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半智力得益於這個年齡段,父母一定要做好早期教育

2021-01-15 可馨育兒說

文/可馨育兒

很多有著豐富育兒經驗的育兒專家都曾經表示寶寶未來的教育基礎主要是在3歲以前奠定的,佔整個教育過程的90%,而在這之後的教育,寶寶正常的成長、開花、結果,但是精心培育的花朵在3歲前就已經綻放了。

人的一半智力得益於這個年齡段,父母一定要做好早期教育

這樣的理論,解釋了對寶寶進行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智力研究表明,寶寶的智力發展速度最快的時期是在3歲之前。人的智力發展一般在3歲前能達到成人的50%,在兒童期能達到70%,在青少年時期能達到90%,剩下的10%是經歷歲月沉澱下來的智慧。可馨育兒說,父母一定要抓住寶寶智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充分開發寶寶的智力。

現在的很多父母都很重視寶寶的早期教育,但是在早教的問題上,任然存在很多的誤區,早期教育的方式並不科學。例如,有的父母給予培養寶寶的某一項技能,認為這就是早期教育的目的。其實,這樣的做法會讓寶寶產生逆反心理或者扼殺寶寶在其他方面的潛質。

嬰幼兒的早期教育的目的就是輔助寶寶奠定未來發展的基礎,比如健康的身體、良好的智力、優秀的品格等方面的素質。很多父母知識簡單的覺得,早教的目的只是開發寶寶的智力,讓寶寶更聰明。其實不然,早教與智力訓練有很大的區別,屬於兩個範疇,智力訓練知識早教的一個點。

一般來說,合理的早期教育應該是以培養寶寶的健康的身體、良好的道德品格以及智力的開發,為寶寶未來的人生道路打下良好基礎。在寶寶的0-3歲這個時期,是他大腦發育的最快時期,在這一段時間進行科學的早期教育,對於寶寶智商的提高可達到17%左右,這將會影響寶寶的一生。

寶寶的早期教育其實並不只是簡單的智力訓練或者技能訓練,它是一門培養寶寶全面素質的藝術。父母在進行早教時,要考慮到寶寶的年齡、性格、愛好等問題,而且方法也要得當。還應該注重寶寶對知識的學習興趣,讓寶寶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同時也不要忽視了寶寶其他的興趣愛好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寶寶的早期教育是智力潛能的開發和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通常情況下就是指培養寶寶健壯的體魄、良好的道德品格、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各種興趣愛好,父母也不用指望在寶寶的嬰幼兒時期就把寶寶的這些素質培養的很好,只需要給寶寶培養出相應的萌芽,為未來打下基礎就已經很好了。而開發寶寶的智力,則包括觀察力、想像力、創造力等思維的培養。同時,也要主張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因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髮展是相輔相成的,父母不能顧此失彼。

在教育寶寶的時候,父母要以身作則,用良好行動和語言來為寶寶做榜樣,逐漸培養寶寶的品格、思維、興趣等。父母還可以為寶寶準備充分的玩具、書籍、工具等,培養寶寶愛學習、勤動腦的習慣。

相關焦點

  • 這個年齡段,是孩子一生一次的大腦最佳發育期,家長要好好把握!
    看到什麼對寶寶大腦開發有用,就買什麼,或做些什麼訓練,也不管寶寶現屬的年齡段能不能夠接受得了。就好比,孩子處在一個好動期,對周圍的事物好奇,探索的時候,父母就給孩子強行訓練一些規矩,讓孩子安靜下來。這樣並不能達到父母的期望,反而會讓孩子更多是哭鬧不止,也讓父母精疲力盡。其實在孩子的智力開發,是有一定的規律的,做父母的抓住了這樣的規律,自然就能事半功倍。
  • 孩子智力的遺傳,X染色體說了算?想要生個聰明娃,做好這三件事
    寶寶的智力,真的是x染色體遺傳嗎?按照這種說法,那麼男孩遺傳媽媽的X染色體,智力完全遺傳媽媽;女孩各遺傳了一半,智力遺傳也是父母各佔一半,怎麼看都有點太過絕對了。其實,真正和寶寶智力有關的基因,並不是存在於X或Y染色體上的。智力的遺傳規律,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得多。
  • 真正可以提高孩子智力的9個方法,獻給所有父母~
    要知道,孩子每天進行的正常活動,尤其是自由玩耍和獨立生活,就已經是在進行智力開發了。體驗對促進兒童認知更重要。所以,千萬不要限制孩子遊戲與探索的自由,更不要剝奪孩子獨立生活的機會。對於那些習慣了替孩子做好一切的父母,尤其要學會做懶家長。比如從孩子2歲多開始,就可以有意安排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了。
  • 3-6歲是孩子大腦開發的黃金期,父母做好這兩點,有助激發潛力!
    每個孩子都有大腦開發黃金期,尤其是3-6歲的寶寶,在這個年齡段家長只要做好教育開發,就算有基因牽絆,也會對孩子的智商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對於那些活潑好動的孩子來說,想要教育開發好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有些家長會發現,孩子光想著玩,前腳教的東西後腳就玩忘了,等於什麼都沒學會。
  • 孩子這個年齡段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家長做好三件事,娃更聰明!
    在孩子0~3歲的大腦發育高峰時期,家長做好這三件事,娃更聰明!一、家長要儘早開發孩子的語言天賦。兒童的0~3歲,是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它對一個人的一生的智力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語言的迅速發展,對孩子早期的智力開發,是有很大幫助的。嬰兒的聽力發展要優先於視力的發展,他們剛出生就會對人的聲音和物體發出的聲音很敏感。
  • 提升智力有方法,做好這三點,孩子會越來越聰明
    想讓孩子變聰明,是所有家長都希望的事情,但是實際上卻沒有多少孩子真的變成神童,智力這個東西真的靠天生?其實不然,智力一半靠天生,一半靠培養,孩子的智力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就算出生的時候是IQ200的天才,如果後天的培養跟不上,孩子依舊會變成一個普通的孩子。
  • 中國現有就業年齡段智力、精神和重度殘疾人1800多萬
    中國日報網消息:目前,我國處於就業年齡段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殘疾人有1800多萬人。他們大多依靠親屬供養,長期需要專人照料,康復、教育、就業、社會保障、參與社會生活等基本需求難以得到保障。很多殘疾人家庭生活困難。記者是從22日在京正式啟動實施的「陽光家園計劃」——智力、精神和重度殘疾人託養服務項目上獲此消息的。
  • 天津智力測試_北京好家教育實力很強
    天津智力測試, 韋克斯勒對他認為斯坦福-比奈測驗的局限性感到不滿。他對這項測試的主要抱怨是出現了一個分數,強調了定時任務,而且這個測試是專為兒童設計的,因此對於成年人來說是無效的。因此,韋克斯勒設計了一個新的測試在20世紀30年代,被稱為韋克斯勒-貝爾維尤智力秤。測試後來修訂,並被稱為韋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或WAIS。韋克斯勒成人智力測驗與斯坦福比奈相比如何?
  • 教育專家告訴你,鍛鍊大腦、提升智力最好的方法是什麼?答案出乎意料!
    2016年一場TED演講火爆全網,教育專家洪蘭教授以幽默的語氣,深入淺出地從人類大腦不同部位的功能出發,告訴各位家長,如何利用科學的方法,培養出一個聰明智慧而且心理健康的孩子?在洪蘭教授看來,運動、遊戲和閱讀是鍛鍊孩子大腦、提升孩子智力最高效的三種方法。
  • 科學,是教育的指南針
    二:教育指導意義根據孩子成長特點,早期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孩子創造一個豐富多彩,奇幻有趣的環境。刺激孩子感官的發育,獲得活動經驗,開發孩子智力。致於如何創造一個豐富多彩,奇幻有趣的環境,這可以從「玩」中創造,通過玩來探索世界。當然,這個玩不是單純的玩耍。就目前很多孩子,小小年紀開始沉迷手機,讓人不勝感嘆。
  • 孩子的智商,主要由父母「年齡差」決定?你和另一半差幾歲?
    因此,父母的年齡相差並不是影響孩子的最主要原因,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是更為重要的。在培養孩子的路上,注意對孩子的家庭教育,性格培養才是最為重要的,也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不得不說,家長成熟的教育理念的確有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因為育兒理念相對成熟的話父母就可以做到足夠尊重孩子,讓孩子在健康的成長節奏中健康成長,而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給到孩子更多的發展空間。
  • 第一個孩子的智商到底遺傳父母哪一方,準爸媽們知道嗎?
    也就是說擁有2個X染色體的媽媽在智商遺傳這件事上,要比只有一1個X染色體的爸爸有優勢。男孩子是XY,X來自母親,Y來自父親,智商全部來自於母親遺傳。女孩是XX,智商是受父親和母親各自一半的影響。德國科學家曾針對智商與遺傳因素的關係抽取了1萬名兒童進行調查和跟蹤,結果發現,父母智力為優秀者,其子女約70%智力優秀;父母智力偏低者,其子女約70%智力也偏低。
  • 新生兒頭圍和智力有關?研究發現:這個標準最佳,寶寶發育更好
    文/忒咪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分享轉發)小時候,我們經常會聽到老一輩人這樣的說法:「孩子頭大有寶」,其實,所謂的「寶」,指的就是孩子的聰明程度,在老一輩人看來,孩子腦袋大,就證明孩子的智力比較高。但事實上,孩子真的是頭圍越大,越聰明嗎?
  • 哈佛大學:孩子分心是本能,培養專注力的3個技巧,建議父母收藏
    關鍵的是在視頻中會出現一個扮成大猩猩模樣的人,走到人群中不斷拍打自己的胸脯,而這個過程大概持續了七八秒,但實驗結果發現,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沒有注意到視頻中出現了大猩猩。通過這個實驗得出結論:人的專注力是有限的,當一個人全神貫注地去做一件事情時,他們就會忽略這件事情之外的東西,也就是說孩子分心,其實是一種本能!
  • 德國教育從來不聲嘶力竭,默默的卻培養了一半的諾貝爾獎,憑什麼
    德國教育從來不聲嘶力竭,默默的卻培養了一半的諾貝爾獎,憑什麼開始上幼兒園以後更加變本加厲,什麼舞蹈、鋼琴、畫畫、當然還要上雙語幼兒園,孩子一睜開眼匆忙吃點早飯,就被父母帶著在各個興趣班之間來回趕。回到家以後,看著只想看動畫片、玩手機的孩子,很多父母就氣不打一處來,自己省吃儉用,省下錢給孩子被各種興趣班,怎麼孩子就是不長進呢?
  • 哈佛心理學教授:孩子一生中有2次提升智力的機會,並不是初中
    在教育孩子上,多數家長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都想要用獨家秘訣培育出聰明的孩子,期望孩子能夠「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有的家長卻不抱多大的心思,知道孩子智力高低和遺傳有關,於是採取「放養式」帶娃。無論你是哪種派別的父母,在開發孩子智力上,都不要有過大的期望值以及灰心。
  • 【家教】教育不止靠老師,孩子的問題是父母問題的映射
    少時我曾跟著母親去撿麥穗,結果母親卻被看守人打了一耳光,多年後,我與母親再次與看守人在集市上相遇,看守人已是白髮蒼蒼的老人,我想過去報仇,卻被母親勸住,母親只說了這樣一句話:「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一個人」,這就是我的家風。
  • 頭條||【健康教育】舌頭,一旦出現這個信號,一定要重視起來,可能會...
    正常舌頭顏色一定好看,一般是淡紅色到淺粉紅色。如果太淡或者發白,就是有寒或者氣血不足;如果發紅或者絳紅,就說明身體有熱;如果發暗紫色,就說明有瘀血。正常的舌頭的厚度和大小要適中。在出現黑苔的患者中,有一半病例是各種炎症感染所引起,包括肺炎、腎盂腎炎等,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也會造成黑苔,某些重危病人,如肝硬化晚期肝功能嚴重損害、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症、各種晚期癌症患者出現黑苔,這是病至極期的表現。當然黑苔也不一定就是病重,不注意口腔衛生和不經常刷牙的人,有助於黴菌的生長及舌乳頭角質層過長,形成黑苔。
  • 親子閱讀是最簡單,也是最高效的教育!父母會讀書,勝過一切物質
    教育其實並不複雜,有效的教育尤為如此。家庭教育可以很簡單,只要把親子閱讀做好。複雜、專業化的教育,極可能使父母在忙碌中喪失射箭的靶心!01、孩子那麼小,給他讀書有用麼?美國的研究者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兩組5歲的孩子,他們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和社會地位都非常相似,唯一的區別是:一組孩子的父母在過去兩年內每周5次與孩子一起閱讀,而另一組則沒有。實驗者讓孩子講一個與自己有關的生活故事,並假裝給洋娃娃講故事。結果發現:有親子閱讀的那一組,不但文法程度比較深,用的句子比較長,而且他們會更多地用到書面語。
  • 第一個孩子會遺傳父母誰的智商?
    同一對父母生的孩子不應該區分出生順序的先後,第一個和第二個孩子遺傳父母的智商概率都是一樣的,跟先後順序沒有關係。如果要討論孩子會遺傳父母誰的智商,只可能跟性染色體相關,也就是與性別有一定關係。每個爸爸媽媽都希望能生出高智商的孩子,在選擇生育後代之前,一定會做很多提前準備,比如調整作息、攝入豐富的營養、補充葉酸等等。可是影響智商的因素到底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