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探測任務都是如何命名的?

2020-08-04 太空精釀

人類首次火星探測始於1960年的蘇聯「火星計劃」,經過60年發展,人類實現了對火星探測「飛掠」、「環繞」、「降落」和「巡視」等眾多研究類型的突破。對於具體任務,擁有一個容易識別、易於傳播的名字成為重點考量因素之一,各航天大國也出現了不同的命名風格。


風格一:探測目標+編號


這種風格的典型是蘇聯時期的火星計劃,命名的最典型方式是「火星/衛星+編號」,編號具有連續性,非常直觀。例如,在60-70年代,蘇聯先後進行了「火星1-7號」探測任務。「福波斯1號」和「福波斯2號」也是如此,它們重點研究火星的衛星福波斯。俄羅斯的任務也頗有類似傳統,例如「火星96」意為1996年進行的火星探測任務,「福波斯·土壤」意為福波斯土壤採樣返回。

火星探測任務都是如何命名的?

火星3號©️NASA


這個體系下,前後任務可能功能重複或互為備份。


風格二:任務系列+編號


這種風格是基於龐大的行星際探測系列任務而來,由於不同任務前往的星球不盡相同,大系列的名字往往跟具體星球無關,而是一個宏大的概念。同理,具體到某一顆星球的任務編號也不一定連續,但它們也可能功能重複或互為備份。

火星探測史上比較著名的是美國在上世紀60-70年代進行的「水手」系列,「航行在宇宙中的水手」,這系列共有12個(「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最初是這個系列的「水手」11號和12號),遍訪太陽系行星。執行火星探測任務的是「水手」3號、4號、6號、7號、8號和9號。

火星探測任務都是如何命名的?

我國在2020年4月24日中國航天日正式對外公布了行星際探測計劃「天問」,也會使用這種風格。這一名字來自兩千年前屈原的長詩《天問》,他在詩中發出了「九天之際,安放安屬?」和「日月安屬,列星安陳?」的曠世之問。兩千年後,中國航天人要用天問系列來回答屈原的「天問」,執行第一站任務的就是去往火星的「天問一號」。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更多天問系列任務還會前往太陽系內更多地方,帶著中國人的夢想飛遍寰宇。


風格三:功能屬性直接命名


這種風格是另外一種「直接」:通過名字即可看出任務的具體作用。例如,火星觀察者軌道器,火星全球勘探者軌道器,火星探路者著陸器,火星氣候勘探者軌道器,火星極地著陸器,火星偵察軌道器,火星大氣與揮發物演化軌道器,火星地震、測地與熱傳導著陸器,火星微量氣體跟蹤軌道器等。它們大都為獨立任務,執行特定的研究功能,彼此之間功能不會重複。

火星探測任務都是如何命名的?

火星地震、測地與熱傳導著陸器,又叫「洞察號」©️NASA


風格四:寓意為主命名


風格三命名有一大缺點,不適合大眾傳播。因而,會有一些任務有科學名稱,但更流行的則是衍生而來帶有寓意的名稱。例如,前文的火星大氣與揮發物演化軌道器可縮寫為MAVEN,是古代猶太人用來表示「專家」的詞彙,因而冗長的名字可被叫做「大氣專家」。同理,火星地震、測地與熱傳導著陸器的縮寫為Insight,「洞察號」。

火星探測任務都是如何命名的?

兩個「維京」都是著陸器和環繞器結合體,名字來自北歐「維京/海盜」©️NASA


此外,還有更多任務直接放棄了長名稱,從宣傳時就採取寓意。引經據典,來自其他語言和文化,或致敬名人。「奧德賽號」來自希臘神話人物,「維京/海盜」來自北歐文化,「小獵犬二號」來自達爾文環球之旅所乘船隻,「鳳凰號」來自不死鳥的寓意,「斯基亞帕雷利」致敬第一個畫出火星地圖的義大利天文學家。「曼加裡安」來自印度梵語。兩個「希望號」,分別為日本上世紀末和阿聯2020年的任務,則為各自語言中表示希望的詞彙。


風格五:徵名活動


這是自人類首輛火星車「旅居者號」踏上火星前,美國主要採用的針對火星巡視器/火星車命名活動,徵名的方式主要是針對基礎教育階段學生(K12)徵文大賽,結合專家遴選和公眾投票,最終往往是一名學生獲得了命名整個任務的權利。例如近些年耳熟能詳的「旅居者號」、「勇氣號」、「機遇號」、「好奇號」、「毅力號」和「機智號」等,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是一個幸運的學生。其中,9歲小學生索菲·克莉斯更是一人命名了「勇氣號」和「機遇號」這兩個互為備份的雙胞胎任務。這種方式對於擴散火星探測任務影響力有著巨大好處,最大限度融入公眾參與。

火星探測任務都是如何命名的?

勇氣號和機遇號是一對雙胞胎火星車,在同一次徵文大賽中被命名©️NASA


我國的「天問一號」是個「繞」、「著」、「巡」三大任務目標結合的任務,已於2020年7月23日成功發射,正飛在奔向火星的軌道,將在明年初著陸並釋放中國首輛火星車。在命名方面,中國也會採取全球徵名活動。目前,國家航天局新聞宣傳中心與中國科協科普部,攜手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中國航天基金會共同發起活動,歡迎讀者們即刻參與。

火星探測任務都是如何命名的?


中國的火星車,你想起什麼名字?


或許你就是最幸運的那個人!

(本文已首發國家航天局官網)

相關焦點

  • 談談火星探測任務命名那些事兒
    好吧好吧~小豹就滿足大家,大家是不是都聽過什麼「勇氣號」「好奇號」「毅力號」和我們國家的「天問一號」這些火星任務的名字呢?那這些火星探測任務都是如何命名的呢?例如,在60-70年代,蘇聯先後進行了 「火星1-7號」探測任務。 「福波斯1號」和 「福波斯2號」也是如此,它們重點研究火星的衛星福波斯。俄羅斯的任務也頗有類似傳統,例如「火星96」意為1996年進行的火星探測任務,「福波斯·土壤」意為福波斯土壤採樣返回。
  • 火星,我們來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公布:天問一號
    火星,你好!繼月球探測任務命名為「嫦娥系列」後,今天國家航天局正式發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系列」以「攬星九天」作為工程的圖形標識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為「天問一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標識為
  • 火星探測任務檔案!
    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歐洲火星探測任務第三次推遲
    圖註:ExoMars探測任務的「羅莎琳德·富蘭克林號」火星車在火星表面的藝術想像圖 圖源:ESA / ATG MediaLab 「 3月12日,歐洲航天局(ESA)第三次宣布推遲他們與俄羅斯航天局共同研發的火星探測計劃任務,原本計劃於今年夏天進行的發射的ExoMars
  • 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你了解多少?
    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的目標是環繞並探測火星。天問一號這個名稱由何而來?何時發射?在哪裡發射?下面為你一一解答。2020年的&34;火星探測任務將完成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天問一號預定於今年7月和8月間擇機發射,2021年2月開始執行火星探測任務。
  • 原版英語閱讀: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
    【參考譯文】中國國家航天局周五宣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已命名為「天問一號」。這個名字來源於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詩人屈原(約公元前340-278年)的長詩《天問》,意為天問。中國國家航天局表示,未來中國所有的行星探測任務都將命名為「天問系列」,這標誌著中華民族在追求真理和科學、探索自然和宇宙方面的不屈不撓。中國國家航天局還公布了中國行星探測任務的標誌,標誌字母C表示中國、國際合作和進入太空的能力。
  • 中國火星探測命名「天問一號」,透露一項更長遠太空計劃
    我國計劃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這在世界航天史上是第一次。火星探測任務將深化中國人對火星乃至太陽系的科學認知,推進比較行星學等重大問題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命名透露了中國深空探測一項更長遠的計劃。 國家航天局稱,中國行星探測工程作為一個整體概念,以「天問系列」命名,也使用同一個主標識「攬星九天」。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重量刷新紀錄 更多深空探測任務蓄勢待發
    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相關負責人透露,未來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還有小行星探測、木星系及行星穿越等一系列任務規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23日下午介紹,天問一號探測器將飛行大約6.5個月抵達火星,實施捕獲制動,進入環火軌道;再經過約2.5個月環繞飛行後,預計在2021年5月擇機實施降軌機動。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探測器重量刷新紀錄 更多深空探測任務蓄勢待發
    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相關負責人透露,未來中國在深空探測領域還有小行星探測、木星系及行星穿越等一系列任務規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23日下午介紹,天問一號探測器將飛行大約6.5個月抵達火星,實施捕獲制動,進入環火軌道;再經過約2.5個月環繞飛行後,預計在2021年5月擇機實施降軌機動。
  • 我國火星探測任務定名,下半年將飛往火星驗證三項技術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為「天問一號」,今後我國關於行星探測方面的任務都將定名為「天問系列」。今年被認為是一個極佳的「火星探測年」,因為正遇火星探測器發射的窗口期,所以我國、美國、俄羅斯、歐洲等國家都有在今年往火星發射探測器的計劃,然而由於新冠疫情的突然爆發,各國的火星探測計劃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響,不過好在該計劃都已籌備的差不多了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字揭曉!網友:好聽又霸氣!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國家航天局正式對外宣布,今年我國將開展火星探測任務!據介紹,中國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Tianwen)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行星任務依次編號,並以「攬星九天」作為工程的圖形標識。其實,這樣的命名是有講究的。
  • 9圖了解中國火星探測任務
    9圖了解中國火星探測任務】24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任務標識公布。行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系列」,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據了解,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今年實施。為什麼叫「天問一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要探什麼?戳圖了解轉發期待!
  • 我國將於7月至8月執行火星探測任務,中國探測車將首次登陸火星
    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後,明年2月將到達火星的引力勢場以內,然後再經過火星的捕獲到達火星。火星車將停留90個火星日。這個消息令廣大航天迷十分振奮,這不僅是官方首次披露火星探測任務的具體時間,而且首次執行火星探測任務就來一個大動作,我國自主研製的火星探測車將會登陸。
  • 出發吧,向著火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
    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3日電 題:出發吧,向著火星!——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正式啟航新華社記者胡喆、王琳琳、周旋「日月安屬?列星安陳?」7月23日,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正式開啟了中國人自主探測火星之旅。南海之濱,椰風習習,濤聲陣陣,高溫天氣如同中國人探索太空的心情一般火熱。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下月到來
    根據計劃,我國將在今年執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在今年航天日期間,已經公布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名字,即「天問一號」。隨著時間窗口的臨近,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有什麼進展呢?由於火星距離地球較遠,因此探測火星需要選擇它與地球距離較近的時機,而這樣的機會每隔26個月才有一次。根據我國的計劃,將在今年實施首次火星探測任務。
  •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
  • 為什麼中國、美國、阿聯都選擇2020年進行火星探測任務?
    今年雖然遭受到了疫情的影響,美國的火星探測計劃一拖再拖,但是今年其實是火星探測非常熱鬧的一年,今年中國將首次開展火星探測任務,為「天問一號」,美國也將發射「毅力號」到火星,而阿聯的火星探測計劃叫做「希望」,歐盟今年也有對應的火星探測計劃。
  •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是什麼
    4月24日,在2020年「中國航天日」線上啟動儀式上,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和圖形標識正式發布。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為:「天問一號」(Tianwen-1)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標識為:  行星探測任務命名——「天問(Tianwen)系列」  「天問」出自《楚辭》,來源於中國偉大詩人屈原的長詩,作品對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象進行想像與發問,從宇宙之本源,到陰陽之俱化;從天地之構造,到星辰之往亙。
  • 火星,你好!我國公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及標識,將首登火星
    在2020年4月24日,我們國家也公開了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名稱及標識。火星,你好,請準備好接待來自我們祖國的探測器。據新聞報導,國家航天局宣布我們行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還公布了首次探索火星的標識為「攬星九天」。
  • 天問一號的數字密碼,為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加油
    青海冷湖火星營地是我國首個火星模擬基地,位於青海省冷湖地區。冷湖火星鎮致力於打造一個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承載著有關人類對外太空、外星系的幻想,於2018年6月底開始建設,9月初步竣工,僅用77天的時間建成,,為中國火星探測任務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