國加入的意願,不過美國聲稱中國當時的技術水平不夠,拒絕邀請中國。
  • 國際空間站或在2024年停用!外媒:未來兩年,中國將完成空間站建設
    而現在,國際空間站雖然沒有出現某些大部件故障的情況,但這種小問題不斷的情況,熟悉的人都將此稱之為,開始散架。所以就算可以找到國際空間站的漏氣點,並且能夠將它控制住,將它修好,但之後可能還是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新問題,因為國際空間站使用得太久了。
  • 國際空間站,不妙……
    俄航天專家:或在2024年停用。約寧認為,國際空間站或許會在2024年停止使用。國際空間站的首個組件曙光號功能貨艙於1998年11月發射,此後一直有新組件被加入其中。目前,國際空間站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俄羅斯聯邦航天局、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加拿大航天局和歐洲空間局合作運行。
  • 這次必須求助於中國,國際空間站開始散架,俄:剩下的時間不多了
    據媒體報導,俄羅斯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分析稱,國際空間站已經開始散架,很有可能在2024年停止使用,對此有俄羅斯網友表示:看來剩下的時間不多了,而在國際空間站老化的同時,中國天宮空間站即將完成建設,屆時或將取代國際空間站成為唯一,看來參與國際空間站項目的國家這次必須求助於中國。
  • 中國空間站拒絕美國,這是為何?航天總工:科學價值和技術未達標
    並阻止俄羅斯一流的工程師和研究人員進入其他國家。最後,由俄羅斯和美國牽頭,兩個空間技術最發達的國家與其他14個國家共同建立了國際空間站。,排擠中國,拒絕給中國科學家發放籤證,阻止他們參加科學交流,離間與我們友好合作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