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火星探測器
由於火星離地球距離較近,並且其自然環境與地球最為相似,所以,自1961年以來,人類就開始探測火星,到目前為止,人類實施的火星探測活動達到45次,其中有22次取得了成功,為此,我國也開始了火星探測計劃。
在我國第五個「中國航天日」的時候,我國首次宣布了中國的航天的「天問系列」,並且中國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僅過一天,我國首次的火星探測任務又出現了新的進展。
天問一號
據媒體報導:為保證火星探測計劃信號的接收,在本月25日,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建設的70米天線(GRAS-4天線)高性能接收系統在天津武清成功地進行了反射體的整體吊裝,這一舉動代表著亞洲最大的單口徑全可動天線即將建成,它是火星探測器科學數據接收任務的關鍵設備,據了解,這次吊裝成功的GRAS-4天線重約2700噸,面積約為9個籃球場大小,它採用了非常多的新技術,除了可以接收火星探測數據以外,還能接收其他行星的探測數據。
在這次火星探測任務中,我國計劃實施火星「繞、落、巡」三大任務,準備開展火星綜合性和全球性的探測,並且要對火星表面重點地區進行巡視勘察,由於火星與地球的距離為5600萬至4億千米,是月地距離的1000倍,所以,相同發射功率的信號抵達地球會變得非常微弱。
GRAS-4天線效果圖
因此,我們只能增大地面接收天線的口徑來提高信號信噪比,所以這也是修建GRAS-4天線的重要原因,按照預定計劃,GRAS-4天線將與北京密雲站GRAS-1和GRAS-3、雲南昆明站GRAS-2等天線聯合觀測,並且同時接收數據,目的是為了達到最大的接收性能指標。
中國的GRAS-4天線於2018年10月開工建設,計劃在2020年竣工,由於這次項目「工期緊、口徑大」所以施工起來難度特別高,但是經過我國工程師以及技術人員的不懈努力下,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我國就完成了這一壯舉,可以說又是一項「中國奇蹟」,畢竟按照大部分國家的實力來看,很難在兩年的時間內建造出一座如此之大的單口徑全可動天線。
從這一次官方透露的消息來看,今年中國的火星探測計劃已經創下了亞洲第一、世界頂尖的水平,尤其是在新冠疫情依舊肆虐的當下,同樣準備在今年進行發射任務的美國以及歐洲都增加了一些不確定性,反倒中國可以從容應對,因此中國的火星計劃也受到了國際網友的熱議。
中國行星探測標誌
很多國家的網友都對中國實力表示了贊同,並且認為中國有能力創造奇蹟。不過有印度網友卻並不服氣,有印度人表示:我們才是亞洲第一。的確,印度是最早實現火星探測的亞洲國家,也是目前唯一成功向火星發送成功探測器的國家。不過考慮到印度的火星探測器僅僅實現了繞,而且海上借用他國的火箭,與中國用自己的「長徵五號」火箭作為發射任務還是有些差距。
就目前來說,印度的火星探測的確還是亞洲第一,但是恐怕幾個月後這個記錄就被打破了。實際上印度的航天實力也不賴,但遺憾的是他們只是選錯了對手。(曲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