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是劉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說,全書只有不到6千字,但是包含了故事一波三折,而且腦洞非常大,可謂是短篇科幻小說中的精品。
作為科幻小說,《命運》雖短,卻包含了兩大科技腦洞:一個是穿越時間、改變歷史,一個是恐龍與人類對世界的統治。
《命運》一文懸念很多,建議閱讀全文之後,再看本文的評述。
故事情節一波三折
《命運》雖然只是一個短篇,故事情節可謂是一波三折,它的故事分成了三段:
l 太空度蜜月:改變隕石走向
l 來到白堊紀的地球:發現隕石是滅亡恐龍的小行星
l 來到現代的地球:發現歷史已經改變,恐龍統治的世界
作為一個短篇科幻小說,《命運》用情節快速升級的方式:
第一段:只是主角夫妻小兩口在太空飛船中度蜜月,並且改變了一個隕石的走向,此時將讀者引入一個一個比較小的格局和懸念中:「會讓我們賠發動機嗎」、「與地球聯繫不上」。
第二段:來到地球才發現是白堊紀,原來他們已經進行了時間穿越,此時引出了時空蛀洞的概念,原來之前推開的就是毀滅的恐龍的小行星。
第三段:穿越時間,回到現代後,發現人擇原理並不成立,世界已經由恐龍統治。
三段故事,逐段升級主題,懸念層層相扣,這讓這個字數不到6千的短篇科幻小說,情節非常飽滿。
穿越時間並改變歷史
《命運》是劉慈欣科幻小說中較少的穿越時間並改變歷史的腦洞,也就是所謂的時間旅行。從科幻的遠離上來說,這種腦洞已經不能屬於 「硬科幻」了。
《命運》屬於直接改變單一的世界歷史,沒有採用平行宇宙的理論,也沒有採用命定的方式,因此這個可能有邏輯上的自洽性。不過由於《命運》直接忽視了現在的世界,這個問題也被繞過了。
《命運》對於時間旅行的設定就是:
「地球政府最關心的還是向過去的跳躍……誤入蛀洞的飛船必須返回」。
按照這個理論,改變的過去應當不是平行宇宙。
推翻人擇原理
《命運》當中時間旅行其實只是故事的「因」,而故事「果」則是:恐龍代替人類,成為了地球的統治者。這種設置本身推翻人擇原理。
在恐龍統治的地球當中,人類萬物之靈的地位已經不復存在:人被放在動物園裡面觀賞,還有人被當成食物「菜人」。
改變隕石方向、時間旅行的情節,其實只是一個配菜,《命運》的主餐竟然是描述一個恐龍統治人類的世界。
情節上的亮點
從故事性上來說,《命運》情節上最大的亮點就是發現人類被恐龍統治,而且統治得非常自然,這一點在科幻小說中非常少見。
下面是全篇小說最精彩的反轉情節:
「我的腦海中炸響了一聲驚雷,愛瑪在旁邊驚叫一聲癱倒在地,她也一定同我一樣明白了這一切。」
在情節反轉之前,書中的懸念還集中在比較小的點上面:改變世界後的人類發展成什麼樣子了?人類如何馴化了恐龍?
情節反轉之後,人類直接變成被恐龍統治的對象,而且恐龍產生了社會文明。
恐龍社會
在《命運》這篇比較短科幻小說中,也介紹了恐龍社會,並且是一個恐龍統治人類的社會。如果僅僅是恐龍的社會,並不能算很大的創新,但恐龍統治人類的社會,這就是非常有意思了。
在《命運》中的恐龍的社會中,恐龍建起來高樓、甚至有了宗教。恐龍還將人類作為當成動物,就像人類面向其他動物一樣。在恐龍社會中,人類是「菜人」或者「觀賞人」。
《命運》開放式結尾
為了突出主角夫妻的作用,《命運》採用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尾,在面臨恐龍所統治世界的已經絕望的時候,又給了他們希望——原來恐龍在紀念推開魔星的救世主。
結尾是開放式的,當主角夫妻與恐龍碰面之後,要證明自己是救世主,但是結果未嘗可知。
與這篇小說緊湊的結構相比,如何證明救世主這種冗長的情節,的確不做描寫更好。
總結
《命運》是劉慈欣短篇科幻小說當中最短的幾篇之一,但它包含內容卻並不少,恐龍滅絕與穿越歷史兩個科學腦洞,恐龍統治人類這個人文社會上的思考,都是非常新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