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製劑創新與新藥研發關係,看國內投資布局策略

2020-11-24 億歐網

文章來源於:李彤,圖片來自「123rf.com.cn」

製劑在製藥產業鏈上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不僅能支持新藥研發,也能夠幫助新藥實現最終的產業化。

當前製藥領域中的製劑創新,多為追求專利保護和臨床優勢的2類或3類新藥開發。製劑創新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就目前國內醫藥產業而言,基本還是停留在前景好與現狀差的矛盾層面,而這也正好映射了製劑創新領域所潛伏著的投資機會。

本文將主要對該領域進行市場現狀上的初步分析,以此淺析其投資價值。

一、開展製劑創新的需求性

製劑創新需求的產生主要源於全球藥物市場的發展趨勢。首先,目前仿製藥的門檻越來越高,專利的集中到期加劇了仿製藥廠商的競爭。新藥專利免受挑戰的時間也越來越短,從1995年的平均15.3年已縮短至2016年的5年,反映了仿製藥廠商追逐專利到期窗口的頻率在大幅升高。

其次,新藥的開發周期、成本和風險近年也都在逐漸上升,這與新藥的平均銷售額逐年下降對比明顯,新藥平均銷售額2000年至2004年為51億美元,2005年至2009年為29億美元,截止2016年已降至25億美元左右。另外,2016年底的《「十三五」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也開始倡導大力發展高端製劑,國家政策開始為製劑創新營造環境。

最後,從差異競爭的角度來看,製劑創新也是企業開發獨家藥物品種的一條途徑,該途徑有利於其在競爭較小的領域取得優勢。

二、製劑創新的訴求

製劑創新相對傳統劑型是要以具有臨床優勢為首要目的,因此改善用藥依從性、提高藥物療效、降低毒副反應、填補用藥空缺以及防止藥物濫用便是製劑創新的主要訴求,也是判斷企業製劑創新能力的重要標準。

例如,我國目前有很大的中藥西化後的單體資源,該領域的製劑改進空間很大,市場前景較好,完全符合製劑的創新訴求。從全球市場來看,以藥物遞送系統(DDS)優化為目標的創新型製劑藥物(主要指505(b)(2)下的製劑改良型產品),2015年市場規模就已達到1788億美元,約佔全球藥品市場的17%,與仿製藥的規模相當。而製劑創新的訴求還將繼續充斥到具有臨床使用缺陷的藥物領域中,其將會更加清晰地反映到製劑改良型產品的規模增長上。

三、製劑創新領域投資需關注的領域

從2005年以來的統計數據來看,國外批准上市的藥物新製劑主要出現四大方向:

製備技術創新(如利用碳酸氫鈉代替腸溶包衣、加熱元素促進局麻藥透皮吸收、抗體片段結合提高靶向給藥的選擇性等);

給藥途徑創新(如胰島素口腔噴霧與粉末吸入、沙替菲克口腔噴霧、地西泮直腸給藥、氟輕鬆玻璃體內植入給藥等);

減少口服給藥服用次數創新(如口服片劑一月1次);

包裝創新(如糠酸莫米松粉霧劑採用獲杜邦創新包裝獎的容器和白蛋白輸液採用塑袋灌裝)。

對製劑創新的用途進行細分,則可分為:注射劑改良,給藥途徑改良、難溶藥增溶、多肽製劑改良、防藥物濫用和兒科專用製劑。以下將根據該分類下的各個領域來逐一介紹。

1、注射劑改良

藥物遞送系統:注射微球、注射脂質體、注射乳劑、注射混懸液(納米粒、凝膠)。

特徵:技術壁壘高,輔料與設備配套要求高。

主要技術:Nanocrystal技術(Elan公司的納米晶體技術)、DepoFoam技術(Skyepharma公司的脂質體技術)。

(點擊圖片可放大觀看,下同)

具有成長潛力的注射劑改良企業應解決的問題:突破有限注射量下的藥物效價問題,注射緩控釋製劑通常為肌肉/皮下注射給藥,該給藥途徑限制了注射量(2mL),只有解決了有限注射量下的效價問題才有望入圍候選改良注射劑。

解決藥物、輔料和工藝的兼容問題,對於非腸胃道給藥的製劑,藥物、輔料的理化性質與製劑的工藝水平將會相互制約,平衡好該問題,是開發改良製劑的基礎。確保輔料開發能力,製劑改良基本就是圍繞輔料的優化展開,若輔料過於單一或不具技術領先性,則會限制自身的產品開發。

2、給藥途徑改良

藥物遞送系統:呼吸道給藥(乾粉吸入劑、吸入溶液、噴霧劑、氣霧劑)、透皮給藥、植入劑、口腔膜。

特徵:避免首過效應,用藥依從性好並具有緩釋作用。

3、難溶藥增溶

藥物遞送系統:固體分散體、納米晶、包含物、軟膠囊、微乳、脂質體、納米粒。

主要技術:Nanocrystal技術(Elan公司的納米晶體技術)、IDD-P技術(Skepharma公司的納米晶體技術)。

全球上市藥物有約30%為難溶藥物,在研藥物難溶比例達70%,藥物溶解度問題是藥劑優化的關注重點。

4、多肽製劑改良

大部分多肽藥物由於具有活性高的特點,因此需要注射給藥,而多肽製劑改良就是以提高患者依從性為主要目標。目前以國外的Oralmed、米斯菲爾(Emisphere)等為代表的藥企,已開發出多種多肽載藥技術,可實現多肽注射劑長效化與非注射化。

相關改良大多可憑上述製劑創新得以實現,例如在注射製劑長效化上,可以使用注射微球、注射脂質體和化合物設計層面的分子改造實現;非注射化上,可採用上述的給藥途徑改良實現。

5、防藥物濫用

改良對象主要是以阿片類鎮痛藥為主。目前全球鎮痛藥市場規模約為600億美元,其中阿片類受體止痛藥市場規模為120億至140億美元左右,並且得益於各國都在重視鎮痛藥物成癮性管理,防藥物濫用有著較為清晰的市場空間。

在防阿片類止痛藥濫用上,製劑改良的主要策略是:構建物理屏障(增強藥片硬度,減慢代謝速率)、構建化學屏障(減慢藥物提取速率,特殊化學成分防提取)、與拮抗劑形成複方減少快感、製備超大劑量使用下的厭惡感複方、改善藥物遞送系統(採用植入、緩釋注射等給藥途徑)等。

目前防濫用製劑以緩釋片(或膠囊)為主,萌蒂製藥(Mundipharma)的奧施康定銷售額已達整個羥考酮類藥物市場的90%,輝瑞也已於2016年上市了其首個防濫用製劑產品。

國內方面,近年阿片類鎮痛藥市場增長明顯,22個城市樣本醫院的用藥金額從2012年9.98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22.66億元。目前,國內傳統的鎮痛藥企業如揚子江藥業(憑藉地佐辛佔據近50%國內鎮痛藥市場份額)和人福藥業(憑藉芬太尼、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等品種佔據近30%市場份額)還未專門推出具有防濫用效果的新型製劑,但在海外收購上有間接獲取了防濫用專利(人福藥業海外子公司Epic2016年挑戰成功奧施康定的防濫用專利)。

6、兒科專用製劑

由於兒童生理條件特殊無法直接服用成人製劑,因此兒科用藥需要進行專門的製劑改良。我國兒科用藥市場容量上千億,對應的製劑創新空間巨大。國際上主要的專用製劑技術主要有顆粒包衣技術(質子泵抑制劑PPI)、微粒載藥技術和微片技術。

其中顆粒包衣技術主要適用於兒童胃食管反流病(GERD)。目前國外已上市6個兒童PPI顆粒製劑(最早的為1989年獲批的奧美拉唑),國內尚無產品獲批兒科適應症。國外使用微粒載藥技術已推出相關產品的企業有Neos Pharma與輝瑞等,國內尚無成熟產品。微片技術則主要可用於解決兒童吞咽難題,可靈活調整用藥劑量。

四、國內製劑創新現狀和投資布局策略

製劑由於所涉技術廣泛,目前創新製劑領域還未形成清晰的市場格局,國內相關企業主要還是專注於某個特定細分領域,基本沒有出現單個企業跨領域同時研發多產品線的局面。多數開展製劑創新的企業還是選擇採取合作的方式來提升產品技術和擴展市場渠道。

例如,產品開發合作的有:上海安必生與石藥集團、齊魯製藥、藥友製藥、華潤紫竹、青島白洋,廣州玻思韜與青島華仁、步長藥業,以及南通聯亞與步長藥業等;產品生產合作的有:上海安必生與青島百洋、浙江民生,以及廣州玻思韜與浙江民生等;臨床研究合作的有:浙江華海與方達醫藥等;企業整體合作的有:浙江海正與上海宣泰成立合資公司等;業務拓展框架合作(包括新藥研發、FDA申報諮詢、產品銷售、委託生產和共同投資)的有:華海藥業與廈門力品等。綜合參照藥事縱橫整理信息,各主要目標劑型的投資特徵梳理如下:

總結

1、目前國內還未出現具有體量優勢的專注於製劑創新的企業,相關上市產品基本還是由傳統製劑企業所開發,並主要還是以回報效益不甚突出的口服緩控釋製劑為主;

2、未來市場機會預測首先還是在注射劑改良與給藥途徑改良領域:前者的領先企業將主要還是規模型製劑企業,如江蘇恆瑞、綠葉製藥、華潤雙鶴等;後者已有部分專注於吸入劑與口腔膜劑的企業進行臨床申報,規模型製劑企業優勢相對並不明顯,而透皮製劑領域與注射劑改良領域格局較為類似;

3、製劑創新技術壁壘不單是藥物設計層面,還包括各階段配套設備的同步開發門檻,因此需重點關注企業各項工藝的完整性與兼容靈活性。

本文經授權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億歐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相關焦點

  • 我國化學藥品製劑行業進入壁壘分析
    創新藥一般指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專利的藥物,它研製過程包括發現階段、臨床前開發、新藥臨床前申請(IND)、新藥臨床試驗 I 期、新藥臨床試驗Ⅱ期、新藥臨床試驗Ⅲ期、新藥申請(NDA)。仿製藥一般指創新藥在專利期滿後由非創製廠商生產的具有同樣活性藥成分、劑型、規格和給藥途徑,並經證明具有相同安全性和治療等效性的非專利藥品。
  • 科學網—新藥研發模式亟須轉變
  • 珍寶島一類抗腫瘤新藥AKT獲受理「五位一體」研發戰略構建持續創新...
    近年來,珍寶島藥業通過自主研發、二次開發、共建研發、投資研發、合作引進等「五位一體」模式開展創新藥品的研發與引入。目前公司公司在研化學原料藥18個、化學製劑產品30個,其中1類新藥3個。一個3類化藥項目(原料+製劑)獲得臨床批件,5個化藥項目正在開展BE實驗,1個4類化藥項目申報生產,中藥配方顆粒有50個品種獲得省內臨床研究使用備案。
  • 探討藥物製劑創新發展 論道醫藥產業升級之路
    放眼國內,雖然傳統製劑技術已經非常成熟,遍布市場,但國內主要的製劑研發仍為簡單的口服固體製劑,對於具有高壁壘研發技術的高端製劑依舊是非常少。目前,國內「仿製藥」時代已逐漸退場,為提高市場競爭力,不少企業也逐漸加大對新藥研發的投入,逐步向新藥創新模式轉換,向市場推出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藥。製劑創新則無疑成為眾多中小型企業爭奪市場佔比,提升行業競爭力的重要方向。
  • 復星醫藥深度解析:創新研發+醫藥專業投資,布局優勢顯現
    作為有醫療產業鏈各階段布局的企業(原料藥+製劑+創新藥/技術+器械+診斷+醫院),復星醫藥至少在醫藥板塊信息獲取上遠勝於一般的投資機構;部分投資標的上,復星直接參與上下遊業務,信息不對稱少。預計其醫藥板塊的投資能力強。
  • 王健:創新藥物製劑研發與產業化關鍵技術及發展趨勢
    在30日舉辦的第31屆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研發分論壇上,藥物製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健研究員表示,要做創新藥物研發,還要做創新綠色製藥工業生產,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做創新藥物製劑。    王健認為,當前中國是名副其實的製藥大國,但還遠遠不是一個製藥強國。
  • 新藥研發到上市流程,看這一篇文章就夠了
    要聞 新藥研發到上市流程,看這一篇文章就夠了 2020年2月1日 10:24:11 智通財經網 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花生餘日記」。
  • 珍寶島一類抗腫瘤新藥AKT獲受理 「五位一體」研發戰略構建
    近年來,珍寶島藥業通過自主研發、二次開發、共建研發、投資研發、合作引進等「五位一體」模式開展創新藥品的研發與引入。目前公司在研化學原料藥18個、化學製劑產品30個,其中1類新藥3個。一個3類化藥項目(原料+製劑)獲得臨床批件,5個化藥項目正在開展BE實驗,1個4類化藥項目申報生產,中藥配方顆粒有50個品種獲得省內臨床研究使用備案。
  • 中國西部新藥研發技術服務聯盟在蓉成立
    23日,「第五屆成都生物醫藥創新發展大會(BIO Chengdu)」在成都舉辦。中國西部新藥研發技術服務聯盟正式發起成立,將通過打造專業化的服務鏈,吸引全球創新資源、聚集創新鏈,為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 醫藥行業2021年投資策略:叢林法則,創新者生存
    2.創新投入力度加大,估值模式應更多包容創新研發國內創新藥市場國際化,製藥工業創新升級,需要企業投入大量資金從事創新藥研 發,以恆瑞醫藥和百濟神州為例,兩者2019年的研發費用分別為38.96億元和64.69 億元。隨著國內創新升級以及國際化,研發投入預計將會快速加大;在收入端受到國內醫 改深化的影響下滑之下,創新型企業的估值模式應作相應的調整。
  • 諸多新法規下藥企如何更好研發新藥?
    l 百濟神州高級副總裁,藥學部首席總監杜爭鳴博士帶您探索一種安全、綠色、高效和穩定的原料藥生產工藝; l 默克雪蘭諾全球早期發展部中國臨床藥理部負責人黃悅博士將為您分享如何量身定製的新藥早期研發策略; l 人福普克(武漢)藥業總經理孟曉峰博士為您講述新版cGMP實踐過程中的重點要點; l
  • 生物藥品製劑研發及分析技術論壇
    在新技術行業發展層面,注重新技術以及新型領域的發展,推動中國生物醫藥應用層面的創新,舉辦了分子診斷、床旁檢測、生物製藥、單次應用系統、單克隆抗體研發、合同外包等領域的盛會,促進新技術的傳播。 北京亦莊國際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亦莊國際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7月,是北京亦莊生物醫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註冊資金500萬,主要負責北京亦莊生物醫藥園公共服務平臺的運營和管理。
  • 恆瑞醫藥:創新藥龍頭的下一站|聚焦國內醫藥生物產業重要公司
    為了進一步聚焦創新研發,2000年恆瑞醫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並將所募資金用於抗腫瘤藥等國家級新藥製劑技術改造,這也成為公司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裡程碑。就在同一年,恆瑞醫藥在上海建立新藥研發中心,並在隨後的2001年建立了企業技術創新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這一時期,恆瑞醫藥也開始了第一個創新藥——艾瑞昔布的研發。
  • 2021年醫藥行業年度投資策略
    2.2、外資加速入場,內資部分靶點「扎堆」 近年來,外資藥企在國內市場的競爭策略上早已悄然發生著變化,在談判目錄、 新藥上市、戰略合作等各方面均已開始體現,國內外上市的時間差正在逐漸縮短, 給國內藥企的創新藥研髮帶來了壓力。
  • 遺傳辦審批優化進階,創新藥研發利好加持
    新藥研發企業關注多時的人類遺傳資源審批流程正在進一步被優化。 浩悅資本認為:過去幾年,遺傳辦的審批流程繁瑣、審批周期長(在臨床試驗中如果涉及到人類遺傳資源標本出口項目,要由試驗的牽頭醫院負責向遺傳辦申請審批,獲得批件之後,標本方才可以出口),對新藥研發企業尤其是開展國內外多中心臨床試驗的藥企構成普遍障礙。隨著我國創新藥臨床試驗數量快速提升,「時間」成為各家創新藥公司競技的關鍵要素之一。
  • 威高集團:威高藥業公司重點規劃腎科透析製劑系列產品
    摘要:   ——加快產品結構調整展開全國市場布局,創新引領發展。  威高近年來大力加強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體制結構調整,全面提升自主創新水平,促進產品結構調整,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近年來,威高進軍腎科領域,研發生產腎科耗材、腎科透析製劑、腎科治療藥品等產品,力爭做成國內第一品牌。
  • 人民日報海外版:結合化學藥中藥 新藥研發中國創新路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原標題:把化學藥和中藥知識結合起來新藥研發走出中國創新路(醫聲)近年,醫藥創新成為醫療健康領域的熱點話題。從新藥創製納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到新藥獲批量連年增加、速度加快,再到國產創新藥不斷上市,中國的醫藥創新之路在國家政策和資本市場的雙重助力下,越走越順暢。但創新藥研發技術要求高、投入大,有著高風險、高投入、高回報和長周期的特點,如何在此約束下走出中國特色新藥研發之路?如何結合中醫藥體系進行新藥研發?日前,在第十二屆健康中國論壇上,相關人士進行了討論。
  • 「天風醫藥」眾生藥業:中成藥化藥齊發展 創新藥前瞻布局助騰飛
    研發管線多領域布局,流感新藥有望成為25億品種公司注重研發投入,2018年研發總投入達到1.48億元,同比增長18.4%。2019年前三季度研發投入為5580萬元,同比增長9.2%。公司經過多年布局,研發管線已儲備多個高創新性產品,主要聚焦眼科、肝病、呼吸系統疾病和腫瘤四個疾病領域。
  • 聯盟成員博濟醫藥拿下國家隊研發抗腫瘤新藥項目
    「納米」字樣的治療性新藥獲批准臨床。近年來,博濟醫藥持續提升新藥研發全流程「一站式」CRO服務能力,深耕臨床試驗和藥學研究等業務優勢領域,目前在研創新藥臨床試驗項目達20多個,國內外IND申報階段項目達40多個。
  • 解析新藥研發WBS(工作分解結構)
    一類新藥研究從發現苗頭到最後批准投產上市需要經過漫長的過程,有關資料表明國外新藥研發一般需要10-15年時間, 我國也要6-10年的時間。 其次是高投入、高風險。在美國開發一個新藥往往要投入數億美元,國內以往以仿製研發為主,所需費用較少,但也在百萬、千萬級;同時,新藥研發風險大,淘汰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