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創造力和想像力的培養,是未來教育的關鍵,父母該如何做?

2021-01-15 花花媽媽談教育

愛因斯坦說: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擁有想像力和創造力,對孩子未來的發展非常重要。

想像力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個想像力豐富的孩子,能對同一問題從不同的角度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可以從多方面去思考,也有助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想像力豐富的孩子,創造力也會很好,因為豐富的想像力促進創造力。

就如,愛迪生通過想像不用點火的「火把」而發明了電燈;美國萊特兄弟像鳥一樣在天上飛的想像,才會發揮創造力,去製造人類第一架飛機。

而具有創造力,最終決定孩子將來取得的成就。

就如美國心理學家保羅託倫斯指出:創造力與成就有正比的直接關係,這個預測指標,比IQ等其他方面還要準確。

清華前校長陳吉寧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未來社會需要的,是那種邏輯思維縝密,能夠應對變化,提出獨特想法的創造性人才。」

具有創造力的人,有創新意識,他能夠把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創造和發展出新的東西。

而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擁有創新意識的人才對於每個國家的發展都非常重要,創造力已經成為未來決定各國國力的核心競爭力。所以,父母要想讓自己的孩子取得成功,就要重視對孩子這一方面的能力的培養。

但現實是,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曾經對全球21個國家進行的調查顯示,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像力卻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

因此,擁有想像力和創造力,對孩子的未來至關重要。

馬雲在演講中曾提到:「創造力」和「想像力」的培養,才是未來教育的關鍵。

培養孩子創造力和想像力,方法很重要。

在生活中,有些父母認為孩子在嬰幼兒時期什麼也不懂,不必進行想像力、創造力等潛能的訓練。這樣就使孩子白白錯過了這些能力開發的關鍵時期。

也有的父母雖然意識到應該在孩子剛出生時就訓練孩子的潛能,卻不知道該如何訓練,沒有明確的教育目的。難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另外,一些不科學的育兒方法,甚至會阻礙孩子各種能力的發展。

卡爾·威特,把自己曾經被認為是有些痴呆的兒子,培養成一個著名的天才,八、九歲就會六國語言,十四歲獲得博士學位,十六歲被任命有名的大學教授。兒子一生獲得了有口皆碑的讚揚。

卡爾·威特,在總結對兒子的培養中,提到:兒童潛能是遞減的,比如說生來具備100度潛在能力的兒童,如果從一生下來就給他進行理想的教育,那麼就可能成為一個具備100度能力的成人。而如果從10歲開始教育的話,教育得再好,也只能達到具備60度能力的成人。這就是說,教育開始得越晚,兒童的能力實現就越少。

因此,卡爾·威特認為,根據兒童潛能遞減法則,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是有某種智力最佳時期的,這個最佳期非常關鍵,它對人的一生的智力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千萬不要錯過。倘若不讓其在最佳期得到發展,那麼以後也很難發展了。

美國教育家肯·羅伯森曾經發表過一組數據:

3,4歲時,大部分小朋友的創造力達到了天才級,到了小學階段,只剩下1/3的小朋友還擁有天才級的創造力,到了青春期,僅剩下1/5……隨著這些孩子年齡漸長,創造力最終所剩無幾。

兒童潛能遞減法則是實踐經驗的總結,所以培養孩子的第一要旨就要是杜絕這種遞減。因此,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就要在孩子最佳期培養才更事半功倍。

美國一個權威諮詢機構調查結果表明:

孩子1歲時,想像力、創造力高達96%,可這種情況在7歲上學以後發生逆轉。到10歲時,孩子豐富的想像力、創造力只剩下4%。

由此可見,學齡前的孩子是擁有豐富的想像力的,需要父母的保護和激發,促進,當孩子進入小學,更需要父母提供新鮮有營養的成長土壤,科學的教育方式,發展孩子的想像力和創意思維。

一、閱讀、講故事。

對於想像力特別豐富的兒童,在給孩子講故事或看繪本時,父母可出些題目,讓兒童編故事。

孩子是天生的故事家,他們往往在故事創造的世界裡流連忘返,對一個故事孩子能不厭其煩地聽上許多次,在故事中孩子了解了什麼是善良、勇敢,而他們的想像力得到充分的發展。

講故事,父母可以把整個故事情節繪聲繪色地講給孩子聽,一般,當孩子年齡比較小的時候,這種方法對孩子的想像力的發展很有幫助。

而當孩子年齡稍大的時候,可以採用續講的方法,在故事講到關鍵的時刻,故意戛然而止,讓孩子憑藉自己的想像力把故事的發展接下去。為了激勵孩子的想像力,你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看看誰接得最離奇而又合理。

二、鼓勵孩子喜歡繪畫和音樂。。

很多孩子喜歡繪畫,在繪畫的過程中,孩子可以任由自己的思維信馬由韁,天上的雲朵像什麼,地上的小草是什麼顏色,孩子的觀察力、想像力、創造力在孩子的塗鴉中,得到了發展。

父母鼓勵孩子學習音樂,在用樂器的演奏來表達完整的情緒情感也是培養孩子想像力、創造力和磨鍊意志力的良好過程。

三、不要剝奪孩子玩的權利。

父母不要以為玩會耽誤孩子的學習,實際上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可以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更容易激發他的創造力和學習能力。

而處於皮亞傑感知運動階段和前運算階段的6歲前孩子,更是在玩中培養豐富的創造力。

一套《創意遊戲繪本系列》集文學、繪畫、音樂,三位一體,整體提升孩子的藝術想像,以挖洞的趣味遊戲形式,激發孩子的觀察力、想像力和創造力。

《創意遊戲繪本系列》包括《好神奇的小石頭》《小石頭變變》、《小石頭的新魔法》+《好饞嘴媽媽》,其中,創意挖洞繪本《好神奇的小石頭》,獲2014年「大眾喜愛的50種圖書。」

打開《好神奇的小石頭》繪本,每張紙上有個像石頭的洞洞,灰色石頭洞洞後面是什麼?黃色石頭洞洞後面又會變成什麼?10種顏色,10種變化,需要孩子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力,猜猜洞洞後面到底是什麼?

並且,在猜洞洞的同時,還配有兒歌,以設問的形式給予啟發,比如:在猜紫色石頭洞洞時,「小石頭、小石頭,變個什麼燉的熟?」的兒歌,原來。紫色石洞洞後面是個紫茄子,這樣,增加互動和參與度,大大提高了孩子的興趣。

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培養,對孩子的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父母千萬不要忽視了。心動不如行動,把這套能很好培養、提升孩子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繪本帶回家吧。

相關焦點

  • 學會塗鴉式教育,讓孩子充滿想像力和創造力
    學會塗鴉式教育,讓孩子充滿想像力和創造力引言大家都知道孩子的想像力是無窮的,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反應這個孩子是否有前途。有些孩子知道孩子的想像力很重要所以十分重視,有重視的當然也有不重視的,有些父母就一點也不在乎這些,一些錯的引導反而將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扼殺在了搖籃裡,更別說發展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改如何保護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呢?
  • 馬雲:中國未來教育應進行個性化教育
    那麼,什麼是素質教育呢?中國現在正提倡的(也就是喊口號的)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以上定義來自百度百科)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對,就是說要以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質為主,不要太看重學習成績和升學率。
  • 「未來不是知識的競爭,而是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競爭」
    今天和同事聊天才知道:現如今的初中生中考不僅要考音樂,還要考美術,要想上高中,成績還不能太差,這簡直是要求孩子十項全能啊?!相比我們那時候,音樂和美術只是副課,不計入中考畢業成績中,對比下來,現在的孩子太不容易了!在感嘆之餘,我也在思考: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轉變?
  • 極客晨星少兒編程:未來信息化、智能化時代,想像力和創造力將越來...
    未來的時代是人工智慧的時代,也是孩子們能力競爭的時代。孩子們要想比同齡的孩子更優越,就必須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學習更多的知識技能。首先就要必備這些核心能力:想像力和創造力。想像力和創造力是人類發展的源泉,也是人工智慧沒有的核心能力。
  • 如何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想像力是天生的嗎?
    我相信有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的想像力是天生的,想像力的強弱也是天生的,但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孩子的想像力受先天大腦等生理因素或遺傳因素的影響,但是更多的是後天環境和教育方法的影響。如果家長不了解這一階段的特點,從而沒有針對性地引導或無意間去限制孩子的話,就會限制到孩子的想像,而且孩子的想像力培養主要在6歲以前,後期再去提升就會很難。比如當孩子撕了一頁紙,把碎紙變成了「飛機」,而這時家長走過來責怪寶寶亂撕紙,埋怨孩子把紙扔的到處都是;或者當一個孩子在書本上塗畫,而家長總去限制孩子不能「亂塗亂畫」,這些行為都會限制孩子的創造。
  • 「想像力」和「創造力」,一場「遇事不決,量子力學」的教育騙局
    但是在未來,也將有更多盲目跟風的人,無法理解所謂的「區塊鏈」,到底能給自己帶來什麼便利和商機。 而在教育領域,卻也沾染了為了創新而創新的惡習。 從學校到校外輔導機構,張口閉口都是培養想像力,激發創造力。 因為「過去的教育禁錮了學生的天性」。
  • 心理學家:高智商寶寶多有這些共同點,和遺傳無關,關鍵靠培養
    智商的標準只是一個參考,並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父母不能僅靠一兩次的測驗結果,就輕易將寶寶定性為「神童」或「低能」。想要提升寶寶的智商,父母一定要善於發現寶寶的優勢並加以積極的引導,幼兒智力的培養是長期且艱苦的,父母該如何提升孩子的智商呢?美國心理學家表示:高智商兒童都存在共同特點,父母不妨從這幾個方面著手。
  • 鉅力教育:腦思維訓練與孩子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激發
    在現實生活中,全球的教育仍然以左腦教育為主,右腦教育並未得到有效的推廣,但實際上,右腦所控制的想像力、創造力、超高速記憶能力和靈感等才是真正幫助孩子成為"小神童"的關鍵能力。韋鈺曾提出:"教育實質上就是在構建人的腦"。
  • 曹原,有望成為中國最年輕諾獎得主|如何培養一個有創造力的孩子
    父母知道了這件事情之後,不但沒有責怪和批評,反而在家裡騰出了一個房間,給曹原做實驗。如果你是曹原的父母,你會這麼做嗎?可能也有這樣的父母,但真的並不多。在跟很多家長溝通的時候,發現家長們對於孩子的教育,更看重孩子當下的表現,考了多少分,排名多少,進步了多少名。
  • 想讓孩子有好的想像力,父母正確的引導很關鍵!
    想像作為一種思維活動,是創造力的基礎。沒有想像,就沒有創新。因此,在幼兒時期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十分重要。孩子認知水平較低,語言水平有限,想像力水平也自然比較低了。他們的想像大多是簡單的、不完整的、不確定的。但隨著生活經驗豐富,言語、認知發展,想像力就會有很大發展了。那麼生活中,爸爸媽媽們可以通過什麼方式來提高孩子的想像力呢?
  • 馬雲:到底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愛因斯坦:很多父母都搞錯了!
    馬雲在開學季上談了為什麼要創辦雲谷學校,雲谷是一所什麼樣的學校,面對未來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到底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發表了系列看法。由於我家也有孩子,因此這也成為我一直思考的問題,這逼迫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
  • 他用藝術的種子,播散無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他用藝術的種子,播散無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2020-11-20 14: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創造的教育」:培養學生創造力
    「創造的教育」:培養學生創造力 2017年03月10日 08:39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劉益春 字號 關鍵詞:人才培養;創造;理念;發展戰略;國家政策;高等教育;培養學生;批判;校園文化;創新
  • 愛因斯坦:有想像力的孩子,未來走得更遠
    其中有一個我最為關注的問題,我相信也是大多數父母關心的問題,就是對於孩子未來的人生道路來說,到底作為父母,要教給他們什麼樣的能力或者說什麼樣的特質,孩子未來才能走得更遠些。根據大腦的特徵,我總結出了三方面:愛和安全感,領袖能力的關鍵意志力與毅力想像力這三點,我將分三篇文章來講,今天主要根據大腦特性
  • 如何給孩子進行全腦開發?左右腦型差別大,關鍵在於父母的培養
    所以,現在特別流行全腦開發,左右腦到底有什麼細分,家長又該如何培養,讓我們來詳細了解。 右腦主要負責思維方式、視知覺、情感等,斯佩裡還認為右腦具有圖像化機能、創造力、想像力等等,所以右腦更像是萬能博士。
  • 人的一半智力得益於這個年齡段,父母一定要做好早期教育
    人的一半智力得益於這個年齡段,父母一定要做好早期教育 這樣的理論,解釋了對寶寶進行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智力研究表明,寶寶的智力發展速度最快的時期是在3歲之前。人的智力發展一般在3歲前能達到成人的50%,在兒童期能達到70%,在青少年時期能達到90%,剩下的10%是經歷歲月沉澱下來的智慧。可馨育兒說,父母一定要抓住寶寶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充分開發寶寶的智力。
  • 編程貓首席科學家:用科學教育、計算思維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能力
    在家學習,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成為眾多老師和家長都關心的問題。近期,編程貓首席科學家、編程與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副教授秦曾昌在中國教育網絡電視臺、長安書院APP、CETV教師培訓微信公眾號等多平臺同步開展以培養孩子自主探索能力為主題的教師培訓直播講座,5萬在線觀眾參與並觀看了本次直播。
  • 馬雲:如果當初自己進了清華、北大可能就廢了
    來源:金融界網站1月7日,在#馬雲鄉村教師獎重回課堂活動上,馬雲表示,教育的成功不應該僅僅看孩子的分數有多高,要看孩子學習的興趣有多大,學習的快樂有多少。馬雲稱,如果當初自己進了清華、北大可能就廢了。馬雲稱,這並不是對清華北大不敬仰,如果自己進了清華北大,可能一點信心都沒有,但在杭師大可以找到信心發揮出特長馬雲昨日在鄉村教育發展年會上還談到,很多員工不想加班、想早點回家、想休息,這是老闆重要的責任。「一個國家的競爭力,是教育體制的競爭力。一個國家的競爭,是孩子的競爭。工業時代是知識驅動,數據時代是智慧的競爭,是領導力、想像力和擔當力的競爭。
  • 如何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提高創造力?
    有沒有創新思維,具不具備創造力,是衡量一個人是不是人才的一個重要標誌。下面我從7個角度給大家分享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創造力的具體方法:1、聯想和想像是創新的基礎。聯想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某人、某種事物、某一概念而想起其他相關的人、事物或概念。
  • 想像力讓孩子更具創造性,央視這檔節目幫我們留住孩子的想像力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它促進進步,是知識發展的源泉。」許多人類的創造都是從想像力開始的。在這個每年變化的社會中,具有創造力和想像力的人才也是未來的迫切需求。在幫助兒童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對想像力的培養也不能忽略。近年來,央視增加了許多高質量的青年節目,希望能幫助孩子們開闊眼界,加強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