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趙玉受教育部委託,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組織研製並於近日發布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劉慈欣《三體》入選高中階段文學書目
▲《三體》十周年紀念版封面畫
【進書單,科幻閱讀再獲教育部重視】
《指導目錄》分為小學、初中、高中三個學段,其中小學110種、初中100種、高中90種。其中劉慈欣《三體》入選高中階段文學書目,同時進入書單的科幻作品還有小學階段張之路《非法智慧》和初中階段推薦的凡爾納《海底兩萬裡》。該目錄是由國家教材委、有關高校、研究機構和中小學校的110多人的專家團隊,經過基礎研究、專業推薦、深入論證多個環節,根據青少年兒童不同時期的心智發展水平、認知理解能力和閱讀特點,從浩如煙海的圖書中精心遴選出300種圖書。 自1999年高考作文《假如記憶可以移植》起,科幻這一文學題材就成為被教育界、乃至全社會熱議的話題,當時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的高考學子,有的成為了知名的科幻作家(寶樹),有的成為了科幻譯者(陳灼),還有的成為了中國科幻大片的製片人(龔格爾)……近年來隨著科幻小說《帶上她的眼睛》正式進入中學語文教材、《微紀元》入選高考語文全國卷,《流浪地球》電影入選教育部《向全國中小學生推薦優秀影片片目》,科幻在當今青少年基礎教育中受到前所未有肯定和重視,更多的孩子被科幻中包含的基於科學的豐富想像所震撼,對科幻閱讀、影視賞析,甚至文學創作都懷抱著極大的學習熱情。 正如來自學校一線教師所說——「不同特質的文學作品,帶給孩子心理的影響以及思維的培養都是不一樣的。作為語文教師和學生很幸運,因為我們擁有更加廣闊,更加多元的一個閱讀世界。」(成都石室中學副校長、全國第三屆語文百佳教師趙清芳)
▲《三體》十周年紀念版封面畫
【讀《三體》,科幻告訴我們什麼】
今年年初,一場突入其來疫情讓我們開始思考,當巨大的災難來臨時,個體會有怎樣的遭遇,作為命運共同體的人類要如何應對?全球疫情會怎樣改變這個世界,又會將我們帶向何方? 科幻小說充滿了對未來的無限想像,所以經常被認為能「預測未來」。從已知聯想未知,並引出一些特定問題,這些問題因科學而生,因現實的人類世界而生,所以它們關注的不僅是未來,更是現在。 作為科幻文學的代表,榮獲世界科幻最高榮譽「雨果獎」的《三體》,就對人類的生存危機、文明與人性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洞察,我們現今面對許多問題,都能從科幻小說中找到線索。 (《三體》十周年紀念版封面畫)「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三體人向地球發射的宇宙探測器「水滴」,面對傲慢的地球艦隊無堅不摧,這與當下我們面對細小到肉眼看不見的病毒何其相似,總有人心懷輕慢,無視先驅者付出的巨大代價,一直到危機擴散開來,才陷入恐慌。「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以歲月。」「你的無畏來源於無知。」「生存本來就是一種幸運,過去的地球上是如此,現在這個冷酷的宇宙中也到處如此。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人類有了一種幻覺,認為生存成了唾手可得的東西。」——這些閃爍著智慧火光的思想,藉助文字在我們心底匯聚成點點星河,帶著我們去往宇宙深處。可以想像,當孩子們讀到這些文字,激發起人類天性中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就如同把問題放進了大腦,開始主動思考人類生存與探索的問題,思考個人選擇與命運的問題,思考科學的邊界,思考生命的價值。 正如《三體》作者劉慈欣接受採訪,談到讓孩子們從小讀科幻的意義時所說:「科幻小說是一個可能性的文學,它把我們未來面臨的各種可能性都排列出來,甚至他把宇宙和世界的各種可能性也排列出來。我們平常只能生活在一種可能性裡,而科幻帶我們經歷各種可能性,它可以開闊我們的思想,拓展我們的想像力,讓我們領略宇宙世界、時間空間上,各種各樣的可能,促進了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而且從美學上來說,科幻的各種可能性所帶來的美學體驗,也是傳統的現實主義文學所沒有的。」
▲《三體》十周年紀念版封面畫
【科幻人,播撒想像力的種子】
作為《三體》首發刊物及圖書出品方,科幻世界雜誌社在四十年來的發展歷程中,致力於科幻文化在青少年人群的傳播,致力於讓越來越多的孩子們體驗徜徉幻想世界的樂趣。 從一本雜誌,到覆蓋全年齡段的期刊集群;從一本圖書,到以《三體》《流浪地球》為代表的中國科幻原創書系;從單一語言,到全球化的交流輸出;從編輯部,到一次次校園行……給數萬名孩子送去科幻的禮物。喜歡閱讀的孩子,讓他們從讀科幻名著到看科幻大片,帶他們經歷想像變為現實的過程;喜歡寫作的孩子,用故事接龍的方式,一步一步教他們創作屬於自己的科幻小說。
▲第五屆中國(成都)國際科幻大會期間,成都七中科幻主題活動。
劉慈欣曾在日誌中寫到一位科幻迷對他說過、並一直刻在他心中的一句話:「希望你們能拉著我們的手在太空中飛行,在時間中看未來和過去,帶著我們仰望星空,帶我們聆聽宇宙中最深邃的思想。」 更多的中國科幻人,作家、編輯、產業人士們,在播撒想像力種子的道路上堅定前行,為更多的中國孩子,為更廣闊的未來。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