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流浪地球》 ,還有這些科幻小說值得改編成電影

2020-12-05 澎湃新聞

借著《流浪地球》《復仇者聯盟4》等科幻電影大熱的勢頭,今年首場上海文學影視創投峰會將目光聚焦在科幻題材的文學作品上。6月5日,上海文學影視創投峰會科幻題材專場在上海市作家協會召開,通過作協專業作家自薦和閱文集團、谷臻故事工場的多重推薦,共選出8部不同類型、不同主題、適宜改編為科幻電影或網絡劇的佳作。

八部作品包括蔡駿《宛如昨日》、哥舒意《如果是世界只有我和你》、李宏偉《國王與抒情詩》等,涵蓋冒險懸疑、時空輪迴、宇宙探索和未來科技等多個方面。

《宛如昨日》最早是蔡駿發表在《科幻世界》雜誌上的一部短篇,小說中人們能夠通過設備清晰地還原出自己過去所有的時間、精力和細節。「每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當中都會慢慢的丟失掉很多很多記憶的細節,當我們把人生當中每一個點滴的細節都以回憶全部呈現出來,不僅讓人內心得到極大的滿足,而且會發現過去很多秘密,甚至幫助我們找到謎案,當然可能也會帶來心理的問題、社會的問題,再廣泛地擴散開來,又會影響到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蔡駿在峰會上說,小說的創意得到了肯定,於是發表後又再度創作成了一部長篇小說,將VR遊戲與懸疑推理結合,講述一位天才編程少女的破案追兇之路。

蔡駿談《宛如昨日》

蔡駿介紹,在創意設計這個設備和科幻的時候,給它設計了進階的升級的過程,小說裡面未來的規劃,能夠升級到2.0、3.0,讓每一個階段都能夠呈現下一步全新的視覺呈現。「我們還對《宛如昨日》的網絡劇進行了簡單的方案策劃和劇本籌備工作。」

《宛如昨日》

《如果世界只有我和你》將情節設定在末日地震之後,世界上所有的城市都毀滅了,上海變成了一座孤島,仿佛全世界只剩下兩個人還活著。三十歲的男人秀哉和六歲的男孩小樹。一個是普通的上班族宅男,一個是缺失父愛又失去母親的孤獨男孩兒。兩人非親非故,從彆扭地相處到相依為命。

哥舒意在創投峰會上說,《如果世界只有我和你》並沒有拯救世界的激烈情節,而是更注重情感描寫。「這個小說對標起來更加像治癒系的電影作品,比如說《當幸福來敲門》,我這個電影也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小孩子兩個人演下來的東西,也和《菊次郎的夏天》的格調非常像。」

哥舒意在峰會上介紹《如果世界只有我和你》

谷臻故事工場推薦了四部科幻小說,《國王與抒情詩》、《時空迷陣》、《專訪輪迴者》、《隧道》。

《國王與抒情詩》中,人類信息交流方式發生根本性改變,植入大腦中的意識晶體可以隨時捕捉個人意識、儲存記憶,再通過作為中介的移動靈魂,人人都可接入意識共同體,與他人與世界直接以意識交流。架構並運營意識晶體、移動靈魂、意識共同體的帝國文化據此成為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商業帝國,帝國文化的創建人與掌控者也始終被外界尊稱為「國王」,任何國家與組織對其都要禮讓三分。在這樣的背景下,獲得205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的詩人宇文往戶在家中自盡,切斷與意識共同體的關聯前幾分鐘,宇文往戶給他的忘年交黎普雷發來一封郵件,內容僅六個字——「就此斷絕。保重。」麻煩接踵而至,而真相,必須在12月10日,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典禮前找出。

《國王與抒情詩》

「這篇小說首先兼具文學性、故事性與科幻性,還有平易近人的軟科幻,以及對諾貝爾文學獎停辦的奇特預測,同時對於未來文學形式以及大數據、5G的想像符合當下熱點。最後作者在2015年的時候預測到了諾貝爾文學獎的反思,諾貝爾文學獎對文學到底意味著什麼,中國作家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又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這都是當下和學界關注的熱點話題,」谷臻故事工場科幻內容編輯孟嘉傑談了談《國王與抒情詩》改編成影視的優點。

《時空迷陣》的故事是神秘汽車在異度空間內不斷循環,乘客各自的經歷成為逃脫的關鍵。孟嘉傑說:「這個小說非常特別的一點是,每一個章節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冒險故事,都有相對的情緒高點和相對的情緒低點,這種情節成本就證明了既能做電影的感覺又能非常適合影視劇的拆分。」

天才科學家臨終前終於決定接受採訪,但是他居然已經在地球生存了長達十萬年,《專訪輪迴者》就講述了這樣一個奇特的故事。《隧道》的情節簡單概括就是少女穿越時光隧道,拯救父親的生命,但當少女回到過去時,不僅沒有挽救父親的生命,反而引發了更多人的死亡。

閱文集團則推薦了榮獲了第28屆中國姚文杰銀河獎的最佳網絡文學作品獎《重生之超級戰艦》和《學霸的黑科技系統》。在《重生之超級戰艦》中講述了,天才科學家蕭宇,將自己的意識和自己的肉體剝離,然後跟整個戰艦進行融合,最諸多外星的世界裡面去交流合作和戰爭,最後追尋整個宇宙真相的故事。《學霸的黑科技系統》則從「大學+數學」這樣的切入點入手,從數學延展到了各個領域和科學的發展,作者為讀者展現了科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樣的價值。

上海文學影視創投峰會此前兩年已經舉辦了五六場,有現實題材專場、也有革命歷史題材專場。《城中之城》、《犯罪畫師》、《明月度關山》、《紅色的起點》等文學作品紛紛進行了版權轉讓,同時由《西門坡》為藍本改編的新媒體藝術大展《她說》也於今年1月落幕證大喜馬拉雅美術館,結束為期40天的展覽。

上海市作協專職副主席馬文運說:「科幻文學也是文學重要的一個類別,在世界上也非常有影響力,中國的科幻文學不能缺席。實際上新中國成立以來,上海也是一個科幻文學的重鎮。我想通過科幻文學跟影視的結合來推動我們科幻電影的繁榮和發展,這也能夠培養國人科學意識,和對未來的想像和期許,以及對人類未來命運的思考,這對於促進我們新時代各方面的發展會有重大的積極的意義。」

「今天我們給大家推薦的是這八部,但其實只是挑選出的代表作,每位作家、閱文集團還有谷臻故事工場,手上還有大量的資源,大家有興趣的還可以互相交流,我們可以挖掘更多更好的科幻題材。能夠為我們的讀者、為我們的觀眾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反過程推動科幻文學的不斷發展。」

馬文運介紹,2019還將繼續延續2018年的工作節奏,並根據實際情況有所拓展,全年預計舉辦四次創投峰會版權推薦活動,內容涵蓋科幻題材、懸疑刑偵題材、兒童題材、女性題材等;配合文學版權推薦的同時,還將增開文學作品朗讀會、作家作品對談等系列活動,多途徑、更詳盡地向讀者與影視、戲劇製作公司介紹作品。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流浪地球出漫畫了!劉慈欣科幻小說改編漫畫,三體動畫還有多遠?
    《流浪地球》電影相信大家都看過,但是漫畫版的《流浪地球》已經來了,科幻巨匠劉慈欣的四部作品已經改編成了漫畫,你有沒有看呢?《流浪地球》電影在佔據了2019年那個春節檔,大家都在討論著《流浪地球》這部電影,也帶火了網上的一批又一批段子,特別是那句臺詞「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都已經快成了交通標語了。這部電影是改編於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流浪地球》,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位科幻巨匠。
  • 除了《流浪地球》,今年還有哪些小說會改編成影視劇?
    這兩天,不少人提前觀看了《流浪地球》,這部大年初一即將上映的電影,已經預先吸引了不少關注。部分原因,可能來源於它改編自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同名小說。小說作品,一直是影視劇劇本的重要來源。傑克·倫敦的小說《野性的呼喚》體現了生存的力量和勇氣,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2019年上映的新片,將採用真人、CGI結合的方式,還有「丹丹龍」「大表哥」丹·史蒂文森加盟配音。
  • 除了《流浪地球》,2019年還有哪些小說會改編成影視劇?
    這兩天,不少人提前觀看了《流浪地球》,這部大年初一即將上映的電影,已經預先吸引了不少關注。部分原因,可能來源於它改編自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同名小說。小說作品,一直是影視劇劇本的重要來源。傑克·倫敦的小說《野性的呼喚》體現了生存的力量和勇氣,多次被改編成影視作品。2019年上映的新片,將採用真人、CGI結合的方式,還有「丹丹龍」「大表哥」丹·史蒂文森加盟配音。
  • 《流浪地球》的改編:理性屬於科幻文學,感性屬於科幻電影?
    欣賞完《流浪地球》的觀眾,大多是激動的。「中國人也能把科幻電影拍好」,這是影迷的心聲,也是對《流浪地球》最有力的肯定。談到電影的成功,當然不可能繞開劉慈欣的原作。那麼,我們應該把功勞歸於出色的文本,還是導演的改編?科幻文學的影像化,到底有沒有訣竅?電影《流浪地球》,幾乎顛覆了小說的主題《流浪地球》的原作篇幅很短小,不過20來頁。
  • 《流浪地球》票房破40億後,劉慈欣的多部小說也將改編成電影
    僅2019年春節檔,就有兩部改編自劉慈欣小說作品的大片上映,一部是寧浩執導、黃渤沈騰主演的《瘋狂的外星人》,該片改編自劉慈欣的《鄉村教師》。寧浩早早的買了《鄉村教師》等作品的電影改編版權,但真正等到拍攝是在2017年,電影宣布開機的那一刻就定檔於2019年,可謂相當的有底氣。但不少觀眾看完《瘋狂的外星人》之後發現,整部電影和劉慈欣的《鄉村教師》已經沒有多大的關係了。
  • 要拍出下一部《流浪地球》,除了暢銷科幻小說還缺什麼?
    《流浪地球》被譽為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在日前舉行的上海書展「恐懼與憂慮:科幻國際潮流與四大母題」活動上,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江曉原也再度評價了《流浪地球》,「如果科幻電影滿分一百分,我給《流浪地球》打八十分。」他認為,《流浪地球》的成功並不完全在於票房,更在於第一次向世界科幻電影市場輸出了一個獨屬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觀,那就是中國人的「故土情結」。
  • 《鄉村教師》如何改編成為一部《流浪地球》式的硬科幻電影?
    但是,《瘋狂的外星人》顯然不是硬科幻電影,儘管影片的背景音樂多處致敬了經典硬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   作為書迷+硬科幻影迷,非常期待有朝一日,《鄉村教師》可以被改編為硬科幻電影。事實上,在我來看,《鄉村教師》無論是在世界觀的設定上,還是劇情的延展性上,一點也不輸於《流浪地球》,實為拍攝硬科幻電影的佳作。
  • 《流浪地球》原著小說講了什麼?小說和電影有哪些差異?
    相比而言,劉慈欣的中短篇小說也許更適合改編為電影。   《流浪地球》是劉慈欣1999年發表在《科幻世界》雜誌上的中篇科幻小說,整部作品只有2.3萬字,而且故事流暢,較為通俗,對於閱讀速度較快的讀者而言,讀完這篇小說的時間可能跟看完一部電影的時間差不多。但是如果你看過了電影,再去看原著小說,可以發現兩者之間非常明顯的差異。
  • 看過電影《流浪地球》,為什麼還要推薦你讀劉慈欣的原著小說?
    春節假期結束,也宣告了今年的電影春節檔正式落下帷幕。根據劉慈欣兩部小說改編的科幻題材電影《流浪地球》和《瘋狂的外星人》成為了這個春節檔熱度最高的作品。前者目前斬獲了超20億的票房,並被譽為中國硬科幻電影的開山之作,口碑從朋友圈一路炸裂到外媒。
  • 《流浪地球》後又一新片正式立項 改編自劉慈欣科幻小說
    此前傳聞成真,繼《流浪地球》之後,劉慈欣又一科幻小說被搬上大大熒慕。日前,據媒體報導,國家電影局2020年5月立項公示顯示,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全頻帶阻塞幹擾》正式立項。影片的備案單位是北京聚合影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易常春擔任編劇。
  • 流浪地球後,劉慈欣科幻《球狀閃電》也被改編,網曝陣容很有意思
    不過,自從《流浪地球》上映之後,「科幻」這兩個字在國內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近期,網上又有消息傳來:科幻巨作《球狀閃電》也被改編成了電影,很快就要上馬、開機,作為劉慈欣的大作,還是挺讓人期待的。    在科幻小說領域,劉慈欣絕對是一把好手,《三體》、《流浪地球》等都是他的作品。
  • 除了《三體》,這幾本科幻小說也值得一看
    在今年年初《流浪地球》火爆上映後,很多人對科幻小說又重新關注起來了,在中國《流浪地球》的作者劉慈欣的另一部作品《三體》一直是中國科幻小說的標杆,這部被譽為「個人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平。」
  • 《流浪地球》之後,中國科幻小說不再流浪?
    《流浪地球》劇照。圖/《流浪地球電影製作手記》《流浪地球》之後科幻不再「流浪」本刊記者/毛翊君本文首發於總第891期《中國新聞周刊》在剛剛過去的這個春節裡,親戚朋友忽然意識到飛氘似乎從事了一個能發財的行業。
  • 《流浪地球》:只能算作中國科幻電影裡程碑的電影
    本文作者:十月昨晚去看了這部被許多中國明星以及美國某明星推薦的,號稱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巨作電影《流浪地球》,據媒體報導,這部電影春節5日內斬獲15億元票房。再加上劇本是改編自於2015年獲得法國雨果文學獎劉慈欣的著作。這足以讓人摩拳擦掌,迫不及待的去看看。
  • 豆瓣8.4分 劉慈欣又一科幻小說將改編電影
    在中國科幻銷售界,劉慈欣已經成為一個招牌。最難的《三體》電影一直沒有拍出來,但《流浪地球》創歷史的票房也刺激了國內科幻電影,劉慈欣又一個科幻小說《全頻帶阻塞幹擾》確定要改編電影了。網絡報導,《全頻帶阻塞幹擾》電影已經通過了備案,將由北京聚合影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拍攝,編劇為易常春。
  • 除《流浪地球》之外,劉慈欣還有哪些小說能拍成電影?
    電影《流浪地球》的熱映,掀起了《三體》大熱後又一個科幻作品的小高潮。這都是劉慈欣科幻功力的體現,確實,這麼多年,歷史、商戰、婚戀、醫生、探案、宮鬥、諜戰等等,各個領域都有了代表作,唯獨科幻文學,剛剛開始嶄露頭角。中國電影界一開始就想把《三體》搬上熒幕,然而《三體》的敘事過於宏大,以中國電影的工業化水平,確實難以實現小說到電影的轉換。所以體量相對短小的《流浪地球》,借著小說的熱度率先登上了大熒幕。
  • 《流浪地球》可以複製嗎?科幻小說要滿足這些條件才能影視化
    借著《流浪地球》等科幻電影大火的熱度,昨天在上海作家協會大廳舉辦2019上海文學影視創投峰會現場就把目光鎖定在科幻題材的文學作品上。圖說:科幻小說《流浪地球》被改編成電影後大獲成功 電影劇照哥舒意的小說《如果是世界只有我和你》以科幻末日為背景題材,但與同類科幻題材作品如《流浪地球》等不同的是,作品沒有拯救世界的激烈情節,而是注重人類的心理變化和情感描寫。
  • 《流浪地球》——中國首部現象級硬科幻電影誕生!
    2019 年春節,中國誕生了首部現象級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電影票房已達 5.53 億,即將破 6 億。 與其同期上映的電影有寧浩執導的《瘋狂的外星人》、韓寒執導的《飛馳人生》,還有周星馳執導的經典 IP 續作《新喜劇之王》。在這樣一個激烈的競爭之下,《流浪地球》在 2 月5 日當天斬獲了 1.9 億票房的好成績。
  • 《流浪地球》為什麼引發「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大討論
    這五部電影的共同點是,他們都是根據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作品改編而成。網友順藤摸瓜,又發現了八十餘部立項的科幻電影。恰如2019年大家都呼喊著中國科幻電影元年來了一樣,當時的輿論界首次提出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說法,認為2015年將是中國科幻元年。以2014年為界往前回溯,第一個遇到的重大事件,毫無疑問是三體的誕生與傳播。
  • 《流浪地球》:電影裡沒說明的,小說中都給了回答
    要說春節期間熱度最高的話題,《流浪地球》必須擁有姓名。從劇組沒錢吳京客串投資6000萬到國產科幻電影的崛起,在全民關注下的小破球毋庸置疑火了。這樣一個講述地球流浪的故事,如何在眾多春節檔電影裡抓住觀眾的心?特效是科幻電影至關重要的一環,但更值得討論的是它的內容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