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科創中心舉辦專場科普圖書分享會 倡議全社會科普閱讀

2020-09-20 中國新聞網

《細胞總動員》作者之一李天達和女兒一起領讀書中精彩片段。 孫自法 攝

《細胞總動員》作者之一李天達和女兒一起領讀書中精彩片段。 孫自法 攝

中新網北京9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20年全國科普日「科普閱讀聯合行動」領讀活動暨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北京分院)專場科普圖書分享會,20日下午在中科院學術會堂舉行,會上向全社會發出鼓勵科普閱讀、科普創作和助力形成全民讀科學、學科學、用科學良好氛圍的倡議。

《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作者之一王元卓和女兒參加分享會,與主持人進行交流。 孫自法 攝

中科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科研人員創作、編著和翻譯的《細胞總動員》《100位科學家的中國夢》《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科學家奶爸的宇宙手繪》《曉肚知腸:腸菌的小心思》《尋找宜居行星》等5部科普讀物,入選2020年全國科普日「科普閱讀聯合活動」。分享會上,這5部科普讀物作者代表現場領讀書中精彩片段,並分享他們各自創作科普讀物的心得和創作背後的故事。

中科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副主任(北京分院副院長)李靜向《曉肚知腸:腸菌的小心思》作者段雲峰博士頒發科普講師團聘書。 孫自法 攝

當天活動上,中科院28名科研工作者(科普作家)還聯名發布《科普閱讀倡議書》,主要倡議內容包括:一是更多的出版社、圖書館等相關機構,向公眾推介系列優秀科普科幻圖書,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二是更多的科普科幻作家和科學家加入到領讀、創作行列,打造更多優質科普科幻圖書,為廣大公眾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三是更多的社會公眾關注科普科幻圖書,閱讀優秀作品,提升科學素養,陶冶個人情操。

參加領讀活動和分享會的科研工作者共同發布《科普閱讀倡議書》。 孫自法 攝

中科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副主任(北京分院副院長)李靜,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王挺等出席領讀活動和分享會。李靜代表主辦方介紹活動背景情況,並為科普講師團成員頒發聘書。她表示,中科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北京分院)將繼續組織好京區研究所科技人員的科普力量,進一步鼓勵、支持打造更多優質的科普圖書,並進一步弘揚科學精神、展現科學價值,推動更多公眾相信科學、走近科學和傳播科學。(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全國科普日「科普閱讀聯合行動」領讀活動暨中科院科創中心(北京分院)專場科普圖書分享會舉行
    光明網訊 9月20日下午,全國科普日「科普閱讀聯合行動」領讀活動暨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北京分院)專場科普圖書分享會在中科院學術會堂舉行。央視創造傳媒創意副總監王雪純與中國科學院科普作家們暢談創作背後的故事。
  • 中科院28名科研工作者聯名倡議:鼓勵科普閱讀、科普創作
    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今天繼續進行。「摸得著的科學、讀得到的趣味、看得見的美妙,都在你翻開科普讀物的那一刻。」今天下午,科普日「科普閱讀聯合行動」領讀活動和中國科學院北京分院科普圖書分享會在中科院學術會堂舉行。中科院28位科研工作者(科普作家)發出聯名籤署的《倡議書》,向全社會發出鼓勵科普閱讀、科普創作的倡議。
  • 科普圖書的出版與閱讀力量
    經常有讀者感嘆,國內原創的科普圖書難讀,缺乏思想和趣味,沒有閱讀的意願,更談不上閱讀所帶來的快樂。與此同時,也有出版人說,科普圖書難做,做原創科普圖書更難,能夠贏得讀者喜愛的原創科普圖書難上加難。的確,科普圖書需要既要有嚴謹的科學觀點,又要有深入淺出的可讀性;既要有獨特的視角吸引讀者,但也不能偏離正確的科學規律。科普圖書的出版對於作者和編輯都是功力的考驗。
  • 中科院科創中心科學傳播月超2000萬人次線上參與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7月2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北京分院)獲悉,該中心2020年主題為「科學點亮生活 雲中探索奧秘」第三屆科學傳播月活動,受疫情影響,於5月18日至6月18日以線上形式舉辦,通過全網直播的科普線上內容吸引超過2280萬人次參與。
  • 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將突出「科創與科普聯合」
    新華社北京9月16日電(記者張泉)中國科協科普部副部長廖紅15日表示,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將注重科創與科普聯合,在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基礎上,突出科技成果應用。同時,在日常科普內容基礎上,突出應急科普機制,以科學的精神、方法和知識服務於人民群眾的健康生活和安全生活。
  • NCT 等級考試科普進校園,助力2020 年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全國科普日...
    11月23日,由廣州市黃埔區科協主辦的「2020 年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全國科普日系列活動之科普進校園第 4 場「在科峻小學舉辦,「NCT 青少年編程能力等級測試「作為重要參展方之一,助力廣州黃埔區政府全國科普日活動落地,現場開展系列青少年科普免費公益活動,為青少年普及人工智慧系列知識。
  • 「科普科幻與閱讀」大賽舉辦
    本報訊 由中學時事報、北京少年報及北京市東城區青少年科技館聯合主辦,北青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首屆北京市中小學生「科普科幻與閱讀」大賽決賽日前在京舉行。大賽以「神奇的海洋生物」為主題,以《DK兒童海洋百科全書》《海底100天》《企鵝爸爸了不起》《揭秘海洋》《海底歷險記》等海洋科普圖書為素材創設題庫,來自北京六個區十一所中小學的百餘名師生共同參與了這場科普閱讀盛宴。經過激烈角逐,北京市東城區和平裡第四小學獲得了小學組冠軍,北京市廣渠門中學獲得了中學組冠軍。
  • 【科普閱讀聯合行動】100部優秀科普圖書推薦書目來啦!
    2020年9月19日,為期一周的全國科普日活動正式拉開帷幕。今年的活動主題是「決勝全面小康,踐行科技為民」,著力打造「雲啟動儀式、省級主場、聯合行動以及網絡平臺」的「3+1」活動架構,廣泛開展「多陣地、多戰線、廣覆蓋、齊參與」的系列科普活動。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以2020年全國科普日活動為契機,組織開展「全民科普閱讀聯合行動」。
  • 全國科普日|「玩轉」科學 暢享未來
    自2004年以來,中國科協已經連續16年成功舉辦全國科普日活動,各地各部門在全國科普日期間累計舉辦的重點科普活動近10萬多次,參與公眾超過19億人次。「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成立儀式也在2020年全國科普日特別活動上成功舉辦。
  • 上海科普大講壇「走近西部」滬藏疆首場聯播講座舉辦
    上海科技館 供圖中新網上海新聞10月17日電(鄭瑩瑩)上海科技館17日聯合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新疆科技館共同舉辦上海科普大講壇第恰逢第40個世界糧食日和全國糧食安全宣傳周之際,該講座特邀上海市農業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學家羅利軍主任、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生所何祖華研究員為三地觀眾帶來以「糧食安全」為主題的科普報告。9月14日至20日,上海科技館受邀參與科技部2020年全國科技活動周重大示範項目——科普援藏活動,將優質的科普教育資源帶給藏區觀眾。
  • 中科院多個人物和作品入選典贊·2020科普中國年度評選
    今年,中國科協聯合人民日報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共同舉辦「典贊·2020科普中國」宣傳推選活動。12月17日,典贊·2020科普中國年度評選結果在《人民日報》刊登。  中國科學院在6個獎項均有斬獲。其中,年度基層科普人物共10名,中科院入選2名;年度科研科普人物共10名,中科院入選1名;年度科普特別人物共7名,中科院入選2名;年度科普圖書圖文共10部,中科院入選5部;年度科普影音視頻共10部,中科院入選2部;年度科普展覽展品共10件,中科院入選2件。
  • 中科院「雲遊驛」平臺正式發布
    7月23日,第三屆科學傳播月圓桌會議在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舉辦,本屆科學傳播月是中科院科創中心首次專題化、系列化線上科普活動。在圓桌會議上,中科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北京分院)「雲遊驛」平臺正式發布。據介紹,「雲遊驛」是一款通過全景VR實現「雲逛」中科院的線上小程序。
  • 科普之花絢麗綻放廣西科學活動中心開展3個「十佳」科普大賽掠影
    為了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廣西高度重視科學普及,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科學文化素質。根據科學技術部統一部署和《廣西科普與創新文化建設三年計劃(2018-2020年)》要求,自治區科技廳組織開展了2019年「兩周一展」專題活動——廣西十佳科普使者選拔賽、廣西十佳科普讀物大賽和廣西十佳科普視頻大賽。
  • 「雲逛」科學世界 中科院打造線上科普平臺
    新華社北京7月24日電(記者董瑞豐)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北京分院)23日正式發布「雲遊驛」平臺,公眾可通過這一線上小程序,全景式虛擬漫遊中科院。該平臺發布也為第三屆科學傳播月活動畫上一個圓滿句號。在「雲遊驛」平臺上,虛擬實境技術讓人們仿佛置身於實驗室和大科學裝置。同時,平臺匯集了大量原創科普視頻和科普文章,成為科學知識的一個「加油站」。
  • 中科院物理所出科普書《一分鐘物理》,把科普做成網紅
    4月22日19點,中科院物理所科普系列書《1分鐘物理》(第2輯)在嗶哩嗶哩線上直播首發。此次直播是由主創團隊中科院物理所和圖書策劃公司「未讀」聯合發起的。比擬數碼產品發布會的新書發布會《1分鐘物理》是由中科院物理所和「未讀」聯合推出的暢銷科普書,脫胎於中科院物理所微信公眾號的「問答」專欄,書的內容以問答的形式構成,因每個問答簡潔明了,故名《1分鐘物理》。
  • 「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成立 向廣大科技工作者發出倡議
    光明網訊9月19日,「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成立儀式在2020年全國科普日特別活動上成功舉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武向平,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研究員、北鬥專家徐穎代表「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發出倡議,號召更多科技工作者攜起手來,積極參與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讓新時代科學家精神代代相傳,為培養具備科學家潛質的大批青少年群體厚植文化沃土。
  • 「典贊·2020科普中國」評選結果揭曉 北大2位教師1項科普展覽獲獎
    自舉辦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和一致認可,成為最具影響力的科普活動之一。今年,中國科協聯合人民日報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共同舉辦「典贊·2020科普中國」宣傳推選活動。12月17日《人民日報》綜合版整版刊登「典贊·2020科普中國」宣傳推選活動,通過組織動員、分類評審、網絡公示等環節,評選出10名基層科普人物、10名科研科普人物、7名科普特別人物,以及10個科普圖書圖文、10個科普影音視頻、10個科普展覽展品,號召全社會向先進科普人物學習、向先進科普事跡學習,汲取優秀科普作品的精神營養,充分體現科普在助力全面小康和人民美好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讓更多公眾了解科學、學習科學
  • 「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在京正式成立並向廣大科技工作者發出倡議
    9月19日,「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成立儀式在2020年全國科普日特別活動上成功舉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武向平,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研究員、北鬥專家徐穎代表「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發出倡議,號召更多科技工作者攜起手來,積極參與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讓新時代科學家精神代代相傳,為培養具備科學家潛質的大批青少年群體厚植文化沃土。
  • 十三五科普答卷 | 在今天召開的這個會議上,這些滬上科普人獲得表彰!
    全國科普工作先進集體上海市科技藝術教育中心、先進工作者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和浦東新區做科普工作交流發言。其中↓科普品牌化建設成果大量湧現在標誌性場館建設、活動舉辦、內容創製、渠道拓展等方面,一批具有鮮明特色的科普品牌建設成果正在湧現。
  • 「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在京正式成立 並向廣大科技工作者發出倡議
    9月19日,「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成立儀式在2020年全國科普日特別活動上成功舉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武向平,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院研究員、北鬥專家徐穎代表「大手拉小手科普報告匯」,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發出倡議,號召更多科技工作者攜起手來,積極參與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讓新時代科學家精神代代相傳,為培養具備科學家潛質的大批青少年群體厚植文化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