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報》綜合版整版刊登「典贊·2020科普中國」評選結果,北京大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主任馬冠生、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王貴強教授獲得年度科普特別人物獎, 北京大學地質科普系列展獲得年度科普展覽展品獎。
「典贊·科普中國」活動由中國科協主辦,創始於2015年。自舉辦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和一致認可,成為最具影響力的科普活動之一。今年,中國科協聯合人民日報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共同舉辦「典贊·2020科普中國」宣傳推選活動。12月17日《人民日報》綜合版整版刊登「典贊·2020科普中國」宣傳推選活動,通過組織動員、分類評審、網絡公示等環節,評選出10名基層科普人物、10名科研科普人物、7名科普特別人物,以及10個科普圖書圖文、10個科普影音視頻、10個科普展覽展品,號召全社會向先進科普人物學習、向先進科普事跡學習,汲取優秀科普作品的精神營養,充分體現科普在助力全面小康和人民美好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讓更多公眾了解科學、學習科學、熱愛科學,創造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協同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
在「典贊·2020科普中國」宣傳推選活動中,北京大學科協共組織推選年度科普人物4人(包括科研科普人物2人、科普特別人物2人),年度科普作品5項(包括科普圖書圖文2項、科普影音視頻1項、科普展覽展品1項)。
12月1日中國科協向北京大學科協發來感謝信,對北京大學積極參與「典贊·2020科普中國」宣傳推選活動表示了肯定和讚許。
獲獎證書
延伸閱讀:獲獎人物簡介及展品介紹
年度科普特別人物
馬冠生
馬冠生,北京大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主任。作為專業學者,他的食品營養與健康科普,既權威又「有料」。他在從事營養與健康科學研究30餘年中,積極將科研成果撰寫為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向社會公眾進行傳播。他組建「馬博士健康團」科普團隊,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科普,累計發文5000餘篇,累計閱讀量近4億。疫情期間參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關於疫情期間飲食、食品安全、復工和復學等消費提示內容的編寫,為居民提供實用性建議。
王貴強
王貴強,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教授。長期以來,他在推動我國感染病預防控制、臨床診療、科研和教學發展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多次參加國內外重大公共衛生應急救援工作。疫情期間多次被中央電視臺《中國輿論場》《今日關注》等節目邀請為直播嘉賓,現場解答公眾提問,其中《中國輿論場》多次同時段收視率在全國排名第一,累計覆蓋公眾數千萬人次。2020年他被授予「首批國家健康科學普及專家」稱號。
年度科普展覽展品
北京大學地質科普系列展
北京大學地質科普系列展宣傳了北京大學地質學科歷史及一流學科的建設成果,促進了古生物學科發展,助力「一帶一路」倡議,提升了社會科學素養,探索了大學博物館在科普服務中的作用。展覽設置了四個主題,分別是「砥礪奮進的中國化石保護暨特色化石」「重點化石產地文化日」「主題科普報告」「與中學生對話交流」。該展覽接待了數萬名觀眾,有力地宣傳了地球科學和古生物學,激勵了青年學者們應該接過老一輩化石文化傳播者的火炬。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科技強國建設,並對新時代中國科普工作提出了「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重要指示。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兩翼同等重要」指示精神,2020年,北京大學科協積極組織校內師生開展科學普及工作。北京大學地質博物館和北京大學生物標本館開放線上虛擬展廳,豐富了科普資源和形式,為公眾帶來全方位、立體式、沉浸感的參觀體驗效果。在全國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工作日期間,北京大學教師結合當前疫情防控需求,舉辦了《單細胞基因組學迎戰新冠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的實驗室檢測》《健康醫療領域的大數據應用》等專題講座、「疫情防控科普論壇暨第五屆青年科技創新發展論壇」等系列科普講座和學術活動,進一步提升了公眾對新冠肺炎的科學認知能力和科學防控能力。疫情期間,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和心理諮詢的老師和學生們發揮自身學科特長,在普及抗疫知識方法、助力復工復產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後,北京大學科協將逐步完善科普工作機制,不斷擴充和積累科普資源,積極探索科普活動新形式,持續深化科普活動宣傳和公眾參與,打造具有北大特色的科普活動品牌,為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