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探測成功率僅有43%?看蘇聯那些年的悲壯便一目了然

2020-07-24 小民科

1960年10月10日,蘇聯發射了人類首顆火星探測器火星1A號,其計劃的目的是研究火星的大氣環境,有機物質組成以及其附近的磁場,宇宙射線,微隕石等,但最終卻因第三節火箭點火出現故障而失敗了。

火星探測成功率僅有43%?看蘇聯那些年的悲壯便一目了然

第四天後,蘇聯又發射了第二顆火星探測器火星1B號,它幾乎就像是火星1A號的備胎,但它的命運是火箭引擎都被直接炸掉了,比火星1A號的還悲慘。

1962年10月24日,蘇聯火星探測兩連敗後的下一個火星探測窗口到來,第三顆火星探測器斯普特尼克22號升空可結果卻在進入地球軌道時破碎了。

一周之後,斯普特尼克23號火星探測器升空,這次終於是飛出了地球,但它卻在太空中迷失了自我,中斷了與地球的通訊,最終進入了環繞太陽的軌道,沒能執行火星探測的任務。

1964年11月30日,蘇聯使用閃電號運載火箭將探測器2號發射升空。次年8月6日,探測器2號成功與火星上空1500km處擦肩而過,但最終卻因通訊系統不能正常工作的原因而導致探測任務再次失敗。

火星探測成功率僅有43%?看蘇聯那些年的悲壯便一目了然

1965年7月18日,不在火星探測的時間窗口之內,但蘇聯還是發射了探測器3號升空,這顆探測器本來是用來探測火星的,可最終卻拿來探測月球,成為了唯一一顆不務正業的火星探測器。

1969年3月27日,蘇聯發射了火星環繞探測器火星2A號,但卻不幸延續了火星號的悲壯,在發射後的7分鐘就因發動機故障而被炸了。

6天之後,火星2A號的備份,火星2B號上場,但它一出手沒到一分鐘就墜回了地面。

1971年5月10日,火星探測器宇宙419號升空,但卻因最後一節火箭無法啟動而在它剛達到了地球環繞軌道之後就停留在了軌道上運轉。

9天之後,蘇聯給火星2號委以了前所未有的重任,計劃不止讓它來環繞火星,而且還首次計劃登陸火星,可見當時蘇聯對它的信心是絕對的足的,後來它確實是達到了火星,但依舊還是通訊系統的問題,在它到達火星後不久就失聯了。

火星探測成功率僅有43%?看蘇聯那些年的悲壯便一目了然

火星2號雖是失聯了,但同年5月28日發射的火星3號卻取得了一次叫接近成功的成功,因為它在1971年12月成功登陸了火星地面,成為了有史以來第一個在火星表面著落的探測器,雖然最終僅工作了20秒。

1973年7月21日,火星4號升空,但它卻沒能延續雖然火星3號將近成功的歷史記錄,最終連火星軌道都沒能切入。

火星探測成功率僅有43%?看蘇聯那些年的悲壯便一目了然


4號升空後的第4天,火星5號接著出發了,但它的結果是達到火星後不久又失聯丟失了。

5號發射了之後,趁著1973年的這個時間窗口還沒關閉,蘇聯又接連在8月5日,跟8月9日分別發射了火星6號火星7號這兩顆著落探測器。

火星6號在到達火星並釋放著陸器後,雖然成功打開了降落傘,但處理晶片卻被損毀了,最終丟失。

火星7號因為著陸器分離過早,導致它沒能著落到火星上,而最終進入了環日軌道。

1988年7月份,在火星探測上消停了15年之後,蘇聯再次出發,分別在7日跟12日發射環繞和著陸的探測器火衛一1號火衛一2號

火衛一1號在飛往火星的途中失聯了,而火衛一2號在進入火星軌道後不久也失聯了。

火星探測成功率僅有43%?看蘇聯那些年的悲壯便一目了然

1996年11月16日,接替蘇聯的俄羅斯發射了火星探測器火星96,也可以叫火星8號,它攜帶有軌道探測器、表面登陸器、表面穿透器等眾多的探測功能的儀器,號稱是當時最重的星際探測器,可以說那一次的發射是勢在必得的,可結果是探測器在進入地球軌道後,因火箭點火失敗,最終解體墜入了太平洋。

2011年11月8日,福布斯號採樣返回探測器與中國的第一顆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一起搭載俄羅斯的天頂號運載火箭升空,但第二天就被宣布變軌失敗而告終了。

都說人類目前火星探測的成功率50%都不到,可現實的情況是蘇聯包攬了大部分的失敗,而這失敗凸顯出的最大問題就是通訊系統跟變軌的控制。可以說蘇聯技術的粗糙才是導致他們在火星探測上走上悲壯之路的根本。


火星探測成功率僅有43%?看蘇聯那些年的悲壯便一目了然

請輸入圖片描述


航天科技是一項細緻活,可以說失之毫釐,謬以千裡,一顆小小的螺絲釘就能導致整個探測項目的失敗,雖然歷來火星探測43%的成功率就擺在那裡,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完全是可以忽略這樣的統計數據的,因為無論是對其他國家還是我們中國的天問一號來說,火星探測的成功率,除了些許的運氣因素之外,最主要的還是看航天科技的實力的!

相關焦點

  • 成功率僅43%,火星探測到底為啥這麼難
    來源:澎湃新聞正在實施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萬眾矚目。7月23日,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今年是火星探測的「大年」,在這個火星探測的重要窗口期(7月-8月),共有阿聯、中國、美國三國發起了火星探測任務。火星探測有多難?
  • 火星探測,那些你想了解的小知識
    科學界一般認為,探測火星對研究宇宙演化、物質結構、生命起源等問題有重大價值,從人類未來星際移民前景來看,火星也是太陽系中最值得研究的一顆行星。然而與探測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相比,火星探測的難度明顯大得多。由於地球與火星的公轉周期不同,兩個行星大約每兩年「相遇」一次,即地球與火星之間的距離最近,在此期間從地球上發射火星探測器可以縮短抵達火星時間,節省燃料,降低「探火」成本。
  • 歷史上成功率僅43% 人類「探火」為何步步驚心
    1959年1月2日,蘇聯成功發射「月球一號」,拉開了人類探月的序幕;1969年,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登月,他的一小步邁出了人類巨大的飛躍;1994年,美國發射的「克萊門汀」探測器,獲得了當時最詳細的月球表面圖像,並發現月球南極可能存在大量水冰;2011年和2013年,美國先後發射探測器,精確測量了月球重力場,並分析了月球稀薄的大氣組成等;2019年,我國「嫦娥四號」第一次實現人類探測器月球背面著陸和巡視探測
  • 40%成功率,8臺機器正在工作,火星探測悲壯卻不停刷新認知
    火星1號探測器首先向火星發起挑戰,目的是研究火星附近的宇宙射線、磁場等等,在蘇聯和美國上天入地比試的年代,許多項目都有些急功近利,火星1號並沒有成功進入火星軌道。有人統計過,從1960到2011年,歷經蘇聯和俄羅斯兩個時代,總共發射了20顆,沒有一個取得成功。但是有一個例外,人類探測器第一次到達火星,是蘇聯的火星3號,不過它只運行了20秒就失去聯繫了。
  • 歷史上成功率僅43% 人類「探火」為何步步驚心
    1959年1月2日,蘇聯成功發射「月球一號」,拉開了人類探月的序幕;1969年,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登月,他的一小步邁出了人類巨大的飛躍;1994年,美國發射的「克萊門汀」探測器,獲得了當時最詳細的月球表面圖像,並發現月球南極可能存在大量水冰;2011年和2013年,美國先後發射探測器,精確測量了月球重力場,並分析了月球稀薄的大氣組成等;2019年,我國「嫦娥四號」第一次實現人類探測器月球背面著陸和巡視探測
  • 火星探測簡史3(前蘇聯成功率僅5.6%,美國、中國、印度呢)
    自1960年至今,人類向火星發射探測器46次。其中美國21次、前蘇聯18次、俄羅斯2次、俄羅斯與歐洲合作1次、歐洲1次、日本1次、印度1次、中國1次。在人類所有的46次發射中,成功17次,失敗25次,其餘4次發射任務一半成功一半失敗(都是軌道器成功入軌,著陸器著陸失敗,按照2次成功計算成功率),總成功率為41.3%左右。
  • 成功率不到50%!火星探測究竟有多難?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屬於中國人的火星探測之旅。「儘管人類對火星嚮往已久,但火星探測並非易事。」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說,火星被稱為人類探測器的「墳場」。
  • 成功率不到50%!火星探測究竟有多難?
    今天,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屬於中國人的火星探測之旅。「儘管人類對火星嚮往已久,但火星探測並非易事。」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說,火星被稱為人類探測器的「墳場」。幾十年來,火星探測成功率不到50%。「蘇聯在1960-1988年間進行了近20次探測任務,但沒有一次取得完全成功。
  • 人類探測火星的簡要歷史
    人類對火星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探測始於20世紀六十年代,很大的動力來自於六十年前的美蘇爭霸格局。 這兩個超級大國在技術不成熟的前提下依舊進行了大量空前規模的火星探測計劃!(早期有能力探測火星也就只有這兩個國家。) 首先,蘇聯於1960年10月10日向火星發射了人類史上第一個專為火星而發射的火星探測器,然而卻連地球軌道都沒到達就失敗了!
  • 人類歷史上火星探測任務大盤點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深空探測總體部部長耿言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梳理了人類的探火史,尤其是1996年以來,幾乎每個發射窗口都有火星探測器發射,按技術水平和任務內容來劃分,大體分為三個階段。1960-1970年為第一階段,彼時國際深空探測尚處研究初期,相關國家主要以火星飛越探測、傳送火星圖片與探測大氣參數為主,但探測任務成功率並不高,僅有一例成功完成任務。
  • 人類火星探測歷史
    人類的火星探測起步於1960年,到今年6月底,全球共實施了44次探測火星活動,美國21次,蘇聯及俄羅斯19次,日本1次,歐洲2次,印度1次。其中完全成功的探測有19次,完全成功或部分成功的探測有23次,成功率約43%。火星探測經歷了兩次高潮一次低潮。
  • 十九次火星探測任務幾乎無一成功!蘇聯俄羅斯航天史上悲壯一筆
    蘇聯,人類航天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在人類短短幾十年的航天發展歷史中,留下許多的「第一」: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普尼克1號、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太空人蘇聯人尤裡 加加林,各種成就及其輝煌。然而,火星探測卻是前蘇聯乃至後來的俄羅斯一直過不去的一道坎。1960年至今,蘇聯和俄羅斯共發射了大大小小各種樣式的火星探測器19個,卻無一取得圓滿成功,可謂是「五行克火」。
  • 花7000萬成功進軍火星,比中國還早一步
    目前來說,火星和月球是人類探索次數最多的天體,在月球上人類已經成功實現登陸,而火星登陸卻還一直沒有完成,相比月球,火星一直以來都是人類深空探測的熱點,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人類一共實施了45次火星探測任務,不過成功率只有43%,其中以美國成功次數最多,而最慘的則是蘇聯,蘇聯的火星探測任務發射了18次,僅有兩次算是成功,之後俄羅斯還搭載著我國的螢火一號探測器又進行了一次,很不幸又失敗了。
  • 「天問一號」即將踏上徵程,回顧人類探索火星的艱難歷程
    前言:今天看到一則消息,內容為:「歷史上,人類對火星探測的成功率僅有43%」。自1960年蘇聯向火星發射Mars 1A和Mars 1B兩枚探測器以來,人類已經對火星進行了44次探測任務,成功和部分成功的任務僅有23次,完全成功率為43%。與火星探測相比,月球探測的成功率要高很多,完全成功率約為55%左右。
  • 火星探測到底有多難?看了你就明白
    從1959年開始,人類便拉開了探索地外之旅。1969年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成為登月的裡程碑1994年人類便獲得了當時最詳盡的月球圖像據相關資料顯示:自1960年以來人類先後進行了44次火星探測項目,成功和部分成功的任務只有23次。完全成功率連一半都不到只有43%。剩下的不是撞毀、失靈就是失蹤了。可能有人會疑惑啥叫部分成功,也就是說剛登上就沒信了。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火星探測為何這麼難?「西瓜視頻」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人類總共實施了46次火星探測項目,但成功率只有43%左右。「天問一號」計劃一次性完成「繞、落、巡」三項任務,難度可想而知,這在人類火星探測歷史上也是罕見的。1962年,人類邁出火星探測的第一步。這一年,蘇聯發射「火星1A號」探測器,但在飛往火星的途中與地面失去聯繫,最終失敗。此後,蘇聯的「火星1號」與美國的「水手3號」等火星探測器探測任務也宣告失敗。
  • 火星探測器成功率為什麼這麼低?因為被蘇聯的失敗嚴重拉低了
    1960年10月10日,前蘇聯向火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枚火星探測器:火星1A號。四天後的10月14日,前蘇聯又發射了第二枚火星探測器。但是,實際上這兩枚火星探測器全部失敗。1962年11月1日,蘇聯發射了「火星1號」探測器。
  • 在火星探測這方面,中國要走的路還很長
    1962年11月,前蘇聯發射了火星-1探測器,這是人類首次成功的火星探測飛行。之後在1971年,又發射了火星-2和火星-3探測器,火星-3號成為人類第一個登上火星的人類裝置。這兩次任務雖然都到達了火星,但後來都失去了聯繫。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彎道超車」「趕美超蘇」?警惕那些「捧殺」聲音
    發射成功,只是階段性的成功,剛走完中國火星探測之旅「萬裡長徵第一步」。後面,我們還有7個月左右的漫漫長徵路,還有「剎車」「環繞」「降落」「著陸」等諸多高難度關卡,可以說是「道阻且長」「步步驚心」,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功虧一簣。幾十年來,全球火星探測成功率不足50%。蘇聯在1960-1988年間進行了近20次探測任務,但沒有一次取得完全成功。
  • 待來年中國將是第三個登陸火星的國家,第二個火星地面探測的國家
    全世界有能力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的國家或地區有:美國、俄羅斯(蘇聯)、歐洲航天局(22個國家組成)、中國、日本和印度。有能力但不一定就代表一定成功,全世界近50次的火星探測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幾,當然絕大部分不成功率是俄羅斯貢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