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藥研發到上市流程,看這一篇文章就夠了

2021-01-11 深圳智通財經
要聞 新藥研發到上市流程,看這一篇文章就夠了

2020年2月1日 10:24:11

智通財經網

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花生餘日記」。

近年來,由於國家政策的支持,生物醫藥產業正在成為發展最活躍的產業,醫藥研發進展可謂日新月異。鑑於藥監局的監管政策在不斷更新,從事醫藥研發的企業和人員越來越多,以及一級、二級市場從事醫藥版塊投資的人員增加,現將新藥研發的基本流程做一個簡單梳理。

【正文】現代藥物的概念,除了傳統意義上的小分子化合物(如阿司匹林,青蒿素),還包括多肽、蛋白質和抗體,(寡)核苷酸,小分子抗體複合物,還有疫苗。

下面以傳統的小分子化合物藥為例,就新藥(主要以1.1類創新藥為例)研發從無到有,到最後上市的基本流程做一個概述。

一、新藥的發現Drug Discovery

1. 藥物作用靶點(target)以及生物標記(biomarker)的選擇與確認

早期人們對藥物作用靶標認識有限,往往只知道有效,但不知如何起效。比如,百年來,人們知道阿司匹林(aspirin)具有解熱、消炎、止痛、抗血栓,甚至抗癌作用。直到1971年,英國人John R. Vane 在《Nature》期刊發文才闡明了Aspirin作用機理為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並於1982榮獲Nobel生理和醫學獎。

現代生物醫學的研究進展,以及人類基因圖譜的建立,讓人類對疾病的機理了解更加準確,為新藥開發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具體的靶標。

2. 先導化合物- lead compound的確定

一旦選定了藥物作用的靶標,藥物化學家(medicinalchemist)首先要找到一個對該靶標有作用的化合物。這個化合物可以來自天然產物(動物、植物、海洋生物);也可以是根據靶標的空間結構,計算機模擬設計、合成的化合物;還可以根據文獻報導或以前其它項目的研究發現。比如,某一類化合物具有作用於該靶標的藥理活性或副反應等等。治療勃起障礙的藥物Viagra就是由其副作用開發而成。

目前中國常用的方法是跟蹤國外研發機構對某一靶標的藥物開發,以他們的化合物作為先導,希望設計出更優秀的化合物。

3. 構效關係的研究與活性化合物的篩選

圍繞先導化合物,設計併合成大量新化合物,通過對所合成化合物活性數據與化合物結構的構效關係分析,進一步有效的指導後續的化合物結構優化和修飾,以期得到活性更好的化合物。

4. 候選藥物-candidate的選定

通過構效關係研究,幾輪優化所有篩選出來的滿足基本生物活性的最優化合物,一般就選作為候選藥物,進入開發。此時,從事新藥發現的藥物化學家工作暫告結束。

臨床前研究(Pre-clinictoxicology studies)

候選藥物確定後,新藥研發就進入開發階段(development)。

二、新藥研發階段-development

藥物開發第一階段的目標就是完成臨床前的毒理學研究,向藥監部門提交「實驗用新藥」(investigational new drug, IND )申請。

新藥開發需要多學科的協作,比如合成工藝(process chemistry),毒理學,藥理學,藥代動力學,製劑,等等各學科的協作,另外,所有專業都需要分析化學的支持。

1. 化學、製造和控制(ChemicalManufacture and Control, CMC)

新藥開發工作的第一步是原料藥合成工藝研發(ProcessR & D),這是一個不斷改進、完善的過程。

第一批提供的原料藥主要用於毒理研究(100—1000g),要求是越快越好,成本不是主要考慮因素。因此,只要藥化路線能夠實現毒理批合成,工藝研發部門就會採用。

但隨著項目的推進,工藝部門會根據需要設計全新合成路線,開發合理生產工藝來滿足從I—III期臨床用藥與商業化的需求;同理,製劑部門首先也會以最簡單的形式給藥,完成毒理研究,然後不斷完成處方工藝研究,開發出商業化的製劑工藝。

2. 藥代動力學(Pharmacokinetics, PK)

了解藥物在動物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洩(ADME),這些數據可以指導臨床研究以何種形式給藥(口服、吸入、針劑),給藥頻率與劑量。

3. 安全性藥理(SafetyPharmacology)

證明該化合物針對特定目標疾病具有生物活性,同時評估藥物對療效以外的作用,比如可能的副作用,尤其是對心血管、呼吸、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

4. 毒理研究(Toxicology)

毒理研究種類較多,包括急性毒性、亞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生殖毒性、致癌性、致突變性等。為了加速新藥能及早驗證是否有療效,尤其是對一些抗癌藥,有些耗時費錢的毒理實驗(如致癌性、生殖毒性)是可容許在臨床試驗階段再進行。

5. 製劑開發

製劑開發是藥物研發的一個重要環節。早期製劑研究並不需要完整的處方開發,所有研究圍繞毒理學研究和一期臨床時方便給藥即可,目的是將候選藥物儘快推向臨床。

隨著項目推進,給藥方式和處方研究就越來越全面。比如,有的藥胃腸吸收很差,就需要開發為注射劑。有的藥對在胃酸裡面會失去活性,就需要開發為腸溶製劑。有的化合物溶解性不好,也可以通過製劑來部分解決這個問題。

前面這些內容都統稱為臨床前研究,是藥物開發的第一階段。臨床前各個實驗的步驟可不是嚴格按照上述這個順序展開,而是一個相互包容、相互協調的關係。比如,原料藥工藝研發部門,完成毒理批樣品合成後,就必須立即開展合成路線的選擇,開發新的合成工藝,提供足夠量的原料藥以滿足製劑部門製劑研究用原料藥和9-12個月後開展I期臨床用藥的需求。

因此,項目推進是否順利,就看各專業間的協調與配合是否密切了。

臨床研究(Clinicalstudies)

當一個化合物通過了臨床前試驗後,需要向藥監部門(C)FDA提交新藥臨床研究申請(IND),以便可以將該化合物應用於人體試驗。

三、新藥的人體試驗階段

新藥臨床研究申請需要提供先前試驗的材料;以及計劃將在什麼地方,由誰以及如何進行臨床試驗的說明;新化合物的結構;給藥方式;動物試驗中發現的所有毒性情況;該化合物的製造生產情況。

所有臨床方案必須經過倫理審評委員會(InstitutionalReview Board,IRB)的審查和通過,每年還必須向FDA和IRB 匯報一次臨床試驗的進程和結果。

在美國,如果在提交申請後30天內FDA沒有駁回申請,那麼該新藥臨床研究申請即被視為有效,可以進行人體試驗。

在中國則需要獲得CFDA正式批准,方可進入臨床。

1、Ⅰ期臨床試驗

在新藥開發過程中,將新藥第一次用於人體以研究新藥的性質的試驗,稱之為Ⅰ期臨床試驗。

這一階段的臨床試驗一般需要徵集20-100名正常和健康的志願者(對腫瘤藥物而言通常為腫瘤病人,但人數更少),在嚴格控制的條件下,給不同劑量(隨著對新藥的安全性了解的增加,給藥的劑量也逐漸提高,並可以多劑量給藥)的藥物試驗於健康志願者,住院以進行24小時的密切監護,仔細監測藥物的血液濃度、排洩性質和任何有益反應或不良作用,以評價藥物在人體內的性質。

同時也要通過這一階段的臨床試驗獲得其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洩以及藥效持續時間的數據和資料;以及藥物最高和最低劑量的信息,以便確定將來在病人身上使用的合適劑量。

可見,Ⅰ期臨床試驗是初步的臨床藥理學及人體安全性評價試驗,目的在於觀測人體對新藥的耐受程度和藥代動力學,為制定給藥方案和安全劑量提供依據。

2、Ⅱ期臨床試驗

為了證實藥品的治療作用的,就必須在真正的病人身上進行臨床研究,即Ⅱ期臨床試驗。Ⅱ期的臨床試驗通常需要徵集100-500名相關病人進行試驗。其主要目的是獲得藥物治療有效性資料。

將試驗新藥給一定數量的病人志願者,評價藥物的藥代動力學和排洩情況。這是因為藥物在患病狀態的人體內的作用方式與健康志願者是不同的,對那些影響腸、胃、肝、和腎的藥物尤其如此。

Ⅱ期臨床試驗一般通過隨機盲法對照試驗(根據具體目的也可以採取其他設計形式),對新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初步評價,並為設計Ⅲ期臨床試驗和確定給藥劑量方案提供依據。

3、Ⅲ期臨床試驗

當一個新藥推進到三期臨床,原料藥和製劑工藝研究也推進到了相應的階段。

三期臨床用藥以商業化生產工藝提供臨床用藥。一般來講,商業化生產的原料藥生產工藝應該考慮以下因素:產品質量,生產安全性,生產成本,環境影響,生產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Ⅲ期的臨床試驗通常需 1000-5000名臨床和住院病人,在醫生的嚴格監控下,進一步獲得該藥物的有效性資料和鑑定副作用,以及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關係。

該階段試驗一般將對試驗藥物和安慰劑(不含活性物質)或已上市藥品的有關參數進行對照和雙盲法試驗(醫生和病人都不知道自己吃的是新藥、老藥或安慰劑),在更大範圍的病人志願者身上,進行擴大的多中心臨床試驗。

最後,根據嚴格統計學數據分析,進一步評價藥物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或安全性),決定新藥是否優於(superior)或不差於(notinferior)市場現有的「老藥」。

Ⅲ期臨床試驗是治療作用的確證階段,也是為藥品註冊申請獲得批准提供依據的關鍵階段,該階段是臨床研究項目的最繁忙和任務最集中的部分,無疑是整個臨床試驗中最重要的一步。三期臨床研究往往持續好幾年。

除了對成年病人研究外,還要特別研究藥物對老年病人,有時還要包括兒童的安全性。一般來講,老年病人和危重病人所要求的劑量要低一些,因為他們的身體不能有效地清除藥物,使得他們對不良反應的耐受性更差,所以應當進行特別的研究來確定劑量。

而兒童人群具有突變敏感性、遲發毒性和不同的藥物代謝動力學性質等特點,因此在決定藥物應用於兒童人群時,權衡療效和藥物不良反應應當是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在國外,兒童參加的臨床試驗一般放在成人試驗的Ⅲ期臨床後才開始。如果一種疾病主要發生在兒童,並且很嚴重又沒有其他治療方法,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允許Ⅰ期臨床試驗真接從兒童開始,即在不存在成人數據參照的情況下,允許從兒童開始藥理評價。中國對此尚無明確規定。

上述任何一步反饋得到的結果不好,都有可能讓一個候選藥物胎死腹中。最悲慘的結果可能是這個項目就直接被取消了。2007年,Merck有四個三期臨床藥物失敗。

能夠通過全部3期臨床評價而上市的新藥越來越少,部分原因是開發出比市場上現有藥物綜合評價更好的新藥越來越難。而一個藥物從源頭研發到3期臨床是一個耗資巨大的過程。公開數據表明,平均下來一個新藥要花費約為10-20億美金。正是因為藥物研發的耗資巨大,大公司花不起那麼多錢同時展開多個項目研究,小公司又沒有那麼多的財力完成藥物研發的全部流程。

現在的藥物研發的一個趨勢是,小公司反而能夠更好的找準市場上的空缺,開發出在臨床前研究階段具有良好表現的候選藥物。這時大公司通過併購小公司或者購買專利(或者使用權),將這個項目買過來繼續開發。如果是購買專利的情況,則會根據這個項目最後能夠進展到哪個階段,完成後相應得再支付給小公司一筆「獎金」,叫做milestone。

四、新藥申請(Newdrug application, NDA)

完成所有三個階段的臨床試驗並分析所有資料及數據,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證明,新藥持有人則可以向藥監部門(C)FDA提交新藥申請。

新藥申請需要提供所有收集到的科學資料。通常一份新藥申請材料可多達100000 頁,甚至更多!按照法規,FDA應在6個月內審評完新藥申請。但是由於大部分申請材料過多,而且有許多不規範,因此往往不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中國藥監局也在努力改進工作,期望縮短審批時間。

五、新藥批准上市

新藥申請一旦獲得藥監部門批准,該新藥即可正式上市銷售,供醫生和病人選擇。但是新藥持有人還必須定期向藥監部門呈交有關資料,包括該藥物的副作用情況和質量管理記錄。對於有些藥物藥監部門還會要求做第四期臨床試驗,以觀測其長期副作用情況。

如果能夠走到這一步,那麼暫時可以說是大功告成了。從最開始的備選化合物走到這一步的藥物寥寥無幾。但是批准上市了並不代表這個藥物就高枕無憂了。因為還有後面一步。

六、IV期臨床研究(藥物上市後監測)

藥物在大範圍人群應用後,需要對其療效和不良反應繼續進行監測。藥監部門要求根據這一階段的監測結果來修訂藥物使用說明書。

這一階段研究還會涉及到的一些內容有,藥物配伍使用的研究,藥物使用禁忌。如果批准上市的藥物在這一階段被發現之前研究中沒有發現的嚴重不良反應,比如顯著增加服藥人群心血管疾病發生率之類的,藥物還會被監管部門強制要求加注警告說明,甚至下架。如Merck的抗關節炎藥物Vioxx 因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於2004 年「主動」撤離市場。

總之,新藥研發是一個高風險,高投入,當然也是高回報的行業。研發周期長,涉及多學科、多專業的密切配合與協調。

(編輯:孟哲)

香港交易所資訊服務有限公司、其控股公司及/或該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屬公司均竭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和可靠度,但不能保證其絕對準確和可靠,且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的責任(不管是否侵權法下的責任或合約責任又或其它責任)

相關焦點

  • 對抗新冠肺炎,新藥研發要面臨哪些挑戰?談一談藥物研發流程與抗...
    在新冠肺炎肆虐的當下,人們都迫切希望新型特效抗2019-nCoV藥物儘快上市,以滿足疾病治療的需求,但任何一個全新藥物的成功研發與上市都要遵循科學嚴謹的流程。   抗病毒治療的策略  2019-nCoV不僅可以損害肺部,對消化、循環、中樞神經系統也具有攻擊性。
  • 新藥研發僅次於美國 日本這33款藥物只在本土上市!
    新藥研發是一個漫長且艱辛的過程,日本作為全球第二大創新藥研發國家,僅次於美國,在1996年至2019年11月,累計批准新藥406個。10年內僅在日本上市的新藥也被日本公司所包攬。
  • 利用AI「發現」新藥 為研發提速
    例如,《自然》雜誌近期提出的一種方法,就能夠評估大型研究論文集中所提及的不同材料及其化學性質之間的關係。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以及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當中,研究人員不再直接查看這些材料的分子數據,而是直接使用無監督學習總結其中的材料學知識,藉此發現與功能需求相匹配的材料選擇。在新藥發現方面,這種新知識就隱藏在視線之下的思路其實非常有趣。
  • 成都先導董事長李進:新藥研發成功率低於10%,平均研發成本15億...
    他表示,如何通過對新技術、新研發流程、新研發模式的探索,使創新藥的(研發)過程變得更快,藥效更好、副作用更少,同時能減少研發成本的支出,是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今年4月份公司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經過八年的努力,我們目前有超過400名員工在公司位於成都的研發基地。我們從2012年到現在一直在關注DNA編碼化合物庫小分子的建設和應用。這個技術最關鍵的指標是有多少分子。
  • 李競:做生物新藥研發的阿里巴巴
    在這期間,李競作為實驗室主任,帶領團隊研究新的腫瘤疾病靶點,同時還參與抗體偶聯藥物技術平臺的運行開發。2010年,隨著項目的增加,諾華急需一名能夠對各個疾病研究領域有所了解,且懂得生物藥研發流程,對內外部資源了解且有說服力、影響力的人,來統領協調整個集團大分子生物藥的研發工作。
  • 首個全球研發中國首發1.1類新藥國內獲批上市
    作者:小藥丸近日,琺博進(中國)醫藥的羅沙司他膠囊在國內的上市申請已經審評完畢,預計獲準上市。作為腎性貧血(CKD)治療的口服創新藥物,羅沙司他膠囊是首個全球研發中國首發的1.1類新藥,將為中國的腎性貧血患者提供更便捷、更安全的治療選擇。
  • 我國抗艾藥物實現零的突破 首個自主研發抗愛滋病新藥獲批上市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長期以來,我國愛滋病治療藥物都是舶來品,沒有自主研發的抗愛滋病新藥,但臨床對抗愛滋病新藥的需求卻日益增長。昨天(13日),記者從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了解到,我國自主研發的抗愛滋病新藥——艾博韋泰長效注射劑獲批准上市。這是我國首個抗愛滋病長效融合抑制劑,並擁有全球原創智慧財產權,該藥的上市表明我國抗艾藥物實現了零的突破。那麼,這將給愛滋病毒感染者的治療帶來哪些改變?愛滋病是公共衛生領域的重大傳染病。
  • 首藥控股擬赴科創板上市:同時研發腫瘤與糖尿病新藥 兩款抗癌藥...
    > 《科創板日報》(上海,記者 朱潔琰)訊,11月30日,首藥控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首藥控股」)披露的輔導信息顯示,公司將前往科創板上市公司官網顯示,首藥控股於2016年4月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註冊成立,是一家研發、生產腫瘤和糖尿病一類新藥的企業。目前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20項,取得授權36項,獲得國家一類新藥臨床批件16個。具體來看,首藥控股研發進展最快的兩款藥物為CT-707和CT-1139,目前都已進入三期臨床試驗。
  • 我們如何用AI來研發新藥?
    我們如何才能提升新藥研發的效率?也許人工智慧可以?傳統的新藥研發過程是怎樣的?它有兩個特點:第一,周期特別長;第二,體系非常複雜。一個藥物的發現,首先需要在生物學上確定可能產生疾病的原因,然後到各種可能的分子當中去尋找,找到合適的藥物,最後在醫學上臨床測試。
  • 一周大事兒|我國首個自主研發抗愛滋病新藥獲批上市
    人社部公布第一批拖欠農民工工資「黑名單」;  三大電信運營商亮出5G商用時間表;  我國首個自主研發抗愛滋病新藥獲批上市讓我們一起來看《一周大事兒》。>>>  【醫藥前沿】我國首個自主研發抗愛滋病新藥獲批上市  13日,我國自主研發的抗愛滋病新藥——艾博韋泰長效注射劑獲批准上市。
  • 悅刻「幻影」上市,十項性能升級,看這一篇就夠了
    這也是繼今年1月發布悅刻無限之後,RELX悅刻再有新產品問世。 悅刻幻影機身上獨有的4格刻度電量燈設計,隨時顯示剩餘電量和充電進度,以緩解用戶的電量未知焦慮。同時在充電速度、電池容量、防漏油技術、材料工藝等方面均實現技術突破。據了解,作為RELX悅刻研發創新的又一裡程碑,悅刻幻影已布局包括迷宮氣道在內的多項專利申請。
  • 2020 年,這 15 個重磅新藥將在中國上市
    2020 年又有哪些新藥將在中國獲批上市?>靶向 BLyS 和 APRIL 的雙靶向生物新藥,用於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 KW-136 膠囊與美國目前上市的達卡他韋均為 NS5A 複製複合子抑制劑。目前兩種藥物聯用是治療慢性C型肝炎的首選治療之一,無需添加幹擾素及利巴韋林,給患者減輕藥物副作用帶來的痛苦,並且是國內首家全基因型方案,上市後無需檢測基因型,降低病人的經濟負擔簡化診治流程。
  • 石藥研發投入增長93.8%排第六!2款1類小分子新藥即將上市
    作者:菜菜繼續2018年研發投入TOP10藥企分析系列,今天筆者分析的對象是老三強之一的石藥集團,下面我們來看一下石藥的研發管線以及未來3年即將上市的重磅產品。其中,新靶點小分子新藥40個,大分子生物藥30個,其餘產品(化藥3類或4類藥品)55個。2款1類小分子新藥即將上市目前,石藥有2款小分子新藥處於即將上市階段,分別是左旋氨氯地平(商品名:玄寧)和PI3K抑制劑Duvelisib(商品名:Copiktra)。
  • 綠谷製藥「九期一」上市引爭議 研發領頭人涉嫌學術造假
    這款被稱為「填補了過去17年阿爾茨海默症治療領域無新藥上市的空白」的國產新藥,由上海綠谷製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綠谷製藥」)、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聯合研發,宣稱藥物能夠明顯改善輕、中度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  但這項無數人翹首以待的重大醫藥突破,卻引來了不小爭議。  後續投資30億美元從何而來?
  • 《新藥的故事》新藥研發的背後隱藏著不少耐人尋味的故事
    所以接下來我會分兩部分和大家講講《新藥的故事》看看新藥研發它背後隱藏的故事。 第1,我們看 新藥它是如何產生的? 第2,就是如何平衡公眾與製藥企業之間的利益關係? 好,我們先看第一部分,在很多情況下 新的藥物是如何誕生的?
  • 科學網—新藥研發模式亟須轉變
    新藥研發模式亟須轉變
  • 從製劑創新與新藥研發關係,看國內投資布局策略
    製劑在製藥產業鏈上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不僅能支持新藥研發,也能夠幫助新藥實現最終的產業化。當前製藥領域中的製劑創新,多為追求專利保護和臨床優勢的2類或3類新藥開發。製劑創新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就目前國內醫藥產業而言,基本還是停留在前景好與現狀差的矛盾層面,而這也正好映射了製劑創新領域所潛伏著的投資機會。本文將主要對該領域進行市場現狀上的初步分析,以此淺析其投資價值。
  • 解析新藥研發WBS(工作分解結構)
    一類新藥研究從發現苗頭到最後批准投產上市需要經過漫長的過程,有關資料表明國外新藥研發一般需要10-15年時間, 我國也要6-10年的時間。 其次是高投入、高風險。在美國開發一個新藥往往要投入數億美元,國內以往以仿製研發為主,所需費用較少,但也在百萬、千萬級;同時,新藥研發風險大,淘汰率高。
  • 從腸道到大腦:一文讀懂抗老年痴呆新藥「九期一」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有條件批准」了一款用於治療輕度至中度阿爾茨海默病的新藥——甘露特鈉膠囊,商品名「九期一」。這款新藥「填補了這一領域17年無新藥上市的空白」,是「中國原創、國際首個靶向腦-腸軸的阿爾茨海默病治療新藥」。
  • MBA英語答題看這一篇就夠了!
    原標題:MBA英語答題看這一篇就夠了!  目前,MBA聯考已進入了最後的衝刺複習階段,每個科目都要在全面回顧的基礎上,及時調整,查漏補缺,提升學習效率。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便是掌握一些考試時能夠運用的答題技巧和策略,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備考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