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 需孕育非功利的土壤

2020-11-03 光明網

「好奇心」,在11月1日開幕的2020中國科幻大會上,這個詞幾乎出現在每位專家的發言中。作為科幻事業和科學研究的生力軍,青少年的科普和科幻教育備受關注,而無論是做科幻還是做科普,好奇心的激發和保護又是最被大家看重的。

「好奇心引發的對科學的興趣和想像力,像小樹苗一樣珍貴而脆弱。我們要共同營造鼓勵獨立思考、敢於質疑、包容並蓄的土壤,呵護青少年的好奇心,以好奇為指引,展望世界科技強國之未來。」在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周忠和表示,做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歸根結底要孕育和長期維持一個非功利的土壤,「雖然只有很少數學生最終會走上科學探索之路,但科學作為人類主要思考方式之一,對大多數從事其他職業學生的成長也大有幫助。因此,可以將科普科幻教育作為通識教育的一種方式來推廣。」

周忠和表示,從實用角度來說,科普科幻教育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現代科學各分支前沿的最新進展,培養其對科學的興趣和想像力,還能增進不同人群的交流理解,提升青少年的人生修養。

兩支燒瓶、一個火星模型,齊齊擺在桌面上。以妙趣橫生的實驗風靡全網的牛津大學化學博士、北京化工大學特聘教授戴偉直接在現場做起了化學實驗。談到如何培養孩子對科學、科幻的好奇心和興趣,他強調了動手的重要性,「實驗可以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好多學生,尤其是小地方的學生,在學校可能從沒做過實驗,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對科學感興趣。」因此,他也把課堂搬到短視頻平臺上,「短視頻講得不深,哪個觀眾偶爾看到了,可能對化學對科學產生了興趣,這個種子會發芽,開始更多更專業的科學探索,很多傳統模式下接觸不到科學的人也可能看到短視頻。這是一個鉤子,先把他拉過來。」戴偉說。

在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數學家林群看來,怎麼設計這個「鉤子」、吸引更多的人「上鉤」,值得探討。

年屆八旬的他清晰地回憶起學生時代的數學老師,「我的老師講數學課,會用半堂課講一個簡單的數學公式,講清公式的來龍去脈。老師懂得多講得少,知道很少的公式就可以享用終生了。」由此,林群說,對學生的科普要退到起點,退回最原始最簡單的狀態,踏踏實實地做,同時注意興趣和現實需要的結合。

周忠和同樣反覆強調,急功近利要不得,「在功利主義的背景下從事科學研究、教書育人或者其他創造性的勞動,好奇心驅動自然不受重視,想像力也無疑會受到壓制。」作為一名古生物學家,他說,好奇心本就是許多動物的一種天性,它不是培養出來的,只要不去壓制它就很好了。

好奇心、想像力和科技創新、科幻發展密切相關,「沒了好奇心,就沒有想像力和創造性,社會的進步必然受到影響。如果一個文化充滿創新活力,充滿好奇心和想像力的話,自然會促進科幻的繁榮。反過來,科幻的繁榮也能夠幫助我們保持或者激發想像力。」周忠和說,「科幻對科學普及起到的作用,很多時候不亞於一般意義上的科普。譬如《侏羅紀公園》這樣的科幻大片,對於激發青少年對生命科學的熱愛,其影響可能超過了任何一部優秀科普書籍。」(崔 爽)

來源: 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院士周忠和:創新人才培養需營造非功利的文化環境
    讓我們共同營造鼓勵獨立思考、敢於質疑、包容並蓄的文化土壤和環境,呵護青少年的好奇心,為未來打好根基,以好奇為指引,探索科幻之未來,展望世界科技強國之未來。」在近日舉行的2020中國科幻大會「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專題論壇」上,中科院院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周忠和給出這一觀點。周忠和說,科學創新人才的培養,需要以好奇心為動力,營造能夠長期堅持、非功利的文化土壤。
  • 浦東科幻論壇: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
    主持人:姜振宇中國第一個科幻文學博士(北師大),現就職於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中國科幻研究院。兼任南方科技大學科學與人類想像力中心客座研究員,中國科普作協科幻專業委員會委員,上海市科普作協科幻專業委員會執行理事姜振宇:我們下午第一場活動主要是關於青少年科幻教育。
  • 2020中國科幻大會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專題論壇舉行
    論壇議程活動豐富,有科學表演秀、主題演講、沙龍對話、科幻劇表演、科幻詩朗誦、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專家授予儀式和全國青少年科學創作活動等多個頒獎環節。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多角度觀點的碰撞,全方位展示了我國青少年科普科幻創作與教育所取得的成果與風採。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忠和在開幕致辭中表示,青少年是中國科學發展的未來,青少年的科學水平關係到整個國家的科技水平。
  • 以好奇為指引 專家學者暢談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
    &nbsp&nbsp&nbsp&nbsp光明網訊11月1日,「以好奇為指引,探科幻之未來」為主題的2020中國科幻大會「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專題論壇」在京召開。&nbsp&nbsp&nbsp&nbsp本屆論壇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承辦,清大紫育、北京科技報社和《科學故事會》雜誌共同協辦,邀請到了包括中國科學院林群院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周忠和院士,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劉堂江以及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吳巖在內的眾多業內專家學者、知名作家齊聚一堂,圍繞」中國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
  • 科幻懸疑片《緝魂》上映 激勵更多青少年科幻創作
    科幻大咖重視青少年科幻創作作為中國更新代科幻作家代表人物,江波非常重視對青少年科幻創作的鼓勵,他曾在專訪中談到,「回顧一下自己步入科幻小說殿堂的過程,事實上在10歲左右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閱讀科幻小說了。」2019至今,江波連續兩年受邀參與中國科幻大會青少年分論壇上,對青少年科普科幻創作進行指導交流。
  • 2019奧林巴斯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動在京正式啟動
    眾所周知,科普教育能夠讓青少年在體驗中學習科學知識、感受科技魅力以及提升科學興趣,是提高青少年群體科學素質的有效手段。2016年2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其中重點任務之一就是實施青少年科學素質行動。
  • 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亮相2020服貿會 為科普科幻產業助力
    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普教育專業委員會攜手國防科普專業委員會,以及科普出版專業委員會等單位共同主辦的科普科幻展區,作為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的主展區之一,位於景觀大道南區一號廳的科幻科普展區,成為一道特別的風景線。
  • 劉慈欣出席2019中國科幻大會 為科普科幻作文獲獎師生頒獎
    【觀察者網訊】11月2日下午,2019中國科幻大會「青少年科學普及和科幻創作」專題論壇在北京市園博園舉辦。本次專題論壇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承辦,清大紫育(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學故事會》《北京科技報》協辦。
  • 科普科幻作文大賽:用科幻推動創新
    「七年前,我們為什麼要策劃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其實想法很簡單,就是想為推動創新來做點什麼事情。」9月17日,在「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合作發布儀式上,大賽組委會主任李凌己向記者這樣說到舉辦比賽的初衷。
  • 科學家為青少年量身創作科普作品 評科幻文學應以"科"為先
    「青少年科學素養文庫  當日,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策劃的「青少年科學素養文庫·科學家原創系列」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正式發布了首批四部圖書——《探秘遠古人類》、《追逐類星體》、《叩開免疫之門》和《一念非凡——科學巨擘是怎樣煉成的》。
  • 以青少年為重點 加強海洋科普教育
    以青少年為重點 加強海洋科普教育作者:鄭金海《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03日 07版)【專家點評】 建設海洋強國,近年來,在國家、學校、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國海洋科普教育平臺不斷擴展、途徑不斷豐富、力量不斷增強,取得了豐厚成就,也面臨著更多責任與挑戰。加強海洋意識教育,青少年是關鍵。我國青少年海洋科普教育仍存在四方面短板。從文化傳統看,我國以陸地文明為主導,受「重陸輕海」觀念影響較深,海權意識、海洋文化不夠入腦入心。
  • 茶園社區開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動
    汨羅融媒體訊(記者 楊志 通訊員 陳俊蓉)「頭拍拍,肩拍拍……」7月28日,汨羅市歸義鎮茶園社區居民服務中心內熱鬧非凡,伴隨著音樂聲響起,12名來自該社區的小朋友在3位志願者講師的帶領下,上了一堂生動活潑的科普教育課。這是社區組織開展的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動現場。
  • 「科普科幻與閱讀」大賽舉辦
    本報訊 由中學時事報、北京少年報及北京市東城區青少年科技館聯合主辦,北青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首屆北京市中小學生「科普科幻與閱讀」大賽決賽日前在京舉行。大賽以「神奇的海洋生物」為主題,以《DK兒童海洋百科全書》《海底100天》《企鵝爸爸了不起》《揭秘海洋》《海底歷險記》等海洋科普圖書為素材創設題庫,來自北京六個區十一所中小學的百餘名師生共同參與了這場科普閱讀盛宴。經過激烈角逐,北京市東城區和平裡第四小學獲得了小學組冠軍,北京市廣渠門中學獲得了中學組冠軍。
  • 科幻作品入編語文教材 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像力
    圖註:來源於網絡讀到這裡,大家都知道科幻不光進教材了,還進入了最關鍵的高考,想像力正成為教育的熱點,既然教育部都提倡廣大青少年廣泛閱讀科幻作品科幻作品中豐富的科學想像以及強大的邏輯性對青少年的眼界和思維寬度與深度乃至對世界的理解與認識都會大大拓寬。由此,科幻在當今青少年基礎教育中受到前所未有的肯定和重視,國家對於想像力和科學素養的重視與培養,可以貫穿兒童學習整個學習生涯。根據十九大精神,留住孩子的想像力,就留住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青少年創新、創造力的培養,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途徑。
  • 科學大咖與著名科幻作家對話未來 暢談科幻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
    科幻與科學、科普之間存在著怎樣的微妙關係?它們對青少年的教育和成長有何影響?在「中國科幻走向世界」國際科幻高峰論壇暨第八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頒獎典禮現場,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HXMT衛星首席科學家張雙南,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韓松、王晉康,微軟小冰首席架構師周力針對《與未來對話》主題展開精彩對話,論壇由新華網融媒體未來研究院院長楊溟主持。
  • 科普活動又有新去處!餘杭區新增兩家市級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杭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近日,市科協、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市教育局聯合命名了「杭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共11家,餘杭區有兩家:浙江省測繪資料檔案館(浙江測繪與地理信息科技博物館),光大環保能源(杭州)有限公司。
  • 「彩虹爺爺」驗證「流浪地球」劉慈欣寄語科幻「黃金時代」
    11月1日在2020中國科幻大會「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專題論壇」會議現場,戴偉播放了他帶領團隊重現「點燃木星推動地球」的實驗片段。他還在現場進行了「黃瓶子」化學秀。隨著他不斷搖晃手中燒瓶,液體因與瓶中空氣接觸而產生顏色變化,或黃或綠。而這也是這位身材魁偉、穿著白大褂、戴著護目鏡的「洋教授」得名「彩虹爺爺」的由來。
  • 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初賽發榜 有道精品課推科幻公開課
    12月21日,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主辦、清大紫育(北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第七屆「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初賽評審工作已圓滿結束,初賽結果查詢通道將於22日16:00正式開啟。「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是聚焦於學生科學素養、想像力、創造力與寫作能力的全國性競賽活動。近年,隨著《三體》《流浪地球》等作品走入大眾視野,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帶上她的眼睛》被選入語文教材,輿論對於科幻作品的關注度明顯上升。科幻作品兼具文理科學科特徵,不但能打開青少年想像力,提升寫作能力,還能有效激發學生的理科學習興趣。
  • 「打開宇宙的另一扇門」青少年科幻小說在深圳福田落地生長
    ,旨在提供青少年文學教育、創意教育展示平臺,培育建設城市文明典範的新生力量。、科幻產業與教育研究者陳發祥認為,該系列科幻小說科學構思層面上有新意、足夠硬核;文學層面上語言成熟,簡潔流暢;世界構建充滿科技感且邏輯自洽,意蘊深長充滿正能量。
  • 打造中國科幻名家超震撼合集,《小幻想家》為中國青少年築夢未來
    近年來,伴隨著中國發展成為世界科技強國的腳步,中國科幻文學也迎來了黃金髮展期,誕生了包括劉慈欣在內的一大批優秀科幻作家。當然,無論是科技創新、探索未來,還是科幻文學領域的薪火相傳、發展壯大,青少年永遠是核心基礎。基於此,由中國知名科普作家董仁威主編,四川教育出版社、博峰文化合作出版的《小幻想家》的問世具有非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