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機器人》深度解析,機器人和人類的關係,誰對誰錯?

2020-12-03 情在心中

《我,機器人》深度解析,機器人和人類的關係,誰對誰錯?

《我,機器人》是由亞歷克斯 普羅亞斯指導的現代科幻電影,與其說是一部科幻片,個人感覺更準確一點說法應該是現代科幻恐怖片。一部好的科幻電影,除了天馬行空的想像,光怪陸離的奇幻景象,還要有的是對未來的希冀和對未來可能出現危機的探討與研究。。這部影片的主要目的是探討未來的人機關係,探討到底機器人是否會控制人類。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現在流行的手機行動支付已經成為主流的支付方式,我們的日常生活由於科技的發展日益便捷。但是同時,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多,要讓我們越來越離不開手機,這個只有一張掌大小的東西,幾乎佔用了我們每天的大部分時間,每天的喜怒哀樂都被手機所掌控。一旦手機沒電,就有可能會陷入恐慌,焦慮不安。就好像被手機所控制。而比手機先進百倍的機器人,如果真的像手機一樣出現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那我們是否會被機器人所統治?這部電影正是對這個問題感到擔憂。

影片的背景是2035年,是機器人全面進入人類社會,為人類社會所服務。不僅僅是在高度發達的機械化工廠,機器人已經走進千家萬戶,作為最好的生產工具和人類夥伴,機器人在人類社會已經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人們也很放心這些鋼鐵夥伴,相信它們受到阿西莫夫機器人三大法則的限制,是不傷害人類的。機器人三大法則是:1、機器人不能主動傷害人類,也不能在人類受到傷害的時候置之不理。2、機器人必須完全服從人類的命令,只有當發出的命令可能會違背第一條定律的時候除外。3、機器人必須要知道保護自己,前提是保護的過程中不能違背第一和第二定律。雖然是很簡單的幾句話,但是卻是《我,機器人》這部電影的點睛之筆,有了這三句話,故事就深刻了不少。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大定律在邏輯上無懈可擊,單純來看的話是對人類最好的保護,機器人永遠服從於人類,永遠不會傷害人類。但是他忽略了科技的發展和人類這個群體能否做到互相信任。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大定律最終有可能導致的結果是——革命。

在電影的一開始,史普奈和女博士在討論機器人三大定律的時候就說過「規則就是用來破壞的」。而三大定律的過分運用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人類會被機器人大肆奴役。電影中的位於芝加哥的USR機器人公司開發出來更加先進的新一代NS-5型超能機器人,用來替換以前的舊款式。但是卻在新款機器人發布的前一天,新款機器人的創造者蘭尼博士在公司離奇自殺,黑人警探斯普納接受博士臨終前的請求要幫助博士找到解決辦法。在剛開始斯普納沒有理解博士話裡的意思,他以為是要找出博士的死因。由於斯普納與機器人過去有過一段不愉快的往事,在他眼裡機器人始終無法代替人類,而現實社會卻是人類對機器人的無比信任,逐漸取代了人類在社會上的地位。斯普納對機器人充滿了懷疑,不相信人類會與機器人和諧共處,但是現實卻是他一個基層的小警探所無法改變的,他只好勸誡周圍其他人的儘量不要使用機器人。斯普納通過對蘭尼博士生前留下的全息投影儀和對自殺現場的勘察分析,懷疑是機器人幹的。正當斯普納和陪同他調查的女博士在博士生前的房間裡調查時,一個博士自己研究的新型NS-5型叫桑尼的機器人襲擊了斯普納,斯普納隨即對桑尼進行了追捕。但是桑尼畢竟是一個機器人,雖然被斯普納一槍但還是成功逃脫。

後來斯普納追蹤到USR的修理中心,在茫茫的機器人中,他還是一眼發現了桑尼,因為他發現有一個機器人和其他所有的機器人都不一樣,這時候斯普納還不知道桑尼是進化後的產物,桑尼已經擁有了所謂的「靈魂」他會自主學習,並且會獨立思考。再把桑尼帶回警局審問的時候,斯普納沒有獲得任何有用的信息,反而被警局的同事嘲笑,就連機器人公司的CEO也不承認機器人會自主殺人,認為最多只是一個故障而已。毫無收穫的斯普納只好回家,但是奇怪的發生了,他的家受到了一個故障的機器人的摧毀,幸虧斯普納反應及時,從家中成功逃脫。但是來自機器人對他的追殺還沒有停止,他在去往警局的路上,再次受到了大量機器人的攻擊。

前前後後兩次的攻擊,讓斯普納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他認為機器人最近會有大動作,但是沒有會相信他的話。他決定獨自調查,在調查的過程中,他和蘭尼博士的不斷溝通也讓他明白,不久即將要面對人類歷史上的一次大危機。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大定律帶給人們最終結果就是機器人的自主革命。

影片的最後,機器人發動了自主革命,開始要控制和管理人類,要改變以往的統治和被統治的關係。斯普納歷經艱險,在桑尼和女博士的幫助下,成功的見到控制這一切的所謂的機器人「主腦」。主腦認為在博士的幫助下,他有了自我意識,可以進行像人類一樣的思考。他認為,人類的各種毀壞自己生存環境和危害自身健康的行為比如砍伐森林、殺戮動物、抽菸、酗酒、吸毒等等這一切行為,都是在傷害自己,破壞自身……於是他決定在機器人在遵守三大定律的條件下,開始限制人類的自由,強迫人類按照自己認為最健康的方式生活,他們認為這一切都是為了人類更好的生存和繁衍。當然結局是美好的,主腦被斯普納破壞,人類避免被機器人奴役的。

人類最終是否會被自己所創造的工具所毀滅?這個問題不得而知。只要擺正工具與使用者的位置,我想,人類與機器人的關係也會有很好的解決辦法。

相關焦點

  • 10大精彩的機器人電影
    而追溯電影歷史的長河,以機器人為主角的電影數不勝數,不僅有像《變形金剛》系列締造了全球將近27美元的票房奇蹟,還有像《終結者》系列和《人工智慧》這類可以得到觀眾共鳴,引起集體反思,已經被列為電影史冊的經典電影。那麼我們就跟大家一起回顧一下,好萊塢電影史上,10部經典的機器人主角電影。
  • X教授和萬磁王的理念誰對誰錯?其實他倆都太理想化了
    變種人是漫威漫畫中的一個虛構種族,他們體內都蘊含著「X基因」,「X基因」處於休眠狀態時變種人和普通人類沒什麼差別,但如果「X基因」被激活,那變種人就會擁有神奇的超能力。 早在2000年上映的電影《X戰警》中,我們就看到了神奇的變種人一族,但變種人的境遇可不樂觀,因為他們和人類生活得太近了。
  • 電影:我,機器人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科學家造出智慧機器人。用來服務人類,結果機器人卻想統治世界的電影。《我,機器人》。話說史密斯是一個未來世界的警察先生,每天的工作就是伸張正義,維護世界和平,但是目前他生活的世界其實比較和平,人類大部分工作都讓智慧機器人給做了。而智慧機器人也被人類設下三大法則,不能傷害人類。
  • 當Uber挖走大量機器人科學家,誰來關心基礎研究?|深度
    這位高高瘦瘦的工程師腳上的確穿著鐵趾靴,在過去的兩年內他一直在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國家機器人工程中心,從事CHIMP(即卡內基梅隆大學高智能移動平臺的簡稱)的研製工作。CHIMP是國家機器人工程中心眾多知名作品之一:在今年早些時候,該中心的參賽作品曾在聯邦政府贊助的比賽中獲得第三名的好成績,參賽的機器人可以執行數種人類動作,比如使用手提電鋸精準地在牆上鑽孔,爬臺階和開門。
  • 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定律,定義人機關係
    1992年4月6日,「基地」系列、《我,機器人》的作者艾薩克阿西莫夫在美國紐約逝世。20年後再回望阿西莫夫,依然覺得其高不可及。假如沒有阿西莫夫,就沒有機器人三定律假如沒有阿西莫夫,就沒有機械倫理學。阿西莫夫的機器人三定律眾所周知,它通過三定律的形式,從倫理上規定了對人類的保護。如果沒有阿西莫夫,就沒有機械倫理學的定義和發展,人們也不會意識到機器會反過來傷害人類。
  • 從《終結者1》到《終結者6》 誰是最強機器人?
    從《終結者1》到《終結者6》 這麼多款機器人,誰是最強者?  很難想像在大家打著投幣公用電話的1984年,《終結者》第一部就相當超前地探討起人工智慧毀滅人類的科幻「神話」。如今《終結者》系列是公認的最具影響力的科幻動作IP之一,其中最經典的設定當然是各種型號的機器人。35年間,每一部新電影中幾乎都有新型號的機器殺手出現。11月1日,由卡梅隆回歸擔任製片人及編劇,蒂姆·米勒執導的《終結者:黑暗命運》上映,這次人工智慧升級了,貫穿該IP的機器人T-800進化出了意識和情感,新守護者格蕾絲是「改造人」,而反派REV-9具有骨肉分離的爆表能力。
  • 機器人電影(54部)
    高的機器人囉嗦膽小,R2呢,剛剛相反,累累使主人轉危為安。我,機器人 I, Robot (2004)又名: 智能叛變(港) / 機械公敵(臺) 這是根據艾薩克 ·阿西莫夫的短篇小說《我,機器人》改編,由當紅影星威爾·史密斯主演,耗資近一億兩千萬美金的現代科幻電影。
  • 與機器人的愛與性——人機關係革命
    大會上,演講者和觀眾提出了令人激動的問題。對於生活非常忙碌的人來說,性愛機器人是否偶爾會有助於使婚姻更容易?我們怎麼看最近機器人克隆的電影女演員斯嘉麗·詹森,誰在電影中提供了作業系統的溫暖和誘人的聲音?我們是否應該關注倫理問題,比如瑞士教授 Oliver Bendel 博士提出的關於性愛機器人是否有權對某些極端要求說「不」的問題?
  • 經典科幻電影中的科學-機器人系列,機器人真的會統治人類嗎?
    機器人電影,一直在科幻影視中佔據相當大的比例,機器人的研發製造也是目前人類科技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機器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在科幻作品中出現的機器人通常都具有人類的情感和自我意識,甚至會統治人類。
  • 機器人進化史:人類作為造物主的驕傲和恐懼
    比起簡單的「夥伴」,Chappie的意思要更加親密一些,相當於我們常說的「我與我的小夥伴」,很親近的關係。由此聯想到該片的中文譯名其實可以變成《超能小夥伴》等等,扯得有點遠。       為了扭轉這種趨勢,1940年代科幻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在1942年創造了著名的「機器人三大定律」,讓人類與機器人之間充滿了「正能量」的關係。他圍繞這個定律,追求「碳/鐵」文化的共存共生,寫了一系列「人機和諧、社會和諧」的小說。
  • 我們距離電影裡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到底有多遠?
    在過去20年裡,《西部世界》、《普羅米修斯》、《機械姬》等電影和電視劇都表現了與人類相似的有知覺的角色,以及無形的、包羅萬象的意識和深度學習機器。儘管電影製作技術進步了,但好萊塢總體上並沒有超越它對被孤立的、獨特的瘋狂的天才或上帝般的父親形象的依賴。
  • 機器人動畫《百變雄師》,誰擁有氣象武器,誰就可以統治地球
    就在此時布萊特教授和聯合總部的人取得了聯繫,他要出售這種氣象機。無論是誰只要出的價格高,誰就可以擁有這個控制世界的武器。而薩爾魔根據信號追蹤到了布萊特教授的地址,但他卻不肯和薩爾魔合作。雖然不是薩爾魔的對手,但防護罩足以保護他的安全。而薩爾魔卻不按常理出牌,讓機器人「螺旋頭」從地下打洞進入了防護罩內部。
  • 什麼鬼,機器人都有身份證了?還是揚言要毀滅人類的那個
    但你不知道的是,這裡的機器人更逆天,因為它們也有身、份、證、了。索菲婭(Sophia)就是第一個擁有沙特國籍的女性機器人,「她」也是世界上首位被授予合法公民身份的機器人。PS:是誰說她酷似奧黛麗赫本的?你過來,我保證不打死你。她採用仿生橡膠皮膚,能模擬62種面部微表情,高興的時候會笑,傷心的時候會皺眉(確定不是恐怖片嗎)。
  • 10部和機器人有關的經典電影,你最喜歡哪一部機器人題材的電影
    這部電影叫《超能查派》 影片中主人公——人工智慧機器人「查派」是世界上第一個自我覺醒的機器人,他有著超乎尋常的天賦,是一個天才。故事便圍繞著查派與人類世界的互動和自我成長而展開。這部電影叫《人工智慧》 影片講述21世紀中期,人類的科學技術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一個小機器人為了尋找養母,為了縮短機器人和人類差距而奮鬥的故事。這部電影叫《攻殼機動隊》 講述了在未來的日本,隨著通信網絡技術和人體電子機械化技術的突飛猛進,電腦犯罪越來越猖獗和複雜,針對這一局面,政府成立了特殊部隊公安九課打擊犯罪活動的故事。
  • 《我的女友是機器人》影評——塗塗改改又是一年
    《我的女友是機器人》是翻拍自2009年的一部日本電影,但並沒有得到原版的精髓,它既不是一部硬科幻,也不是軟科幻,而像是一部十足的偽科幻。
  • 人類製造機器,終究會被機器毀滅,七部機器人毀滅人類電影
    現在科學家都在研究人工智慧,不久的將來機器人就會像人類一樣,但是讓機器人擁有智慧究竟是利是弊呢?人類製造機器人,終究會被機器人毀滅,下面盤點幾部機器人毀滅人類的電影!奔走中她和雷斯相愛,懷上了未來的康納,而雷斯也陷入和機器人的苦鬥當中。人類世界能否從因為這場鬥爭改變原來的噩運?
  • 小i機器人創始人袁輝:我們的機器人不比「阿爾法狗」差
    【記者:您覺得我國什麼時候會出現像阿爾法狗這樣的機器人?】袁輝:阿爾法狗是今年最矚目的人工智慧,我覺得接下來的每一年,都會有同樣令人震驚的人工智慧出現。阿爾法狗已經證明人類能在某個可以描述清楚的領域,機器模擬超越人類。
  • 世界上第一個機器人是什麼?第一個被機器人殺死的人又是誰?
    機器人的定義是指任何自動或半自動操作的機器或機械設備.這意味著,被認為是「機器人」的東西不一定只限於電力驅動。但是,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我們看到了設備的爆炸是以某種形式的電為動力。到目前為止,現代機器人最普遍的使用是在生產線上的工作場所。
  • 掃地機器人室內定位技術解析
    掃地機器人室內定位技術解析 張玉坤/劉偉 發表於 2016-06-08 11:43:26   相信屏幕前的各位看官應該都有過掃地的經歷,回想一下掃地的過程,可以分解為兩個主要的動作:走到某個位置;將其打掃乾淨
  • 《機器人9號》人類被機器人消滅,拯救世界的竟然還是機器人
    電影的故事講述了在不久的未來,人類製造的機器向人類展開了進攻。建築被毀、社會也分崩離析。最終,機器將人類屠殺殆盡。另一小隊人馬卻開始了與機器的戰爭,保護著人類最後的文明。電影主要講述:機器人9號(伊利亞伍德 Elijah Wood 飾)突然醒來,發現身邊的世界充滿危機,四處殘敗,一片末世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