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葉片質外體途徑的鹼化促進ABA合成酶Vp14的轉錄和氣孔關閉

2021-02-08 植物生物學

 提示歡迎點擊上方「植物生物學」↑關注我們!

 

氯化鈉引起的鹽脅迫會造成植物葉片質外體途徑的瞬時鹼化,這種pH的瞬時變化會改變氣孔狀態,導致氣孔關閉。然而這種變化是由於pH的單獨變化引起的還是pH與其他氯離子成分一起協同作用改變的,目前還不是很清楚。近日,德國柏林洪堡大學Christoph-Martin Geilfus等人在Journal ofExperimental Botany在線發表了題為「Leaf apoplastic alkalisationpromotes transcription of the ABA synthesising enzyme Vp14 and stomatal closurein Zea mays L」的文章,揭示了質外體中pH值的改變能夠增加ABA合成途徑中Vp14基因的表達上調,促進了ABA的合成,進而調控氣孔開閉的分子新機制。

作者通過設置各種不同的實驗對照,以pH6.5的MES+OG和pH6.5的MOPSO+OG作為實驗處理,以OG和pH4.7的MES+OG作為實驗對照,檢測發現,質外體鹼化處理後,玉米葉片中的Vp14 mRNA的積累量上升,ABA的含量也相對增加,進而造成了葉片氣孔的關閉。該實驗證明玉米葉片中ABA含量的上升和氣孔的開閉受到了質外體pH值的嚴格調控,而且這種調控只需要單獨pH的改變就能達到,而不需要其他氯離子化合物的參與。

文章連結:

https://doi.org/10.1093/jxb/eraa589



相關焦點

  • 此外來自根系統的信使也可能影響氣孔對水分脅迫的反應
    貯藏的ABA從葉肉細胞葉綠體重新分配到質外體引起氣孔的關閉,在氣孔關閉後ABA的合成增加以及促進或者延長貯存ABA的最初關閉效應。ABA重新分配的過程取決於葉片內的pH梯度、ABA分子的弱酸性性質以及細胞膜的滲透性質。在非脅迫的光合葉片中,葉綠體基質的pH通常比細胞質高。這種pH差異導致ABA在葉綠體中大量積累。
  • 武漢植物園在植物葉片質外體pH調節和應對細菌侵染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質外體是植物感受和適應環境生物和非生物脅迫的前沿區域。
  • 構建葉片轉錄調控網 讓玉米基因編輯不再「大海撈針」
    山東農業大學農學院李平華教授與香港中文大學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鍾思林教授、美國康奈爾大學基因組多樣性研究所合作,利用高通量研究玉米轉錄因子調控位點技術
  • 玉米SWEET蔗糖轉運蛋白旁系同源基因在韌皮部裝載中的作用
    ZmSUT1對於玉米的碳分配至關重要,但其對質外體韌皮部裝載以及易位途徑所導致的蔗糖損失回收的貢獻還不清楚。因此,研究者檢測了玉米中SWEETs對韌皮部裝載的重要性。   研究者們確認了三個基於葉片表達的SWEET蔗糖轉運蛋白,它們在質外體韌皮部裝載中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ZmSWEET13旁系同源體(a,b,c)是葉脈管系統表達量最高的基因之一。
  • 《Science》文章導讀:研究者在擬南芥葉片氣孔保衛細胞中引入了離子通道,氣孔可更快的打開和關閉,提高了碳同化和水分利用效率
    研究者使用光遺傳學技術,在擬南芥葉片氣孔細胞中引入了藍光響應離子通道,在光照強度波動的條件下,氣孔可更快的打開和關閉,從而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促進了植株生長。通過離子流進出,葉片保衛細胞實現自身的膨脹和收縮,控制氣孔的開放和關閉。當植物感測到光線時,信號會發送給葉片衛細胞以增加其離子含量,引發衛細胞吸水膨脹,植物葉片氣孔開放。
  • 文獻閱讀分享(複試專業英語向)|植物非生物脅迫信號轉導及應答11-2(ABA Signaling-2)
    bZIP家族轉錄因子如ABI5和ABFs(ABA 響應元件結合因子)能被SnRK2s磷酸化。Much of the ABA signaling occurs at the plasma membrane.
  • 植物是如何通過根系和葉片吸收養分?根系如何吸收養分的
    2、離子進入根部內部通過質外體途徑進入根部內部,質外體是指植物體內由細胞壁、細胞間隙、導管等所構成的允許礦物質、水分和氣體自由擴散的非細胞質開放性連續體系。離子經質外體運送至內皮層時,由於有凱氏帶的存在,離子(和水分)最終必須經共質體途徑才能到達根部內部或導管。
  • 有許多證據表明,ABA在保衛細胞的溶質喪失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⑤葉片表面的角質層和蠟質較厚。3.植物對乾旱的生理適應植物對乾旱的生理適應,主要有氣孔調節(stomatol adjustment)和滲透調節(osmotic adjustment)。是指植物適應缺水的環境,通過氣孔的開關,控制蒸騰作用速率,以減少水分喪失而抵抗乾旱。
  • 高中生物實驗:證明氣孔具有開啟和關閉的功能
    植物葉片表皮上分布著大量的氣孔。當組成氣孔的細胞(保衛細胞)吸水後,會膨脹變形,氣孔開啟;反之細胞失水收縮,氣孔關閉。請根據所給的實驗材料和用具,設計一個實驗,證明氣孔具有開啟和關閉的功能。要求寫出實驗步驟、預測實驗結果並做出解釋。
  • 一個轉錄因子導致玉米S型細胞質雄性不育的分子機制被揭示
    報導了一個核編碼的轉錄因子ZmDREB1.7調控玉米S型細胞質雄性不育基因orf355表達並導致不育的分子機制。在玉米S型細胞質雄性不育(CMS-S)材料中,一段長度為1.6-kb的線粒體基因組轉錄本被認為和花粉粒敗育直接相關。通過遺傳學分析,本研究證實了其中的open reading frame 355(orf355)是CMS-S的不育基因。
  • 中國農大王毅研究組揭示K+通道蛋白通過調節保衛細胞內向K+電流參與玉米葉片氣孔運動
    新媒體管家       近日,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植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毅研究組揭示K+通道蛋白KZM2通過調節保衛細胞內向K+電流參與玉米葉片氣孔運動       氣孔是植物葉片水和氣體交換的主要通道,在植物蒸騰和光合作用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氣孔運動主要由保衛細胞中的離子通道和轉運蛋白調控。在擬南芥中,內向Shaker K+通道,如KAT1和KAT2,與氣孔開放有關。然而,關於玉米保衛細胞內向K+通道的表徵卻較為有限。
  • 植物葉片的氣孔如何開閉自如?
    植物通過氣孔進行氣體交換:每吸收一個二氧化碳分子,就有100個水分子逸出。植物通過精密的傳感器網絡,在乾燥和飢餓之間實現平衡。當光線充足時,植物會打開葉片上的氣孔,吸收二氧化碳(CO2,2為下標),然後通過光合作用將其轉化為碳水化合物。
  • 示植物能量感受器SnRK1促進氣孔發育的分子機理被發現
    Nature Comm | 山東大學白明義課題組揭示植物能量感受器SnRK1促進氣孔發育的分子機理責編 | 奕梵植物SnRK1 [sucrose non-fermenting-1 (SNF1)-related
  • 新聞速遞 | 環境研究院應光國教授團隊發現植物根系通過質外體和共質體途徑吸收全氟化合物
    全氟化合物(PFASs)是一類人為合成的表面活性劑,廣泛應用於工業和商業領域。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因在環境中濃度高檢出率高是PFASs中最具代表性的兩種物質。由於PFASs的廣泛檢出、環境持久性、高生物累積性和潛在毒性,引起了科學界和公眾的極大關注。植物修復,尤其植物根系吸收和向上傳輸,能有效去除水環境中的PFASs。
  • 定量磷酸化蛋白質組學 nature新發,擬南芥植物氣孔免疫調節機制
    前言感知生物和非生物脅迫通常會導致植物氣孔關閉。不同的環境刺激誘導胞漿中鈣離子濃度迅速增加,從而激活信號傳導反應。葉氣孔由兩個保衛細胞組成,介導水和氣體交換並表現出對刺激的動態鈣離子響應。氣孔為植物病原體提供了天然的入口點,因此必須嚴格控制其氣孔關閉,以確保最佳的光合作用,同時適當限制蒸發和病原體的進入。
  • NMT歷史上的今天丨Mol Plant 胞外ATP通過異源G蛋白和ROS促進氣孔開放
    主題:胞外ATP通過異源G蛋白和ROS促進氣孔開放標題:Extracellular ATP promotes stomatal opening of Arabidopsis thaliana through heterotrimeric G protein a subunit and reactive oxygen speciesIn recent
  • PNAS | 棉酚生物合成途徑的表徵
    該文章研究了棉酚的生物合成途徑。本文通過轉錄組分析與VIGS分析,確定了棉酚合成的四種酶及其可能的底物。這四種具有功能特性的酶是(+)-δ-cadinene合成酶和參與7-羥基-(+)-δ-cadinene生成的P450,將法尼醯二磷酸(FPP)轉化為半棉酚,還有兩個酶涉及芳構化。
  •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河北農業大學在大白菜葉片吸收PM...
    【歡迎您關注--農業環境科學】河北農業大學研究團隊對大氣沉降PM2.5-Pb對白菜葉片氣孔Pb積累的貢獻進行了研究,相關成果在線發表於國際著名學術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農作物可從土壤、水和大氣中吸收並富集鉛,其中大氣顆粒物沉降是農產品鉛的主要來源之一。含鉛顆粒物沉降於植物葉片上,可能通過葉片的外質連絲、氣孔和表皮毛捕獲細小顆粒而進入葉片內,這對露天種植的具有較大表面積的葉菜類蔬菜而言無疑是增大了可食部位遭受鉛汙染的風險,進而通過食物鏈影響人體健康。河北農業大學研究團隊通過前期研究顯示206個白菜株系葉片鉛含量超標率>50%,且主要源於大氣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