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終於挺直腰杆,7月將邁出歷史性一步,意義不亞於北鬥上天

2020-08-27 魑魅魍魎小鬼之一

人類從未停止過對宇宙的嚮往,從探月到火星登陸,我們一直在探索走出地球,翱翔宇宙的方法。其中火星是地球的鄰居,在四十億年前又曾經和現在的地球一樣有山川湖泊,人類一直對火星之上是否存在生命非常好奇,火星探測計劃也就應運而生。中國這一次終於挺直腰杆,7月將邁出歷史性一步,天問一號即將執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計劃,其意義不亞於北鬥上天。

中國開始火星探測

據目前的最新消息,「天問一號」已經抵達海南南昌發射基地,即將開始第一次火星之旅。天問這個名字來自於屈原的一首詩《天問》,問天何其浩瀚,代表了積極進取的航天精神和不屈不撓的勇氣。儘管我國的火星探測開始較晚,16年才被批准,但是吸取了國際上很多失敗的教訓,得以完善了我國自己的登陸計劃。此次天問一號的探測有很多新的挑戰,要知道火星有一個「探測器墳場」的外號,發射去火星的探測器有一半都在半路失聯了。

跟登陸月球相比登陸火星更加困難。一是,距離太遠,中國的探測器7月發射,如果順利的話,也要等到明年才有可能登陸,其中不知道要經歷多少次失聯的危險;二,火星的登陸條件不如月球,對技術的要求更多,對探測器的要求也更高,從發射到最後登陸其中要經歷幾千個小步驟,有一個小步驟出錯了,探測計劃就失敗了。火星外還有一層對於探測器來說非常危險的大氣,雖然比較稀薄但是也足以燒壞探測器。

火星探測最好時期

今年是多災多難的一年,但是對於火星探測來說是非常幸運的。地球和火星之間的轉移軌道長達5億公裡,登陸火星和登陸月球的難度完全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因此相對好的外部條件對於發射計劃非常重要。探測火星的窗口期是大概26個月。每隔26個月,火星和地球會有一次親密接觸,此時兩者的距離是最近的。火星探測的難度很大,即使實力雄厚如美國也失敗了很多次,才讓探測器登陸火星。我國的火星探測研究起步很晚,這次的天問一號是第一次向火星發射探測器。雖說失敗可能才是正常的,但是為了抓住這個珍貴的機會,北京飛控中心的研究員們加班加點,按照實際發射過程一比一進行演習,力圖保障實際發射效果,為中國的火星事業爭取一個開門紅。

中國領先火星競賽

其實早在三月中國就完成了火星探測計劃的無線聯試部分,由於疫情原因本來以為計劃會擱置,但是中國政府的有效行動順利控制了疫情,火星計劃得以按時實施。而其他國家就沒有這麼幸運了。首當其衝的就是美國,美國擁有最好航天航空技術,但如今,深陷疫情之中,毅力號火星探測計劃也是一推再推,本來在美國的目標裡要2030年實現載人飛行器登陸火星,NASA為了這個目標曾經列出了一份詳細的技術文檔,裡面是美國目前需要攻克的技術。目前,毅力號不知道能不能在7月22號準時發射。

其次,阿聯的希望號探測車要在日本發射,可是日本的發射至今未能成功過,國際社會並不看好這次試驗。剩下就是俄國和歐洲,兩國的火星計劃也因為疫情原因被叫停,火星探測器的技術高,價格昂貴,俄歐兩國在疫情中經濟衰退,為了應對火燒眉毛的經濟民生問題,計劃被推遲到了2022年。由此看來,在如此幸運的火星活動窗口期,最有可能第一個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國家是中國。

相關焦點

  • 中國首次能否成功呢?
    中國這一次終於挺直腰杆,7月將邁出歷史性一步,天問一號即將執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計劃,其意義不亞於北鬥上天。一是,距離太遠,中國的探測器7月發射,如果順利的話,也要等到明年才有可能登陸,其中不知道要經歷多少次失聯的危險;二,火星的登陸條件不如月球,對技術的要求更多,對探測器的要求也更高,從發射到最後登陸其中要經歷幾千個小步驟,有一個小步驟出錯了,探測計劃就失敗了。火星外還有一層對於探測器來說非常危險的大氣,雖然比較稀薄但是也足以燒壞探測器。
  • 中國迎來歷史性時刻,邁出最關鍵性的一步,值得所有中國人驕傲
    眾所周知,中國航天事業發展迅速,此前北鬥系統的最後一顆衛星發射成功,這意味著我國的北鬥系統全面建成,而據環球網消息報導,在7月31號,又一個令人激動的消息傳來,那就是北鬥三號已經正式開通了。中國迎來歷史性時刻,邁出最關鍵性的一步,這個消息值得所有中國人驕傲。當前全世界只有四種定位系統,且大部分國家的定位系統都被美國壟斷了,中國北鬥的成功意味著我國再也不要依靠其他國家,再也不用受到挾制。
  • 中國北鬥邁出走向全球「關鍵一步」——訪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
    vid=548500   新華社北京11月19日電  題:中國北鬥邁出走向全球「關鍵一步」——訪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  李國利、樊永強、張文科  19日凌晨,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兩顆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
  • 喜訊傳來,中國又邁出「歷史性」一步,美國不再是「唯一」
    不過進入21世紀之後,中國的經濟不斷發展,所以國內的科研實力隨著不斷增長。近些年,中國在航天領域上取得了一個又一個重大突破。所以,中國如今也可以稱得上是一個航天強國了。喜訊傳來,中國又邁出「歷史性」一步,美國不再是「唯一」。
  • 歷史性的一天!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升空,成功領先美國
    編輯:舟一2020年,中國在許多領域上有了歷史性的突破。在2020年的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這是我國第一次完全自主實現火星探測。國內外華人聽聞此,不禁熱血沸騰。
  • 「中國向載人登月邁出又一步」
    從探測器成功落月到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從上升器月面點火實現地外天體起飛,再到上升器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連日來,國際社會持續關注嫦娥五號的最新動態,表達對中國航天成就的讚嘆和國際航天合作的期待。「太空計劃的重要一步」把約2000克的月壤樣品「打包」帶回,是嫦娥五號此次探月的核心任務。
  • 邁出歷史性一步!法媒稱:在「火星競賽」中沒對手,終於揚眉吐氣
    中國近幾年的發展可謂突飛猛進。近日,據媒體報導,中國宣布將於7月進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這次任務是中國航天計劃的重大進展。法國媒體對中國這次歷史性的一步給予了積極評價,稱中國在「火星競賽」中幾乎無人能敵。
  • 中國第一輛火星車順利發射,意義不亞於北鬥組網
    而現在,最新的一顆探測器即將抵達哪裡,這就是中國的第一輛火星車。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正式邁出中國探火第一步,未來這臺火星車將為中國打開火星之門,讓我們對那個紅色星球展開真正的研究。
  • 關鍵一步!中國北鬥定位將能精確到幾釐米
    至此,北鬥三號基本系統星座部署圓滿完成,中國北鬥邁出從區域走向全球的「關鍵一步」。時間感更強 誤差不超1秒北鬥三號有更強的時間感,這對一個負責給用戶授時的系統至關重要。因為它使用更高性能的銣原子鐘和氫原子鐘,這意味著人類歷史之書全部翻完,北鬥衛星也誤差不了1秒。
  • 「中國向載人登月邁出又一步」(國際論道)
    它與「阿波羅計劃」有很多共同之處,顯然是中國向載人登月任務邁出的又一步。《紐約時報》稱,嫦娥五號成功完成了中國自2013年以來的第3次無人月球著陸,第1次的嫦娥三號和玉兔月球車是中國首次在月球上軟著陸。2019年,嫦娥四號在月球遠端著陸,這是來自地球的太空飛行器首次做到這一點。「本世紀以來的3次探測器登月行動,全都來自中國的『嫦娥』。」
  • 中國航天邁出關鍵一步,再次驚豔全世界
    全球各國都在航空領域努力地發展著,隨著各種新科技的誕生,將來各國將不再只是在海陸空的軍事力量上進行競爭,外太空同樣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特別是在現代化的當今,掌握了準確地信息也就掌握了戰場絕大部分的主動權,而一旦沒有足夠的信息做支撐,在信息化戰爭中幾乎將一敗塗地。
  • 2020,我們攀山、上天、入海……
    第二次因受氣旋風暴影響,再次下撤第三次向頂峰發起突擊克服了大風、降雪等障礙用了足足9個小時在5月27日11時終於登頂成功2020,不只有新高度中國「上天入海」的腳步也從未停止這一年,我們上九天,下萬裡追星、追月、追海底的神秘世界這一年,當我們抬頭仰望
  • 中國第一次火星探測,將是歷史性的一刻
    ,我國將首次進行火星探索任務,這是我國第一次探測火星,可以說是中國太空計劃邁出的歷史性一步。從上世紀60年代以來,人們就在不斷探索火星這個紅色星球,但是迄今為止,真正成功登陸火星的只有美國,如果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此次能取得成功,將把中國航天事業帶向一個新的高度。2018年年底我國的嫦娥四號讓我國成為了第一個登陸月球背面的國家,這一次我國將探測更加遠的火星,這無論是對於我國,還是全球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時刻。
  • 歷史性的一刻!中國成功發射「天問一號」,邁出火星探測第一階段
    此次我們國家再次超越美國,我國在7月23日13時25分,成功發射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的探測器,這是我們國家歷史性的一刻,此次意味著我們國家已經邁出了探測行星的第一步。天問一號發生成功發射天問一號還需選擇最佳時機天問一號的探測器將會在地球到火星的軌道中運行7個月左右
  • 7月23將永載史冊,我國再次完成1項歷史性
    2020年7月23日註定又是一個載入人類史冊的重大日子,這一天我國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儘管在火星探測領域美國搶先邁出了第一步,早我國很多年就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甚至登陸火星。但是「天問一號」卻在技術上遙遙領先美國,我國再次完成1項歷史性壯舉,並由此掀開了我國火星探索的序幕。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外交部:歷史性一步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馬子倩)「讓我們一同期待嫦娥五號探測器平安回家!」發言人華春瑩在2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說。昨天深夜,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負責國際合作事務的負責人薩韋利耶夫對此表示祝賀,並祝願中國圓滿完成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同日,歐洲航天局也在社交媒體上向中方表達祝賀。對於來自國際航天機構的祝賀,華春瑩表示,我們對俄羅斯、歐洲等航天機構的美好祝願表示感謝。
  • 7月23將永載史冊,我國再次完成1項歷史性壯舉
    2020年7月23日註定又是一個載入人類史冊的重大日子,這一天我國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儘管在火星探測領域美國搶先邁出了第一步,早我國很多年就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甚至登陸火星。但是「天問一號」卻在技術上遙遙領先美國,我國再次完成1項歷史性壯舉,並由此掀開了我國火星探索的序幕。
  • 北鬥組網收官!和航天文創一起看北鬥衛星直播上天
    就在今年的5月27日,我國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克服重重困難,成功登珠穆朗瑪峰峰頂,完成了峰頂測量任務,為珠峰高程測量畫上了最重要的一筆。北鬥居然可以測量珠峰海拔!5月21日,全國政協委員、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委員介紹,今年是北鬥全球系統建設收官之年。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已經運抵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各項準備工作正在有序推進,計劃將於6月擇機發射。屆時,北鬥全球星座部署將圓滿完成!
  • 日本版GPS將碾壓中國北鬥?專家這樣釋疑
    11月19日,北鬥系統完成了今年最後兩顆衛星的發射,海外媒體稱,這標誌著「北鬥」邁出從區域走向全球的「關鍵一步」。請看下面視頻~據《日本時報》網站報導,11月1日,承擔日本版全球定位系統(GPS)任務的「引路」人造衛星正式啟用,它可提供精度達到10釐米以下的全球最高水平定位信息。報導還引用安倍首相的話說,該系統將讓日本「翻開歷史新的一頁」。
  • 愈來愈多國家運用北鬥?各國:再不擔憂美國禁閉GPS,可挺直腰杆
    隨著北鬥三號系統的加快建設,中國北鬥更開始了對GPS的全面追趕,定位精度提升到了2.5米至5米水平,配合北鬥地基增強系統,更可將定位精度提升到動態釐米級、靜態毫米級水平。對於為什麼要發展自己的北鬥定位系統,因為專家意識到,過度依賴GPS,無異於將一國的生死存亡決定權交到美國手上。多年來擔憂的「被GPS卡脖子」的情況變成了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