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經濟的信心來自哪裡

2020-12-06 中國經濟網

中國經濟的信心來自哪裡(望海樓)

「中國經濟超預期地穩定。」這是路透社對2019年中國經濟開局成績單的評價。中國經濟正以欣欣向榮的態勢,贏得國內外的信心和認可。

在國際上,許多外企負責人看好中國經濟前景;投資機構將中國列入投資首選目的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一眾機構紛紛上調對中國經濟增速預期;在中國國內,市場預期明顯改善。3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重回擴張區間,比上月上升1.3個百分點;一季度,消費者信心指數為124.6,比上年第四季度提高3.2。

市場預期和信心之所以關鍵,就在於其不僅基於過去經濟的表現,更指向並影響著經濟的未來。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來自哪裡?我們不妨透過幾組關係來看一看。

一看近期表現平穩向好,中長期潛力可觀。近期表現無需多言,一季度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總量和結構都呈現平穩向好態勢,經濟增速、就業、物價、國際收支等主要指標處在合理區間,新動能正成為增長新亮點。中長期,中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從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到長江經濟帶戰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中國正以行動化機遇為發展的現實。中國經濟發展的周期已經持續了40年,且創下了9%左右的平均增速,沿著改革開放的道路走下去,中國經濟發展的周期還會繼續延長。

二看供給和需求兩側空間廣,後勁足。在供給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全產業進行。中國已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體系,在這個基礎上,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中國產業的競爭力、產品的競爭力和企業的競爭力全面提升。在需求端,一個近14億人口的大市場孕育著多樣化的需求;一個4億人左右而且快速增長的中等收入群體推動著消費升級不斷向前;中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還處在同步發展階段,城鄉、區域之間發展的不平衡蘊藏著可觀的空間。供需兩端,既攜手向前,又構建了中國經濟巨大的發展韌性和廣闊的迴旋餘地。

三看宏觀政策儲備充分,微觀主體活力充沛,中國經濟動力持久。宏觀政策層面,今年以來積極效應正不斷顯現。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從個稅、增值稅、社保費調降到「放管服」等一系列改革,政策為經濟平穩運行保駕護航。中國官方多次表示,中國政策儲備還有很多,政策空間還很充分。微觀主體層面,正與政策實現良性互動。一季度,全國日均新登記企業1.65萬戶,增長12.3%。工信部對1.5萬家企業的調查顯示,2/3的企業表示訂單情況良好。以企業為主體,中國的創新亦呈現蓬勃朝氣,一批新產業、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接連出現。政策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微觀主體活力不斷增強,有著更可期的未來,中國經濟亦有持久的動力和活力。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中國經濟,有大海的魄力;我們更有足夠的理由滿懷信心,努力奮進,擁抱中國經濟更好的未來。

(作者為本報評論員)

李 婕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相關焦點

  • 中國電子登人民日報海外版頭版:穩經濟,勇挑大梁看央企
    人民日報海外版刊文《穩經濟,勇挑大梁看央企》,小E為您分享全文——穩經濟,勇挑大梁看央企(2020年04月30日 01版)第一針,新冠病毒滅活疫苗臨床試驗啟動;73.98米,中核集團「華龍一號」海外首堆建造新高度;載重近22萬噸,全球首艘23000箱液化天然氣動力貨櫃船試航
  • 河南經濟發展的信心和底氣來自哪裡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環顧發展形勢,外部經濟環境仍然嚴峻複雜,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一些企業面臨著市場需求不旺、融資難融資貴等發展瓶頸。但面對轉型中的陣痛和成長中的煩惱,必須看清調結構是「華山一條道」,高質量發展是時代大勢。越是在緊要處、攻堅期,就越要樹立必勝的信心,激發昂揚的鬥志。
  • 人民日報海外版:夜間中國亮起來
    北京的夜市也是中國夜間經濟的縮影。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教授胡乃軍對本報說道,「所謂夜間經濟,狹義上是指從當日18時到次日6時,延長拓展部分服務機構的營業時間。從廣義上則是由於這種時間延長所帶來整體經濟發展的乘數效應。」
  • 人民日報海外版:四個關鍵詞 看好2021網際網路發展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人民日報海外版:四個關鍵詞 看好2021網際網路發展 來源: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網際網路領域面臨不少挑戰,也蘊藏著許多新的生機。數字抗疫成為新常態,網際網路消費熱度不減,新基建帶來更多創新與賦能,而迎接監管和可持續健康發展也成為網際網路經濟必須面對的課題。
  • 人民日報海外版解碼青島發展新思路:抓黨建,就是抓全局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在山東青島,黨建為城市發展「破題」指明了方向。以黨建統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健全完善黨領導一切的體制機制,成為這座東部沿海城市再次創業的根本遵循。黨的建設本身是最大的工作優勢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各級各部門黨委(黨組)必須樹立正確政績觀,堅持從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大局看問題,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的政績。」
  • 人民日報海外版:構建國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互促雙循環新格局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構建國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互促雙循環新格局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與挑戰,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還很大,亟待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人民日報海外版:結合化學藥中藥 新藥研發中國創新路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把化學藥和中藥知識結合起來新藥研發走出中國創新路(醫聲)近年,醫藥創新成為醫療健康領域的熱點話題。從新藥創製納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到新藥獲批量連年增加、速度加快,再到國產創新藥不斷上市,中國的醫藥創新之路在國家政策和資本市場的雙重助力下,越走越順暢。但創新藥研發技術要求高、投入大,有著高風險、高投入、高回報和長周期的特點,如何在此約束下走出中國特色新藥研發之路?如何結合中醫藥體系進行新藥研發?日前,在第十二屆健康中國論壇上,相關人士進行了討論。
  • 人民日報海外版:盯上中山先生,民進黨何其歹「獨」
    人民日報海外版10月9日消息,有民進黨「立委」日前提案「修法」,要求取消在島內公家機關、學校等單位懸掛孫中山遺像,同時提案修改「宣誓條例」,未來公務人員宣誓可不再面對孫中山遺像,聲稱因此可以去除威權的個人崇拜云云。
  • 人民日報海外版:台歷史教科書「獨」害島內下一代
    人民日報海外版9月15日消息,新學期伊始,島內有歷史老師投書媒體,痛陳新版初中二年級歷史課本中國歷史被大量刪減,「三國消失,武后不見」,其行徑令人髮指。島內輿論指出,民進黨當局為推動「去中國化」和「文化臺獨」,不斷刪改課綱篡改歷史,其直接結果之一是讓歷史教育失去知興替、明得失的意義,讓島內下一代變得淺薄無知。
  • 人民日報海外版:在線英語教育站上新風口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近日,貴州省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皂角坪街道紫林苑小區居民黃平芳在家裡引導孩子通過網絡學習英語。胡攀學攝(人民圖片)原標題:在線英語教育站上新風口中國社會科學院國情與大數據研究中心等日前發布《2020中國K12在線英語發展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深入解讀在線英語的現在和未來。藍皮書顯示,中國在線英語產業正在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 [人民日報海外版]起底美國破壞全球環境治理(環球熱點)
    圖為在美國加州長灘,一名男子騎車從被遺棄的口罩旁經過)一段時間以來,在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問題上,美國一些政府部門和政客對中國極盡抹黑之能事。美國國務院甚至炮製出一份「中國破壞環境事實清單」。這完全是一場玩弄「雙標」的政治鬧劇。
  • 人民日報海外版:這些政客還有臉對香港指手畫腳
    2019年中國的香港特區立法會遭到暴力衝擊時,他們同樣顛倒黑白,把意圖顛覆特區政府的行徑說成是「追求民主」。還記得那位大言不慚地稱香港暴亂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的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嗎?如今,當自己的辦公室被佔領,示威者把腿放在她的辦公桌上炫耀時,她氣急敗壞地表示,抗議者的行為「褻瀆民主」,並斥責警方高層「制暴不力」。
  • 人民日報海外版:南京棲霞社區招聘幫百姓找工作
    《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0年06月08日 第 01 版 版面截圖原題:老金的崗位保住了老金這次找工作,一波三折。42歲的金陸生,家住南京棲霞區仙林街道仙林新村社區。這是個保障房小區,居民家底普遍不厚。
  • 李東生:民營企業發展信心來自信念,來自價值觀
    新華社記者殷剛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我有一個民營經濟的問題想請問李東生代表。我們都知道您在市場的大潮中見證了中國民營經濟的發展和壯大。當前在中國經濟由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過程當中遇到了一些困難和挑戰,甚至有一些聲音關注到了民營企業的發展信心問題。您認為我們該如何面對這些困難和挑戰,該如何取得新的發展?
  • 數字經濟的原動力來自哪裡
    深圳作為我國「最網際網路的城市」,數字經濟已成為引領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2018年,深圳發布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政策,適用於數字經濟等深圳市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今年5月份,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對外發布2020年第一批數字經濟產業扶持計劃申請指南,明確了「數字經濟產業鏈關鍵環節提升扶持項目」「數字經濟產業服務體系扶持項目」兩大支持領域。深圳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的原動力來自哪裡?創新是根本。
  • 人民日報首提中國經濟「新方位」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科學判斷,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開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實踐,以新的有力作為標註著中國經濟新方位。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到哪裡去?圍繞中國經濟新方位這個宏大而重要的主題,人民日報刊髮長篇述評,對新常態、新發展理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個關鍵詞展開權威闡述。
  •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調研指導在人民日報社引起熱烈反響
    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9個月前,總書記就人民日報海外版創刊3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對進一步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創新對外宣傳方式提出明確要求和殷切期望。「在紛繁複雜的輿論場,我們要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同時,要積極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宣介中國發展變化,努力成為增信釋疑、凝心聚力的橋梁紐帶。」海外版記者部副主任陳振凱說。
  • 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側記: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信心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信心」11月20日至22日,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在廣州舉行。中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經濟實現穩步復甦。與會人士認為,中國為各國抗疫提供重要經驗,為維護全球經濟穩定發揮積極作用。各國應加強團結合作,共同應對疫情和經濟衰退等挑戰。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會長河野洋平表示,面對疫情挑戰,中國在抗擊疫情、推進復工復產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國際社會攜手合作對於戰勝疫情至關重要。
  • 塞爾維亞駐華大使巴切維奇——「中國經濟正處在正確軌道上」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塞爾維亞駐華大使巴切維奇——「中國經濟正處在正確軌道上」「兩會是中國最重要的年度政治活動,每年都會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塞爾維亞駐華大使米蘭·巴切維奇在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網專訪時,分享了他對本屆兩會以及中塞兩國關係的觀察。
  • 「我們對在中國的發展充滿信心!」一封來自日本的感謝信→
    「我們對在中國的發展充滿信心!」信中寫道:「來自安亭的援助是我們保障員工健康、順利恢復業務的強大力量。我們會落實在中國的發展戰略,擴大在安亭的事業,為嘉定建成世界汽車產業中心添磚加瓦。」原來,在國內疫情初期,安亭的防疫物資十分缺乏,堀場的物資儲備也不樂觀。但令人感動的是,堀場從日本緊急籌措了20000隻口罩,通過大眾經濟城捐贈給安亭鎮,這也是安亭鎮最早收到的一批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