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新藥研發突破技術——sci-Plex!

2021-02-13 醫藥魔方Pro

高通量篩選是藥物研發非常基礎的一步,但充滿了局限性,比如僅通過細胞存活情況、細胞形狀改變分析來初步判斷被篩化合物是否值得進一步研究。這種粗略的檢測通常忽略了微妙的基因表達或細胞狀態的變化,限制了研究者對候選藥物作用機制、異質性反應等信息的深入了解。

 

 

12月5日,最新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題為「Massively multiplex chemical transcriptomics at single cell resolution」的一項研究中,來自華盛頓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描述了一種名為sci-Plex的新技術,該技術結合了細胞核標記技術的改進以及單細胞基因表達分析的進步,可分析和定量響應成千上萬種不同化合物的單細胞的基因表達,了解單個細胞在受到不同化合物作用時會發生什麼,揭示藥物對細胞所起的作用。

 

sci-Plex機制:Cells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perturbations are lysed in-well, their nuclei labeled with well specific 「hash」 oligos, followed by fixation, pooling and sci-RNA-seq.(圖片來源:Science)

概念驗證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sci-Plex進行了一次篩選:用180種被用於治療癌症、HIV或自身免疫疾病的化合物處理三種不同的癌症細胞系(白血病、肺癌和乳腺癌)。

 

在其中一個實驗中,科學家們共測定了來自5000多個獨立被處理的樣本的約65萬個單細胞的基因表達(轉錄組)。結果顯示,某些癌細胞對特定的化合物的反應方式存在顯著差異。

 

sci-Plex使在單個實驗中對數以千計化學幹擾進行全轉錄組分析成為了可能(圖片來源:Science)

 

「今年早些時候,我們只能實現在單個實驗中分析來自較少不同樣本的數以百萬計的細胞。而現在,有了sci-Plex,我們可以分析來自成千上萬不同樣本的數百萬個細胞。這是令人振奮的進步。」領導該研究的Cole Trapnell博士說。

 

HDAC抑制劑共享了轉錄反應(圖片來源:Science)

 

研究者們還利用sci-Plex對一類抗癌藥——HDAC抑制劑的作用模式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結果發現,癌細胞基因調控的變化與這些抑制劑通過阻斷能量來源來阻止癌細胞增殖的作用機理相符。

 

此外,該研究還證實,利用sci-Plex獲得的細胞基因表達譜還可揭示藥物的效力。隨著劑量的增加,研究者們可觀察到細胞對藥物響應的平穩增長。

 

總結來說,科學家們認為,藉助sci-Plex可獲得細胞響應的全局視圖,弄清候選藥物的作用機制將非常有用。

 

Trapnell博士相信,sci-Plex可能會成為精準醫學的有用工具。「以抗癌來說,我們最終是希望殺死整個腫瘤,所有腫瘤細胞,因此,理解不同細胞對藥物的不同響應對於設計可『治癒』癌症的療法至關重要。」他說。

 

1)來自華盛頓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名為sci-Plex的藥物篩選新技術,該技術可分析和定量響應成千上萬種不同化合物的單細胞的基因表達,了解單個細胞在受到不同化合物作用時會發生什麼,揭示藥物對細胞所起的作用;2)利用sci-Plex獲得的細胞基因表達譜還可揭示藥物的效力;3)該研究的領導者認為,sci-Plex可能有助於建立不同細胞響應藥物幹預的全面圖譜,成為精準醫學的有用工具。

相關論文:

[1] Sanjay R Srivatsan et al. Massively multiplex chemical transcriptomics at single cell resolution. Science(2019).

 

參考資料:

1# Technique shows how individual cancer cells react to drugs(來源: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Health Sciences/UW Medicine)

2# Drug Discovery Gains Powerful Single Cell Transcriptional Profiling Tool(來源:GEN)

點亮「在看」,好文相伴

相關焦點

  • sci和science有什麼不同
    sci和science有什麼不同?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sci是國際知名檢索系統,science是期刊,二者雖說是兩個概念,但並非毫無關係,science就是sci期刊,也就是被sci檢索收錄的,並且是sci一區期刊。
  • Science of Science (SCI2) | 突發檢測
    Indiana University and SciTech Strategies, https://sci2.cns.iu.edu.[2] 邱小花,李國俊,肖明.Sci~2——一款新的知識圖譜分析軟體介紹與評價[J].圖書館雜誌,2013,32(09):79-87.[3] 李傑.
  • 中國西部新藥研發技術服務聯盟在蓉成立
    中國西部新藥研發技術服務聯盟正式發起成立,將通過打造專業化的服務鏈,吸引全球創新資源、聚集創新鏈,為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數千位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就全球生物醫藥前沿技術與政策法規的若干關鍵問題進行研討,藉此促進西部地區的生物醫藥產業進一步發展,同時也讓更多前沿技術科學家在成都找到創新創業的機遇。
  • 《科學》:合成化學為新藥研髮帶來了哪些突破?
    對抗血小板藥物tirofiban的簡潔合成,就是醫藥行業能夠迅速利用這些手段促進藥物研發的優秀案例。隨著這一領域的研究不斷激增,我們可以期待更多的突破,它們將會改變分子的設計和構建方式。 生物偶聯化學 在過去20年裡,有選擇性地偶聯生物大分子的技術有了顯著進步,讓藥物研發人員能夠在蛋白的特定位點進行偶聯反應。這對抗體藥物偶聯物(ADC)領域的發展起到重要影響。
  • 科學網—新藥研發模式亟須轉變
    ■劉昌孝
  • 人民日報海外版:結合化學藥中藥 新藥研發中國創新路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把化學藥和中藥知識結合起來新藥研發走出中國創新路(醫聲)近年,醫藥創新成為醫療健康領域的熱點話題。從新藥創製納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到新藥獲批量連年增加、速度加快,再到國產創新藥不斷上市,中國的醫藥創新之路在國家政策和資本市場的雙重助力下,越走越順暢。但創新藥研發技術要求高、投入大,有著高風險、高投入、高回報和長周期的特點,如何在此約束下走出中國特色新藥研發之路?如何結合中醫藥體系進行新藥研發?日前,在第十二屆健康中國論壇上,相關人士進行了討論。
  • 這家企業研發的晚期肝癌細胞原創新藥獲突破
    這項突破使部分不適合現有標準治療的晚期肝細胞癌患者將有新的用藥選擇。肝細胞癌在我國系高發常見的惡性腫瘤。據統計,我國每年新發病例約46.6萬, 而病死人數高達42.2萬,均超過全球的一半以上,嚴重地威脅人民生命和健康。
  • Science重磅:上科大免疫化學所饒子和團隊攻克結核病半世紀難題
    因此,針對抗結核藥物靶點的研究以及新藥的研發迫在眉睫。結核分枝桿菌是引起結核病的病原菌,其細胞壁極為特殊,主要成分包括分枝菌酸(MA)、阿拉伯半乳聚糖(AG)、肽聚糖(PG)和脂阿拉伯聚糖(LAM)等,對結核菌起到天然保護作用。抑制細胞壁成分的合成被認為是合理的抗結核新藥研發思路。當前使用的一線抗結核藥物異煙肼、乙胺丁醇等均是通過抑制細胞壁合成發揮作用的。
  • 賽萊拉幹細胞研究院院長陳海佳:打通新藥研發高速路
    幹細胞新藥研發 粵港澳正在協同推進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廣州正掀起一輪產業升級的浪潮。這股浪潮帶來的是廣州科技創新企業蓬勃發展。2018年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評價入庫企業8377家,居全國城市首位。
  • 《新藥的故事》新藥研發的背後隱藏著不少耐人尋味的故事
    以上就是我們講的第一部分內容,從基礎的生物研究 到製藥公司的立項和研發,再到新藥的工藝研發和生產,新藥生產的每一個環節都非常重要,包含著眾多 從業人員的辛勤努力。 藥物創新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每一個原創新藥的科學家 在研究 開始的時候,絕不是想到 這個藥研發出來之後 會給他帶來多少利益,而是出於對未知的好奇 和對患者的責任感。
  • Nature:針對革蘭氏陰性菌的抗生素新藥研發突破
    全世界範圍內,新型抗生素的缺乏已經帶來了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而針對革蘭氏陰性菌的抗生素新藥研發則一直困難重重。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上,來自基因泰克(Genentech)的科學家們面對這一難題做出了突破。
  • 怎麼看文章是不是sci
    發表的文章,要選擇期刊,期刊等級不同,文章等級也不同,可能是sci論文,也可能是其他,比如省級論文、國家級論文、國內核心論文等。可以說不是所有發表的文章,都是sci。那麼,怎麼看文章是不是sci?看文章是不是sci,可以有很多種方法,常用的主要是兩種,分別是web of science是不是查詢到,以及查詢文章發表期刊是不是sci期刊。首先,文章若是sci,我們可以登錄web of science網站去查詢,若能查詢到,則該文章是sci。
  • 我國抗艾藥物實現零的突破 首個自主研發抗愛滋病新藥獲批上市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長期以來,我國愛滋病治療藥物都是舶來品,沒有自主研發的抗愛滋病新藥,但臨床對抗愛滋病新藥的需求卻日益增長。昨天(13日),記者從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了解到,我國自主研發的抗愛滋病新藥——艾博韋泰長效注射劑獲批准上市。這是我國首個抗愛滋病長效融合抑制劑,並擁有全球原創智慧財產權,該藥的上市表明我國抗艾藥物實現了零的突破。那麼,這將給愛滋病毒感染者的治療帶來哪些改變?愛滋病是公共衛生領域的重大傳染病。
  • 賽萊拉啟動研發乾細胞治療肺纖維化新藥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中證網訊(記者 傅蘇穎)8月8日,在2020國際(廣州)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產業化大會上,幹細胞製備服務企業賽萊拉與中山大學、生物島實驗室、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並宣布幹細胞治療肺纖維化新藥研發戰略合作正式啟動。
  • 解析新藥研發WBS(工作分解結構)
    一類新藥研究從發現苗頭到最後批准投產上市需要經過漫長的過程,有關資料表明國外新藥研發一般需要10-15年時間, 我國也要6-10年的時間。 其次是高投入、高風險。在美國開發一個新藥往往要投入數億美元,國內以往以仿製研發為主,所需費用較少,但也在百萬、千萬級;同時,新藥研發風險大,淘汰率高。
  • 新版GCP今起施行 「一物一碼」技術應用新藥研發
    新版GCP鼓勵創新,要求臨床試驗機構的信息化系統應通過可靠的系統驗證,保證試驗數據的完整、準確、可靠,從源頭上保證新藥的質量可控。據悉,我國科研團隊在科技部立項的「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方案中,就引入「碼上放心」追溯系統,首次實現臨床試驗用藥物的全鏈路追溯。通常來說,一款新藥的上市,需要經歷臨床前研究、臨床試驗、新藥註冊申請審批等諸多環節。
  • 粵港澳幹細胞新藥研發戰略合作聯盟在廣州成立
    粵港澳幹細胞新藥研發戰略合作聯盟成立。主辦方供圖中新網廣州5月20日電 (記者 索有為)以「健康灣區創新引領」為主題的2019國際(廣州)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產業化大會5月20日在廣州舉行,粵港澳幹細胞新藥研發戰略合作聯盟在大會上正式成立。
  • 我國化學家取得真核生物基因組設計與化學合成的重大突破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和重大項目(項目編號:21621004,21390203)等資助下,天津大學元英進團隊在真核生物基因組設計與化學合成方向取得重大突破。論文連結: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sci/355/6329/eaaf4704.full.pdf;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sci/355/6329/eaaf4706.full.pdf。
  • 廣生堂5款新藥研發全速推進 B肝新藥I期臨床即將展開
    歷時四年研發全新靶點抗B肝病毒1類新藥截至目前,全球範圍內尚無批准任何藥物或方案用於B肝治癒。2015年,廣生堂獨家提出B肝臨床治癒路線圖「登峰計劃」:通過GST-HG131/GST-HG121、GST-HG141及現有核苷(酸)類抗病毒藥物多靶點聯合用藥,臨床治癒B肝。
  • Science公布2020十大科學突破
    當地時間12月18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依照慣例在評選了本年度十大科學突破。新冠疫情的全球肆虐,這一年被《Science》評價為「A year like no other」。前十大科學突破中生命科學領域佔得一半席位: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的研發居於榜首,被稱為「希望之光」;CRISPR的首個基因治療成功案例也證明了這項顛覆性技術的意義;AlphaFold預測蛋白質摺疊結構,讓外界看到了AI+生物醫藥的更多的可能性……Science還在本期發文悼念、表彰11位因疫情而與世長辭的英雄人物,其中就包括中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