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展|單分子力譜定量解析泛素修飾對基因調控
為了保證精確的讀取基因密碼,動態調控染色質結構,生命進化出了紛繁複雜的調控方式,比如DNA甲基化修飾,組蛋白甲基化、乙醯化、泛素化等修飾,組蛋白變體,各種染色質伴侶,多種染色質重塑因子。如何定量的描述這些調控因素對染色質的影響,是人們正確認識基因轉錄機理的關鍵所在。
-
研究揭示組蛋白H2A泛素化修飾對核小體的調控機制
核小體,作為染色質的基本結構單元,在基因複製與轉錄過程中高度動態調控。DNA/RNA聚合酶前的核小體結構要被打開,使得聚合酶能順利通過核小體,對核小體包裹的DNA進行複製轉錄;而聚合酶通過後的DNA要被重新組裝形成核小體,保護DNA免受損傷,並維持或繼承該區域表觀遺傳信息。組蛋白泛素化修飾,作為一類重要的組蛋白化學修飾方式,在核小體結構的動態調控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
研究發現泛素修飾調控植物類黃酮合成的分子機制
科學家對植物中的類黃酮合成途徑在轉錄水平上的調控研究較為深入,但轉錄後、翻譯及翻譯後的修飾機制相關研究較少。在真核細胞中,目標蛋白的周轉主要由泛素/26S蛋白酶體系統途徑完成,這也是植物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的主要調控機制。已有研究表明,E3泛素連接酶是調節蛋白質泛素化和降解的關鍵因子,種類最多、結構最為複雜,但由於對E3泛素連接酶組分的鑑定仍較為困難,因此對它在類黃酮合成中的作用仍不清楚。
-
蛋白質修飾研究的最新篇章
目前研究較多的蛋白翻譯後修飾包括磷酸化、乙醯化、甲基化和泛素化四類修飾。 到目前為止,定量蛋白質組學主要用於研究細胞培養模型中的PTM調控,為異常PTM模式在人類疾病中的作用提供新的見解。質譜庫已被廣泛應用於準確研究各種蛋白質定量分析,在定量已知蛋白質的應用研究中尤為突出。
-
:水稻泛素連接酶調控乾旱脅迫信號轉導研究獲進展
乾旱脅迫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在當前人口日益增長和糧食缺乏的情況下,對其調控機制進行研究顯得極為迫切和重要。泛素介導的蛋白酶體途徑是植物體內蛋白質修飾最重要的調控機制之一,其功能涉及植物細胞周期和光周期調控、激素信號轉導、新陳代謝調控和DNA修復等多個過程。
-
組蛋白甲基化修飾研究再獲突破
LSD2抑制OGT引起的腫瘤細胞生長機制示意圖 日前,復旦大學徐彥輝課題組在組蛋白甲基化修飾研究領域獲得新進展
-
天使症候群的致病機制和其潛在藥物靶點研究獲進展
PP2A活性和樹突棘形態》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熊志奇研究組與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廖魯劍研究組合作完成。
-
研究發現泛素信號調控哺乳動物青春期發育起始表觀遺傳學機制以及...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雜誌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 (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胡榮貴研究組、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李亦學研究組與中科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與技術研究院高山課題組合作的題為MKRN3 regulates the epigenetic switch of mammalian puberty via ubiquitination of MBD3 的研究論文
-
病原菌泛素化修飾新機制獲闡釋
該工作解析了來源於高致病性嗜肺軍團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的新型泛素化酶MavC與底物蛋白UBE2N及泛素分子的複合物結構,並同時解析了MavC及其同源蛋白MvcA與負調控因子Lpg2149的兩種複合物結構。結合大量生化和細胞實驗,闡明了這種新型泛素化修飾系統催化和調控的分子機制。 蛋白質泛素化修飾是真核細胞最重要的翻譯後修飾之一。
-
鄭曉峰:組蛋白H2A泛素化、類泛素化修飾調控的新機制
H2A泛素化、類泛素化修飾調控的新機制。在報告中鄭教授提到真核細胞的組蛋白存在著磷酸化、乙醯化和泛素化等多種翻譯後修飾。組蛋白H2Ashi最早鑑定的泛素化修飾底物,組蛋白H2A的泛素E3連接酶PRC1複合體的自身泛素化對於其E3連接酶活性至關重要,組蛋白H2A泛素化修飾參與了基因轉錄調控和DNA損傷修復等多個生理反應過程,它受到非常嚴格二敬慕的調控,但有關H2A泛素化修飾調控的分子機制還有許多問題尚待解決。
-
ABA等植物激素調控與蛋白翻譯後修飾研究
從植物激素信號的產生,包括激素的合成、活性與水平的調節及運輸,到與膜受體結合,引起信號的感知和傳遞,最終誘導激素響應基因的表達和特定的生理反應,是一個連續和相互影響的過程,其中每一個環節都受到多種內外因子在多個層次上的調節。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蛋白質的動態變化,尤其是蛋白質修飾水平的動態變化,是激素調控響應中的重要過程。
-
武漢物數所在泛素動態結構研究方面獲進展
他們的工作揭示了泛素單體的S65被磷酸化後,呈現出四種能相互轉化的構象,解析了每種構象的三維結構,發現了這些構象的組成比例受pH值調節。進一步,利用單分子螢光技術,他們發現泛素單體的構象變化還影響到泛素鏈的四級結構,導致泛素能夠與不同的靶蛋白結合,執行不同的功能。
-
生物物理所揭示病原菌介導的新型泛素化及去泛素化的催化調控機制
該工作解析了來源於高致病性嗜肺軍團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的新型泛素化酶MavC與底物蛋白UBE2N及泛素分子的複合物結構,並同時解析了MavC及其同源蛋白MvcA與負調控因子Lpg2149的兩種複合物結構。結合大量生化和細胞實驗,闡明了這種新型泛素化修飾系統催化和調控的分子機制。 蛋白質泛素化修飾是真核細胞最重要的翻譯後修飾之一。
-
研究發現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通過泛素化降解途徑調節脂肪酸合成的新...
該研究發現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過磷酸化增加內質網錨定蛋白Insig的活性,進而抑制肝臟脂質合成的功能,揭示了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通過泛素化降解途徑調節脂肪酸合成的新機制。通過進一步的研究發現,AMPK能夠磷酸化修飾Insig,抑制Insig與E3泛素連接酶gp78的相互作用,通過抑制Insig
-
高璞組闡釋病原菌介導新型泛素化及去泛素化的催化調控機制
該工作解析了來源於高致病性嗜肺軍團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的新型泛素化酶MavC與底物蛋白UBE2N及泛素分子的複合物結構,並同時解析了MavC及其同源蛋白MvcA與負調控因子Lpg2149的兩種複合物結構。
-
高璞組揭示病原菌介導的新型泛素化及去泛素化的催化調控機制
該工作解析了來源於高致病性嗜肺軍團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的新型泛素化酶MavC與底物蛋白UBE2N及泛素分子的複合物結構,並同時解析了MavC及其同源蛋白MvcA與負調控因子Lpg2149的兩種複合物結構。結合大量生化和細胞實驗,闡明了這種新型泛素化修飾系統催化和調控的分子機制。
-
上海生科院等在脂質代謝調控研究中獲進展
李伯良與宋保亮長期合作從事膽固醇代謝調控研究,他們發現膽固醇酯合成酶ACAT2通過在其277位的半胱氨酸殘基上進行泛素化修飾而降解,膽固醇和脂肪酸誘導的ROS可氧化該半胱氨酸殘基,從而抑制ACAT2另外,自2005年首次報導半胱氨酸殘基可以作為蛋白泛素化修飾位點以來,其生理功能一直不清楚,這項研究同時回答了這一關鍵問題。 王永建為文章第一作者,李伯良和宋保亮為共同通訊作者。該工作得到了國家科技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
-
NAR & JCS:鄭曉峰等揭示組蛋白泛素化和類泛素化修飾調控的新機制
真核細胞的組蛋白存在著各種翻譯後修飾,包括甲基化、乙醯化、磷酸化和泛素化等,這些修飾使得DNA的複製和轉錄得到多層次的調控。組蛋白H2A是最早鑑定的泛素化修飾底物,組蛋白H2A泛素化修飾參與了基因轉錄調控和DNA損傷修復等多個生理反應過程,它受到非常嚴格而精細的調控,但有關H2A泛素化修飾調控的分子機制還有許多問題尚待解決。
-
組蛋白修飾對衰老調控機制研究獲進展
衰老是一個基本的生物學現象,在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的情況下,對其調控機制的研究顯得極為重要。
-
巴西橡膠樹膠乳定量蛋白質研究取得新進展
慧聰化工網訊:近日,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生物所王旭初博士及其研究團隊在巴西橡膠樹膠乳定量蛋白質組研究中獲得重要進展,首次揭示了蛋白翻譯後修飾在乙烯促進天然橡膠合成過程中的新調控機制,這為深入理解天然橡膠生物合成的蛋白質調控機制和提高巴西橡膠樹膠乳產量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