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結合化學藥中藥 新藥研發中國創新路

2020-12-05 新浪財經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原標題:把化學藥和中藥知識結合起來

新藥研發走出中國創新路(醫聲)

近年,醫藥創新成為醫療健康領域的熱點話題。從新藥創製納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到新藥獲批量連年增加、速度加快,再到國產創新藥不斷上市,中國的醫藥創新之路在國家政策和資本市場的雙重助力下,越走越順暢。

但創新藥研發技術要求高、投入大,有著高風險、高投入、高回報和長周期的特點,如何在此約束下走出中國特色新藥研發之路?如何結合中醫藥體系進行新藥研發?日前,在第十二屆健康中國論壇上,相關人士進行了討論。

市場繁榮 新政層出

醫藥市場的持續繁榮直接助力行業發展。2007至2017年,我國醫藥市場的總產值增速持續攀升,複合增長率超8%,成為全球醫藥行業最大的新興市場。逐年增加的研發投入為醫藥創新帶來強勁動力,預計2012至2021年總投入將近300億美元。

2019年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開板,生物醫藥作為六大高新科技領域之一名列其中。針對創新藥企制定的研發品種、臨床進度等特定上市標準,為生物醫藥創新企業的資本化開闢了全新道路。

「國家非常支持,科創板搞得火熱,我們認為創新藥的春天已經來了。」北京文豐天濟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永明說。

立足中藥 原創突破

「中國的創新藥,其理論基礎和技術,甚至研發策略都應該是中國自己的。」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所長蔣建東看來,要做中國自己的原創藥,中醫藥的寶庫不能丟。

《中國藥典》將藥品劃分為中藥、化學藥和生物製藥,後兩者的研發和創新更多的是對西方現代醫學理論的發展和延伸,要想做出更具中國特色的創新藥,應該關注中藥。「中國原創藥的突破點,是把化學和中藥知識和技術結合起來。」蔣建東說,「以藥用植物為基礎提取化合物,進行新藥開發,不失為一條行之有效的中國創新藥研製途徑。」

中國新藥研發,突破口之一在中藥,卻不能只停留在中藥。蔣建東提出,沒有完善的理論體系,就沒有長久的醫藥發展。在從中醫藥理論中汲取古人智慧的同時,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借鑑西方技術和思維,靶點精準治療,從藥物的代謝和轉化出發,了解病理機制,形成良好的治療理論,才是中國新藥發展的長久之計。

相關焦點

  • 科學網—新藥研發模式亟須轉變
  • 中國電子登人民日報海外版頭版:穩經濟,勇挑大梁看央企
    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穩經濟,勇挑大梁看央企》,小E為您分享全文——穩經濟,勇挑大梁看央企(2020年04月30日 01版)第一針,新冠病毒滅活疫苗臨床試驗啟動;73.98米,中核集團「華龍一號」海外首堆建造新高度;載重近22萬噸,全球首艘23000箱液化天然氣動力貨櫃船試航
  • 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經濟的信心來自哪裡
    中國經濟的信心來自哪裡(望海樓)「中國經濟超預期地穩定。」這是路透社對2019年中國經濟開局成績單的評價。中國經濟正以欣欣向榮的態勢,贏得國內外的信心和認可。在國際上,許多外企負責人看好中國經濟前景;投資機構將中國列入投資首選目的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一眾機構紛紛上調對中國經濟增速預期;在中國國內,市場預期明顯改善。3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重回擴張區間,比上月上升1.3個百分點;一季度,消費者信心指數為124.6,比上年第四季度提高3.2。
  • 《科學》:合成化學為新藥研髮帶來了哪些突破?
    融合合成化學和生物合成化學領域的最新進展,將幫助人們駕馭這些天然大分子,並且在三個方面擴展對生物分子的有用操作:將它們作為創新和特異性轉化反應的催化劑,作為偶聯物用於創新生物偶聯化學,以及開發創新和優化的治療模式。
  • 從製劑創新與新藥研發關係,看國內投資布局策略
    文章來源於:李彤,圖片來自「123rf.com.cn」 製劑在製藥產業鏈上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不僅能支持新藥研發
  • 珍寶島一類抗腫瘤新藥AKT獲受理「五位一體」研發戰略構建持續創新...
    近年來,珍寶島藥業通過自主研發、二次開發、共建研發、投資研發、合作引進等「五位一體」模式開展創新藥品的研發與引入。目前公司公司在研化學原料藥18個、化學製劑產品30個,其中1類新藥3個。一個3類化藥項目(原料+製劑)獲得臨床批件,5個化藥項目正在開展BE實驗,1個4類化藥項目申報生產,中藥配方顆粒有50個品種獲得省內臨床研究使用備案。
  • 創新藥物研發新趨勢——首屆「化學蛋白質組學與藥物發現」國際...
    本次會議為期兩天,邀請了多位國際領域知名專家,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學術期刊、醫藥企業等領域的近200名頂尖科學家和精英學者齊聚一堂,直面藥物研發領域裡的創新靶標稀缺、靶點難成藥等前沿技術問題,共同分享和交流化學蛋白質組學這一新興技術,深入探討該技術在創新藥物研發過程中的突破性作用,給與會代表們奉上了一道道精彩紛呈的學術大餐。
  • Set out | 研發管理:小分子化學藥物的創新研究與管理(2)
    「藥物研發的科學管理專業能力培養項目」旨在系統講授有關藥物研發的科學管理與技術實踐,培養具備戰略思維、組織實施和系統解決問題能力的藥物研發管理高端人才
  • 中國西部新藥研發技術服務聯盟在蓉成立
    23日,「第五屆成都生物醫藥創新發展大會(BIO Chengdu)」在成都舉辦。中國西部新藥研發技術服務聯盟正式發起成立,將通過打造專業化的服務鏈,吸引全球創新資源、聚集創新鏈,為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 歡迎報名參加2018新藥研發東方論壇「推新選優」項目路演活動
    上海2018年3月15日電 /美通社/ -- 由生物谷舉辦的「2018新藥研發東方論壇」將於2018年4月11-13日在中國上海舉辦。本次大會採取三會合一的方式,設置三大平行論壇:2018新藥研發東方論壇、2018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國際投資合作大會、2018(第三屆)天然藥物研討會暨港澳臺天然藥論壇。
  • 《人民日報》點讚夸克搜索創新:「框+AI工具」圈出搜索新領地
    7月1日,《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網際網路企業角逐搜索市場》,梳理時下網際網路企業藉助多項新技術、細分市場後展開的「搜索工具+業務生態」新布局,同時分析了搜尋引擎在內容生態、算法推薦和視頻搜索等技術發展的新趨勢。
  • 致力全球新藥研究與開發 2017中國藥物化學學術會議落幕
    原標題:致力全球新藥研究與開發 2017年中國藥物化學學術會議在北京圓滿落幕 ,根據中國藥學會與歐洲藥物化學聯盟籤署的合作框架協議,在同期也將舉行中歐藥物化學研討會。
  • 人民日報海外版:四個關鍵詞 看好2021網際網路發展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人民日報海外版:四個關鍵詞 看好2021網際網路發展 來源: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網際網路領域面臨不少挑戰,也蘊藏著許多新的生機。數字抗疫成為新常態,網際網路消費熱度不減,新基建帶來更多創新與賦能,而迎接監管和可持續健康發展也成為網際網路經濟必須面對的課題。
  • 科學網—化學生物學助力新藥研究模式轉變
    在該重大計劃積極引導下,研究人員將小分子調控信號轉導過程基礎研究與創新藥物發現緊密銜接,在靶標藥理學功能確證中充分運用化學生物學的理念和技術,發現了若干高質量的新靶標和新穎的先導化合物。「這些舉措和成果真正推動了我國『基於化學生物學新藥研究』模式的確立和發展。」重大計劃專家組組長、中科院院士張禮和表示。
  • 成都先導董事長李進:新藥研發成功率低於10%,平均研發成本15億...
    在當天上午舉行的行業論壇——2020中國醫藥健康創新資本論壇上,成都先導董事長李進以「巨型新藥種子庫 新分子賦能創新藥」為題,發表了主旨演講。李進在演講中分享了一組數據:新藥研發成功率低於10%,每個新藥研發平均成本15億-20億美元,每個新藥研發時間需要10年以上。
  • 《新藥的故事》新藥研發的背後隱藏著不少耐人尋味的故事
    而藥物治療就是用化學物質 來改變人體內 某個特定的生物過程,人為的糾正 那些不正常的化學反應。 明白了這些 我們就會理解,一種新藥的誕生一定是 首先要以相關的生物研究為基礎,沒有科學的生物理論 和生物研究,就沒有科學的藥物研發。 舉個例子來說,早在1856年 就有德國的病理學家提出,膽固醇 是造成 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直接原因。
  • 中金:新藥研發過程經歷了什麼?
    國內目前處於創新藥的黃金髮展期,但新藥研發耗時長、投入大、風險高,其研發過程目前還不為大家所熟知,因此我們對新藥發現的發展歷史進行了回顧,梳理了目前新藥研發經歷的整個過程,以期對投資者了解創新藥的研發過程和創新藥投資提供幫助。
  • 李競:做生物新藥研發的阿里巴巴
    李競說,堅持做自己熱愛的事業其實是一種幸運,他用20年的時間打通了這一學科領域裡的所有關節,為自己塑造出一個無懈可擊的知識體系。李競在美國的事業一路走高,日子也過得愈發安穩。他曾經去耶魯大學讀過MBA,想要在美國創業,然而還沒等他付諸行動,兩個電話卻把他叫回了中國。
  • 我們如何用AI來研發新藥?
    我們如何才能提升新藥研發的效率?也許人工智慧可以?傳統的新藥研發過程是怎樣的?它有兩個特點:第一,周期特別長;第二,體系非常複雜。一個藥物的發現,首先需要在生物學上確定可能產生疾病的原因,然後到各種可能的分子當中去尋找,找到合適的藥物,最後在醫學上臨床測試。
  • 諸多新法規下藥企如何更好研發新藥?
    -11日地點: 中國 | 北京主題:合規、高效、低成本地開發化學藥物早期優惠截止時間:2016年9月31日關注微信號「商圖信息」,回復「公司名+姓名+手機號」搶佔預註冊名額! l 百濟神州高級副總裁,藥學部首席總監杜爭鳴博士帶您探索一種安全、綠色、高效和穩定的原料藥生產工藝; l 默克雪蘭諾全球早期發展部中國臨床藥理部負責人黃悅博士將為您分享如何量身定製的新藥早期研發策略; l 人福普克(武漢)藥業總經理孟曉峰博士為您講述新版cGMP實踐過程中的重點要點;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