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同事聊天才知道:現如今的初中生中考不僅要考音樂,還要考美術,要想上高中,成績還不能太差,這簡直是要求孩子十項全能啊?!相比我們那時候,音樂和美術只是副課,不計入中考畢業成績中,對比下來,現在的孩子太不容易了!
在感嘆之餘,我也在思考: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轉變?
馬雲曾說過:「未來不是知識的競爭,而是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競爭。」
顯然,通過「死讀書」在學校獲取好排名,不再是一個人擁有光明前景的絕對保證,那麼,創造力和想像力究竟來源於什麼呢?
對此,《思維不設限》一書中提到的一個故事,或許能讓我們收穫一二:
建築學家米克·皮爾斯曾經接到一個特殊的任務:在辛巴威的首都哈拉雷,建造一棟兼具美觀與實用並存,同時不用安裝空調的辦公大樓。對於哈拉雷那樣的熱帶城市而言,那簡直就是一項不太可能完成的任務。
然而,身為建築家的米克·皮爾斯憑藉自己對生態系統的熱情與研究,從白蟻築穴中意外獲得啟發:他將生態學與建築學相結合,通過改變建築內部的風向,使其建築內部始終保持在22.7℃到25℃,最大程度地減少了耗能,最終完美地完成了任務。他的建築被譽為「東方之門」,成為了建築業的行業標杆,還因此獲獎無數。
這可以說是一次完美的跨學科的結合創新,其實這樣的例子並不在少數,例如:賈伯斯就曾將從書法課中體會到的感悟,引入到蘋果手機中,才設計出了如此漂亮的MAC字體。可見,創造力來源於不同領域新知的結合。
然而,藝術對於創造力的影響,馬雲在他所創辦的「雲谷學校」 的創校理念中有所體現,他就將藝術教育作為該校的核心教育內容之一 來抓 ,還曾公開放言:「不讓孩子嘗試琴棋書畫,30年後他們將找不到工作!」
如此想來,孩子現如今所學的東西,都有可能成為他們未來人生中的助力之一。如果他們同時還能擁有多元化思維,並將那些想法變為現實,從而造福於他人的話,這或許就是他們學習藝術最好的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