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關村示範區企業北京盛諾基醫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由公司自主研發的天然來源的小分子免疫調節創新藥物阿可拉定對比華蟾素一線治療晚期肝細胞癌患者的有效性與安全性的前瞻性、隨機對照、雙盲雙模擬、全國多中心的註冊III期臨床試驗,在2020年12月30日期中分析時,由獨立數據監查委員會(IDMC) 判定晚期患者富集人群達到了預設的主要研究終點,試驗獲得成功。
這意味著國際上首次在肝細胞癌治療中使用複合生物標誌物富集有效人群的精準治療研究獲得成功,具有重大創新性。這項突破使部分不適合現有標準治療的晚期肝細胞癌患者將有新的用藥選擇。
肝細胞癌在我國系高發常見的惡性腫瘤。據統計,我國每年新發病例約46.6萬, 而病死人數高達42.2萬,均超過全球的一半以上,嚴重地威脅人民生命和健康。
中國原發性肝癌登記調查研究(CLCS)表明,我國的肝細胞癌與歐美國家的在多方面明顯不同,具有高度的異質性,大多數與B型肝炎病毒感染密切相關,而且初診時常常已經達到中晚期,失去了外科手術的機會,治療棘手,預後惡劣,生存期短。其主要原因為患者的病情複雜,往往存在有基礎肝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肝功能障礙及相關併發症)和免疫功能異常等狀況。
近些年來,研發上市的分子靶向藥物、 系統化療藥物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改善了部分晚期肝細胞癌患者的生存,但是仍有相當一部分的患者由於體質、肝功能及病情較晩較重等多種原因,不適合釆用現有的靶向治療、系統化療及免疫治療,缺乏標準的一線治療方案和藥物,存在著巨大的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
正是針對中國晚期肝細胞患者的異質性、多與B肝病毒相關、基礎疾病複雜而嚴重以及體質較差等臨床特徵,在完成了 l、IIa/IIb 期臨床試驗的基礎上,經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由國際著名腫瘤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孫燕院士和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八一醫院秦叔逵教授共同牽頭,組織全國 28家研究中心,聯合開展了阿可拉定對比中藥製劑華蟾素的III期臨床試驗。
試驗採用了複合生物標誌物適應性富集設計,目前已經入組晚期肝細胞癌共283例。至預定的本次期中分析時間節點,經過統計分析,IDMC判定該研究富集人群的主要療效終點總生存期(OS)達到了預設的優效界值, 即與對照組相比,阿可拉定具有顯著的生存優勢,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按照計劃,該研究仍在繼續隨訪、觀察之中。北京盛諾基公司擬於近期向NMPA報告和溝通產品上市相關事宜。
盛諾基從2006年開始研發阿可拉定,在10多年的時間裡阿可拉定新藥基礎和臨床開發相關研發課題、以及生產工藝和產能的開發項目,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部「十一五」、 「十二五」、「十三五」多項「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的支持,國家發改委抗癌原料藥重點專項的支持,中關村管委會和北京市科委的多項重大項目支持。阿可拉定作為原創一類新藥的研發進程和成果,體現了國家對於新藥創新的大力支持。
什麼是阿可拉定?
阿可拉定(Icaritin)是北京盛諾基醫藥公司從傳統中藥(天然藥用植物)淫羊藿中提取、分離和純化獲得的小分子活性藥物單體,作為現代中藥1類新藥開發。阿可拉定具有抗炎症、直接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和抗腫瘤免疫調節生物學活性, 前期在晚期肝細胞癌的Ⅰ/Ⅱ期臨床試驗中初步驗證了安全性和有效性,正在進行治療晚期肝癌的註冊III期臨床試驗。
近來,北京盛諾基醫藥公司與有關醫療科研單位合作,應用生物化學方法結合分子靶標高通量篩選技術,發現阿可拉定可以直接作用於NF-KB信號通路中的IKKα、IKKβ, 幹預IKK激酶複合物的生成,抑制NF-KB從細胞質向細胞核遷移,從而下調免疫檢查點配體分子PD-L1的表達。該研究發現為進一步研究阿可拉定的抗炎、抗腫瘤作用機制和聯合用藥提供了重要的分子生物學依據,有望為發揮阿可拉定獨特的免疫調節和聯合治療惡性腫瘤的臨床研究提供更多的創新思路及選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