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專家分享「天問一號」信標研製:內部核心機電只有火柴盒大小

2020-07-24 江蘇新聞

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360》報導:「天問一號」背後,有不少江蘇元素、江蘇力量。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孫澤洲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1988級校友。火星探測器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中科院院士葉培建,則是南航航天學院院長。此外,南航也是國內唯一獨立承擔火星探測器載荷研製任務的高校,承擔了「 天問一號」探測器信標裝置研製工作。

南航專家分享「天問一號」信標研製:內部核心機電只有火柴盒大小

7月23日上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辦「火星探測器發射直播觀摩活動」,邀請應急信標裝置團隊成員與學生分享交流。

火星探測器信標項目主任設計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副教授張子建介紹,信標裝置總結起來其實有點像信標機和黑匣子的結合體;它的兩個基本功能既具有高速的衝擊防護,同時具有微小型的遠距離通信。

南航專家分享「天問一號」信標研製:內部核心機電只有火柴盒大小

信標裝置相當於黑匣子加上信標系統,主要在火星探測器著陸時提供通信保障。整個信標系統裝置重量為4公斤,內部核心機電只有火柴盒大小。別看這個裝置個頭不大,但給科研人員帶來的挑戰可不小。

南航專家分享「天問一號」信標研製:內部核心機電只有火柴盒大小

張子建舉了個形象的例子:晚上的時候,「被子」要給它蓋好,不能凍著;但是白天的時候還得曬著,不能蓋得太多,不然就會散熱不暢,有可能會燒壞了,必須要進行精確的熱控分析,這個挑戰是比較大的。

南航專家分享「天問一號」信標研製:內部核心機電只有火柴盒大小

在空間體積限制下,要滿足高強度衝擊、極寒高溫等方面苛刻要求,難度可想而知。經過6個月研製與技術攻關,研發團隊克服重重困難,於今年4月正式交付信標裝置。

火星探測器信標項目總設計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常務副院長陳金寶介紹,這個信標裝置,應該是我們國家開創了全世界的首例。

江蘇臺記者/鄭偉 王堯 王建華 李揚 編輯/胡超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黑匣子僅重4公斤,南航團隊揭秘研製過程
    現代快報訊(記者 仲茜 阿里亞)中國 " 天問一號 " 項目背後,有不少江蘇元素、江蘇力量。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項目總設計師孫澤洲是南航 1987 級校友,項目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人民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也是南航航天學院院長。此外,南航航天學院科研團隊承擔了 " 天問一號 " 探測器的信標科研工作,助力 " 天問一號 " 遠航火星。
  • 南航團隊講述「天問一號」信標研製過程
    在本次火星探測任務中,南航承擔了火星應急信標裝置的研製任務,搭載「天問一號」執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也是國內唯一獨立承擔火星探測器載荷研製任務的高校。此外,在此次「天問一號」發射火星探測器任務中,依然出現了很多南航人的身影。南航航天學院院長葉培建院士擔任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嫦娥四號探測器總設計師、南航88級校友孫澤洲擔任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什麼是信標?
  • 「天問一號」信標裝置僅重4公斤 南航團隊揭秘研製過程
    不過,火箭將天問一號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僅僅是第一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微小衛星中心主任康國華告訴記者:「天問搭乘火箭,要進入到一個『地球火星轉移軌道』,到這個位置之後,下面那就需要天問在茫茫的太陽系裡面運動到火星。」「天問一號」探測的整個飛行過程包括發射、地火轉移、火星捕獲、火星停泊、離軌著陸和科學探測等六個階段。
  • 「天問一號」信標裝置僅重4公斤 南航團隊揭秘研製過程
    此外,南航也是國內唯一獨立承擔火星探測器載荷研製任務的高校,承擔了&34;探測器信標裝置研製工作。今天(7月23日)上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辦&34;,邀請應急信標裝置團隊成員與學生分享交流。整個信標系統裝置重量為4公斤,內部核心機電只有火柴盒大小。別看這個裝置個頭不大,但給科研人員帶來的挑戰可不小。
  • 南航元素助力「天問一號」問天
    記者了解到,「天問一號」項目背後,有不少江蘇科研力量。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承擔了火星應急信標裝置的研製任務,將搭載「天問一號」執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也是國內唯一獨立承擔火星探測器載荷研製任務的高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南航航天學院院長葉培建院士是項目的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而南航1988級校友孫澤洲擔任火星探測器總設計師。
  • 火星應急信標:為「天問一號」安裝「黑匣子」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並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科技日報記者23日從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悉,在本次火星探測任務中,該校研製的火星應急信標裝置,將搭載「天問一號」在火星著陸。
  • 天問一號的「黑匣子」可不一般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並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23日,科技日報記者從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悉,在本次火星探測任務中,該校研製的火星應急信標裝置,將搭載「天問一號」在火星著陸。
  • 「天問一號」探火五大看點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將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天問一號」探測器系統副總師兼環繞器總設計師王獻忠介紹,研製團隊不僅攻克了火星制動捕獲、長期自主管理等關鍵技術難點,更實現了地火間的超遠距離測控通信,並將通過環繞探測實現火星全球性、綜合性探測,完成火星表面重點地區高精度、高解析度精細詳查。
  • 關注「天問一號」|總師又雙叒是「南航造」!這一次的火星探測器也不例外
    揚子晚報網7月23日訊(實習生 張紫略 記者 楊甜子)「天文一號」火星探測器,總師又是「南航造」!記者從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了解到,南航88級校友孫澤洲擔任了此次火星探測器的總設計師。而中科院院士、南航航天學院院長葉培建,更是親歷我國航天事業從無到有、由弱變強,親手推動了中國衛星遙感、月球與深空探測及空間科學的快速發展。
  • 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去火星的「徵程」中並不「寂寞」
    」重達五噸,出於節省燃料和推力的角度,選擇了經濟的、最省燃料的橢圓軌道,以上六個階段,任何一個階段出現問題故障,都會「前功盡棄」,尤其是第三階段,火星捕獲段,只有一次機會,此階段「天問一號」距離地球2億公裡,通訊延時11分鐘,只能通過「天問一號」自主管理制動點火來完成,簡直難上加難;還有第五階段,離軌減速著陸階段,「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則開始著陸,這個階段需要經過進入、下降、著陸火星的過程,也被稱為
  • 專家揭秘天問一號探測器如何拍下地月合影?
    中新社北京7月29日電 (郭超凱 鄭瑩瑩)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近日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光學導航敏感器就好比探測器的『眼睛』。」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控制所光學導航專家打了個比方,「有了這雙明亮的『眼睛』,探測器也就有了自主能力,可以自己看著(目標)飛向目的地。」
  • 「天問一號」背後的化工材料
    這是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在《天問》中的詩句。7月23日12時41分,承擔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開啟了瑰麗壯美的火星之旅,繼續探求屈原在2300年前的發問。這不僅是我國首次完全自主實施的火星探測任務,還是我國深空領域裡一個全新的裡程碑。那麼,在「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的背後,有哪些化工新材料扮演了重要角色?
  • 「天問一號」首次深空「自拍」 探測器上五星紅旗為專門研製
    圖為天問一號探測器。 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 供圖這是「天問一號」的首次深空「自拍」,以此向祖國報平安,送上生日祝福。探測器上的五星紅旗也是為本次任務專門設計與研製的。五星紅旗尺寸約為39釐米×26釐米,略小於一張A3紙,重量144克,圖案採用特殊材料經特殊套印工藝噴塗。
  • 天問一號探測器如何拍下地月合影?專家這樣說
    中新社北京7月29日電 (郭超凱 鄭瑩瑩)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近日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地球、月球成像,獲取了地月合影。「光學導航敏感器就好比探測器的『眼睛』。」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控制所光學導航專家打了個比方,「有了這雙明亮的『眼睛』,探測器也就有了自主能力,可以自己看著(目標)飛向目的地。」
  • 這些「上海智慧」助燃「天問一號」執行「火星任務」
    東方網記者解敏7月23日報導:北京時間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發射基地順利發射升空。來自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中科院上海天文臺、中科院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所、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的科研人員們為這次火星探測貢獻出了「上海智慧」,助力「天問一號」踏上徵途。
  • 南航要在全世界出名了
    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飛行2000多秒後,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要知道,「天問」總師又是南航造!!!,也是國內唯一獨立承擔火星探測器載荷研製任務的高校。
  • 「天問一號」上有咱煙臺力量
    來源:煙臺日報-大小新聞大小新聞客戶端7月23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侯召溪)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正式實施,我國深空探測邁出嶄新的一步。
  • 「天問一號」 西安貢獻了什麼?
    「天問一號」 西安貢獻了什麼?此次「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著陸巡視器和環繞器都配置了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研製的推進分系統,共計48臺發動機。西安硬科技為「天問一號」製造「最強大腦」 此次,位於西安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九研究院第771研究所為「天問一號」設計了「最強大腦」,來適應火星探測的特殊任務。
  • 天問一號如何拍下「地月同框」?專家解讀來了
    今天是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離開地球的第6天,距離地球已超百萬公裡。7月28日,國家航天局發布一張照片,這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上的光學導航敏感器7月27日在離地球120萬公裡處拍攝的,以此向地月家園說再見。在這幅黑白合影圖像中,地球與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狀,在茫茫宇宙中相互陪伴。「地月」同框,一大一小像極了兩個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