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活動又有新去處!餘杭區新增兩家市級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2021-01-20 澎湃新聞
科普活動又有新去處!餘杭區新增兩家市級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2020-04-10 16: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杭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近日,市科協、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市教育局聯合命名了「杭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共11家,餘杭區有兩家:浙江省測繪資料檔案館(浙江測繪與地理信息科技博物館),光大環保能源(杭州)有限公司。

近年來,餘杭區科協圍繞「四大人群」大力實施全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全面抓好科普示範陣地建設。堅持創示範、優服務、惠民生,積極推進全區農村科普示範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科技教育特色學校等科普示範陣地建設工程,推動科普工作社會化、大眾化、經常化,動員和組織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全民科學素質建設,構建大協作、大聯合、大科普工作格局。餘杭區成功創建浙江省科普示範區(2016-2020),截止目前創建國家級農村科普示範基地1家、市級4家、區級22家;省級科普教育基地4家,市級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3家、區級11家;科技教育特色學校21家。充分發揮科普陣地的典型示範、輻射帶動作用,成為農村、企業、學校等開展科普活動、科技競賽的主陣地,全面提升科普服務能力和科技創新水平。

浙江測繪與地理信息科技博物館(浙江測繪與地理信息科技博物館)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未來科技城地信路2號,建築面積6800平方米,共有五個常設展廳,是全國首家面向公眾免費開放的測繪與地理信息專題科技博物館。

場館採用球形影幕、地幕投影、幻影成像、劇情實拍演示、互動觸摸體驗、動感多媒體展示等現代聲光電技術,通過地圖、書籍、儀器等種類不一的2200多件實物藏品以及大量珍貴視頻資料,向公眾展示中國測繪歷史、地圖文化及歷代國家版圖變遷,展現自然資源國情現狀,普及測繪與地理信息知識。

開館以來,科技博物館在接待社會各界人士參觀學習的同時還舉辦了各類主題科普活動,受到多方關注和廣泛的好評。在今後的工作中,科技博物館將以此次獲評「杭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為新起點,充分發揮科普教育基地的功能,為普及地理信息科普知識,傳播地理信息科普思想,弘揚測繪地理信息精神作貢獻。

光大環保能源(杭州)有限公司位於餘杭區中泰街道南峰村大塢裡是目前國內單次建設規模最大、環保工藝水平最高、環境排放標準最嚴的垃圾焚燒發電基地。

公司日處理焚燒生活垃圾3,000噸,全年處理垃圾量109.5萬噸,設計年發電量4.8億千瓦時。

公司根據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工藝流程精心安排了環保科普觀摩線路,根據九大垃圾處理系統和行程安排可分別前往環保科普教育展廳、全境沙盤模型、中央控制室、設備參觀走廊、設備模型展廳、人類垃圾處理歷史長廊、垃圾吊控制室、水處理中心等參觀點,展示面積超過5000平米。可以讓來賓更深入地了解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工藝流程及滲濾液處理工藝流程。每年接待參觀學習考察人數達2萬人以上。

公司已和浙江大學、浙江農林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工商大學、浙江財經大學、餘杭區中泰中心中學、餘杭區中泰中心小學等達成共建協議,截止目前達成共建協議的單位達38家,成為中小學生學習垃圾分類,了解垃圾處理的重要的科普場所。

通過人文景觀與生態園林相結合的整個廠區、環保展廳內實物樣本、多媒體及參觀通道內的圖文說明,讓來訪民眾對生活垃圾處理工藝流程(垃圾焚燒、煙氣、廢水、汙泥、飛灰、爐渣)有直觀透明的了解,宣傳環保科普知識,大力開展公益活動,積極接納社會團體參觀,為普及百姓環保科普知識、提升百姓環保意識做出力所能及的努力。

2019年5月14日,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在光大環保能源(杭州)有限公司聯合舉辦2019年「我是生態環境講解員」活動國家環保科普基地專場選拔賽。

恭喜浙江省測繪資料檔案館

和光大環保能源(杭州)有限公司

成為「杭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這個大家庭的一份子!

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

他們會為餘杭區全面提升

科普服務能力和科技創新水平

發揮更好的典型示範作用!

原標題:《科普活動又有新去處!餘杭區新增兩家市級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日照海洋科普館獲得全國海洋科普教育基地稱號
    經中國海洋學會第八屆六次常務理事會批准,決定新增日照海洋科普館為全國海洋科普教育基地。這是繼 「全國海洋意識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農業科普示範基地」之後,日照市海洋與漁業研究所獲得的又一國家級殊榮。
  • 餘杭區獲得2019全國科普日活動優秀活動項目稱號
    近日,中國科協發文表彰2019年全國科普日有關組織單位和活動,其中由余杭區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牽頭開展的餘杭區全國科普日主場活動獲得
  • 茵冠生物科普教育基地正式被認定為市級科普教育基地
    日前,「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關於命名深圳市科學館等63家單位為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的通知」發布,茵冠生物生命健康科普教育基地榜上有名,這意味著茵冠生物科普教育基地正式被認定為市級科普教育基地。作為一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生物技術產業化示範基地,茵冠生物專業從事基因工程與細胞生物技術創新研發、轉化應用研究及技術服務,在細胞領域結合自身科研及業務優勢,承擔了政府在生物技術領域十餘項高科技創新研發項目。
  • 茶園社區開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動
    汨羅融媒體訊(記者 楊志 通訊員 陳俊蓉)「頭拍拍,肩拍拍……」7月28日,汨羅市歸義鎮茶園社區居民服務中心內熱鬧非凡,伴隨著音樂聲響起,12名來自該社區的小朋友在3位志願者講師的帶領下,上了一堂生動活潑的科普教育課。這是社區組織開展的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動現場。
  • 2019奧林巴斯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動在京正式啟動
    在國家愈發重視青少年科學素質培養的當下,作為中小學正規科普教育的補充,企業、專業組織的校外科普活動也變得越來越重要。2019奧林巴斯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動正式啟動為了積極推動我國青少年科學素質的提升,奧林巴斯於2月23日至3月23日期間,陸續在北京、上海、寧波、廣州、深圳、濟南六座城市開展「承光之力 創造未來」2019奧林巴斯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動
  • 中科院上海昆蟲博物館獲「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稱號
    2009年底,上海昆蟲博物館正式向中國科協申報參評「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歷經半年多時間的初評和終評,從全國眾多科普基地中脫穎而出,最終入選「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再次獲得了科普教育基地的最高榮譽,成為全國406個「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之一,並成為集「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國青少年走進科學世界科技活動示範基地」和「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的「三全」科普基地。
  • 上海交大生物轉基因科普教育基地(簡介)
    「上海交通大學生物轉基因科普教育基地」 (以下簡稱基地)位於上海市劍川路501號。基地常年對外開放, 開展一些固定的科普宣傳活動, 還積極參與全國科普周、上海科普周和科普日宣傳、夏令營和基地的參觀接待等。另外, 還有一些不固定的活動, 包括巡迴展覽、小記者採訪、科學實驗課堂等。除此之外, 基地還運用展板、實物、標本、植物科學網站、DVD和宣傳冊等形式, 通過開展科技夏令營、邀請專家講座等活動, 來普及植物科學相關方面的基礎知識。
  • 以好奇為指引 專家學者暢談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
    &nbsp&nbsp&nbsp&nbsp本屆論壇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承辦,清大紫育、北京科技報社和《科學故事會》雜誌共同協辦,邀請到了包括中國科學院林群院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長周忠和院士,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劉堂江以及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副理事長吳巖在內的眾多業內專家學者、知名作家齊聚一堂,圍繞」中國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
  • 廈門2020年初建成專業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
    廈門2020年初建成專業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 2019-05-12 20:58:4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中國青少年科普衛星有了「太原號」
    生活晨報全媒體記者 高強 太原報導 11月6日11時19分,中國青少年科普衛星工程「太原號」科普衛星(八一03星)搭乘長徵六號該衛星主要用於開展天體遙感觀測、對地觀測、天地協同編程教育等實驗,為青少年學生提供航天科普和教育實踐平臺。西北工業大學為該星的研製和地面測控提供了技術支持。
  • 天津師大物理科普項目獲第五屆全國科普場館科學教育項目展評活動...
    日前,由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聯合舉辦的第五屆全國科普場館科學教育項目展評活動在重慶科技館舉行。經過初評,我校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甜蜜的科學——一個連貫的STEAM課程群》科普項目作為全國高校唯一入圍項目脫穎而出,最終獲全國二等獎。《甜蜜的科學——一個連貫的STEAM課程群》項目是天津市科普基地——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科學體驗館多次走進社區和中小學開展的科學類綜合實踐課程。
  • 以青少年為重點 加強海洋科普教育
    以青少年為重點 加強海洋科普教育作者:鄭金海《光明日報》( 2020年08月03日 07版)【專家點評】 建設海洋強國,近年來,在國家、學校、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國海洋科普教育平臺不斷擴展、途徑不斷豐富、力量不斷增強,取得了豐厚成就,也面臨著更多責任與挑戰。加強海洋意識教育,青少年是關鍵。我國青少年海洋科普教育仍存在四方面短板。從文化傳統看,我國以陸地文明為主導,受「重陸輕海」觀念影響較深,海權意識、海洋文化不夠入腦入心。
  • 新疆天文臺南山科普教育基地被評為烏魯木齊市2007-2012年度
    中科院新疆天文臺南山科普教育基地獲「先進集體」稱號。作為國家級、省級、市級科普教育基地,五年來,新疆天文臺南山科普教育基地在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天文科普活動。南山科普教育基地除全年免費面向公眾開放外,每年還組織開展「情系蒼穹」青少年天文冬夏令營、科學家進校園、路邊天文、天文科技輔導員培訓等系列活動。
  • 2019年青島市全國科普日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場館開放(100家)
    今年全國科普日主題為:禮讚共和國、智慧新生活。  青島市將在全國科普日期間,圍繞科技引領城建設、海洋城建設、鄉村振興、新舊動能轉換、全民科學素質提升和垃圾分類的熱點問題開展341場科普活動。特別策劃「2019青島全國科普日網上科普行」專題(http://www.alexue.com/special/2019qdkepuri/),創造一場科學盛宴。
  • 中國航天科普活動的啟示——
    >通過較為宏觀地整理分析世界主要國家及地區青少年航天科普活動情況和較為詳細地對太空授課、航天STEM教育、空間站科普活動、航天科普體驗營4類案例進行分析比較,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科普特點、活動亮點和比較優勢等,進一步歸納梳理了研究啟示,即我國青少年航天科普活動下一步發展的方向建議。
  • 北海市地震監測預報中心檢查指導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開展運維...
    1月6日,北海市地震監測預報中心到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檢查指導運維工作。檢查組聽取了教育基地2020年度組織宣傳工作情況的匯報,並對基地互動區和3D影視廳配套設施設備運行情況進行了檢查,同時調研科普展區宣傳知識內容,為下一步防震減災科普宣傳知識點更新做資料收集。
  • 江蘇省科普周活動
    時間:5月21日-27日地點:全省主辦單位:江蘇省科普周領導小組辦公室聯繫電話:025-83311284聯繫人:周景山 張玲玲 張杰「青少年科技傳播行動」主題科普活動以提高青少年科學文化素質為目的,以加強青少年環境保護意識為主要內容,組織中小學生看一部推薦的優秀環保科教電視片,讀一本推薦的優秀環保圖書,參加一次環保科普活動
  • 廈門十大優秀科普教育基地介紹
    國慶小長假,準備帶熊孩子去科普教育基地看看,漲漲姿勢!在廈門,優秀的科普教育基地有:廈門市青少年天文氣象館、廈門園林植物園、廈門科技館、廈門惠和石文化園、同安科技館、廈門海底世界、廈門美格農藝有限公司、廈門奧林匹克博物館、廈門太古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廈門市圖書館。哪個是你的菜呢?
  • VR虛擬實境遊戲廳科普基地遊戲體驗介紹
    如今,遊戲、影視、醫療、教育、模擬駕駛、全息投影、光學等各種領域都可以與VR技術完美融合。隨著VR的普及和技術的完善,VR技術的應用將會更加廣泛,VR科普基地成為科普知識體驗娛樂一種新方式。幻影星空VR科普基地隸屬於廣州卓遠虛擬實境科技有限公司,基地位於廣州市番禺區大龍街市新路501號恆然創意園E202,面積940平方米,其中VR動感仿真設備體驗廳面積650多平方米,有17臺套VR動感仿真體驗設備,還有可容納60名觀眾的多功能電化教室以及科普宣傳VR技術的牆上海報。
  • 四川省級科普基地積極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中國兩彈城是原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院部舊址,建於60年代後期,是我國繼青海之後第二個核武器研製基地的總部。中物院人在這裡先後指揮完成了22次核試驗的實施和原子彈、氫彈的武器化與定型以及新一代核武器研製攻關等國防科研內容。「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于敏、王淦昌、鄧稼先等傑出科學家及張愛萍將軍都在此留下了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