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O J.:中科院兩位教授文章解析組蛋白修飾

2020-12-05 生物谷

    來自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分子和發育生物學重點實驗室(  Key  Laboratory  of  Molecular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光合作用與環境分子生理學重點實驗室(Key  Laboratory  of  Photosynthesis  and  Environmental  Molecular  Physiology),以及國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擬南芥Shk1結合蛋白1(Shk1  binding  protein  1,SKB1)可以催化組蛋白H4R3對稱去甲基化(H4R3  symmetric  dimethylation,H4R3sme2),從而加深了對植物中組蛋白精氨酸甲基化功能的理解。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EMBO》雜誌上(影響因子:10.053)。

    這一文章的通訊作者之一是來自分子和發育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的鮑時來博士,其早年畢業於安徽農學院,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赴美進行博士後工作;另一位通訊作者是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科學院光合作用與環境分子生理學重點實驗室主任種康教授。 

     植物的一生可以分為兩大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從種子的發育開始,生長為成熟的植物體;第二個階段則是植物體的性器官發育成熟,進入開花和種子成熟期。從細胞學的角度看,這兩個階段具有本質的不同,其中植物開花是一個關鍵的發育轉變階段,代表了植物從生長階段轉向了生殖階段,而這個階段是受到許多天然的和環境的影響。

    遺傳學研究表明染色質修飾會影響春化作用相關基因(FLOWERING  LOCUS  C,FLC)——一種能調控植物開花時間的MADS-box轉錄因子的基因的表達,而且H3K9和H3K27組蛋白去乙醯化和甲基化也與FLC的抑制相關,相反H3K4與H3K36的甲基化能激活FLC的表達,但是有關植物組蛋白精氨酸甲基化目前仍然知道的較少。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發現擬南芥SKB1可以催化組蛋白H4R3sme2,SKB1受損會導致FLC正調控,以及晚花(late  flowering),而這種晚花可以通過促熟法(vernalization)和赤黴素逆轉。除此之外,研究人員也發現一種skb1-1flc-3雙突變會抑制晚花表型,這說明SKB1可以通過抑制FLC轉錄來促開花。因此研究人員提出SKB1介導的H4R3sme2是一種對於FLC表達抑制,以及開花時間調控的新穎的組蛋白標記。

原始出處:

SKB1-mediated symmetric dimethylation of histone H4R3 controls flowering time in Arabidopsis

Xin Wang, Ya Zhang, Qibin Ma, Zhaoliang Zhang, Yongbiao Xue, Shilai Bao, Kang Chong

SUMMARY: Plant flowering is a crucial developmental transition from the vegetative to reproductive phase and is properly timed by a number of intrinsic and environmental

CONTEXT: ...histone arginine is a covalent modification that results in monomethylarginines, 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s or 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s (Bedford and Richard, 2005; Wysocka et al, 2006). In humans, of nine protein arginine...

The EMBO Journal 26, 1934 - 1941 (04 Apr 2007) Article

相關報導:

組蛋白密碼

Nature:組蛋白修飾方式可預測前列腺癌預後

Current Biology:研究發現幫助調節胚胎幹細胞基因的一種蛋白

Gen&Dev:減數分裂中組蛋白修飾作用

Nature:研究發現組蛋白甲基化起開關作用

Nature gentics:任斌博士通過組蛋白修飾特徵解釋促轉錄研究

PNAS:北大學者研究發現蛋白乙醯化對細胞生長模式基因表達的影響

相關焦點

  • Cell:組蛋白修飾的記憶遺傳研究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埃默裡大學生物系的William G.Kelly教授,第一作者David J.Katz,他是William實驗室的博士後,現任埃默裡大學副教授。William教授的實驗室主要以C.elegans為模型研究幹細胞的「母親」受精卵的發育情況,研究胚胎發生期幹細胞的發育情況,和多能性的維持機制。
  • 研究揭示SHL蛋白對抑制和活性組蛋白修飾的識別機制
    SHL通過自身BAH結構域和PHD結構域分別識別抑制性組蛋白修飾H3K27me3和活性組蛋白修飾H3K4me3的分子機制。  組蛋白的轉錄後修飾作為表觀遺傳中重要的調控機制之一,在包括基因表達調控等多種生物學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組蛋白修飾的識別因子具有對於不同的組蛋白修飾特異性識別的能力,並進而在染色體的狀態調控中起重要作用。
  • 2018年Lasker基礎醫學獎:組蛋白結構及其修飾對基因表達的調控
    景傑生物/報導2018年9月11日,本年度Albert Lasker基礎醫學研究獎授予兩位闡釋組蛋白結構及其修飾對基因表達的調控的兩位科學家:Michael Grunstein(UCLA)和Charles David Allis
  • 蛋白醯化修飾調控天然產物生物合成研究取得進展
    25(8): 984-995. doi: 10.1016/j.chembiol.2018.05.005)和5月ACS Chemical Biology(13(5):1200-1208. doi: 10.1021/acschembio.7b01068)雜誌上。
  • 冉冉升起的新星:非組蛋白的巴豆醯化修飾及其調控
    Kcr修飾最早由芝加哥大學趙英明教授實驗室鑑定,文章發表在2011年的Cell (文章第一作者譚敏佳博士現為中科院藥物所研究員)。該修飾通常出現在轉錄活躍的染色質區的組蛋白上,Kcr修飾和生殖調控密切相關,參與精子細胞發育基因的調控。上述研究分別被Cell雜誌和Faculty1000評選為表觀遺傳領域的研究亮點。
  • 進展|單分子力譜定量解析泛素修飾對基因調控
    為了保證精確的讀取基因密碼,動態調控染色質結構,生命進化出了紛繁複雜的調控方式,比如DNA甲基化修飾,組蛋白甲基化、乙醯化、泛素化等修飾,組蛋白變體,各種染色質伴侶,多種染色質重塑因子。如何定量的描述這些調控因素對染色質的影響,是人們正確認識基因轉錄機理的關鍵所在。
  • 單分子力譜定量解析泛素修飾對基因調控研究獲進展
    為了讀取基因密碼,染色質中的DNA需要時刻從組蛋白八聚體上解離,信息讀取完畢後DNA快速正確地結合組蛋白八聚體恢復染色質結構。因此染色質結構高度動態的開合是細胞核內染色質的主旋律。為了保證精確的讀取基因密碼,動態調控染色質結構,生命進化出了紛繁複雜的調控方式,比如DNA甲基化修飾,組蛋白甲基化、乙醯化、泛素化等修飾,組蛋白變體,各種染色質伴侶,多種染色質重塑因子。
  • ...生物學科組揭示犏牛生殖細胞發育的形態學和組蛋白甲基化修飾特徵
    解析犏牛雄性不育的分子機理不僅有助於探究物種形成和生殖隔離的新機制,在畜牧生產上,也可為優良遺傳資源合理利用和雜種優勢的固定提供技術支撐。  高原動物生殖生物學科組立足學科組的前期工作(Wang et al., J Animal Science & Biotechnology,2019),利用組織形態學、免疫組織化學、細胞免疫螢光以及RT-PCR等技術,比較了3月齡、10月齡及24月齡犛牛和犏牛生殖細胞的形態學特徵,並檢測了兩種動物睪丸細胞組蛋白轉甲基酶和組蛋白甲基化修飾情況。
  • Science:特殊技術可解析組蛋白修飾奧秘 助力基因調節機制的理解
    圖片來源:www.phys.org2016年5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中,來自麻省總醫院、哈佛大學醫學院及博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設計出了一種新方法,該方法可以幫助解析組蛋白的修飾過程
  • 組蛋白甲基化修飾識別研究獲進展
    Spindlin1蛋白識別組蛋白 組蛋白甲基化是表觀遺傳學的核心內容之一,其中關於甲基化的識別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甲基化識別蛋白是表觀遺傳信號的執行者,它們特異地識別不同位點、不同形式的甲基化修飾,把信號傳遞給下遊與其相互作用的分子,行使表觀遺傳的生物學功能。
  • 【盤點】2019年一季度組蛋白修飾重大學術研究
    今天給大家帶來2019年一季度表觀遺傳學領域的熱點文章,一起來看看吧!組蛋白修飾(Histone Modification)是指組蛋白在相關酶作用下發生甲基化、乙醯化、磷酸化、腺苷酸化、泛素化、ADP核糖基化等修飾的過程。
  • PNAS:華人科學家參與組蛋白去甲基化研究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來自Jewish國立醫療研究中心的John  Kappler,及張公義(Gongyi  Zhang,音譯)博士,後者早年於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獲得博士學位。    組蛋白甲基化是表觀遺傳修飾方式中的一種,參與了異染色質的形成、基因印記、染色體失活和基因轉錄調控等,其中jumonji  C  (JmjC)位點是介導組蛋白賴氨酸去甲基化的一個催化位點。
  • 辯論之外的故事:新型組蛋白修飾與表觀遺傳調控(一)
    在上一周,北京大學的饒毅教授和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朱冰研究員,針對"表觀遺傳及其在細胞命運決定中的作用"展開了一場精彩紛呈的辯論,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辯論的焦點,在於相比於經典的轉錄因子調控,表觀遺傳調節究竟在多大的範圍和程度上影響了細胞命運的決定。
  • 組蛋白修飾
    組蛋白修飾(histone modification)是發生在組蛋白上的翻譯後修飾,主要發生在核心組蛋白的某些胺基酸殘基上,包括乙醯化、甲基化、磷酸化、泛素化等。特定的修飾狀態可以決定組蛋白的活性,是招募一些蛋白質與之結合,還是解除已結合的蛋白質,從而決定DNA的命運?是打開基因的表達,還是關閉?是進入複製,還是進行修復?這些都有可能受到組蛋白修飾方式的影響。
  • 組蛋白修飾對衰老調控機制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韓敬東實驗室的這項研究,通過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和系統生物學相結合的方法,發現組蛋白H3H27me2/3去甲基酶UTX-1/UTX對衰老發揮了重要的調控作用。在秀麗線蟲中,該基因的雜合突變體及野生型的RNAi敲降後都能極大地延長線蟲壽命,使其抗逆性也大大加強。遺傳學分析發現,其功能依賴於胰島素樣信號通路。
  • Cell:在細胞分裂時,組蛋白化學修飾也可遺傳,並在維持後代細胞身份...
    圖片來自 Cell, 2019, doi:10.1016/j.cell.2019.10.009。這項新的研究證實保持細胞身份的機制是基於DNA的包裝方式。人們已知在細胞核中,分子DNA鏈被包裹在核小體(nucleosome)中一組稱為組蛋白的蛋白周圍,所有這一切都位於稱為染色質的較大超結構中。
  • 遺傳發育所謝旗研究組發表「泛素化修飾調控植物低磷脅迫響應」的...
    因此,解析植物對低磷脅迫的響應機制並培育磷高效利用的作物是作物育種上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   泛素化修飾是一種重要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通過精確調控蛋白質的穩定性、亞細胞定位、活性和與其它蛋白的相互作用在多種生命活動中發揮重要功能。近幾年的研究發現,泛素化修飾在植物低磷脅迫響應中發揮著核心調控作用。
  • 基礎醫學院張宏權教授團隊非組蛋白新修飾研究成果在
    2017年4月21日,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系張宏權教授團隊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在線發表題為「Global profiling of crotonylation on non-histone proteins」的論文。論文通訊作者為張宏權教授,其博士研究生許煒智、萬軍虎為共同第一作者。
  • 淺談組蛋白修飾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PTM) of histone蛋白質在翻譯後需要經過合適的摺疊及翻譯後修飾(PTM)才能行使正常功能,對組蛋白而言通常是甲基和乙醯基集團的修飾,常被成為histone marks。這些蛋白質在疾病中有重大作用,但可以被很多小分子抑制,進而調控疾病,所以是持續熱門的研究方向。2.
  • 科學家發現蛋白翻譯後修飾新方式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芝加哥大學Ben May癌症研究所趙英明教授,其早年畢業於華東理工大學,1997年在生物醫學領域頂尖的洛克菲勒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並隨後獲得大學教職,是當年洛克菲勒大學應屆畢業生中唯一未經歷博士後階段而直接取得大學教職的博士學位獲得者。2008年至今擔任美國芝加哥大學終身教職副教授,2011年起被聘為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客座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