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從未停止過對宇宙的嚮往,從探月到火星登陸,我們一直在探索走出地球,翱翔宇宙的方法。其中火星是地球的鄰居,在四十億年前又曾經和現在的地球一樣有山川湖泊,人類一直對火星之上是否存在生命非常好奇,火星探測計劃也就應運而生。中國這一次終於挺直腰杆,7月將邁出歷史性一步,天問一號即將執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計劃,其意義不亞於北鬥上天。
中國開始火星探測
據目前的最新消息,「天問一號」已經抵達海南南昌發射基地,即將開始第一次火星之旅。天問這個名字來自於屈原的一首詩《天問》,問天何其浩瀚,代表了積極進取的航天精神和不屈不撓的勇氣。儘管我國的火星探測開始較晚,16年才被批准,但是吸取了國際上很多失敗的教訓,得以完善了我國自己的登陸計劃。此次天問一號的探測有很多新的挑戰,要知道火星有一個「探測器墳場」的外號,發射去火星的探測器有一半都在半路失聯了。
跟登陸月球相比登陸火星更加困難。一是,距離太遠,中國的探測器7月發射,如果順利的話,也要等到明年才有可能登陸,其中不知道要經歷多少次失聯的危險;二,火星的登陸條件不如月球,對技術的要求更多,對探測器的要求也更高,從發射到最後登陸其中要經歷幾千個小步驟,有一個小步驟出錯了,探測計劃就失敗了。火星外還有一層對於探測器來說非常危險的大氣,雖然比較稀薄但是也足以燒壞探測器。
火星探測最好時期
今年是多災多難的一年,但是對於火星探測來說是非常幸運的。地球和火星之間的轉移軌道長達5億公裡,登陸火星和登陸月球的難度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因此相對好的外部條件對於發射計劃非常重要。探測火星的窗口期是大概26個月。每隔26個月,火星和地球會有一次親密接觸,此時兩者的距離是最近的。火星探測的難度很大,即使實力雄厚如美國也失敗了很多次,才讓探測器登陸火星。我國的火星探測研究起步很晚,這次的天問一號是第一次向火星發射探測器。雖說失敗可能才是正常的,但是為了抓住這個珍貴的機會,北京飛控中心的研究員們加班加點,按照實際發射過程一比一進行演習,力圖保障實際發射效果,為中國的火星事業爭取一個開門紅。
中國領先火星競賽
其實早在三月中國就完成了火星探測計劃的無線聯試部分,由於疫情原因本來以為計劃會擱置,但是中國政府的有效行動順利控制了疫情,火星計劃得以按時實施。而其他國家就沒有這麼幸運了。首當其衝的就是美國,美國擁有最好航天航空技術,但如今,深陷疫情之中,毅力號火星探測計劃也是一推再推,本來在美國的目標裡要2030年實現載人飛行器登陸火星,NASA為了這個目標曾經列出了一份詳細的技術文檔,裡面是美國目前需要攻克的技術。目前,毅力號不知道能不能在7月22號準時發射。
其次,阿聯的希望號探測車要在日本發射,可是日本的發射至今未能成功過,國際社會並不看好這次試驗。剩下就是俄國和歐洲,兩國的火星計劃也因為疫情原因被叫停,火星探測器的技術高,價格昂貴,俄歐兩國在疫情中經濟衰退,為了應對火燒眉毛的經濟民生問題,計劃被推遲到了2022年。由此看來,在如此幸運的火星活動窗口期,最有可能第一個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國家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