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揭示胞嘧啶甲基化調節人轉錄因子的DNA結合特異性機制

2020-12-01 生物谷

2017年5月6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典卡羅琳斯卡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繪製出人細胞中的不同DNA結合蛋白如何對DNA分子的某些生化修飾作出反應。他們報導一些主調節蛋白能夠激活基因組中在正常情形下因表觀遺傳變化而沒有活性的區域。他們的發現有助更好地理解基因調節、胚胎發育和導致癌症等疾病的過程。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7年5月5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Impact of cytosine methylation on DNA binding specificities of human transcription factors」。

DNA分子以由四種鹼基組成的核苷酸序列的形式攜帶著遺傳信息。這四種鹼基是腺嘌呤(A)、胞嘧啶(C)、鳥嘌呤(G)和胸腺嘧啶(T),能夠被認為基因組語言中的字母。較短的核苷酸序列形成確定體內的蛋白在何時和何處產生的DNA片段。

人體中幾乎所有的細胞以非常相同的順序含有相同的DNA序列。然而,不同的基因在不同的細胞類型中具有不同的活性,這允許這些細胞發揮著特定的功能。這種基因調節的關鍵在於特定的DNA結合蛋白,即結合到DNA序列上激活或抑制基因活性的轉錄因子。

DNA字母C存在兩種形式:胞嘧啶(C)和甲基胞嘧啶(Ç),它們能夠被認為是同一種字母(或者說鹼基),差別在於前者沒有重音符號,而後者具有重音符號,即Ç。DNA鹼基甲基化是一種表觀遺傳修飾,即基因組中存在的一種生化變化,但這種變化不會改變DNA序列。字母C的這兩種形式並不對基因表達的蛋白產生影響,但是它們能夠對在何時和何處表達這些蛋白產生重大的影響。之前的研究已證實字母C發生甲基化的基因組區域經常是沒有活性的,而且很多轉錄因子不能夠結合到這種含有甲基化的Ç的序列上。

通過分析上百種不同的人轉錄因子,這些研究人員如今發現某些轉錄因子實際上偏好這種甲基化的Ç。它們其中就包括在胚胎發育中起著重要作用的轉錄因子,以及在前列腺癌和結直腸癌產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的轉錄因子。

論文通信作者、卡羅琳斯卡研究所醫學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系研究員Jussi Taipale教授說,「這些結果提示著這些『主』調節因子能夠激活基因組中在正常情形下沒有活性的區域,從而導致發育期間器官形成或者促進細胞中導致癌症等疾病的病理變化。」

這些結果為破解控制基因表達的遺傳密碼鋪平道路,並且將對理解發育和疾病產生廣泛的影響。對與疾病相關的基因組信息正以指數級增加的速率在獲得。

Taipale教授說,「這項研究鑑定出DNA結構受到的這種表觀遺傳修飾如何影響轉錄因子的結合,這會增加我們對細胞中基因如何受到調節的理解,並且它進一步有助我們破譯寫到DNA中的語法。」(生物谷 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個人轉發,網站轉載請註明來源「生物谷」,商業授權請聯繫我們 。更多資訊請下載 生物谷 app.原始出處:Yimeng Yin, Ekaterina Morgunova, Arttu Jolma et al. Impact of cytosine methylation on DNA binding specificities of human transcription factors. Science, 05 May 2017,356(6337), doi:10.1126/science.aaj2239Timothy R. Hughes, Samuel A. Lambert. Transcription factors read epigenetics. Science, 05 May 2017,356(6337):489-490, doi:10.1126/science.aan2927

相關焦點

  • Science:重大進展!揭示DNA甲基化增強基因轉錄機制
    2018年12月13日/生物谷BIOON/---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為DNA化學修飾的一種形式,能夠在不改變DNA序列的前提下,改變遺傳表現。所謂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化轉移酶的作用下,在基因組CpG二核苷酸的胞嘧啶5'碳位共價鍵結合一個甲基基團。
  • 楊黃恬組揭示TRF3特異性調節人胚胎幹細胞向中內胚層命運作用機制
    該研究報告了轉錄因子(TATA-box-binding protein-related factor 3,TRF3)在人胚胎幹細胞(hESCs)向中內胚層分化過程中的作用和機制,研究發現進一步加深了對人中內胚層發育機制的了解,對理解人中內胚層發育調節網絡有重要意義。
  • DNA甲基化
    表觀遺傳的機制主要包括DNA共價修飾、蛋白質共價修飾、染色質重塑以及非編碼RNA調控四個方面。在DNA共價修飾中,最主要的就是DNA甲基化。在DNA鹼基上增加甲基基團的化學修飾稱為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DNA甲基化在除酵母以外的所有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多發生於胞嘧啶的第5位碳原子上,形成5′-甲基胞嘧啶(5mC)。在哺乳動物中,5mC大多發生於CpG二核苷酸中,而CpG常常在基因5′-端的調控區成簇串聯排列,構成CpG島,大小為300〜3 000 bp。
  • Molecular Cell:科學家發現羥甲基化DNA的特異識別機制
    2014年5月8日,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許瑞明研究組、朱冰研究組和華東師範大學翁傑敏研究組合作在Molecular Cell雜誌發表了題目為"Structural basis for hydroxymethylcytosine recognition by the SRA domain of UHRF2"的研究成果,該研究報導了5-羥甲基化胞嘧啶
  • 朱冰課題組揭示DNA甲基化維持的動態過程和調控等機制
    DNA甲基化作為一種重要的表觀修飾,在調控基因的時空特異性表達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參與了X染色體失活、基因組印記和重複序列抑制等諸多生命過程。哺乳動物細胞的DNA甲基化主要發生在CpG二核苷酸對的C(胞嘧啶)上,並在有絲分裂過程中得以相對穩定的維持,這對細胞保持譜系特性有著重要的意義。
  • 基因甲基化是什麼意思?甲基化與癌症的關係解讀
    基因甲基化是表觀遺傳的最主要形式。DNA甲基化途徑是:DNA甲基轉移酶家族(Dnmts)催化一個甲基基團從s -腺苷蛋氨酸(SAM)轉移到胞嘧啶殘基的第五個碳上,形成5-甲基胞嘧啶(5mC)。甲基化轉移酶 Dnmt3a和Dnmt3b是從頭合成的Dnmts,並將甲基轉移到裸露DNA上。
  • 生物物理所揭示DNA甲基化維持的動態過程和調控等機制
    哺乳動物細胞的DNA甲基化主要發生在CpG二核苷酸對的C(胞嘧啶)上,並在有絲分裂過程中得以相對穩定的維持,這對細胞保持譜系特性有著重要的意義。然而,由於方法和技術的限制,DNA甲基化維持的效率、動態過程及其相關調控因素研究得並不清楚。這項工作首先建立了研究DNA甲基化動態維持過程的新方法Hammer-seq。
  • 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等發現基礎轉錄因子可以特異調控脂類代謝
    前人的研究在不同模式系統中發現了許多影響脂類儲存和脂滴動態變化的分子機制,但是人們對脂類儲存和脂滴動態調控的了解仍然不夠透徹。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黃勳研究組前期的工作發現磷脂酸PA,脂滴表面PAT家族蛋白與脂酶互作調節脂滴大小(PLoS Genetics 2011,J Cell Science 2012),胞嘧啶二脂醯甘油合成酶(Cds)協調細胞的脂類儲存與生長(PLoS Genetics 2014),以及細胞內的鈣穩態調節脂類儲存(Cell Metabolism 2014)。
  • 生物物理所揭示DNA甲基化維持的動態過程和調控機制及其對衰老和...
    哺乳動物細胞的DNA甲基化主要發生在CpG二核苷酸對的C(胞嘧啶)上,並在有絲分裂過程中得以相對穩定的維持,這對細胞保持譜系特性有重要意義。由於方法和技術的限制,關於DNA甲基化維持的效率、動態過程及其相關調控因素的研究尚不充分。  該工作建立了研究DNA甲基化動態維持過程的新方法Hammer-seq。
  • 上海生科院揭示胸腺嘧啶水解酶底物特異性的分子基礎和催化機制
    DNA胞嘧啶的甲基化是一種重要的表觀遺傳修飾,在很多生物學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屬於雙加氧酶家族的TET蛋白參與了DNA的主動去甲基化過程。雖然TET蛋白與包含5mC修飾鹼基的DNA複合物的晶體結構已經被報導,但TET蛋白識別和區分胞嘧啶C5位不同修飾基團以及催化5mC發生連續氧化反應的分子機制仍不清楚。因此,研究T7H的底物特異性識別和催化機制可以增進對TET蛋白結構和功能的理解。
  • 細菌ClassIII轉錄因子CueR轉錄激活的分子機制被揭示
    該論文主要研究了細菌Class III轉錄因子CueR轉錄激活的分子機制。在隨後的幾十年中,科學家們利用化學交聯、DNA足跡、遺傳突變等方法嘗試了解轉錄因子調控基因轉錄的具體機制,大家發現轉錄因子在啟動子DNA的結合位置直接決定了其對於下遊基因的影響,一般來講,轉錄因子結合在核心啟動子區域(-35區和-10區)上遊發揮轉錄激活功能,轉錄因子結合在核心啟動子區域或者基因內部則抑制轉錄。
  • Oncogene:研究闡明Hippo通路關鍵轉錄因子TEAD4特異性結合DNA機制
    該研究在原子水平上闡明了Hippo信號通路下遊關鍵轉錄因子TEAD4特異性識別結合DNA的機制。助理研究員史竹兵和碩士研究生何峰是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Hippo信號通路在生物個體發育特別是組織器官大小調控過程中具有關鍵功能,同時在腫瘤發生及免疫應答過程中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 生化與細胞所揭示尿嘧啶脫羧酶的催化機制
    在哺乳動物的表觀遺傳調控中,TET蛋白參與了DNA的主動去甲基化過程,該蛋白催化產生的5-羧基胞嘧啶可能通過兩種途徑被轉變為胞嘧啶,其中一種途徑就是通過潛在的DNA脫羧酶直接催化5-羧基胞嘧啶發生脫羧反應。由於胞嘧啶和尿嘧啶的化學結構和性質比較相似,因此,潛在的DNA脫羧酶可能與真菌中尿嘧啶脫羧酶IDCase在結構和催化機制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 CCS Chemistry | DNA去甲基化新通路:5-羧基胞嘧啶直接脫羧基
    武漢大學袁必鋒-馮鈺錡課題組通過設計合成含有5-羧基胞嘧啶(5caC)的DNA,結合穩定同位素標記和質譜分析技術,發現DNA中的5caC 可以通過碳碳鍵的斷裂直接脫羧基生成胞嘧啶,從而構成DNA中5-甲基胞嘧啶(5mC)去甲基化的新通路。
  • 胃癌中微小 RNA 與 DNA 甲基化調控的關係
    降解或阻遏其翻譯,從而在轉錄後水平沉默基因的表達,並通過細胞內複雜的調控網絡對細胞發育、分化、增殖與凋亡等過程進行精確調節。 在多數基因的5'端非翻譯區和第1外顯子區域常會出現高頻度的二核苷酸胞嘧啶(CpG)對,這些二核苷酸可以通過調節它們的甲基化狀態來控制基因的表達
  • 我科學家證明免疫調節的「精準閉環」
    我科學家證明免疫調節的「精準閉環」   24日,《自然》雜誌在線刊登醫學免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曹雪濤院士團隊的論文,報導了DNA修飾酶Tet2分子促進機體增加天然免疫細胞數量和功能的新機制,這一機制通過調控RNA修飾完成其功能。
  • ...性癌症染色質可接近性圖譜揭示DNA-蛋白結合與癌症發生存在著關聯
    通過轉錄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 TF)作用於分散在非編碼基因組中的發揮著長程影響的DNA調節元件,基因在適當的細胞類型和細胞狀態中打開和關閉。癌症基因組圖譜(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是一個全球聯盟,旨在加速對癌症分子基礎的理解。TCGA系統性地收集了來自原發性人類癌症組織的DNA突變、甲基化、RNA表達和其他的綜合數據集。
  • Science:重大進展!人類原發性癌症染色質可接近性圖譜揭示DNA-蛋白...
    通過轉錄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 TF)作用於分散在非編碼基因組中的發揮著長程影響的DNA調節元件,基因在適當的細胞類型和細胞狀態中打開和關閉。癌症基因組圖譜(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是一個全球聯盟,旨在加速對癌症分子基礎的理解。TCGA系統性地收集了來自原發性人類癌症組織的DNA突變、甲基化、RNA表達和其他的綜合數據集。
  • 研究揭示細菌ECFσ因子介導的轉錄起始分子機制
    該文主要研究了細菌ECF σ因子的結構、ECF σ因子特異性識別啟動子DNA序列,以及ECFσ因子起始轉錄的分子機制,重點探討了ECF σ因子的σ2/σ4 linker區域的結構與功能。而Extra-CytoplasmicFunction (ECF) σ因子主要負責響應環境以及胞內信號,開啟特異的基因表達程序。  研究中,作者解析了細菌兩個ECF σ因子與RNAP的轉錄起始複合物,包括大腸桿菌σE(EcσE-RPo)和結核分枝桿菌的σH/E(MtbσH/E-R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