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最新論文:古生物學家研究發現軟殼蛋演化確鑿證據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6月18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兩項古生物學研究論文稱,科學家們通過對包括鳥類、哺乳動物和爬行動物的羊膜動物的蛋的演化進行闡述,已研究發現關於軟殼蛋演化的確鑿證據。

其中,一項研究認為最初的恐龍所產的蛋可能是軟殼蛋,這與一般的流行觀點——恐龍產的是硬殼蛋相左;另一項研究描述了一個來自約6600萬年前南極洲白堊紀沉積物的大號軟殼蛋,也是迄今在南極洲發現的第一個化石蛋。

該研究論文介紹,羊膜動物所產的蛋包含一塊內膜或羊膜,可以幫助防止胚胎變幹。一些羊膜動物(如蜥蜴和烏龜)產軟殼蛋,另一些(如鳥類)則產高度鈣化的硬殼蛋。這種差異展現出不同的演化軌跡,鈣化蛋更能抵禦環境壓力,它們的演化在羊膜動物的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因為它們有助於繁殖成功,進而推動該支系的擴散和分化。不過,軟殼蛋鮮有化石記錄,因此難以研究從軟殼蛋到硬殼蛋的過渡。

當中一項研究論文通訊作者、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馬克·諾瑞爾(Mark Norell)等通過研究原角龍和鼠龍的含胚胎化石蛋,發現它們都是軟殼。研究者認為,鈣化硬殼蛋在恐龍中至少獨立演化了3次,並可能從一系列原始軟殼型發展而來。軟殼蛋可能被埋在溼潤的土壤或沙中,之後藉助植物物質分解所發的熱來孵化,就像如今的某些爬行動物一樣。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朱莉婭·克拉克(Julia Clarke)、盧卡斯·勒讓德(Lucas Legendre)是另一項研究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他們描述了來自南極洲的一個近乎完整的足球大小的軟殼蛋,這是迄今描述的最大的蛋之一,其大小僅次於馬達加斯加已滅絕的象鳥所產的蛋。該軟殼蛋的尺寸和薄殼(缺少透明的外層)暗示其為卵胎生,即一個「發育不全」的卵子在母體內發育,待產出後立即孵化。該軟殼蛋被劃歸為一個新的分類,雖然其母體依然成謎,但論文作者認為它可能是一種如滄龍的巨型海洋爬行動物所產。

針對約6600萬年前南極洲的軟殼蛋研究,瑞典隆德大學、烏普薩拉大學兩位學者同期發表觀點文章則提出另一種解釋——它是一種恐龍產的蛋,這一假設性解釋的依據是該軟殼蛋的估算重量接近於鳥類和非鳥恐龍已知最大的蛋的重量,而且後面兩類都在南極洲留下了化石。(完)

相關焦點

  • 南極洲發現首枚化石蛋表明:最初的恐龍蛋可能是軟殼
    英國《自然》雜誌17日發表的兩項古生物學研究,為軟殼蛋演化提供了確鑿證據。其中一項研究認為,最初的恐龍所產的蛋可能是軟殼蛋,這與一般的流行觀點——恐龍產的是硬殼蛋相左;另一項研究描述了一個來自南極的大號軟殼蛋,這也是迄今在南極洲發現的第一個化石蛋。
  • 科學家發現一個6800萬年前的軟殼蛋!或是海怪物種!
    據消息稱,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一個6800萬年前的蛋被科學家證實,這是有記錄以來最大的軟殼蛋,也是有史以來發現的第二大蛋,和足球一般大小,科學傑初步猜測它可能屬於一種生活在現在南極洲恐龍時代的爬行動物海怪——摩薩龍。
  • Nature 一周論文導讀:第一隻恐龍蛋是軟殼蛋
    本研究通過礦物學、有機化學和超微結構證據,揭示保存下來的鳥臀目原角龍和基幹蜥腳類鼠龍屬恐龍蛋的軟殼屬性。通過祖先狀態重建揭示第一隻恐龍蛋是軟殼蛋,而鈣化的硬殼恐龍蛋在整個中生代至少獨立演化了三次,解釋了恐龍化石記錄中的偏向性。[相關報導:這三組「軟蛋」,能推翻過去幾十年的假設?
  • 古生物學家在南極發現白堊紀海洋爬行動物的巨大軟殼卵
    它長29 x 20釐米(11.4 x 7.9英寸),重6.5公斤,是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大的軟殼卵,也是所有已知動物中第二大的卵。儘管大象鳥的卵稍大,但其卵殼卻大約厚五倍。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古生物學家盧卡斯·勒格朗德雷(Lucas Legendre)及其來自美國和智利的同事認為,南極布拉迪(Antarcticoolithus bradyi)是由巨大的海洋爬行動物(例如mosasaur)產卵的,這一發現對普遍認為此類生物不會產卵的觀點提出了挑戰。
  • 迄今所見最大的軟殼蛋,在南極洲發現,可能來自吃鯊魚的爬行動物
    迄今所見最大的軟殼蛋,在南極洲發現,可能來自吃鯊魚的爬行動物Largest soft-shelled egg from reptile was found in Antarctica 一位藝術家解釋滄龍(mosasaur)的誕生,展示一隻巨大的滄龍在下蛋,而一隻幼龍在剛剛孵化出來之後
  • 化石卵的發現和南極洲的發現,顯示恐龍和海洋爬行動物產卵軟殼
    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新發現的化石卵顯示,早期恐龍和海洋爬行動物產卵軟殼,就像海龜、蛇和蜥蜴的卵,而不是今天鳥類卵的硬殼。根據周三發表在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隨著時間的推移,恐龍很可能會生硬殼蛋。自然。但是,某些類型恐龍化石記錄中缺少卵子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它們是軟殼的。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恐龍早期歷史上沒有明確的硬殼恐龍蛋。
  • 最新分析顯示,在南極發現的神秘化石是6800萬年前的一顆巨大卵
    關於2011年在南極發現、在智利博物館展示的足球大小的神秘化石,最新分析結果於17日公布,表明了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軟殼蛋。據說約6800萬年前生下的這個雞蛋,是生活在海裡的蛇和蜥蜴的夥伴,可能是已經滅絕的爬蟲類的一種。圍繞化石的原形,推測交錯了近十年。
  • 國際最新研究:翼龍演化最近近親或為小型動物兔蜥
    中新網北京12月10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項古生物學研究論文指出,翼龍作為第一種演化出動力飛行能力的脊椎動物,其在演化上的最近近親可能是一種名為兔蜥(lagerpetid)的類似恐龍的小型動物。
  • 南極發現史上最大「軟蛋」,大小僅次於象鳥蛋,或是史前滄龍留下
    古生物學家在過去發現了很多關於滄龍的化石碎片,而關於它的卵(蛋)化石卻很罕見。一項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研究指出,一顆「足球大小」在南極洲發現的神秘蛋化石,很有可能是屬於已滅絕的滄龍,結束了這顆化石近10年無身份的尷尬狀態。
  • 最初的恐龍蛋長啥樣?滄龍蛋有多大?
    然而,《自然》雜誌近期發表的兩項研究結果對此前這些恐龍繁殖進化觀點提出了挑戰。 第一項研究發現,最早的恐龍會像現在的海龜一樣產軟殼蛋。這一發現與普遍認為恐龍一直產硬殼蛋的觀點不一致,軟殼蛋的發現填補了恐龍化石記錄中的一項空白,揭示了恐龍繁殖進化的方向。
  • 6500萬年前的證據:科學家發現恐龍蛋不一定是硬蛋殼
    古生物學家朱莉婭·克拉克訪問了智利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一位名叫大衛·魯比拉-羅傑斯的同事,他給她展示了他幾年前在南極洲採集到的神秘化石。克拉克說道:「儘管不清楚它是什麼,但它不是骨頭,它是非常不尋常的。」這個物體,尺寸超過11英寸,看上去像是一個足球,克拉克認真觀察後發現,「東西」是一個巨大的雞蛋——一個軟殼蛋。
  • 盤點2020年度十大最酷的恐龍研究發現
    雖然科學家過去就推測棘龍可能會遊泳、營半水生生活,但並無化石證據,尤其讓人遺憾的是保存在柏林自然博物館的一具極為完整的棘龍標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聯合轟炸中被損壞。2020年4月29日,Nature刊登了美國底特律梅西大學Ibrahim博士等科學家的一篇論文,他們對採自摩洛哥白堊紀的一個保存近為完整的棘龍尾部骨骼化石開展了深入研究。
  • 國際最新研究:發現系外行星繞白矮星旋轉證據
    中新網北京9月17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在恆星演化的白矮星階段還會有行星繼續繞其旋轉嗎?這一之前認為不太可能的觀點受到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的挑戰。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項系外行星研究的論文,報導了一顆木星大小的行星繞一顆白矮星旋轉的證據。
  • 國際最新研究:發現系外行星繞白矮星旋轉證據
    中新網北京9月17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在恆星演化的白矮星階段還會有行星繼續繞其旋轉嗎?這一之前認為不太可能的觀點受到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的挑戰。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項系外行星研究的論文,報導了一顆木星大小的行星繞一顆白矮星旋轉的證據。這項發現支持了一種理論,即大質量行星能夠在白矮星形成期間遷移到附近軌道,並繼續生存下去。該論文稱,白矮星是類太陽恆星發生坍縮、大氣被剝離後剩下的核。白矮星一般和地球差不多大小,質量是太陽的一半左右。
  • 我國古生物學家發現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竊蛋龍孵卵化石
    我國古生物學家發現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竊蛋龍孵卵化石 新華網 | 2021-01-04 09:05:20 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發現,這是世界上罕有的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的竊蛋龍孵卵化石。該組化石是在距今約70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
  • 中國古生物學家最新研究發現2.44億年前「雲南暴魚」化石 (1/3)
    中國古生物學家最新研究發現2.44億年前「雲南暴魚」化石 (1/3) "← →"翻頁
  • 美國科學家發現宇宙大爆炸確鑿證據
    原標題:美國科學家發現宇宙大爆炸確鑿證據   美國科學家17日宣布,他們發現了原初引力波穿越嬰兒宇宙留下的印記,這是宇宙剛剛誕生時急劇膨脹的首個直接證據。引力波是在100年前由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所預言的一種現象,這一發現將最終補上宇宙誕生圖景中最後一片缺失的拼圖,幫助解答宇宙誕生之謎,被認為是諾貝爾獎級別的重大成果。
  • 竊蛋龍不是「賊」,「偷蛋罪」不成立
    經過對這具化石的研究,古生物學家給這隻恐龍取了一個極不光彩的名字——竊蛋龍。  彼時,這支探險隊還發現了原角龍和伶盜龍等多種恐龍化石。因為原角龍在蒙古大漠很常見,因此,研究者偏執地認為這窩蛋的主人是原角龍,而死在巢旁邊的正是行竊的「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