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著《流浪地球》等科幻電影大火的熱度,昨天在上海作家協會大廳舉辦2019上海文學影視創投峰會現場就把目光鎖定在科幻題材的文學作品上。本次活動共選出不同類型、不同主題、不同角度的科幻題材小說8部,包括蔡駿《宛如昨日》、哥舒意《如果是世界只有我和你》、李宏偉《國王與抒情詩》等,涵蓋冒險懸疑、時空輪迴、宇宙探索和未來科技等多個方面。
圖說:科幻小說《流浪地球》被改編成電影後大獲成功 電影劇照
哥舒意的小說《如果是世界只有我和你》以科幻末日為背景題材,但與同類科幻題材作品如《流浪地球》等不同的是,作品沒有拯救世界的激烈情節,而是注重人類的心理變化和情感描寫。作品選擇科幻虛擬的寫作方式,但將作品背景定位於上海,體現真實人群的生活,表達現實社會裡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讓讀者在主人公感情的觸動下,產生內心的感動和認同。
從業20多年的尚世影業製片人王潔莉當場對哥舒意的這本小說表示出了興趣,原因在於,「這是一個可以落地的項目,傳遞的價值觀溫暖向上」。另一部讓她產生興趣的作品是起點中文網推薦的網絡小說《重生之超級戰艦》,講述了在地球毀滅前的一個星期,主人公蕭宇將自己的靈魂和一艘星際飛船的主控電腦融合在一起,背負著人類最後的希望與各種宇宙文明進行廝殺,追尋宇宙真相的故事。「大題材大格局,涉及科技部分的描寫非常專業」。這是打動王潔莉的原因。
科幻題材走熱與中國科技實力走強不無關係,影視作品有反映社會現實的責任,而年初《流浪地球》票房賣座,為國產科幻大片打開了入口,「這證明,我們不僅有優質的科幻文學資源,也有了製作科幻大片的工業能力」。
圖說:2019上海文學影視創投峰會現場 官方圖
「我們比較看重科幻題材是否有反思現實的深度。」興格傳媒IP孵化版權編輯裴欣竹認為,一部科幻作品首先得在文學上過關,「好的文學作品等於未來的影視改編成功了一半,有文學內涵的影視項目會引發更多人加入討論,特別是科幻題材,我們更需要有中國元素和中國特色的故事。」
上海文學影視創投峰會創辦於2017年,迄今已有《封鎖》《西門坡》《城中之城》《明月度關山》《犯罪畫師》《紅色的起點》等多部作品通過平臺推介,成功轉讓文學版權。去年12月至今年1月在證大喜馬拉雅美術館展出的新媒體藝術大展《她說》脫胎自姚鄂梅的小說《西門坡》,是文學版權孵化的首個落地成果。
上海文學影視創投峰會由上海市電影局、上海市作家協會、SMG影視劇中心、閱文集團主辦,上海文學創作中心、上海市電影發行放映行業協會承辦。今年全年預計舉辦四次創投峰會版權推薦活動,內容涵蓋科幻題材、懸疑刑偵題材、兒童題材、女性題材等,並將增開文學作品朗讀會、作家作品對談等系列活動,多途徑、更詳盡地推介文學資源,為上海影視戲劇舞臺生產更多優質作品提供基礎。(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