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恐龍沒有滅絕,一直活到了現在:劉慈欣科幻小說《命運》

2021-03-01 幻海航行

如果恐龍沒有滅絕,一直活到了現在:劉慈欣科幻小說《命運》

     《命運》與劉慈欣其他早期作品如《白堊紀往事》、《人和吞噬者》、《詩云》一起併入到劉慈欣的恐龍系列中。大劉依然用他腦洞大開的方式為我們帶來了一次次科幻盛宴,本期,依然如此。

       不過,作為典型的「穿越」類型科幻小說,本期故事依然涉及到一個時空問題「外祖父悖論」。另外,這部小說的核心便是「恐龍」文明,即:如果恐龍沒有滅絕,一直進化直到現代社會,恐龍會演化出怎樣的文明與智能?

點擊下方播放音頻版

     我們是在距地球180萬公裡處發現那顆小行星的,它的直徑約有10公裡,呈不規則的橢圓形,飛船上的計算機警告:它的軌道與地球相交,再過18天,這塊太空巨石就要墜落在墨西哥灣附近! 地球的監視系統應該在一年前就注意到它了,但我們沒有聽到過任何這方面的消息。我們多次嘗試與地球聯繫,但沒有收到任何回答,仿佛整個人類世界都休克了。而就在十分鐘前我們還與地球通過話,這件事比小行星的出現更令我們震驚。

      二十天前,我和愛瑪租了這艘小飛船在太空遨遊,在宇宙航行的時空躍遷時代,遊覽了同步軌道上的太空城,又到月球上旅行,接著從月球又向外飛了一百多萬公裡。整個行程如田園牧歌般浪漫而順利,但就在我們即將返回時,一切突然變得如此詭異。那顆小行星就在我們前方五十公裡處! 隨即我做出決定,將把飛船上的一臺發動機向它發射出去,這樣就可以把它炸離軌道,計算機的模擬表明這是可行的,但必須儘快行動。

      我們沒有猶豫,向計算機發出指令,飛船尾部的一臺發動機與船體脫離,它噴出一道淡藍色火焰向小行星方向飛去,我們屏住呼吸看著它撞到那塊太空中漂浮的巨石上。一道強光閃過後,小行星又在太空中顯現出來,計算機對小行星的軌道進行重新測定數據顯示:變軌成功,小行星將不會撞擊地球表面,

它將在5.8萬公裡軌道被地球捕獲,成為一顆地球衛星 。

     我和愛瑪激動地擁抱,我們拯救了世界之後,我們帶著救世主的喜悅和自豪,向地球飛去。但再次同地球聯繫,仍沒有回音,這使我們的心又懸了起來,實在想像不出我們的世界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此時,愛瑪突然驚叫起來:「天啊,地球!你看地球!!」 我向地球方向看去,掃了一眼後立刻大驚失色:地球上的大陸都變成了我從未見過的形狀。 而計算機顯示: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白堊紀晚期地球的大陸形狀和分布,其中最大的那一塊就是岡瓦納古陸 

      什麼!6500萬年前!

點擊下方播放視頻版

相關焦點

  • 《命運》是劉慈欣很優秀的短篇科幻小說:篇幅雖短,兩個腦洞卻大
    《命運》是劉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說,全書只有不到6千字,但是包含了故事一波三折,而且腦洞非常大,可謂是短篇科幻小說中的精品。作為科幻小說,《命運》雖短,卻包含了兩大科技腦洞:一個是穿越時間、改變歷史,一個是恐龍與人類對世界的統治。《命運》一文懸念很多,建議閱讀全文之後,再看本文的評述。
  • 如果你喜歡恐龍,請不要錯過這十部科幻小說
    許多小說和影視裡都會有恐龍出場,但往往只是一些增加情節和渲染氣氛的點綴品,不過以下十部科幻小說卻是以恐龍為主角的,描繪了恐龍的方方面面,圍繞著它們進行了各種匪夷所思的想像,值得每一個科幻迷和恐龍愛好者品味珍藏。下面,我們逐一加以盤點。
  • 如果恐龍沒有滅絕,一直活到了現在,人類還會成為地球的主人嗎?
    那麼恐龍沒有在這次事件中被滅絕,地球又會變成怎樣的存在呢?人類是否還會出現?要想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明白人類究竟是怎樣一步步的爬上地球食物鏈的最頂端,成為地球的主人的。人類的文明史其實只有千年的歷史。
  • 淺析劉慈欣的20篇短篇科幻小說:各篇主題鮮明,社會人文特點顯著
    劉慈欣最廣為人知的小說是拍成電影的《流浪地球》,已經獲獎的《三體》,它們分別是中篇科幻小說、長篇科幻小說。本文要進行論述則是劉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說,它不僅不同於長篇,與中篇科幻小說也有著本質的差別:劉慈欣的中篇科幻小說,大都是從長篇縮減而來的,裡面有著較大的世界觀,主旨也並非單一。
  • 2億年前一場暴雨致76%物種滅絕,發生原因找到,劉慈欣:要警惕
    第五次,距今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恐龍大滅絕。第四次物種滅絕發生的原因被找到唯獨第四次距今2億年的生物大滅絕沒有特別明顯的標誌,所以在很長的時間內考古學家都沒有找到這次生物滅絕發生的原因。看到這裡,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今與我們朝夕相處的環境,隨著工業化的發展,溫室效應也發生在我們的身邊,酸雨也是我們經常提到的詞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我們不顧後果的任其發展,那麼2億年前的災難會不會有一天再一次的重演呢?我們會不會再有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的事件發生呢?
  • 《三體》紅到歐美 劉慈欣:科幻小說是可以共同交流的
    原標題:中國科幻小說紅到歐美導讀:劉慈欣被不少讀者和科幻作家親切地稱為「大劉」,當然更多的科幻迷們是帶著幾乎崇敬的心情將劉慈欣稱為「中國科幻教父」。在美國最權威的亞馬遜圖書排行榜的幻想類文學中,《三體問題》曾經衝到第30名,雖然這並不是一個顯眼的名次,但對於華語文學翻譯到國外的作品來說,還是頭一回。曾獲得二十八次雨果獎提名並獲獎五次的著名科幻小說作家Mike Resnick看過後不吝溢美之詞:「《三體》擔當得起任何讚譽,它是一部超乎尋常的小說。」
  • 人類有沒有可能外星來的,在6500萬年前佔領地球,滅絕恐龍?
    如果這個說法得到了證實,那麼更多的問題就出現了,如果人類真的是外星人的後代,那麼外星人又是從何而來的呢?他們又為何會來到地球上呢?恐龍的消失恐龍曾經是地球霸主,統治地球的時間長達一億年,但是6500萬年前的一場災難使環境發生了巨變,一連串的效應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許多生物因為環境的劇變而滅亡,其中損失最嚴重的就是恐龍了。
  • 如果6600萬年前沒有那場行星撞擊,恐龍會活到現在嗎?
    如果6600萬年前沒有那場行星撞擊,恐龍會活到現在嗎?假如那場行星撞擊沒有發生,恐龍會成為現在世界的霸主嗎?6600萬年前,一顆碩大的隕石狠狠地撞擊在地球上,至此恐龍時代畫上了句號。那麼如果數百萬年前沒有隕石的撞擊,恐龍是否有可能和人類一起生存到今天呢?
  • 劉慈欣再獲國際科幻大獎,卻對當今科幻小說很失望
    當晚,劉慈欣被授予2018年度克拉克想像力服務社會獎,表彰其在科幻小說創作領域做出的貢獻。但在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想做科幻作家並沒有那麼容易:後來我發現,周圍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像科幻小說了。這種進程還在飛快地加速,未來像盛夏的大雨,在我們還不及撐開傘時就撲面而來。同時我也沮喪地發現,當科幻變為現實時,沒人會感到神奇,它們很快會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
  • 劉慈欣《三體》獲雨果獎 中國科幻小說邁進一步
    劉慈欣在電話中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三體》獲獎我很高興!但是我內心是平靜的,要懷著平常心看待這次獲獎的事情。」  記者了解到,劉慈欣本人並未前往美國參加本屆世界科幻大會,作為譯者的劉宇昆代表劉慈欣上臺領獎。劉宇昆現場朗讀了劉慈欣的致辭:「我很高興你們喜歡它。我讀過許多雨果獎得主的作品,有些有中文版,有的則不得不去閱讀原著。雨果獎是科幻界的一座燈塔,但我從沒想到自己會得到這個獎。」
  • 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透露 正創作與《三體》風格不同的科幻小說
    今日(11月3日)上午,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接受了紅星新聞記者採訪,透露了他正在進行的科幻創作,他計劃寫出和《三體》風格和題材都不一樣的科幻小說。談到成都,劉慈欣非常熟悉,這裡有孕育了很多科幻作家的《科幻世界》,有非常濃厚的科幻色彩,他說:「《科幻世界》在成都落戶有很多歷史的原因,它也讓成都成為了一個和科幻很密切的城市。而且成都市政府對科幻產業非常的重視,對於全國其他城市來說,這方面的科幻色彩就少了一些。」
  • 劉慈欣談科幻小說:末日題材是一個永恆的主題
    近日,劉慈欣做客中新網訪談節目,暢談了《三體》的創作過程,並分享了他對科幻小說的理解。  寫好科幻小說的關鍵是有科幻思維方式  劉慈欣在訪談中表示,之所以走上科幻寫作的道路,因為自己本身就是一個科幻閱讀愛好者。在他看來,科幻小說是一個類型很豐富的文學題材,很難一概而論。
  • 為什麼科技大佬喜歡推薦科幻小說《三體》,劉慈欣在裡面藏了什麼
    電影不再是超級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類共同改變自己的命運。隨著電影的爆火,作者劉慈欣也從小圈子裡火到了大圈子裡。在封閉的家屬大院內,《地心遊記》這樣的科幻小說,便成了他同年為數不多的興趣。這一興趣,也埋下了他對科幻熱愛的種子。1981年,劉慈欣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畢業後,他被分配到山西娘子關電廠,擔任計算工程師一職,並且一幹就是25年。
  • 劉慈欣:不好說,但要警惕2種生物
    一直以來,人類都認為自己就是地球的霸主,但地球也是有壽命的,它到底還能活多久?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人類。第1次生物大滅絕導致大約85%的物種絕滅,第二次導致海洋生物遭受了滅頂之災,第三次導致導致超過96%的地球生物滅絕,第四次爬行類動物遭遇重創,第五次導致長期統治地球的恐龍整體滅絕。
  • 《三體》投資方宣布:劉慈欣小說《超新星紀元》將拍成電影!
    《流浪地球》的上映取得了中國科幻業界的第一個開門紅,46億的票房使得這部電影成功登上影史排行百名。這部電影像世界展現了中國科幻工業的水平,奠定了中國科幻在國際上的地位,也為中國樹立了大國形象。作為文化軟實力的一部分,現在中國科幻工業體系亟待擴展,相信未來我們還能看到更多精彩的國產科幻大片!
  • 豆瓣8.4分 劉慈欣又一科幻小說將改編電影
    在中國科幻銷售界,劉慈欣已經成為一個招牌。最難的《三體》電影一直沒有拍出來,但《流浪地球》創歷史的票房也刺激了國內科幻電影,劉慈欣又一個科幻小說《全頻帶阻塞幹擾》確定要改編電影了。網絡報導,《全頻帶阻塞幹擾》電影已經通過了備案,將由北京聚合影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拍攝,編劇為易常春。
  • 劉慈欣:暗物質給科幻小說留下了巨大創作空間
    劉慈欣不反對記者的比喻,他說就像美國科幻作家克拉克的墓志銘所言,「他從未成熟,但一刻也沒有停止成長」。科幻作家就是這樣,具備兩種能力:一是孩童般的天真,對宇宙未知、技術奇蹟的好奇;二是閱歷。但兩者很難並存。  他一直保持著這分天真,但今天他擁有了更堅實的閱歷。這次,他成為中科院科學傳播局的特邀嘉賓,不僅人生最近距離地逼近了發射現場,而且進入了指揮大廳。
  • 劉慈欣:建築科幻文學王國
    當然,此時他所寫的那些所謂的科幻小說還很稚嫩,不過是帶有科幻味兒的作文。1988年,劉慈欣從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現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水電工程系畢業,分配到了大山叢中的山西陽泉娘子關發電廠計算機室。娘子關是萬裡長城第九關。
  • 鳥腳類恐龍足跡以《三體》作者劉慈欣命名(圖)
    鳥腳類恐龍足跡以《三體》作者劉慈欣命名(圖) 2016-05-10 10:07:18,在我市古藺縣桂花鄉石廟溝發現的鳥腳類恐龍足跡為全新的遺蹟種(遺蹟化石的種級),並決定將物種名贈予科幻小說作家、雨果獎獲得者、小說《三體》作者劉慈欣。
  • 《科幻世界》姚海軍:一百年前的科幻小說竟然寫了這些
    這個小說講的是在喜馬拉雅山,在考古的過程當中發現了恐龍蛋,然後發現這個恐龍蛋裡還有活性物質,最後果然成功孵化出恐龍了。我最早看到這個小說的時候,我還分不清是幻想還是真實,我以為真出來恐龍了呢。當然這個小說,現在看是想像力很超前的作品,但是就是因為這部作品裡面涉及到從恐龍蛋裡孵化恐龍,那麼一些人就提出來說,幾百萬年,這樣漫長的時間,恐龍蛋裡不可能有活性物質,如果說這裡能夠孵出恐龍,那不是偽科學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