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次火星探測任務幾乎無一成功!蘇聯俄羅斯航天史上悲壯一筆

2020-09-25 航天那些事兒

蘇聯,人類航天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在人類短短幾十年的航天發展歷史中,留下許多的「第一」: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史普尼克1號、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太空人蘇聯人尤裡 加加林,各種成就及其輝煌。然而,火星探測卻是前蘇聯乃至後來的俄羅斯一直過不去的一道坎。1960年至今,蘇聯和俄羅斯共發射了大大小小各種樣式的火星探測器19個,卻無一取得圓滿成功,可謂是「五行克火」。



1960年10月10日,前蘇聯發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火星1A,緊接著在4天後的10月14日,又發射了火星1B。遺憾的是,這兩枚火星探測器由於火箭第三節點火故障,甚至沒能成功進入地球軌道


前蘇聯發射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火星1A


在1962年的火星窗口,前蘇聯又一口氣發射了3枚火星探測器。火星1C號在1962年10月24日成功起飛,相比它的兩位前輩,它成為了第一個成功進入地球軌道的火星探測幸運兒,不久後,卻因為通信故障失聯了!一周後,蘇聯再次發射了火星1號探測器,這枚探測器又一次更進了一步,成功離開了地球軌道,踏上了前往火星的旅途。然而行駛了4個多月後,在離地球1億公裡左右的位置因為導航故障失去了控制,成為了一顆沒有任何作用的太陽衛星。三天之後,前蘇聯又發射了一枚火星探測器,在抵達地球軌道後,火箭發動機再次點火出現故障,不久後探測器也掉落回大氣層燒毀。

1964年的火星窗口,前蘇聯於11月30日再次發射了火星探測器,這枚探測器最終成功抵達了火星附近,卻又失聯了,沒有傳回任何的數據!同期發射的美國火星探測器水手4號成功在8個月後抵達火星,首次傳回火星照片,人類第一次見到了這顆「螢惑星」的真容。


傳回首張火星照片的水手4號(NASA)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都被前蘇聯這種遇到失敗毫無畏縮的精神給感動了,同時也對前蘇聯航天是否具有火星探測的水平產生了一定懷疑,不知前蘇聯的航天工程師們是也有了相似的顧慮,還是被美國搶先探火所刺激。火星窗口大約是每26個月一次,1960、62、64年三個火星窗口前蘇聯都沒有錯過,卻未在1966-67的窗口發射任何探測器,下定決心認真整改,捲土重來。


水手4號拍攝到的火星照片


1969年3月前蘇聯再次分別發射火星2A、B號兩枚探測器,然而這次相比之前的失敗更為嚴重,分別在發射七分鐘後發生爆炸,另一枚在發射一分鐘不到就墜回了地面

1971年,在接連失敗了八枚火星探測器後,前蘇聯終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當年5月,前蘇聯成功發射火星2號和火星3號探測器。和此前的探測器不一樣,火星2、3號都由環繞器和著陸器兩部分組成,有點類似於我國的「天問一號」任務不帶火星車的樣子。火星2、3號的環繞器都因為地面沙塵暴,沒有完成預定的測繪任務。火星2號登陸器成功進入了火星大氣層,只是由於降落傘未能成功打開,最終狠狠地撞毀在了火星表面。五天後,火星3號著陸器成功軟著陸在火星表面,成為了人類第一個成功著陸的火星探測器。然而,前蘇聯的火星厄運並沒有就此終止,僅在14.5秒後前蘇聯就和火星3號著陸器永遠失去了聯繫


成功登陸的火星三號(sciencephoto)


其實在1971年前蘇聯還發射了一枚火星探測器,按照預定計劃,探測器到達地球軌道後先關閉發動機,1.5小時後再次點火,卻因為點火時間計算錯誤,做過了最佳時機,要等待1.5年才能再次點火奔向火星。事後蘇聯不願承認這枚探測器是前往火星的,於是取名「宇宙419號」。

1973年的探測窗口,蘇聯一口氣發射了火星4、5、6、7號探測器,大部分都以失敗告終,其中火星6號著陸器成功登陸火星表面,晶片卻燒毀了。而它的配套環繞器,傳回地球的大氣數據過多,難以辨認

1988年,前蘇聯瀕臨解體前夕,發射了弗伯斯1號、2號兩枚火星探測器,均以失敗告終。

1996年12月,繼承了前蘇聯90%航天資產的俄羅斯,發射了火星96號探測器,和前蘇聯的一次任務相似,探測器在進入地球軌道後,未能再次點火進入前往火星的軌道,在不久後墜回了地球。

2011年11月,俄羅斯發射福布斯-土壤號火星探測器,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福布斯-土壤號上,還載有中國的首個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最終在抵達地球軌道探測器與火箭分離後,變軌失敗,兩個月後中俄兩國的探測器雙雙掉落在太平洋海域

福布斯-土壤號,中間被包裹在鋼架中的就是中國的「螢火一號」(ESA)

至此,自前蘇聯至俄羅斯,總共發射了19次火星探測器任務,20多枚探測器(部分任務是環繞器+著陸器的組合),無一取得圓滿成功。其中大部分問題出現在運載火箭點火以及與探測器的通信上,歸根結底也是當時火箭技術以及計算機通信的發展不成熟,但由此也可以看出火星探測的難度之大。我國的首個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仍在前往火星的路上,讓我們祝福它一切順利。


關注,了解更多航天資訊與知識。

點讚並在評論區留言,為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加油!

相關焦點

  • 火星探測成功率僅有43%?看蘇聯那些年的悲壯便一目了然
    一周之後,斯普特尼克23號火星探測器升空,這次終於是飛出了地球,但它卻在太空中迷失了自我,中斷了與地球的通訊,最終進入了環繞太陽的軌道,沒能執行火星探測的任務。1964年11月30日,蘇聯使用閃電號運載火箭將探測器2號發射升空。次年8月6日,探測器2號成功與火星上空1500km處擦肩而過,但最終卻因通訊系統不能正常工作的原因而導致探測任務再次失敗。
  • 冷戰制高點「火星探測」,蘇聯航天的滑鐵盧,如今美國一家獨大
    談到火星探測,不得不提前蘇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國家,同時也是沒有取得一次成功的國家。火星探測,是蘇聯航天的滑鐵盧。冷戰中,航天競爭曾經是美蘇兩國的主要競技場。身大力不虧的蘇聯人,憑藉過硬的飛彈技術和一票優秀的科學家隊伍,一度用傲人的航天成績把美國人壓的抬不起頭來。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順利發射,但火星探索任務尚未成功
    前蘇聯火星三號探測器,圖片來自網絡截止2011年蘇聯(俄羅斯)總共發射過20次火星探測器,幾乎全部失敗。唯二的兩次部分成功,都在探測器著陸之後損壞。次嘗試在火星地表著陸,只有8次成功。在此之後蘇聯也一直不斷在火星探測方面進行更進一步的嘗試,比如將火星車送上火星地表。但是其所有的探測任務幾乎全部失敗。其工作時間最長的火星著陸艙也不過20秒,但是也算完成部分完成了【落】任務。
  • 人類歷史上火星探測任務大盤點
    這個夏天,是火星探測器的發射窗口,中國、美國、阿聯都將展開新的火星之旅。今天,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已經踏上奔火徵程。縱觀世界航天史,人類似乎對火星「情有獨鍾」。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深空探測總體部部長耿言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梳理了人類的探火史,尤其是1996年以來,幾乎每個發射窗口都有火星探測器發射,按技術水平和任務內容來劃分,大體分為三個階段。1960-1970年為第一階段,彼時國際深空探測尚處研究初期,相關國家主要以火星飛越探測、傳送火星圖片與探測大氣參數為主,但探測任務成功率並不高,僅有一例成功完成任務。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一次完成「繞、落、巡」我國計劃在世界航天史上史無前例
    火星這些,無不表達著人類在現實生活中渴望了解火星、走近火星的強烈求知慾。早在1960年,人類就開啟了火星探測的徵程。以蘇聯、美國為代表的世界航天大國,分別在不同時期發射了多個探測器,期待一窺火星的真容。
  • 出師未捷身先死: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以失敗告終!
    2020年7月23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這是中國首次自主的火星探測任務。注意字樣,自主二字。然而許多媒體在報導的時候都把這二字都忽略了,也就成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2007年6月中國與俄羅斯正式籤署合作協議,原計劃2009年10月雙方探測器正式發射。這意味著,研製時間只有兩年多。
  • 在火星探測這方面,中國要走的路還很長
    7月23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這是因為,在火星探測方面,在深空探測方面,中國還真的只是才剛開始。航天技術強,深空探測弱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與美國和俄羅斯三分天下。中國有獨立自主的「天宮1號」「天宮2號」空間站。中國也是第一個能讓探測器到達月球背面的國家。
  • 剛剛,「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人類航天史上的創舉雖然中國在火星探測領域上仍是一名追趕者,但起點卻非常高。天問一號這次將完成一項人類航天史上的創舉,在一次發射中同時完成「繞落巡」」三大任務。這三項任務其實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有國家實現,但都是分多次完成,從來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在一次任務同時實現,一旦實現就是航天史上一個新的裡程碑。
  • 複雜而遺憾的火星96任務,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首次深空探測項目
    作者 LM-51D-YZ4D21.1 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深空項目.前蘇聯原計劃在兩次火衛一探測計劃之後進行火星地表研究項目,計劃於1992年發射。後來因為資金問題推遲到了1994年。眾所周知,1988年的兩次火衛一探測計劃都以失敗收場。而這兩次任務本來就收穫了極大的國際關注,以至於整個計劃被受到高層的仔細審查。不過這兩次任務的失敗並沒有導致有人被槍斃——這倒是第一次,但是計劃因為經濟衰退預算嚴重削減而受到極大影響。隨後IKI內部出現了是否在1992年復現兩次火衛一任務亦或設計一個新任務的爭論。
  • 人類探索火星60年,蘇聯就沒成功過,最成功的竟然是印度?
    事實上,人類對於火星的拜訪之路並不順利,過去的60年裡,先後進行的40多次火星探測項目中,成功和部分成功的任務僅有23次,真正著陸到火星表面的只有8次,火星甚至一度被航天界稱為「太空飛行器的墓地」。蘇聯/俄羅斯:「到底怎樣才能到火星?在線等,挺急的!」
  • 火星探測,前蘇聯18次發射失敗16次,美國如何呢
    作者·山南翁火星探測的歷史源於上世紀70年代,最初以前蘇聯、美國為主展開。特別是美蘇冷戰時期,前蘇聯開展了大量的火星探測器發射,但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水平,絕大多數以失敗告終。據可統計列入的發射次數,自1960年至1988年前蘇聯累計發射18次火星探測器,被確定為「完全成功」的僅2次,其中12次發射任務完全失敗。
  • 2020中國航天大年 除了火星探測 還有哪些重大航天發射任務?
    昨天我國成功發射了我國自主研發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拉開了全球新一波「火星探測熱」,其實除此之外,我國在今年還有其它的重大航天發射任務,接下來我們就具體來看看。火星探測 一舉實現 繞落巡7月23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
  • 火星,我們來了!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航天開啟深空探測新局面
    就在7月23日中午12時41分,正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待命的長徵五號遙四火箭發射升空,飛行約2167秒後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邁出了中國火星探測計劃的第一步,也開啟了中國航天深空探測新局面。「天文一號」火星探測器的發射成功並不容易,在完成發射之前,已經籌備了4年時間裡,期間出現多個變數。2017年,長徵五號遙二火箭的發射失敗,一度給火星探測項目的推進蒙上了巨大的陰影,但功夫不可有心人,在我國航天人員的努力下,2019年12月長徵五號遙三火箭發射成功。
  • 奔向火星|俄羅斯火星探測尋求多元合作
    身為歷史上航天強國的蘇聯及其繼承者俄羅斯,自然會對地球的近鄰火星青睞有加。但遺憾的是,雖經多番努力,蘇聯和俄羅斯的火星探測亮點不多,其一系列折戟沉沙的經歷倒是揭示出這一星際探測工程技術難度之高、風險之大,遠非近地空間探索或探月可比。尋找適合自身的多元化合作方式,是探測火星和其他遙遠天體的適當選項。
  • 「天問一號」肩負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是挑戰歐美未完成的火星任務
    說起來簡單,這一系列技術現在連俄羅斯都還沒有幹成功呢!如果把人類對火星的探測看成是一場考試,那麼這張試卷上真是滿滿的大紅叉,離及格線太遙遠了,這一點也不誇張。由於距離地球的控制中心距離太遠以及數據傳輸延時太大,就要求著陸器必須具有很高的自主能力,同時火星光照強度小,加上火星大氣對陽光的消減作用,火星車能源供給比月球車更為困難,這些因素都使得火星探測任務就更難更複雜了,所以火星表面幾乎成了探測器的爆炸現場。
  • 2020中國航天大年 除了火星探測 還有哪些重大發射任務?
    昨天我國成功發射了我國自主研發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拉開了全球新一波「火星探測熱」,其實除此之外,我國在今年還有其它的重大航天發射任務,接下來我們就具體來看看。火星探測 一舉實現 繞落巡7月23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天問一號將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對火星開展全球性、綜合性的環繞探測,在火星表面開展區域巡視探測。
  • 我國將於7月至8月執行火星探測任務,中國探測車將首次登陸火星
    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後,明年2月將到達火星的引力勢場以內,然後再經過火星的捕獲到達火星。火星車將停留90個火星日。這個消息令廣大航天迷十分振奮,這不僅是官方首次披露火星探測任務的具體時間,而且首次執行火星探測任務就來一個大動作,我國自主研製的火星探測車將會登陸。
  • 人類火星探測史:蘇聯最早啟動火星探測,但成了美國獨角戲
    因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並成功送入預定軌道。中國由此邁出了行星探測第一步。我國邁出了探索火星的偉大步伐,然而實際上我們依然是跟隨者。因為在航天領域,美國和前蘇聯依然是我們的前輩。
  • 火星探測任務都是如何命名的?
    人類首次火星探測始於1960年的蘇聯「火星計劃」,經過60年發展,人類實現了對火星探測「飛掠」、「環繞」、「降落」和「巡視」等眾多研究類型的突破。對於具體任務,擁有一個容易識別、易於傳播的名字成為重點考量因素之一,各航天大國也出現了不同的命名風格。
  • 火星探測之旅,美國一超獨霸,蘇聯功虧一簣,中國蓄勢待發
    火星車在火星地表進行巡視,一次性的完成繞、落、巡三個任務,風險和挑戰都非常大,但如果任務成功,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二個使用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的國家。「洞察」號火星探測器除了以上美國的一超獨霸外,作為上世紀美國太空競賽的老對手前蘇聯,在冷戰時期也開展了多次火星探測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