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外號外,《流浪地球》5天21小時破20億,這樣的成績影史還有誰?
大年初一,《流浪地球》並不被人看好,外有黃渤、沈騰、周星馳這樣的強勁對手,內有《地球》作為科幻題材相對比較冷門,稍有不慎便會全軍覆沒,血本無歸。
但京哥仍然是京哥,眼光都是這麼獨到。
說說排片
初一時相對其他幾部熱門影片,《地球》只有11.5%的排片量,位居第四位。相對於去年的《紅海行動》,也是當初不被看好,紅色題材並不為大眾所嚮往,但後期《紅海》由於激烈的場面,震耳發聵的內容,以36.48億成為當年票房冠軍。
而今年《地球》可以說與《紅海》「同病相憐」,前期得不到重視,但由於口碑爆棚第二天排片就上漲到17.5%,當日票房更是達2.5億,一躍單日票房第二位。
在大年初三《地球》已經位居排片第一24.2%,而今天直達37.0%,可謂一枝獨秀!
《地球》用兩天時間就實現了春節檔排片第一,可見其火的一塌糊塗。
說說票房
《地球》在上映第一天票房就破2億,作為相對冷門的科幻題材,能有如此成績實屬罕見。
之後,初三初四每日3.8億,初五初六每日4.1億,這票房遞增速度比《戰狼2》還恐怖!
此後,從初五開始,《地球》以30%的排片奪下當天50%以上的票房,按這個速度,打破《戰狼2》56億票房記錄指日可待。
說說口碑
徐崢助力《流浪地球》
網友力挺《流浪地球》
專業領域人員觀影感想
說說亮點
回家是世界觀眾的動情點。地球遭遇災難我們應該怎麼辦?丟下地球逃之夭夭還是一起解決困難,拯救地球?這是個現實問題。
就好比生活中朋友有難還落井下石還是共渡難關,這是同一個道理,只是《流浪地球》的主題更加宏大,這是全人類,家園都消失了,人類又能去哪呢?
「回家」,家永遠是棲息的地方,地球永遠是我們的家園。我們每年都過春節,「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句一直是個口頭禪,中華民族對「家」的重視不言而喻,《流浪地球》正是抓住了這個心理,才能直達人心,產生共鳴。
希望是世界人民的暖能量。「希望」,有了希望才有奔頭。《流浪地球》就是用人們對於美好的追求,對希望的嚮往才有此成績,普通人有困難,我們萬眾一心齊心協力,地球有困難我們迎難而上一起拯救。
我們都希望回到家園,選擇希望,無論與宇宙徵戰還是蹣跚前行,人民有信仰,世界有希望,這正是體現了中華民族大無畏的奮鬥犧牲精神,與民族精神不謀而合。
活下去是生命價值的普世追求。生而為人,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活著。我們的地球要滅亡了,我們難道就坐以待斃嗎?我們要活著,這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為了活著可以排除萬難,可以九死一生,在活著面前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蒼白。
《流浪地球》正是抓住了人們最基本的價值追求,找到了觀眾的情感共鳴,普世價值可謂相當濃厚。
情景帶入感強。
如果說外國的建築你不認識,那麼中國的一些特色建築,上海的東方明珠,萬裡長城等你一定知道。影片中被冰封的萬裡長城,東方明珠,讓觀眾一下感覺到中國大地真的遭遇災難了,我們要營救啊!觀眾的心理抓住了!
說說意義
近幾年好萊塢大片進軍中國市場,票房屢屢被刷新,內容較好加上特效甚佳,觀影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2014年美國一部科幻片《星際穿越》席捲全球,影片中的「五維空間」引起人們強烈討論,對於科幻迷來說,美國的科幻片可謂登峰造極。
今天,《流浪地球》作為中國在大銀幕上映的一部科幻作品,其意義重大。吳京在某訪談節目中說:科幻片即使拍的是爛片,那也要拍啊!
是啊,中國的科幻作品一直是個軟肋,拿得出手的更是寥寥無幾,是軟肋就要想著法去客服。今天《流浪地球》的上映,讓中國人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中國科幻電影的未來,單從這點意義就很深遠了。
其次,《流浪地球》讓更多的人看到以後科幻題材有更多的開發空間,中國電影的特效還可以這麼做,是一大驚喜。《流浪地球》承載著中國人的希望和大無畏的勇氣,它代表著中國人真正的情感內核。
從《戰狼2》到今天的《流浪地球》,吳京可以說是大器晚成,用兩部電影就進軍百億票房,關鍵還眼光獨到,一個紅色主旋律,一個科幻題材,百變吳京,讓我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更多希望!
本文為百家號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搜娛小哥專注原創作品,喜歡的話可以點擊加關注哦!謝謝你的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