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向載人登月邁出又一步」

2021-01-09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海外網

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這是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落月後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模擬圖(12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承載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使命的嫦娥五號任務正在穩步開展。從探測器成功落月到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從上升器月面點火實現地外天體起飛,再到上升器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連日來,國際社會持續關注嫦娥五號的最新動態,表達對中國航天成就的讚嘆和國際航天合作的期待。

「太空計劃的重要一步」

把約2000克的月壤樣品「打包」帶回,是嫦娥五號此次探月的核心任務。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報導稱,為順利完成採樣任務,嫦娥五號配備了攝像機、光譜儀、雷達、一隻進行表取採樣的機械挖掘臂以及一臺進行鑽取採樣的鑽具。

「毫無疑問,嫦娥五號沒有讓人失望。」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稱,「作為中國探月工程三期發射的月球探測器,它執行了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

「這是中國空間探索的最新努力,也是人類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首次爭取將月球樣本帶回地球。」美國《華爾街日報》評論稱,此前只有美國和前蘇聯成功從月球採集過樣本,人類已有44年沒有此類探索。《華盛頓郵報》稱,這是中國一系列探索月球任務中最新的一次,顯示了中國作為太空探索力量的崛起。

美國《紐約時報》關注到,中國官方媒體對嫦娥五號的發射進行了現場直播。「這次毫無延遲的直播,是中國對其航天工程越來越有信心的一個證明。」該報導還稱,美國宇航局副首席科學家戴維·德雷珀讚嘆,「嫦娥五號是一項非常大膽的任務,中國正朝著更深理解月球歷史的目標前進。」

據德國《明鏡》周刊網站報導,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從月球表面傳回的照片非常清晰。小塊巖石、塵土和小型隆起與探測器的金屬光澤形成鮮明對比。但對中國人而言,另一幅畫面可能比科學圖像更為重要:在月球上展示中國國旗。中國國旗從探測器的特殊結構中展開後,探測器對它進行了拍照。該報導稱,探月任務被視為中國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的重要一步。這個年輕的太空國家想積累經驗,以便在未來成功實現載人登月。

「意味著雄厚的科技實力」

首次月面自動採樣與封裝,首次月面起飛上升,首次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嫦娥五號創造多項「首次」記錄,表明中國在多個關鍵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引發外媒熱議。

據德國《明鏡》周刊網站報導,西方專家普遍認為中國此次探月行動的方案很出色。歐洲航天局高級科學顧問馬克·麥考林表示,此次任務比登月本身要複雜。它與「阿波羅計劃」有很多共同之處,顯然是中國向載人登月任務邁出的又一步。

《紐約時報》稱,嫦娥五號成功完成了中國自2013年以來的第3次無人月球著陸,第1次的嫦娥三號和玉兔月球車是中國首次在月球上軟著陸。2019年,嫦娥四號在月球遠端著陸,這是來自地球的太空飛行器首次做到這一點。

「本世紀以來的3次探測器登月行動,全都來自中國的『嫦娥』。」英國廣播公司網站近日刊文稱,對一個國家而言,擁有探索月球的能力意味著擁有雄厚的技術實力。

「嫦娥五號任務具有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使用了多項創新技術。」法新社援引分析人士觀點稱,嫦娥五號採樣返回任務比中國曆次探月任務更複雜、更困難,因為它不僅需要從月球表面起飛、以更高的速度再入地球大氣層,還需要在月球軌道上開展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操作。

南非《星報》刊文稱,飛天夢承載著人類美好憧憬,與人類歷史一樣悠遠,其中月球是飛天夢的重要載體。嫦娥五號探測器的一系列成功,是中國探月工程邁出的鏗鏘一步,是一項輝煌燦爛的成就。

「中國的航天事業正在有條不紊地取得進展。」英國《泰晤士報》的一篇報導盤點了中國近些年在航天領域取得的突出成就。該報導指出,中國自2003年將第1位航天員送入太空後,至今「神舟」飛船已經將數名航天員送入太空;今年7月,中國發射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並計劃在2022年前後建成空間站。

「願加快推進航天合作」

國際輿論普遍認為,嫦娥五號探月工程的實施,將進一步推動人類對月球的相關科學研究,對國際航天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紐約時報》指出,對地球上的科學家而言,嫦娥五號採集的月壤樣本相對年輕,可以用於更好地調校用於評估太陽系內行星、衛星、隕石地理表面年齡的技術。這些樣本還將幫助科學家驗證有關嫦娥五號著陸區域火山噴發原因的假說。

《自然》雜誌刊文稱,「嫦娥五號將在此前從未探測過的區域——由火山熔巖形成的廣袤平原『風暴洋』——提取樣本。這些樣本或將為月球史這張龐大拼圖增加一些額外的部分。」

近日,歐洲航天局連續在社交媒體上為嫦娥五號太空之旅點讚,並在官網發表介紹文章。文章稱,在嫦娥五號發射後的兩個關鍵階段,歐洲航天局使用其位於南美洲的庫魯航天中心和位於非洲的馬斯帕洛馬斯航天基地,為探測器提供數據傳輸中繼服務。

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表示,嫦娥五號是中國航天計劃的一個階段性成就,願加快推進兩國航天合作。

據塔斯社報導,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主管國際合作的副總裁謝爾蓋·薩維利耶夫代表公司,就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向中國同行表示祝賀。他指出,這項計劃的新一階段任務的圓滿完成是一個歷史性事件。薩維利耶夫表示,月球研究是各國航天活動的優先方向之一。俄羅斯和中國經常討論在這一領域發展合作。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航天專家瓊·弗裡茲說,嫦娥五號技術上的複雜性使它「在許多方面引人注目」。如果任務成功,這將是火星採樣返回甚至載人登月任務的藍圖。「中國正在顯示其研發並成功實施持續性高科技項目的能力,這對地區影響力和潛在的全球合作關係非常重要。」(本報記者 李嘉寶)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12月14日 第10 版)

相關焦點

  • 「中國向載人登月邁出又一步」(國際論道)
    但對中國人而言,另一幅畫面可能比科學圖像更為重要:在月球上展示中國國旗。中國國旗從探測器的特殊結構中展開後,探測器對它進行了拍照。該報導稱,探月任務被視為中國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的重要一步。這個年輕的太空國家想積累經驗,以便在未來成功實現載人登月。
  • 國際社會持續關注嫦娥五號最新動態 「中國向載人登月邁出又一步...
    但對中國人而言,另一幅畫面可能比科學圖像更為重要:在月球上展示中國國旗。中國國旗從探測器的特殊結構中展開後,探測器對它進行了拍照。該報導稱,探月任務被視為中國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的重要一步。這個年輕的太空國家想積累經驗,以便在未來成功實現載人登月。
  • 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載人登月的重要一步
    任務:取2000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這是中國探月工程中第一階段「繞、落、回」的最後一步--「月球採樣返回」,同時也可以看作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縮小版的全程預演,是對載人登月全程技術的一次全程驗證。嫦娥五號的整個任務過程與阿波羅11號的任務過程類似,未來中國載人登月也將是這樣一個過程。
  • 中國徵服月球!嫦娥五號登月採樣!載人登月就在眼前!
    不得不說,可以登陸月球的「玉兔」,是中國登月實力的最直接體現,我們只需將登月主體從探測器變為太空人即可;就載人飛行技術而言,從神舟五號開始,中國的載人航天已經實現七次。在一系列的飛行中,我們的太空人也進行了一系列的科學研究試驗,太空飛行器生活體驗,艙外太空行走等。
  • 中國計劃2036年載人登月
    據BBC報導,中國計劃在2036年之前派太空人登陸月球,實現中國航天史上另一項重大突破。 當然,目前載人登月計劃還有許多困難,首先需要發展足夠強大的運載火箭將至少100噸載荷送入低地球軌道。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揮、中央軍委裝備發展部副部長張育林中將在最近的一次座談會上表示,中國力爭用15到20年的時間實現載人探月目標,為中華民族開拓利用地月空間邁出堅實的一步。張育林中將的這次講話也是中國首次確認載人探月計劃。        當然,目前載人登月計劃還有許多困難,首先需要發展足夠強大的運載火箭將至少100噸載荷送入低地球軌道。
  • 嫦娥五號登月取樣,中國載人登月啥時候能實現?總師:時間問題
    按照計劃來看,嫦娥五號探測器將成為中國首個實施月面取樣返回的太空飛行器,也是我國探月工程中最為關鍵的一步。與此同時,此次壯舉完成後,我國將成為四十年來繼美國和蘇聯之後,第三個實現月球採樣的國家,值得國人驕傲。實際上,在我國航天科技發展的今天,實現探測器登月取土已經不是難事,大家更為關注的是中國的載人登月何時實現。
  • 下一步,我們的徵途是載人登月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17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通過這些技術驗證,也是為未來載人登月打基礎。」圖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針對人們關心的中國載人登月規劃問題,吳豔華表示,中國載人航天
  • 美國航天探索邁出堅實一步,載人龍飛船濺落大西洋,已經打破俄羅斯壟斷
    美國是冷戰時期美蘇太空爭霸的王者,美國通過阿波羅登月工程一舉擊敗蘇聯,成功獲得了太空競賽的勝利。但是作為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從2011年開始在航天探索上卻不得不向俄羅斯低頭,因為美國的太空梭全部退役,為此美國太空人進入國際空間站就不得不依賴俄羅斯的聯盟號宇宙飛船。
  • 中國載人登月
    根據相關規劃,中國載人登月工程規劃2014年左右在深空探測領域,將把十幾噸的太空飛行器送到地球軌道,2020年前後將建成自己的空間站,(因長徵五號稍作延遲)。嫦娥奔月載人登月技術上已經成熟這就和蘇聯月球採樣的直接回有著明顯不同,中國在月球軌道實現交會對接。很明顯在進一步驗證軌道對接技術和為載人登月做準備。
  • 嫦娥五號奔向月球,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
    嫦娥五號幾乎匯聚了目前中國航天所有最頂級的技術,而這次發射也將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超前預演,為十年後的載人登月進行技術驗證。下一個十年,中國人要登上月球了在嫦娥五號任務順利完成後,下一階段就是載人登月了。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偉仁曾透露,中國載人登月將在 2030 年左右實現,並在月球南極建立國際月球科研站,在此之前嫦娥六號和七號將先後前往南極進行勘探。
  • 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
    嫦娥五號幾乎匯聚了目前中國航天所有最頂級的技術,而這次發射也將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超前預演,為十年後的載人登月進行技術驗證。4 個月前發射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已經在太空中飛行了 3 億公裡,嫦娥五號讓中國航天再次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篇章。
  • 中國載人登月計劃或已取消 嫦娥5號停止研發
    《2011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表示,中國將選擇有限目標,分步開展深空探測活動。那麼,在完成了「繞落回」任務之後,屬於深空探測第一步的中國探月工程,將怎麼走下去呢?2010年,在「嫦娥二號」探月之際,中國探月工程首席專家、中科院院士歐陽自遠稱:「月球南極有望成為載人登月的著陸點,依據載人登月的三個可能時間表,我國載人登月最早可能在2020年實現。」
  • 美國阿爾忒彌斯載人登月計劃
    時隔半個多世紀之後,美國將在2024年再次派出太空人登陸月球,使人類的太空探索事業再向前邁出重大的一步因為美國此次的載人登月計劃並不是1972年之前的阿波羅計劃的簡單重複,而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目前已有10多家美國公司合力研發這套載人登月系統,但具體成果還未見公開報導。
  • 業內人士稱中國載人登月計劃可能已取消—新聞—科學網
    2010年,在「嫦娥二號」探月之際,中國探月工程首席專家、中科院院士歐陽自遠稱:「月球南極有望成為載人登月的著陸點,依據載人登月的三個可能時間表,我國載人登月最早可能在2020年實現。」其實,早在2006年,歐陽自遠就稱,中國將在2021年到2025年左右完成載人登月。
  • 中國向載人登月又邁進了一大步
    嫦娥五號幾乎匯聚了目前中國航天所有最頂級的技術,而這次發射也將是中國載人登月的一次超前預演,為十年後的載人登月進行技術驗證。嫦娥五號月球軌道多次分離和對接,其實與美國阿波羅計劃載人登月的技術類似。當嫦娥五號的幾個主要器件升級為「艙」,並配備載人航天系統和登月裝備,就可以實現載人登月了。
  • 中國在載人登月方面未來有何規劃?國家航天局回應
    針對「未來有沒有載人登月的計劃」一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表示,按照目前中國政府初步意向,先搞關鍵技術攻關,等近地軌道的空間站建成,再規劃論證是不是要搞載人登月。吳豔華稱,「載人登月,中國政府的目的可能不同於當時美國載人登月,媒體朋友們都清楚,當時美國和蘇聯搞星球大戰,就是以『誰先上』『上得多』作為主要目的。我們搞載人登月,一定是服務於科研,服務於探索未知。
  • 中國何時載人登月?總師給出定心丸:僅僅是時間問題
    最近,中國航天再次放出了巨大的好消息。中國航天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白楠對外界表示:「中國的載人登月研究從未間斷。隨著我國航天技術的發展,到了今天,我國已經逐漸具備了載人登月的能力。只要假以時日,這一目標必然實現。」對於中國載人登月的計劃,張白楠給廣大的國人吃了個定心丸。
  • 中國載人登月可期,美媒有點著急了
    全文摘編如下:中國探月工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11月30日實現在月球附近組合體分離,中國離成為第三個從月球獲取月壤和巖石樣本的國家的目標更近一步。與此同時,美國太空人是否能在中國實現載人登月前重返月球,還是一個未知數。此次發射的嫦娥五號探測器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和上升器四部分組成。
  • 我國為什麼不載人登月?嫦娥五號和載人登月有什麼關係
    還有量子通信衛星一次又一次取得成功,天問一號火星探測等等都一步一個腳印,走出輝煌的戰績。在探月工程上,我國的探月成績可謂是碩果纍纍,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斬獲國際大獎,為我國月球探索和載人登月奠定了非常結實的基礎。
  • 中國太空人何時才能登月?科學家給出期限,人們卻不願相信
    比方說美國當時之所以會在1961年的時候宣布載人登月計劃,都是因為當時為了和蘇聯爭奪世界第一強國的「寶座」,不服輸的產物。不過雖然是兩國之間的競爭,卻也促成了人類航天史的裡程碑,同時對於人類來說,也是人類飛出地球,向太陽系乃至整個宇宙擴張的第一步,也是最至關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