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贊·2020科普中國」評選結果揭曉 北大2位教師1項科普展覽獲獎

2021-01-09 北京大學新聞網

近日,《人民日報》綜合版整版刊登「典贊·2020科普中國」評選結果,北京大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主任馬冠生、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王貴強教授獲得年度科普特別人物獎, 北京大學地質科普系列展獲得年度科普展覽展品獎。

「典贊·科普中國」活動由中國科協主辦,創始於2015年。自舉辦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和一致認可,成為最具影響力的科普活動之一。今年,中國科協聯合人民日報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共同舉辦「典贊·2020科普中國」宣傳推選活動。12月17日《人民日報》綜合版整版刊登「典贊·2020科普中國」宣傳推選活動,通過組織動員、分類評審、網絡公示等環節,評選出10名基層科普人物、10名科研科普人物、7名科普特別人物,以及10個科普圖書圖文、10個科普影音視頻、10個科普展覽展品,號召全社會向先進科普人物學習、向先進科普事跡學習,汲取優秀科普作品的精神營養,充分體現科普在助力全面小康和人民美好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讓更多公眾了解科學、學習科學、熱愛科學,創造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協同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

在「典贊·2020科普中國」宣傳推選活動中,北京大學科協共組織推選年度科普人物4人(包括科研科普人物2人、科普特別人物2人),年度科普作品5項(包括科普圖書圖文2項、科普影音視頻1項、科普展覽展品1項)。

12月1日中國科協向北京大學科協發來感謝信,對北京大學積極參與「典贊·2020科普中國」宣傳推選活動表示了肯定和讚許。

獲獎證書

延伸閱讀:獲獎人物簡介及展品介紹

年度科普特別人物

馬冠生

馬冠生,北京大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系主任。作為專業學者,他的食品營養與健康科普,既權威又「有料」。他在從事營養與健康科學研究30餘年中,積極將科研成果撰寫為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向社會公眾進行傳播。他組建「馬博士健康團」科普團隊,利用新媒體平臺開展科普,累計發文5000餘篇,累計閱讀量近4億。疫情期間參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關於疫情期間飲食、食品安全、復工和復學等消費提示內容的編寫,為居民提供實用性建議。

王貴強

王貴強,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教授。長期以來,他在推動我國感染病預防控制、臨床診療、科研和教學發展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多次參加國內外重大公共衛生應急救援工作。疫情期間多次被中央電視臺《中國輿論場》《今日關注》等節目邀請為直播嘉賓,現場解答公眾提問,其中《中國輿論場》多次同時段收視率在全國排名第一,累計覆蓋公眾數千萬人次。2020年他被授予「首批國家健康科學普及專家」稱號。

年度科普展覽展品

北京大學地質科普系列展

北京大學地質科普系列展宣傳了北京大學地質學科歷史及一流學科的建設成果,促進了古生物學科發展,助力「一帶一路」倡議,提升了社會科學素養,探索了大學博物館在科普服務中的作用。展覽設置了四個主題,分別是「砥礪奮進的中國化石保護暨特色化石」「重點化石產地文化日」「主題科普報告」「與中學生對話交流」。該展覽接待了數萬名觀眾,有力地宣傳了地球科學和古生物學,激勵了青年學者們應該接過老一輩化石文化傳播者的火炬。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科技強國建設,並對新時代中國科普工作提出了「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重要指示。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兩翼同等重要」指示精神,2020年,北京大學科協積極組織校內師生開展科學普及工作。北京大學地質博物館和北京大學生物標本館開放線上虛擬展廳,豐富了科普資源和形式,為公眾帶來全方位、立體式、沉浸感的參觀體驗效果。在全國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工作日期間,北京大學教師結合當前疫情防控需求,舉辦了《單細胞基因組學迎戰新冠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的實驗室檢測》《健康醫療領域的大數據應用》等專題講座、「疫情防控科普論壇暨第五屆青年科技創新發展論壇」等系列科普講座和學術活動,進一步提升了公眾對新冠肺炎的科學認知能力和科學防控能力。疫情期間,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和心理諮詢的老師和學生們發揮自身學科特長,在普及抗疫知識方法、助力復工復產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後,北京大學科協將逐步完善科普工作機制,不斷擴充和積累科普資源,積極探索科普活動新形式,持續深化科普活動宣傳和公眾參與,打造具有北大特色的科普活動品牌,為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全民科學素質、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更大貢獻。

相關焦點

  • 「典贊·2020科普中國」十大年度基層科普人物揭曉 我省一人入選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尹江勇 劉曉波  12月24日,記者從省科協獲悉,「典贊·科普中國」分類評選結果日前出爐,我省周口市淮陽區農村中學科技館輔導教師劉華東入選「十大年度基層科普人物」。
  • 河南劉華東入選「典贊·2020科普中國」十大年度基層科普人物
    央廣網鄭州12月25日消息(記者 彭華 通訊員 孔德傑)日前,「典贊·科普中國」分類評選結果出爐,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農村中學科技館輔導教師劉華東入選「十大年度基層科普人物」,成為河南省唯一入選的項目。劉華東是淮陽中學高中物理教師、周口市淮陽區農村中學科技館館長,也是中國科技館發展基金會和河南省科技志願服務總隊的科技志願者,負責淮陽區農村中學科技館科普工作。一年來,他積極策劃開展科學實驗等科普活動,服務公眾超過4萬人次,輔導的學生獲獎1000餘項。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堅持通過線上開展科普,獲得中國科技館發展基金會授予的「抗疫志願先鋒」、2020年志願者「季度之星」稱號。
  • 中科院多個人物和作品入選典贊·2020科普中國年度評選
    中科院多個人物和作品入選典贊·2020科普中國年度評選 2020-12-25 科學傳播局 【字體:大 中 小】
  • 寧波科學探索中心觸摸幾何展覽入選「典贊2020科普中國」十大年度...
    「典贊2020科普中國」分類評選結果日前出爐,寧波科學探索中心觸摸幾何展覽入選十大年度科普展覽展品。觸摸幾何展由寧波科學探索中心自主研發,將虛擬幾何實體化,從認識平面的無限世界開始探索三圍的異度空間,通過16個趣味互動展項深度解析幾何知識。
  • 510所科技工作者入選「典贊·2020科普中國」年度人物
    中國甘肅網1月12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 日前,中國科協聯合人民日報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共同舉辦「典贊·2020科普中國」宣傳推選活動。通過組織動員、分類評審、網絡公示等環節,年度分類評選結果出爐,由中國真空學會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推薦的510所科技委秘書長、中國真空學會科普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雷佔許,成功入選「典贊—科普中國」活動的「年度科研科普人物」。由中國科協主辦的「典贊·科普中國」活動創始於2015年,自舉辦以來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和一致認可,成為最具影響力的科普活動之一。
  • 「典贊·2020科普中國」年度分類評選結果出爐,看入圍的都有哪些?
    由中國科協主辦的「典贊·科普中國」活動創始於2015年,自舉辦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和一致認可,成為最具影響力的科普活動之一。今年,為提高活動影響力,中國科協聯合人民日報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共同舉辦「典贊·2020科普中國」宣傳推選活動。
  • 「典贊·2020科普中國」啟動四大項目徵集、評選工作
    新華網北京9月22日電(郭童)為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中國科協聯合主流媒體共同舉辦「典贊·2020科普中國」宣傳推選活動(以下簡稱「典贊活動」),盤點年度科學傳播典範和業界智慧,增強科普工作者的幸福感、獲得感、認同感。為了充分發揮中國公眾科學素質促進聯合體成員單位的優勢,進一步擴大活動影響力、覆蓋面,現請各成員單位積極參與典贊活動並推薦優秀科普人物和作品。
  • 中國天氣網微博首獲「典贊·2018科普中國」十大自媒體
    中國天氣網訊 1月16日下午,作為中國科普傳播界的一項年度盛事,「典贊·2018科普中國」揭曉盛典在人民日報社舉行,中國天氣網微博首次榮獲「十大科普自媒體」稱號,這也是自活動創辦以來首個獲此殊榮的氣象類帳號。此外,現場還揭曉了2018年度「十大科學傳播人物」、「十大網絡科普作品」等獎項。
  • 典贊·2019科普中國終評評選結果公布
    中國網12月21日訊(記者閆景臻)近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新華網承辦的「典贊·2019科普中國」揭曉盛典在北京舉行。活動現場,「典贊·2019科普中國」各獎項逐一揭曉。記者了解到,「典贊·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主辦的一項盤點年度科學傳播典型的活動盛事,旨在創新科普理念和服務模式,融匯科學傳播業界智慧,彰顯科普中國品牌文化,促進全民科學素質提升。
  • 點讚!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雷佔許入選「科普中國2020年度科研...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李滿福)日前,「典贊·2020科普中國」宣傳推選活動分類評選結果揭曉,由中國真空學會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推薦的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雷佔許入選「年度科研科普人物」。榮譽證書。
  • 「典贊·2020科普中國」成功舉辦|中國科協發文感謝中國綠髮會的...
    近日,中國科協部門發文感謝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綠色發展基金會對「典贊·2020科普中國」活動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對中國綠髮會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表示崇高的敬意。「典贊·科普中國」是由中國科協牽頭主辦的—項年度盤點活動,自2015年來已經連續舉辦5屆,旨在宣傳年度科學傳播典範,受到社會各界一致認可。今年的典贊活動首次由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公室成員單位、中國公眾科學素質促進聯合體成員、全國學會、省級科協推薦參評年度科普人物和作品。截止10月底,共有197家單位參與推薦,收到參評項目1006項,是去年的近兩倍,數量和質量均是歷年之冠。
  • 2020年天津市十佳優秀科普圖書評選揭曉
    本報訊 (記者韓萌萌)2020年天津市十佳優秀科普圖書日前揭曉。據了解,此次評選活動由天津市科技局主辦、天津科技翻譯出版有限公司承辦,共徵集天津市各出版社及個人推薦的優秀科普作品41種,涉及天文、歷史、物理、博物館、動植物、地震災害、醫藥衛生、傳統文化等多個領域,內容豐富、圖文並茂、製作精良,具有較強的科學性、知識性、藝術性和趣味性。
  • 《人民日報》「典贊·2020科普中國」10位年度基層科普人物,有一位...
    陶樂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白靜輔導廟廟湖村村民馬國萍照看西紅柿苗12月17日的《人民日報》17版「典贊·2020科普中國」10位年度基層科普人物榜中,有一位是被譽為「農情農事的活地圖」的寧夏高級農藝師白靜。
  • 2020年9月丨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月報速遞
    中國人工智慧學會 2020年度會士增選名單揭曉9月8日,中國人工智慧學會揭曉了2020年度會士增選名單,陳純院士、何積豐院士、苗奪謙教授、王恩東院士、王耀南院士、吾守爾·斯拉木院士、於劍教授、張學工教授、張亞勤院士9位AI領域的卓越科技工作者當選CAAI會士。
  • 「典贊·2017科普中國」2017年十大科普自媒體公布
    今天下午,由中國科協、人民日報社主辦,人民網承辦的「典贊·2017科普中國」活動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舉行,活動現場公布了「2017年十大科普自媒體」。        與歷年相比,「典贊·2017科普中國」活動首次評選出了十大科普自媒體,新浪微博@果殼網、好奇博士微信公眾號、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微信公眾號、中國好營養微信公眾號、象爸象媽微信公眾號、星球研究所微信公眾號、百科名醫自媒體、新浪微博@Ent_evo、科學大院微信公眾號、新浪微博@河森堡等上榜。
  • 2020年「健康北京」科普作品徵集大賽獲獎結果揭曉
    日前,2020年「健康北京」科普作品徵集大賽落幕,最終獲獎名單正式揭曉。本次大賽由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北京市廣播電視局主辦,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協辦,共有135家單位的978件作品入圍大賽。經過科學性審查,網絡投票,專家線上評審和現場演講決賽,最終,20家單位榮獲優秀組織獎,35名選手榮獲演講一、二、三等獎和青年獎,114件作品榮獲短視頻、科普文章、新媒體形態等10類科普作品獎項。
  • 「節約·環保·文明」科普徵文評選結果揭曉
    新華網北京12月24日電 (記者吳晶晶)全國數十家新聞媒體共同參與的「節約環保文明」科普徵文評選結果24日揭曉,《談談環境經濟新政策》等9篇文章榮獲一等獎。  活動組委會副主任、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名譽理事長章道義介紹,這次以「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主題的科普徵文活動,自2007年6月啟動以來,投稿人數逾100萬,來稿內容涵蓋了對節能環保的思想認識、經驗體會、教訓反思、政策建議,以及有關節能、節水、節材、節約土地和礦產資源、保護環境、生態平衡、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等各方面。
  • 【中國科學報】DOU知短視頻科普知識大賽獲獎名單揭曉
    5月9日,「DOU知短視頻科普知識大賽」獲獎名單揭曉。國家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出青返藍編輯部獲一等獎,國家天文臺、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地球研究院等獲二等獎,國家天文臺、虎媽創客叔、桓法嗣等獲三等獎。本次大賽共收到作品1078件,涵蓋科學知識、科學實驗、科學考察、科研成果四大主題,累計播放量超過3.3億次。
  • 2020年江蘇十大科技事件揭曉,看看有哪些上榜?
    現代快報訊(記者 阿里亞/文 顧煒/攝)2020年已經步入尾聲,回顧這一年,江蘇人眼中的重大科學事件是什麼?哪些人默默地在為科學傳播付出努力?……12月25日,「典贊·2020科技江蘇」年度項目評選揭曉典禮在南京舉行。現場發布了2020科技江蘇年度科技事件、年度創新創業人物、年度科學傳播事件、年度科普作品、年度科普人物。
  • 海南1人獲獎!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科學與技術獎評選結果揭曉
    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科學與技術獎評選結果在北京揭曉,表彰取得傑出成就和重大創新的科學技術工作者。其中,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劉國道榮獲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科學與技術進步獎」(區域創新獎),表彰其對區域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做出的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