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不但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

2020-11-23 騰訊網

  哈嘍小夥伴們大家好,今天小編又準時的和大家見面啦,感謝各位小夥伴們在新的一年裡繼續支持小編的創作,專注最新最快的娛樂原創內容,您的支持,是小編堅持寫作的最大動力,喜歡的小夥伴們歡迎大家關注小編哦!一起來看今天的娛樂消息吧!

  《流浪地球》不但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在我看來,這場火藥味濃重的爭論的原點,很大程度上是源自《流浪地球》身上自帶的「中國首部科幻大片」的話題,而後被《人民日報》一篇《果然,只有中國人才能拯救地球》引爆。

  接下來,圍繞這一話題展開的,就變成了《流浪地球》所激發的大量觀眾的民族自豪感。

  很多人興奮地表示,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了國產電影的長足進步,終於有了和好萊塢科幻片掰一掰手腕的底氣和信心。

  與之對應的,則是一部分人認為,《流浪地球》與真正的世界頂級水準還差相當的距離,片子裡面反映的一些價值觀,是狹隘的民族主義。

  今天,就來從影片本身,透徹地聊一聊這個問題。

  《流浪地球》是國產科幻邁出去的重要一步,這一點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否認,即便是很多不那麼喜歡這部電影的人,也是認可這個觀點的。

  大家爭論的,是《流浪地球》到底只是一部合格的中國科幻,還是它真的已經足夠和國外的優秀科幻片相提並論。

  《流浪地球》當然是相當中國的,它的故事背景設定,和裡面主人公的行事方式,都是我們最熟悉的中國式思維。

  而這種中國式思維,也早早就在劉慈欣的原著裡面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首先就是「帶著地球流浪」這個核心設定,就與我們過去熟悉的西方科幻片截然不同。

  在好萊塢電影裡,如果人類遇上了滅頂之災,想到的永遠是在地球之外尋找一個新的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移民到新的家園去。

  但在《流浪地球》裡,人類選擇了在地球上建造無數座巨大的推進器,帶著我們生存了千百年的這個家園去尋找新的生存土壤。

  大家都知道,這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土地情懷和家國情懷使然。

  正是因為這個設想的不可思議,甚至有點異想天開,它才具備了震撼人心的力量,也具備了不同的想像力。

  這樣一個前所未有的設想,的確也讓西方觀眾感到驚訝,大量西方媒體在看過《流浪地球》之後,都表示這個設想令人驚嘆,是過去我們在西方的科幻片裡看不到的。

  但是除了這個核心設定,我想說的是,《流浪地球》很中國,但也很世界。

  我知道有很多人質疑片中幾位主人公的行事方式,是一種典型的中國式集體主義思維方式,而且影片給出的整個大背景,也表明整個人類社會都已經凝結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大集體」,全世界各國組成了一個觀點和行動高度一致的聯合政府。

  我覺得一味強調這一點的人,可能真的沒有看過太多西方科幻。

  在科幻的設定下,尤其是在世界末日這個極端的情境下,人類總是會傾向於做出這樣的選擇,團結一切可能團結力量,抵禦外敵。

  外星人來了如此,核戰爭如此,地球要碰撞、爆炸等等一切危急情況都是如此。

  還有人質疑一些人物的「犧牲少數人,挽救多數人」的思維模式,是中國觀念裡「犧牲小我,成全大家」的放大版。

  殊不知,類似的「多數還是少數」,「保住自己的性命要緊還是拯救更多人的生命重要」這樣的抉擇,幾十年來一直都是好萊塢電影裡的核心戲劇衝突。

  在面對事關全人類存亡的情況下,會面對這一選擇實在再正常不過。即便西方社會再怎麼強調個人主義,再怎麼重視民主,在這個問題面前,永遠都會選擇多數。

  主人公做出那個選擇的瞬間,往往也是整部電影升華的瞬間。這樣的例子太多,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至於還有的人,認為《流浪地球》裡的主人公全都是中國人,所以表現了一直狹隘的民族主義。

  對此我只想問,中國人拍的電影,把主人公設為中國人有問題嗎?

  你何時見過好萊塢這類科幻片裡把主角設定為一個外國人?

  這並不是說《流浪地球》就喜歡為世界代言,把自己視為唯一的救世主,也不是說那麼多好萊塢大片都是狹隘的民族主義份子,很多時候這就是為了利於影片拍攝的需要,至少是語言方面的需要。

  拋開這樣的成見,我們會發現《流浪地球》其實儘可能地容納了世界各國的元素——俄羅斯的太空人,各國的救援隊,以及尤其搶戲的人工智慧莫斯,不就是從《2001:太空漫遊》裡得到靈感的嗎?

  還有推動全片故事發展的情感核心,是人類共通的親情和家庭,是父子情、爺孫情、兄妹情,你該不會以為這種堅定的家庭觀也是中國所獨有的吧?

  事實上,無數好萊塢電影裡,讓主人公堅守信念的,都是保護自己的親人和家庭。是這樣最原始的信念讓他們一次次戰勝困難和阻礙,甚至不惜犧牲自己。

  在情感這個層面上,《流浪地球》呈現的,就是最普世的價值觀。

  最後,想說一說《流浪地球》背後所傳遞的科幻精神,這種科幻精神不但足夠世界,而且也是讓它可以被拿來和世界範圍內的優秀科幻片相提並論的重要原因。

  很多人在看《流浪地球》時,都注意到了地球上的末日景象,冰封的地標,大規模的地下建築,以及壯觀的木星,點燃木星的大膽設想。

  但與此同時,多少都忽略了整個故事的大背景——流浪地球計劃,一個需要100代人用2500年的時間來完成的尋找新家園的計劃。

  這背後是什麼呢?

  是一部真正的科幻片應該具有的宇宙觀和時間觀。在這背後,是人類對於自己在太陽系之外的銀河系甚至整個宇宙中所處的地位的清晰認知,是一種真正宏觀的格局和暢想。

  這一點,是無數人喜歡劉慈欣原著的原因,是無數人喜歡《三體》並且期待《三體》有朝一日被搬上大銀幕的原因。

  在這樣的格局之下,《流浪地球》裡的主人公一次又一次面對仿佛命中注定的失敗,那種拼盡全力卻已然無能為力的悲壯感,才有了衝擊人心的力度,才升華了這部電影。

  很多人說《流浪地球》的故事和人物都很簡單,本質上是一部災難片,而不應算作一部科幻片。

  這裡首先不說科幻片和災難片本來就不是兩個非此即彼的類型概念,想說的是,持這種看法的人對科幻是有什麼樣的誤解。

  很多人認為,把電影裡的一切物理層面的因素儘量做到逼近真實理論,把一切設想都做到有理有據,才是科幻。

  我想說,這只不過是科幻的皮毛,科幻的細枝末節。未來有太多技術我們現在可能一無所知,但絲毫不妨礙我們現在做出各種大膽的設想,哪怕其中有一些在理論上存在瑕疵。

  親愛的朋友們,我們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了,如果您有什麼不同的意見或者建議,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評論哦,或者也可以把您今天看到的內容分享給您的小夥伴們,小編感謝大家的支持,我們明天不見不散!

相關焦點

  • 熱搜書單點評:真正客觀的評價《流浪地球》,是希望,更是失望
    它就是——《流浪地球》,改編自大劉,劉慈欣,的同名科幻小說《流浪地球》。這部小說的篇幅非常短,僅有22938個字,但正是這短短的兩萬多字,為我們描述了一個恢弘壯闊又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的地球流浪之旅。所以人類只得在地球的一側安裝上巨大的地球發動機,將整個巨大地球環境圈化為移民方舟,以此逃離太陽系,前往新家園。代價是高昂的,藝術、倫理、常識,一件又一件曾經無比熟悉的特色從人性中消失,逝去的生命更是多如繁星。剩下的只有對生存的強烈渴望。疑惑和猜忌一度在人類當中引發叛亂之火,然而太陽最後的滅亡瞬間平息了一切,人類終於懷揣希望踏上漫長的流浪之旅。
  • 中國造:帶「流浪地球」回家!
    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流浪地球》——有人說它可以讓人原諒一切不完美,也有人說它是部沒有失望的中國科幻片。隨著影片的走紅,這句臺詞也跟著火了。《人民日報》發文為《流浪地球》點讚:「在《流浪地球》裡我們看到了一種理念,一種將全人類團結在一起『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理念」;《新華社》也發文稱讚本片:「中國科幻是把整個人類當作一個命運共同體,這就和一些好萊塢科幻很不一樣了,而這也可能是中國科幻最有魅力的部分。」
  • 看完《流浪地球》我不淡定了,有優點有缺點《流浪地球》深度解析
    最近中國的賀歲科幻片《流浪地球》在各地上映,筆者也到了電影院親身觀摩。《流浪地球》作為新興中國科幻電影的起點,無論好壞值得一看。地球航行到木星附近時差點被潮汐力撕裂,雖然計算上未必站得穩,但現象本身絕非空穴來風;領航太空站內的人造重力,由向心力而非魔幻物質提供;而故事到最後,男主角的眼淚在無重太空艙內形成圓珠飄起,更是符合了水珠形狀應該降低面積跟體積比例的物理原理。(表面張力會隨著這個比例下降,令水珠形狀更穩定。)
  • 《流浪地球》帶著地球去流浪,這是個很「中國」的選擇!
    2019年賀歲檔最火的電影,毫無疑問是《流浪地球》。上映6天,總票房已經超過了20億,口碑炸裂,被業內人士視為中國科幻電影的崛起之作。在這部科幻電影中,地球人帶著地球開展了一次充滿浪漫詩意的流浪冒險之旅。
  • 流浪地球-這次輪到中國人拯救世界
    也許世界人民都習慣了科幻片裡經歷滄桑的與拯救地球的,都是美式符號和美式英雄,一次次科幻災難都是發生在紐約、華盛頓,自由女神像也一次次的被毀掉,但是最終,拯救世界的都是西方英雄們,但是,這一次,輪到中國人拯救地球。拯救人類這個主題雖說已經快被好萊塢玩爛了,但這部片子的思路和歐美人十分不一樣,贏得廣泛叫座。
  • 《流浪地球》:中國電影「科幻元年」是如何開啟的?
    直到2019,賀歲檔第一天過去,《瘋狂的外星人》和《流浪地球》喜提票房榜前兩位,後者在豆瓣上的評分更是達到了難得的8.2(截至發稿前)。其實,在點映階段,《流浪地球》就已經贏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大家再次搬出了「科幻元年」,以《流浪地球》為這個已然淪為笑柄的期待賦予了全新的意義。
  • 歐智亞:外國人是怎麼看流浪地球的!
    進入正題讓我們看一下外網都是怎麼說這部中國大熱科幻片的。法媒評論文章不多,但是意見一致marque 「l』aube d』une nouvelle ère pour le cinéma de science-fiction chinois」.標誌著中國科幻電影新紀元的來臨。
  • 《流浪地球》:流浪的人,流浪的心
    「在我眼中,世界就是由廣闊的星空和向四面無限延伸的冰原組成的,這冰原似乎一直延伸到宇宙的盡頭,或者它本身就是宇宙的盡頭。而在無限的星空和無限的冰原組成的宇宙中,只有我一個人。雪崩般的孤獨感壓倒了我,我想哭。我拼命地趕路,名次已無關緊要,只是為了在這可怕的孤獨感殺死我之前儘早地擺脫它,而那想像中的彼岸似乎根本就不存在。」
  • 能看到希望就不是流浪——《流浪地球》觀後感
    這部電影被冠以中國科幻電影開山之作,2019更是被譽為中國科幻電影元年,所以我非常有儀式感的和一同觀影的小夥伴說,一定要買巨幕或者IMAX廳的票,座位也要居中些,不然觀影效果會不盡如人意。最後我們選擇了開業不多久的誠豐影城5號雙機巨幕廳,票價稍比其他廳貴些,但是整個觀影效果是非常滿意的。
  • 《流浪地球》火了!中國軍事科幻片還會遠嗎?
    今年春節,《流浪地球》橫空出世,好評如潮。有觀眾表示,這部電影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新的一頁。  《流浪地球》主要講述了在不遠的將來,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地球面臨被吞沒的危機;為拯救地球,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萬座行星發動機,以逃離太陽系尋找新家園,地球和人類就此踏上了長達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在完成這一宏偉計劃的進程中,地球流浪時代的年輕人挺身而出,展開爭分奪秒的生死之戰。
  • 為什麼說《流浪地球》不能標誌著中國科幻元年的到來?
    《流浪地球》海報引爆票房的《流浪地球》被視為「中國科幻元年」的誕生而獲得了大量關注。目前,許多觀眾對影片讚賞有加,觀察他們的評論可以發現,他們大多積極把《流浪地球》和中國科幻產業的發展捆綁在一起:「終於,輪到我們仰望星空」、「中國導演能拍出這樣的硬科幻,想想就激動」「工業化程度在國內前所未有」等形容出現在媒體與網民的評論裡。從這種敘事方式的廣泛流行和對《流浪地球》的跨時代意義的讚美中,我們得以窺見中國科幻是如何在高歌猛進的產業化進程中徘徊的。
  • 《流浪地球》裡不值得推敲的邏輯:劉啟偶然的流浪拯救了流浪地球
    在三D觀影條件下,《流浪地球》的視覺效果,並不是非常突出,整個電影的三D感覺總體質量平平。尤其是電影鏡頭切換過頻過密,鏡頭敘事顛三倒四,人物站位相當的混亂,導致人物面容難以看清楚,敘事流暢度看的真叫人著急,但這並不影響整個電影裡的震撼性的鏡頭帶給視覺性的強烈衝擊力。
  • 流浪地球小說的結局是什麼 電影流浪地球結局彩蛋是什麼意思
    流浪地球真的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了,製作精良,畫面感很強,完全讓人融入到地球末日那種絕望卻又被人們對地球和家鄉的熱愛帶來的希望中,對於被稱為是中國近代科幻片的代表作當之無愧,當然這是一部小說改編的電影,看完後小編對劉慈欣的崇拜更加提升了,而很多人想知道小說的結局是什麼呢?讓小編來告訴你們吧。
  • 地球在流浪,心不再流浪———《流浪地球》影評
    作為春節賀歲檔上映的大型科幻片《流浪地球》,無論是在口碑還是票房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是當今中國科幻片中的佳作。一、生存環境危在旦夕,地球開啟流浪之旅因太陽老化,人類生存環境遭受破壞,人類急需尋找新的宇宙生存環境,一萬臺「行星發動機」!歷經兩千五百萬年!移居地下城!因為這場災難與每個人息息相關,人類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團結,這也是整個影片核心思想之一:團結。
  • 《流浪地球》搭載火箭飛向太空 同中國航天迎向未來
    這是一位觀眾在看過《流浪地球》後的感受。現在想像力將要變為現實,影片將真實地走向宇宙,搭載快舟火箭飛向太空,《流浪地球》也將成中國首部搭載火箭奔向太空的電影,快舟火箭將承載著全部主創團隊的夢想在太空遨遊、迎向未來!《流浪地球》自上映以來,憑藉超高口碑獲得社會各界和廣大觀眾的認可和鼓勵,截至2月11日21時,影片票房突破23億。
  • 《流浪地球》開啟中國科幻元年,祝地球好運,祝中國科幻好運
    「《流浪地球》是中國科幻的裡程碑,從此中國科幻崛起,中國科幻元年啟程...」 等等的華麗詞彙,在此大聰就不多複述了。毫無疑問,今年開年春節檔熱度持續升溫的《流浪地球》,包裹著國人太多的期望。郭帆導演在訪談中有說到,好萊塢的商業電影核心,都是一個英雄拯救世界,如果照搬過來,就會讓《流浪地球》覺得奇怪。
  • 《流浪地球》:6天破20億,吳京是拯救中國電影的希望(專欄)
    ,當日票房更是達2.5億,一躍單日票房第二位。>徐崢微博網友力挺《流浪地球》專業領域人員觀影感想說說亮點回家是世界觀眾的動情點。《流浪地球》就是用人們對於美好的追求,對希望的嚮往才有此成績,普通人有困難,我們萬眾一心齊心協力,地球有困難我們迎難而上一起拯救。我們都希望回到家園,選擇希望,無論與宇宙徵戰還是蹣跚前行,人民有信仰,世界有希望,這正是體現了中華民族大無畏的奮鬥犧牲精神,與民族精神不謀而合。
  • 炸了,「流浪地球2」定檔
    11月26日,也就是從昨天,電影《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全國公映。 電影《流浪地球:飛躍2020特別版》是在電影《流浪地球》原版的基礎上加了很多新的內容以及重新製作過的新特效,所以你也可以理解為這是升級版電影《流浪地球》的重映,惠民票價不高於15元。
  • 深度| 流浪地球來自「科幻世界」中國科幻四天王都從這裡起步
    ▲電影《流浪地球》首映禮。圖據中新網根據劉慈欣小說改編的電影《流浪地球》票房超20億,成為今年中國賀歲檔電影的票房冠軍,以劉慈欣小說《鄉村教師》為靈感創作的電影《瘋狂的外星人》票房超14億。有人說,中國文化界的「科幻元年」正式開啟了。劉慈欣、郝景芳、韓松等響噹噹的科幻文學界「大神」,都曾經是一本叫做《科幻世界》雜誌裡一名普通的作者。《流浪地球》、《鄉村教師》等如今大放異彩的作品,都曾最初被登載在這本雜誌上。不少資深科幻迷認為,創刊於1979年的《科幻世界》雜誌,才是曾經孕育中國科幻元年開啟者的舞臺。
  • 《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電影不再「流浪」
    導演郭帆在電影上映前接受新華網採訪,直言拍攝《流浪地球》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信任,「他們都在懷疑,憑什麼是你來做這件事?你有什麼能力?你需要去證明自己,獲得信任,那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其實被質疑的不僅僅是導演郭帆,還有中國科幻電影。在電影工業裡,科幻片尤其是硬科幻,代表著電影工業的最高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