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為科幻夢!盤點5大最該被改編成遊戲的科幻小說

2020-11-22 遊民星空
4.《時間機器》-H.G.威爾斯

改編遊戲類型:第一人稱射擊

或許大家不太熟悉這位作者,不過他可是大名鼎鼎的「科幻三巨頭」之一(其他兩位是凡爾納,阿西莫夫),而且如果你關注《生活大爆炸》的話,一定還記得Sheldon搬到家裡的那臺時光機。《時間機器》描述了一個科學家學家通過時間旅行機器來到公元802701年,發現人類已經退化,所謂的「貴族」原來是被地底怪物飼養的畜牲。故事雖然簡單,但是想法奇特,並且揭露了許多當時社會真相,該書的出版甚至被定義為「科幻小說元年」。


「貴族」埃羅依與「怪獸」摩洛克

初看小說我立馬就有一種《半條命》的「deja vu」,因為他們的敘事風格和故事基調是如此相似,整個冒險故事都處於一種莫名的悲傷中。如果《時間機器》加入更多的劇情串聯,相信會比《半條命》更加有FPS+RPG的感覺。在場景塑造上,小說描寫了兩個風格迥異的世界,一個是陽光明媚,靜謐安詳甚至頗有幾分古希臘風範的地上世界,滿是夕陽、落英流水和花園;另一邊則是陰森潮溼,異常恐怖,擠滿了「摩洛克」的地下世界,溝壑縱橫,懸崖萬丈。如果改編成代入感最強的第一人稱遊戲,再配以最優秀的畫面,估計任何「畫面黨」都不會再挑剔了。


大名鼎鼎的時間機器

不過改編成遊戲估計需要豐富一下單位設置,添加不同外貌不同能力的怪物,使射擊變得更有意思。另外,因為小說發生在20世紀初,所以武器應該符合當時的科技情況,感覺整個就是類似於《生化奇兵》的「蒸汽朋克」啊有沒有!如果用「虛幻4」引擎那就再好不過了(口水中)。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友情提示:支持鍵盤左右鍵「← →」翻頁

相關焦點

  • 除了《流浪地球》 ,還有這些科幻小說值得改編成電影
    借著《流浪地球》《復仇者聯盟4》等科幻電影大熱的勢頭,今年首場上海文學影視創投峰會將目光聚焦在科幻題材的文學作品上。6月5日,上海文學影視創投峰會科幻題材專場在上海市作家協會召開,通過作協專業作家自薦和閱文集團、谷臻故事工場的多重推薦,共選出8部不同類型、不同主題、適宜改編為科幻電影或網絡劇的佳作。
  • 科幻IP《火星孤兒》將改編電視劇 2021或成國內科幻劇集元年
    該小說在豆瓣讀書保持著7.5的高分,在國內科幻迷中也有著極高聲譽,還斬獲了華語科幻星雲獎2019年度小說類原石獎。同時,該小說和《海底兩萬裡》《小王子》等全球超級作品共同入選18種精選青少年好書。「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三體》作者劉慈欣更曾對這部小說給予高度評價:「《火星孤兒》延續了科幻文學的寶貴傳統,展現了科學的詩意和宇宙的美感。」
  • 劉慈欣科幻小說改編漫畫,三體動畫還有多遠?
    《流浪地球》電影相信大家都看過,但是漫畫版的《流浪地球》已經來了,科幻巨匠劉慈欣的四部作品已經改編成了漫畫,你有沒有看呢?《流浪地球》電影在佔據了2019年那個春節檔,大家都在討論著《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也帶火了網上的一批又一批段子,特別是那句臺詞「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都已經快成了交通標語了。這部電影是改編於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流浪地球》,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位科幻巨匠。
  • 盤點最值得期待改編影視的科幻神作,《三體》排名第一!
    隨著《流浪地球》的大火,也重燃了國人對國產科幻影視的強烈期待。事實上,已經在有很多作者投身到原創科幻的創作當中,為國產科幻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今天,就為大家盤點最值得期待改編影視的科幻神作!《三體》劉慈欣作為科幻迷來說,還有什麼比在大熒幕上看到《三體》更讓人激動和期待的呢?雖然劉慈欣老師的《流浪地球》率先推出電影,但作為星雲獎獲獎作品的《三體》,可以說兼備了一部優秀電影所需要的宏大場面和出類拔萃的世界觀,「三體文明」對於不讀科幻的人來說,恐怕耳邊也是經常能夠聽到。
  • 科幻巨著改編成電影,原創、短篇更易成功?
    從電影目前透露的劇情來看,「天才少年保羅·亞崔迪為保護家族和人民,前往宇宙中最危險的星球亞拉基斯冒險,各路人馬也來爭奪那裡最珍貴的香料資源」——基本就是小說《沙丘》的世界觀展開。《沙丘》上次在銀幕上的嘗試是在1984年,由以心理驚悚見長的大師大衛·林奇執導。
  • 盤點6本讓你熱血沸騰的星際科幻小說
    4、第四本:弗蘭克·赫伯特《沙丘》最初知道《沙丘》是根據小說改編的同名遊戲,後來就將《沙丘》系列三本書全部讀完了。而根據他的這部不朽名著改編的同名遊戲,更是奠定了最具魔力的即時戰略遊戲的基本模式,風靡世界。《沙丘》構建出了一個宏大的史詩般的世界。《圖書館雜誌》評價說:「沙丘在科幻文學中的地位就如同《魔戒》在奇幻文學中的地位。」
  • 蘋果又投資改編一部科幻小說,這次是阿西莫夫的《基地》
    自《基地》單行本小說問世起,已經有不計其數的電影人希望對其進行改編。2008 年,索尼取得《基地》電影改編權,2009 年,《2012》導演羅蘭·艾默裡奇宣布擔任製片人。2014 年,華納和 HBO 就開始籌劃《基地》美劇。但由於該書獨特的敘事風格和相對複雜的故事,這些項目一直沒能成形。
  • HBO將改編著名超元域科幻小說《雪崩》
    來源:映維網 作者 吳羽樺據報導,華納媒體旗下的視訊平臺HBO Max將改編製作美國作家尼爾·史蒂芬森於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說《雪崩》,而他們將與編劇麥可·巴卡爾(《21跳街》)和導演喬·考尼什(《王者少年》)和派拉蒙電視網合作。
  • 《流浪地球》的改編:理性屬於科幻文學,感性屬於科幻電影?
    「中國人也能把科幻電影拍好」,這是影迷的心聲,也是對《流浪地球》最有力的肯定。談到電影的成功,當然不可能繞開劉慈欣的原作。那麼,我們應該把功勞歸於出色的文本,還是導演的改編?科幻文學的影像化,到底有沒有訣竅?電影《流浪地球》,幾乎顛覆了小說的主題《流浪地球》的原作篇幅很短小,不過20來頁。但是它的主題很宏大,內容也很厚實。
  • HTC證實裁員;HBO將改編著名超元域科幻小說《雪崩》
    信通院發布《雲遊戲產業發展白皮書(2019年)》近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聯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電視科學研究院、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5G 雲遊戲產業聯盟共同發布了《雲遊戲產業發展白皮書(2019年)——5G助力雲遊戲產業快速發展》。
  • 世界科幻大會不缺中國面孔 盤點全球知名科幻獎項
    在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經濟和巨型對撞機、量子通信網絡走在世界前列的大背景下,中國科幻文學藝術和事業產業發展逐漸展現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格局。2016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中,明確指出要大力開展科幻、動漫、視頻、遊戲等形式的科普創作。而設立「中國國際科幻節」,也已進入科協的行動綱領。
  • 網絡科幻小說《第一序列》實體書首發,跨次元IP改編力被市場廣泛看好
    日前,閱文集團白金作家「會說話的肘子」創作完結的網絡科幻小說《第一序列》亮相2020廣州動漫遊戲盛典,限量首發的《第一序列》(第一卷)實體書廣受粉絲追捧,在展會上迅速售空,作品號召力可見一斑。
  • 豆瓣8.4分 劉慈欣又一科幻小說將改編電影
    在中國科幻銷售界,劉慈欣已經成為一個招牌。最難的《三體》電影一直沒有拍出來,但《流浪地球》創歷史的票房也刺激了國內科幻電影,劉慈欣又一個科幻小說《全頻帶阻塞幹擾》確定要改編電影了。網絡報導,《全頻帶阻塞幹擾》電影已經通過了備案,將由北京聚合影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拍攝,編劇為易常春。
  • 《灰色天空:世界大戰》發售 改編自著名科幻小說《世界大戰》
    生存潛行類動作冒險遊戲《灰色天空:世界大戰》日前在Steam商店上架開賣,售價50元。遊戲宣傳視頻:該作最大的特點是它改編自英國著名小說作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的科幻名作《世界大戰》,本書曾在05年由史匹柏執導,湯姆·克魯斯主演,斥資2.5億美元登上大銀幕。
  • 科學家宇宙探險源於科幻小說?
    這,可能就是中國科幻小說的萌芽吧?!開拓宇宙處女地到了19世紀工業化時代,野心勃勃妄圖徵服全世界的人,到處尋找著探險的處女地。仰頭就可看到的月球,當然也在探險之列。只可惜那時的科學技術尚且無法將人送上太空,於是就有了法國人儒勒·凡爾納的《從地球到月球》和《環繞月球》,講述了幾個冒險家乘坐一顆空心炮彈前往月球的故事。
  • 科幻改編再出爆款《第一序列》蓄勢待發
    會說話的肘子的最新科幻力作《第一序列》,兼具遊戲和動漫改編的內容延展力,影漫遊聯動前景廣闊,有望成為國產科幻遊戲改編的新風口。在遊戲行業買量成本高、精品要求遠勝從前的今天,作為遊戲改編的主要養料,一部優質的文學作品在具備流量優勢之餘,也不斷為遊戲廠商提供著遊戲題材和玩法方面的內容支撐。
  • 瘋狂的外星人遭「流浪地球」,盤點街機遊戲中的科幻元素!
    前者讓劉慈欣擔任編劇,同時擁有黃渤、沈騰、徐崢三位黃金卡斯,上演了一出極為荒誕的科幻喜劇;而後者則是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流浪地球》在春節檔殺出重圍,成為最大的一匹黑馬。看完科幻電影之後我們再回顧一下街機遊戲,這其中也同樣有不少的科幻元素,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 現象級科幻IP《第一序列》能在動漫改編中繼續披荊斬棘嗎?
    書中最讓讀娛君印象深刻的配角是陳無敵。他從小被父母遺棄在精神病院,幻想自己是齊天大聖轉世,渴望降妖除魔匡扶正義,把任小粟認成了師父。在「人間再無大聖」一節中陳無敵燃燒生命爆發大聖附體,為師父斷後最終石化——他也許是這未來科幻的最後一個善良的人,有時候是別人嘴裡的「傻子」,但經過這驚鴻般的閃耀一刻,也會成為書中人物和書外讀者心裡的一道光。
  • 傳統科幻小說難覓出路
    與劉慈欣所代表的傳統科幻路數不同,近年來熱賣的美國奇幻小說《冰與火之歌》系列採取了「弱奇幻」的創作手法。「之所以稱其為『弱奇幻』,是因為作品中的幻想因素不太明顯,而且很節制超自然力的運用。」劉慈欣日前在芬蘭赫爾辛基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
  • AR/VR啟蒙科幻小說,《雪崩》將翻拍成電視劇
    相信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雪崩》(Snow Crash),這是一部由Neal Stephenson在1992年出版的科幻類小說,由於該作涉及歷史、語言學、政治學、宗教、哲學、計算機科學、密碼學、模因論等眾多學科理論,很多多個領域,內容豐富性和複雜性都首屈一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