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書|好看的科幻小說集錦:用寫作的溫度來抵禦現實的嚴寒

2020-12-08 熊貓看書超好看

#小時候以為的2020#上了微博熱搜。

小學一定會寫一類作文——你想像中未來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

會飛的汽車舒緩了地面交通的擁堵,瞬間漂移的黑科技,改變溫度的服飾,可以與外星人交朋友的翻譯器……

在描繪美好藍圖之後一定要補上一句,是在做夢。連各家鬧鐘的「叮鈴鈴」響三聲都是一樣的。然後老師在評語寫上一句,「棒!你的想像力真豐富,希望這些都會實現」

2020這個印象中遙不可及又充滿幻想的年份,還有不到一個月就要到了,那些關於未來的想像實現了嗎?

本期我們帶來科幻小說專題,包括獲得雨果小說獎的作家劉慈欣和郝景芳,以及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

讀完他們的文字,我們會意識到科幻不光是豐沛的想像和科技感的冰冷,更多的是一種對於未來的思考和對人類處境的人文關懷。

1.

劉慈欣

劉慈欣

「靈感,不是一瞬間就有的,尤其是外人認為有門檻的科幻創作,它是像植物那樣,日積月累,慢慢生長,時候到了,你自然就看到了」,作為一名技術男,劉慈欣筆下的科幻也透出一股濃濃的技術味兒,他所構建的世界,龐大、完整,引人入勝。

劉慈欣憑藉長篇科幻小說《三體》斬獲第73屆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雨果獎,也使得一提到中國科幻小說,我們馬上就能說出劉慈欣的名字。

《流浪地球》海報

由郭帆執導,吳京特別出演,屈楚蕭、李光潔、吳孟達、趙今麥領銜主演的《流浪地球》獲得了46.56億票房,躋身中國票房排行榜前十,成為榜上的唯一一部科幻片,震撼了無數國內外觀眾,這部電影讓人們意識到「原來中國人,也是可以拍出堪比好萊塢特效的大片的!」

《流浪地球》海報

劉慈欣的短篇小說《贍養人類》的中心主題是貧富差距。

教育是社會下層進入上層的惟一途徑,如果社會是一個按溫度和含鹽度分成許多水層的海洋,教育就像一根連通管,將海底水層和海面水層連接起來,使各個水層之間不至於完全隔絕。

可是當研究出知識可以直接灌輸到大腦的超級計算機,貧富差距急劇加大,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其差距甚至可以超越物種。

十三個最有錢的人僱傭殺手殺掉三個最貧窮的人,原因是三位貧窮的拾荒者不肯接受他們給予的財富。

說來在溫軟的垃圾堆上也存在零星的浪漫:一生都在繪製貧窮與死亡的畫家抵禦著金錢的誘惑,說當自己成為百萬富翁之後,他的藝術就死了。拾荒的小女孩不識幾個字,卻能讀懂畫家的作品,與他產生共鳴。

這部作品的可怕在於其描繪的圖景在一步步的成為現實。

2.

郝景芳

郝景芳

2016年8月,郝景芳的小說《北京摺疊》獲得第74屆雨果獎。這是繼劉慈欣的《三體》之後我國作家第二次獲得該獎項。 她筆下的文字浪漫又有溫度,相較於一般的科幻小說來說文學性更強。

「我特別感興趣的就是科技對社會結構、社會制度、經濟規律等等的顛覆性影響。」郝景芳說。在那些境況下發生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情感、問題、衝突都是今天沒有的,是不可能有的。

她的短篇小說皇帝的風帆》折射了政治鬥爭的瘋狂。

在鬥爭混亂的環境下任何科學,文化,只要是精神上的東西都能成為武器,文中的南派與北派並不關心所謂真相,他們只在意有利於扳倒對方的證據。

就這樣,天文被塞到各個角落,在有用與無用之間,變幻了身影。星空傳達出星球走向毀滅的預言,但是很少有人真的關心星空實際的模樣。一層白白的雲霧就像虛空裡的搖籃,讓綠色的小球安睡其中,悠然自得。

《弦歌》中鋼鐵人攻佔地球,卻從不破壞古老的城市和與藝術相關的場所,還給予科學家和藝術家庇護,讓他們得以施展才華。後來林老師等人毀滅月球的計劃,也是科學(天體物理)與藝術(音樂)的結合,成功地使鋼鐵人毀滅。

郝景芳選擇讓科學與藝術打敗鋼鐵人,不是沒有道理的。科學與藝術是永存於世間的最純粹的學科,前者探索真理,後者表現價值,兩者都詮釋著不甘壓迫、崇尚自由的主題。而鋼鐵人雖然強大,卻毫無情感,最終將會被科學與藝術迸發的強大力量所毀滅。

郝景芳的短篇小說收錄在《「雨果獎」得主郝景芳科幻短篇合集》中。

3.

儒勒·凡爾納

儒勒·凡爾納

相信儒勒·凡爾納是很多人科幻的啟蒙,這位19世紀法國小說家創作了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裡》《神秘島《八十天環遊地球》《地心遊記》這些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他也被稱作「科幻小說之父」。

《海底兩萬裡》中,在大海漫遊生活的尼摩船長曾吶喊過:「在海中我不承認有什麼主子,在海中我完全是自由的。」這是尼摩艇長的肺腑之言,如實地道出了他對殖民主義統治的強烈不滿。

他寧可把多年的用心研究的科學成果同他的身軀一起奉獻和葬於大海,也不願為野蠻的殖民統治者服務。這也體現了儒勒凡爾納的獨立思想和反叛精神,個人主宰生命的意志力。

儒勒·凡爾納的作品更多是以集體的智慧和勞動,克服重重困難最終達成一個目標,因此他的作品也適合作為青少年讀物。

《地心遊記》劇照

凡爾納對於科學的態度是嚴肅認真的,他儘可能把自己的想像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例如,為了寫從地球飛行到月球的故事,他就是先仔細研究過空氣動力、飛行速度、太空中的失重以及物體濺落等等科技問題。正是基於此,他的科學幻想就是科學的預言。

他的預言精準到可怕。無論是身前,還是生後,凡爾納得過的獎勵與讚譽不計其數。我覺得,最適合他的話是這句:「他既是科學家中的文學家,又是文學家中的科學家。」

4.

陳楸帆

陳楸帆

陳楸帆,科幻作家、編劇、譯者、當代中國科幻的領軍人物之一,世界科幻作家協會成員、世界華人科幻協會會長。

《荒潮》是陳楸帆的長篇小說代表作,曾斬獲第五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金獎,以及第二屆花地文學榜科幻金獎。

《荒潮》

這本書被劉慈欣稱作近未來的巔峰之作。

故事發生在近未來的矽嶼——一座被進步浪潮拋棄的垃圾之島,對生態災難習以為常的麻木島民迎來了不可預知的變化:宣稱要用環保技術造福矽嶼的外來資本精英;在底層苦苦掙扎沉湎於電子毒品的垃圾少女;為拯救受未知病毒感染的愛子而不惜代價的宗族老大……

在人與機器交相輝映的共生時代,個體的靈魂與命運如同風暴中的葦草,彼此交織纏繞,在人類文明飛升前夜譜出一首恢弘、繁複、迷幻、黑暗的荒潮狂想曲。

《荒潮》

本篇提到的科幻小說在熊貓看書正在打特價,讓我們在充滿想像的文字中觸碰宇宙與地心的盡頭,我們會發現科幻小說是在用寫作的溫度來抵禦現實的嚴寒。

在《圓桌派》節目中,文濤說過「我們的下一代要接受一個比我們嚴酷得多的世界:一個全球氣溫升高兩度的世界;海水要淹沒上升一米的世界;淡水每天只能用六小時的世界,說不定這就是我們下一代的世界。」

我們有理由相信,無論當下我們的生命呈現哪一種狀態,開啟永不受限的生命潛能,都曾是你我的初心。

請打開熊貓看書APP在線閱讀科幻小說吧。

喜歡小編,請記得加關注呦~

相關焦點

  • 薦書丨比小說還好看的科普作品
    日前,一本關於進化論的掃盲書《其實你不懂進化論》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該書是生物學博士、科普作家史鈞寫作10年後全新修訂的作品,講述了關於生物進化論百年論辯的歷史,探尋生命進化的真相。《其實你不懂進化論》就是這樣一部比小說還好看、人人都能讀懂的科普作品。這本書由生物學博士專業知識架構打底,以故事口吻再現真實歷史,用小說筆觸還原百年紛爭,智識之美、邏輯之妙在作者幽默的文字中得以體現。作者以獨特的視角,生動展現了科學界、哲學界的巨人們圍繞進化論的起源和發展爭論不休的場景。每一次論戰就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從而一步步揭開進化論的神秘面紗。
  • 用科幻小說來預測未來技術,靠不靠譜?
    編者按:科幻小說的超凡魅力之一,就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測未來。閱讀過去的科幻小說,我們總會發現其中一些設想在現在成為了現實。但是細心來看,每個科幻作者都無法跳出時代背景的限制。那麼,我們是否可以在現在的科幻小說中管窺未來的技術發展呢?
  • 京東文學盛典阿來直播 盛讚年輕一代科幻文學寫作
    2020京東文學盛典中最為腦洞大開的科幻文學品鑑直播在10月19日如期舉行。經過前兩個階段的廣泛徵集和全民薦書,科幻文學組最終有13本優秀作品脫穎而出。這場名為「科幻之美」的直播活動中,專家對科幻文學作品的深入解讀讓人印象深刻,對於年輕一代的科幻文學寫作,作家阿來充滿信心。
  • 中國科幻文學:現實比科幻更「科幻」
    6月17日,復旦大學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舉辦了「科幻文學」主題工作坊,這一場科幻文學的學術大會不僅有王德威、宋明煒和陳思和等這樣的華語文學批評學者,還來了中國科幻小說界的「三巨頭」——劉慈欣、王晉康、韓松,以及香港作家陳冠中、臺灣作家駱以軍等。6月17日,復旦大學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舉辦「科幻文學」主題工作坊。
  • 薦書┆如何向孩子介紹科幻小說之父凡爾納?
    他的小說中充滿了被傳統文學所忽略的迷人的技術細節。他根據科學發展規律與趨勢做出的種種構想,在當時看來奇妙無比,而到了20世紀,許多都成為現實中被廣為接受和應用的技術。美國的潛艇發明家西蒙·萊克甚至將凡爾納奉為「我一生事業的總指導」,並用《海底兩萬裡》中的「鸚鵡螺號」為世界上第一艘核潛艇命名。法國小說家小仲馬、宇航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等,都深受凡爾納作品的影響。
  • 企鵝科幻小說系列來啦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離家一萬光年》——小詹姆斯·提普奇愛麗絲·B·謝爾頓以筆名小詹姆斯·提普奇寫作的一系列開拓創新的短篇小說可謂20世紀的科創傑作,講述了反烏託邦追求、外星人的「性」以及宇宙的孤獨。「提普奇無疑是科幻小說眾星中最耀眼的一位。」
  • 2019有什麼好看網絡小說推薦 2019年科幻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2019有什麼好看網絡小說推薦。其實在西方,科幻小說是包括了描寫未來人的生活以及奇幻大陸的生活題材,我們耳熟能詳的魔戒其實也是科幻小說,科幻經典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科幻經典小說排行榜前十名 1、《魔戒之王》——J.R.R. 託肯恩 2、《Amber歷代志》——羅傑。
  • 【院長「薦書」我來讀】對未來的遐想——《未來簡史》讀後感
    【院長「薦書」我來讀】對未來的遐想——《未來簡史》讀後感 2020-05-21 02: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這五本好看的科幻未來世界小說,帶你一起暢遊未來
    推薦五本好看的科幻未來世界小說,帶你一起暢遊未來大家好,我是小編(我愛小小書),今天給大家推薦的五本科幻未來世界類的小說,高人氣高質量高收藏,本本是經典,篇篇是回憶,書荒的你值得再看一遍,希望大家喜歡,分別是:《吞噬星空》、《修真四萬年》、《人道天堂》、《破滅時空》、《紂臨》。
  • 韓松:在今天,科幻小說其實是「現實主義」文學
    回顧這位中國當代科幻小說名家的寫作之路,不同時期有不同風格和題材的科幻佳作行世,《宇宙墓碑》《火星照耀美國》《暗室》《再生磚》等科幻小說陸續得到銀河獎、星空獎、世界華人科幻藝術獎小說類首獎、全球華語星雲獎最佳短篇小說金獎等國內外科幻獎項的肯定。更重要的是,韓松的科幻寫作確立了鮮明的個人風格和獨特氣質,對於華語科幻寫作有著某種「顛覆」與推動意義。
  • 科幻作家陳楸帆:AI寫作時代的到來,會終結科幻嗎?
    《異化引擎》一書收錄了陳楸帆近年來的科幻中的9個短篇小說,從不同個體到集體的切片視角,記錄下神秘的未知力量「異化引擎」對人類文明所帶來的衝擊。在10年之後,機器輔助寫作或許會成為普遍現象。AI寫作背後,意味著文學本身的邊界也將被不斷深挖拓寬。或許我們會迎來如克拉克所說,「一切足夠先進的科技都與魔法無異」的時代。到了那樣的時代,科幻的位置何在,科幻又應該怎樣去寫呢?
  • 專訪|科幻作家陳楸帆:AI寫作的目標是打破邊界
    「科幻小說繼承了革命文學傳統」 澎湃新聞:用AI去寫作,它本身是一種很創造性的工作,但今天的介紹也提到它之前會消耗很多測試,需要很多歷史數據甚至人工,這是不是和創造性有點相悖?未來真的能夠可持續發展下去嗎?
  • 科幻小說《科學怪人》《超驗復活》:時間才是兇手,殺人不見血
    題目:科幻小說《科學怪人》《超驗復活》讀後:時間才是兇手,殺人不見血作者:曲潤璉時間:20180807這是銀火箭少年科幻系列的兩本。《科學怪人》寫作於1818年。作為以科學為基礎的小說,今天還能印刷,就堪稱奇蹟了。但是,畢竟是200年前的作品,它提出的很多問題,後世諸多作者都反覆討論過、追問過,所以今天看來,粗糙了些。在當時,應該是精品小說啦。小說的硬傷,至少有三處。一個是,生命是不可能由一堆血肉加上所謂的生命力就創造出來。所以這怪人,像是石頭蹦出來的孫行者,過於荒誕。
  • 精彩好看的5本科幻小說,第三本無一差評,起點天榜之一評分9.9!
    精彩好看的5本科幻小說,第三本無一差評,起點天榜之一評分9.9!書中設想了人類在宇宙流浪時可能遇到的各種困境,來自社會層面,如何存活,如何教育,如何繁衍,太空社會中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宗教」如何演化,來自外部的困難,惡劣環境,能源匱乏,病毒感染,文明對話,以及宇宙「戰爭」。作為宅男作者的Z大大用自己所有的想像描繪出了這樣一個百科全書,一個也許真的值得未來宇宙探索參考的百科全書,走向宇宙之路,絕不可能一帆風順,那無助的宇宙棄子,他們會是怎麼樣的呢?
  • 科幻文學:基於現實的未來視野
    他在《月界旅行·辨言》中指出:「經以科學,緯以人情……苟欲彌今日譯界之缺點,導中國人群以進行,必自科學小說始。」直到今天,科幻小說的寫作旨歸仍然是科學敘事與人文思考的結合,科學只是手段,思考才是落腳點。
  • 哪些同類小說好看?這些小說網友發現熬夜看不停
    上期我們帶給大家很好看的玄幻爽文。這一期,讓我們嚴謹一點,以下少見又質量上乘的硬科幻小說帶給大家,讓大家感悟生命,感悟世界!第一本《大宇宙時代》作者Z大想必很多老書蟲都熟悉,當今網絡小說所有無限流派的書,都是基於《無限恐怖》而出現的,那種創作思路,都是開山鼻祖Z大的主線思路。
  • 英特爾向科幻小說作家要靈感
    為了打破思維的固有模式,英特爾的產品設計團隊竟從科幻小說中找靈感。他們在去年聘請了4名科幻小說作家加入團隊,並出版了一本名為《明日計劃》的文集。這些作家在書中對尖端處理器在不久的將來會派上什麼用場盡情想像了一番,該書已於今年2月在網上面世,其中包括英特爾公司未來學家布賴恩·戴維·詹森新近創作的一組有關人工智慧的短篇小說。
  • 《創意寫作七堂課》:凌晨老師的科幻創作經驗談
    《創意寫作七堂課》就是為解決這個問題而創作出版的。全書分為三部分,分別從「認識科幻文學」「科幻文學規律」和「創作科幻文學的技巧」三方面,幫助創作愛好者們更細緻地了解這個創作門類的必要知識。在書中,作者以廣博的科幻文學知識,將科幻文學掰開揉碎,幫助寫作愛好者們深入了解一個好的科幻故事、科幻小說應該具備哪些要素。
  • 世界終於追趕上了科幻小說,但科幻小說已不在那裡
    這難道不是一個科幻世界嗎?四十多年前,人們向科幻作家提出的問題已經從「你們這些瘋狂的想法是從何而來的?」變為「人類現已登上月球,你們還能寫什麼呢?」。而今,當科學技術每天都將科幻小說中的想像變為現實時,這些問題已變得無關緊要。
  • 科幻公開課進校園系列報導之二:樹德中學光華校區科幻寫作公開
    視頻中大劉不但回答了關於《帶上她的眼睛》課文本身的一些細節問題,還為渴望嘗試科幻寫作的同學們帶來了許多可行的建議,並從《帶上她的眼睛》的續集《地球大炮》一文中,聯繫到了中學物理課本上的單擺知識與小說中的設定關係,讓同學們較為直觀地認識到科幻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其實很大程度就源於我們的日常生活、源於我們手中的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