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背後的故事(三)

2020-08-27 阿若工作室

前言

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票房已突破44億,其相關的話題也都得到了廣泛的關注。我給女兒講解電影的幾張手繪講解圖,也出乎意料的得到了眾多媒體和廣大網友的關注,據統計已有數十萬篇相關報導,超過1億人次的閱讀,並引起數萬人開展熱議。這些數字和眾多網友們的留言都給了我極大的觸動,真切的希望能利用有限的時間為孩子們的科學普及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接下來我會和我的科學助手團們一起挑選10個孩子們喜歡的經典科幻電影,選擇覆蓋宇宙空間、物理、超級計算、物端計算、人工智慧、大數據、晶片、生物信息、機器人等多個領域的100個左右的知識點,通過手繪的形式,向公眾介紹科學知識,培養科學思維意識,激發更多的人尤其是孩子們對科學問題的思考。《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熱售中,歡迎大家的關注。同時也會將創作過程中的心路歷程和想法思路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夠在每個人心中都能種下一顆科學的種子,有朝一日可以生根發芽。

本期創立歷程將分享《科幻電影中的科學》中每部電影十個知識點是如何精心挑選出來的。

  • 一份針對小觀眾的問卷調查

春節期間很多家長陪同孩子去觀看熱映國產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女兒放學回家後也說到同學們也有著同樣的疑問。趁著孩子們對流浪地球的好奇和關注,我們設計了一份針對孩子們的調查問卷,想知道孩子們心中對科幻電影存在著哪些疑問和好奇。

小讀者問卷

  • 網友問題收集

隨著講解圖在網上的火熱傳播,眾多網友也在網上通過留言、彈幕等方式提出了各種各樣,或有趣或高深的問題,我們也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整理收集。

網友問題節選

  • 調查結果整理篩選

認真提問的小朋友

通過問卷收集整理,我們根據關注度對相應問題進行了排序選擇,也看出來孩子們對電影中哪些經典的情節更加關注和好奇。

  • 25、1瓶酒真的能夠使MOSS癱瘓嗎?
  • 5、太陽會爆炸嗎?
  • 9、居住地下城的人們如何生活?
  • 10、比鄰星在哪,離我們有多遠?
  • 23、MOSS系統真的有智商嗎?
  • 24、MOSS系統會背叛人類的控制嗎?
  • 27、在空間站與地球通訊可以像我們打電話一樣方便、實時嗎?
  • 1、太陽系是如何構成的?
  • 18、月球對地球影響,能否帶上月亮?
  • 22、空間站中的MOSS系統的智能是如何實現的?
  • 11、為什麼選擇比鄰星作為逃逸的目的地?
  • 16、地球逃逸計劃可行嗎?
  • 20、地球被木星捕獲為什麼會解體?
  • 19、地球為什麼要藉助木星加速?
  • 8、地球停止自轉對全球氣候帶來什麼影響?
  • 14、我們可以以光速飛行嗎?
  • 17、地球逃脫月球怎麼辦?
  • 21、木星為什麼能被點燃嗎?
  • 26、宇宙空間站與地球是如何通訊的?
  • 4、太陽能一直發光嗎?
  • 3、太陽為什麼能發光?
  • 12光速到底有多快?
  • 13、光年是速度嗎?

必須驚嘆孩子們的想像力,在問卷問題之外,又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看來孩子們對電影中的科學知識是有著濃厚的興趣的。這裡也初步整理了同學們新提出的問題。

  1. 太陽會爆炸嗎?光速有多快?——王梓旭小朋友
  2. 宇宙形成之前還有其他天體嗎?——韓森愷小朋友
  3. 地球會爆炸嗎?——王家寧小朋友
  4. 地球毀滅絕嗎?——孫明晨小朋友
  5. 氧氣不夠用怎麼辦?——王鴻煊小朋友
  6. 地下城會不會毀滅?地下城有四季和天氣嗎?——劉頌涵小朋友
  7. 到達比鄰星後萬一比鄰星的引力、光線強度與紫外線與太陽不同怎麼辦?——陳仲毅小朋友
  8. 如果木星把地球的氧氣吸光,人類怎麼辦?——王藍緹小朋友
  9. 地球為什麼要逃逸?
  10. 太陽最熱能有多少度?除了地球現在發現了適合人類生活的地方嗎?地球為什麼有吸引力?——蔣昊妤小朋友
  11. 太陽和地球的能源用盡了人類會怎麼樣?如果人類在地球生活不了了,會去哪裡呢?——蔣蔓潔小朋友
  12. MOSS是什麼?——於晶淇小朋友
  13. 地球先毀滅還是太陽先毀滅?——王禹峰小朋友
  • 3部電影30個知識點

通過各種線上線下方式收集到的問題,從孩子的興趣出發,兼顧涉獵知識領域的難易和可接受程度,我們進行了相應的優化和取捨。最終挑選出10類問題和其背後涉及的知識點,作為《流浪地球》10大知識點的手繪科普出發點。

同樣的,《星際穿越》《火星救援》也收集和參考了孩子們和廣大網友的意見,一同摸索出30個圍繞3部經典科幻電影展開的科學知識點。接下來就是如何將這些知識點清晰明了,輕鬆活潑的告訴小讀者們了。

《流浪地球》知識點

《星際穿越》知識點

《火星救援》知識點

下一期更新中,將會進一步揭開《科幻電影中的科學》中的創作思路,歡迎大家關注!

  • 千呼萬喚始出來!

大家翹首以盼,等候多時的《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終於面世啦!

豪華的大咖陣容,權威可靠的知識依據,完整的邏輯脈絡,輕鬆的手繪細節。

孩子讀起來既不會覺得枯燥乏味,還能輕鬆提升知識。

讀完這套書,你的孩子在宇宙知識儲備方面一定會有質的變化!不是科學家的你,也能給孩子講科學啦!

原價58元,現在熱售期間為讀者爭取了7折優惠,只需40.6元,還等什麼,趕緊把宇宙科學抱回家!

保存下方圖片到相冊,打開淘寶,馬上安排上《科幻電影中的科學》!

《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熱售ing

&34;。如果您也覺得為孩子們做科普這項工作有意義,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阿若工作室」和今日頭條號「阿若工作室」並轉發,或者關注「王元卓」的實名微博交流互動,更歡迎大家留言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說出您或您的孩子更喜歡哪些科幻電影?更關注哪些方面的科學知識?您的意見將為我們後面的選題提供重要參考。朋友們的關注和支持是我們繼續堅持的動力。

同時,我也將繼續在抖音上開啟相關知識點的短視頻講解,歡迎朋友們尤其是小朋友關注並收看,來了解手繪圖中的內在邏輯和背後知識。

致謝:感謝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的領導和各位老師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感謝我的學生陸源的辛苦付出;感謝科學普及出版、中國科學與影視融合項目組、微博科普和抖音科普的大力支持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背後的故事(二)
    《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熱售中,歡迎大家的關注。同時也會將創作過程中的心路歷程和想法思路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夠在每個人心中都能種下一顆科學的種子,有朝一日可以生根發芽。 本期創立歷程將分享《科幻電影中的科學》是如何挑選經典的宇宙科幻電影,其中有哪些情節和科幻知識點夠吸引孩子的。
  • 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背後的故事(一)
    《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熱售中,歡迎大家的關注。同時也會將創作過程中的心路歷程和想法思路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夠在每個人心中都能種下一顆科學的種子,有朝一日可以生根發芽。 於是這六張講解圖揭開了手繪科普的序幕。
  • 《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終於來了
    本文摘自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周忠和院士為本書所作序言「很高興應邀為《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衷心希望《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這樣的好書,也會像它的前身——科幻電影知識講解圖一樣,受到大家的喜愛。」
  • 火星探測中你最想知道的那些問題(一)
    火星的結構(選自《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火星的大氣(一)(選自《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火星的大氣(二)(選自《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火星自駕遊路線(選自《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探測器發射火箭(選自《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
  • 科學家奶爸攜手風趣物理學博士領讀《科幻電影中的科學》
    本場由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攜手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王元卓教授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吳寶俊博士,與大家分享優秀科普圖書《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神秘的時空隧道,星際間的旅行,外星球的生存,每一幅圖畫背後是一場場科學的探索。
  • 23日公眾科學日直播預告 |《與科學家奶爸對話》:奪命科學連環問+大型家長翻車現場?科學家奶爸來支招
    平行宇宙真的存在嗎?……生動演繹了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的《星際穿越》讓人滿頭霧水。「硬核科學家奶爸」王元卓博士的新作《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用精美的科學手繪讓孩子也能輕鬆看懂科幻大片。《與科學家奶爸對話》這個公眾科學日,我們特邀王元卓博士與你進行一場《與科學家奶爸對話》直播活動!請「硬核科學家奶爸」分享輕鬆看懂科幻大片中的科學知識的小「秘密」,暢聊跨界科普背後的故事,以及孩子和家長共話科幻的經驗。
  • 手繪《流浪地球》講解圖 硬核科學家成「網紅奶爸」
    手繪《流浪地球》講解圖 「硬核」科學家成「網紅奶爸」近日上映的影片《流浪地球》火了,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生導師王元卓也出乎意料地火了。或許公眾對這個名字還比較陌生,但最近「暴走」網絡刷屏微信朋友圈的6張《流浪地球》手繪講解圖就出自這位「硬核」科學家之手。2月7日下午,王元卓和愛人帶兩個女兒看完《流浪地球》電影,他本想讓10歲的大女兒就該電影寫一篇作文,算是完成一個寒假作業,可女兒卻表示很多地方沒看懂。「沒看懂怎麼寫?」
  • 我的太陽系形成——(三)(1)旋轉宇宙眾多宇宙觀測證據
    包括2003年2月11日美國宇航局公布了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簡稱WMAP)巡天一年的觀測結果。美國方面的專家給出分析結果,即,(1)宇宙的形狀像一板片,空間在兩個維伸展到無限遠而第三維僅寬200億光年;(2)宇宙形狀似一麵包圈以及(3)一個旋轉的宇宙,其轉軸便是優先的方向。
  • 時空是彎曲的(下)(宇宙系列之三)
    直到2014年3月,美國天文學家們宣布探測到了原初引力波,是137億年前宇宙大爆炸中產生的痕跡。這項發現被認為是一項科學界的重要裡程碑。這是時空的漣漪,宇宙大爆炸的回聲。我們知道,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是光速。那麼是否存在很深的洞,逃逸速度大過光速,以致光都不能從洞中逃出呢?
  • 宇宙膨脹背後的故事(十六):於最細微處見浩瀚宇宙
    狄克他們也沒有提「大爆炸」,而是採用了普林斯頓同事惠勒(John Wheeler)提議的「原始火球」(primordial fireball)的說法。還是《紐約時報》報導時直截了當,大標題為:「信號暗示一個『大爆炸』宇宙」。(「Signals Imply a 『Big Bang』 Universe」)。
  • DNF:一位有故事的奶爸,全身都是綠色,連寵物都不放過!
    不知道,這位奶爸究竟發生什麼事情,竟然全身都是綠色,連寵物都不放過!我們知道,遊戲中,能通過裝扮打造角色的外觀,作為外觀黨的玩家,對角色裝扮肯定很在意。不過,也有些玩家,比較的另類奇葩,打造的一身外觀,讓你哭笑不得!
  • 我的太陽系形成——(三)(3)旋轉宇宙眾多觀測證據
    2001年1月9日哈勃空間望遠鏡發回的照片顯示,星系NGC1410正源源不斷地把自身的物質沿著長長的的「輸送管道」(照片顯示的是暗帶)輸送到星系NGC1409,這條寬約500光年的暗帶每年要有2%的太陽物質從NGC1410「流向」NGC1409星系。科學家們尚不清楚星系NGC1409是如何將星系NGC1410的物質吸走的。
  • 《無言的宇宙》:人類史上24個偉大公式背後故事
    《無言的宇宙:隱藏在24個數學公式背後的故事》(精裝珍藏版)由『未讀』2018年1月出版。這是一本數學史話,用詩意的文字講述了公式之美,將科普性、知識性和故事性完美結合。
  • 宇宙是什麼物質組成的(三)
    上一篇我們講了,宇宙組成六大部分,平等,密度,顏色,這篇講宇宙的能量,相應,組合,什麼能量很多學者談到能量就容易聯繫到熱量,光量,磁力等,宇宙中能量不僅僅是表相所知道的,能是作用的意思,也就是作用的質量,宇宙中能量非常之廣大,有親慈能量,是判別能量,有糾纏能量,有平行能量很多很多,而真實的能量是光源複合轉化能量是最根本原始的能量,無論是金銀鐵鎳鈽,這些都是通過光能的轉化所產生的元素,冠能聚合產生出的力量是肉眼看不到的
  • 宇宙的信使(6)宇宙初始,微小的「漣漪」...
    藉由著它們,我們就能追溯宇宙的全部歷史,探尋萬物的起源,並最終看到 光如何賦予了我們生命...上一篇《》...這原初之光被稱為宇宙微波背景(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或CMB。它充滿了整個宇宙。
  • 我對宇宙的認識(三)
    餘道純(原創) 黑洞隨著不斷地吞噬宇宙物質,它的質量、能量和速度均在不斷地增加,是黑洞給予粒子逃逸的能量。粒子剛逃逸黑洞時酷似烝發,但粒子一旦脫離黑洞成為自由的宇宙粒子,它將以極快的速度逃逸。這就是宇宙出生的景象。隨著粒子高速離開黑洞,粒子的密度和能量在膨脹中擴散著,待達到粒子相結合的宇宙環境時,粒子開始「高興」地結合與聚集。
  • 科學家與小記者 | 中國科普大咖王元卓帶來《科幻電影中的科學》解讀
    、北京衛視等10 多家電視臺進行報導或專訪,《中國青年報》、《北京科技報》等做了專題報導,他被網友稱為「硬核科學家奶爸」。,從宇宙空間、人工智慧、機器人等方面,為孩子們打開一扇宇宙大門。由他編寫的《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用孩子能夠輕易接受的手繪方式,給大家科普宇宙空間站、時間膨脹、火星通信、太空對接等等科學知識,內容非常硬核。
  • 「舟山市民閱讀館」書單|這些好書,讓科學不再「高冷」(二)
    《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王元卓、陸源本書選了《流浪地球》《星際穿越》《火星救援》三部孩子們喜歡的經典科幻電影,通過手繪圖解的形式,向公眾介紹科學知識,激發更多的人尤其是孩子們對科學問題的思考。值得一提的是,書中挑選的知識點以及所回答的問題,都是由四年級的小朋友組成的科學助手團選擇或者提出的,兼具現實感與未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