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物數所在泛素動態結構研究方面獲進展

2021-01-12 中國科學院

  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唐淳帶領的生物大分子動態學研究團隊,於6月13日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題為Ubiquitin S65 phosphorylation engenders a pH-sensitive conformational switch 的研究論文。他們的工作揭示了泛素單體的S65被磷酸化後,呈現出四種能相互轉化的構象,解析了每種構象的三維結構,發現了這些構象的組成比例受pH值調節。進一步,利用單分子螢光技術,他們發現泛素單體的構象變化還影響到泛素鏈的四級結構,導致泛素能夠與不同的靶蛋白結合,執行不同的功能。

  2014年的研究報導首次指出泛素能被PINK1在其S65位點磷酸化,磷酸化泛素能激活PARKIN,導致線粒體自噬,但對於磷酸化泛素其它的生物學功能仍不清楚。在最新的這篇PNAS論文中,武漢物數所生物大分子動態學研究團隊運用生物磁共振技術和其它生物物理方法,對磷酸化泛素同時存在的舒展態和收縮態結構進行了精確的解析,發現舒展態和收縮態磷酸化泛素的磷酸基團有著截然不同的pKa值,分別為7.2和5.8。因此當溶液pH升高時,磷酸化泛素會趨於收縮態結構,而當溶液pH降低,磷酸化泛素會趨於舒展態結構。

  在細胞中,不同亞細胞部位有不同的pH值,細胞在不同的生理和病理狀態下,局域的pH值也發生變化。磷酸化和泛素化是兩種最為常見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磷酸化能夠賦予泛素的結構和功能對環境pH的敏感性,這一發現將對生物學研究產生深遠影響。

  唐淳帶領的生物大分子動態學研究團隊多年從事泛素動態結構的研究,已完成了一系列重要發現。他們利用波譜分析,首次發現泛素單體之間存在極弱的非共價作用(Angew. Chem., 2012),這種非共價相互作用,可以調節泛素鏈亞基之間的四級結構,使泛素鏈通過構象選擇機制與結構和功能各異的配體發生相互作用(eLife, 2015)。

  生物大分子動態學研究團隊副研究員董旭和龔洲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畢業於武漢物數所生物大分子動態學研究組的博士劉主,現就職於浙江大學醫學院,作為論文的共通訊作者參與相關研究成果的發表。這項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HMI)基金資助。

  論文連結 

 

  溶液中磷酸化泛素的多態平衡圖示。隨著pH升高(由橙色背景至青色背景表示)磷酸化泛素被去質子化,會趨於收縮態結構;隨著pH減低(由青色背景至橙色背景表示)磷酸化泛素被質子化,會趨於舒展態結構。

  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唐淳帶領的生物大分子動態學研究團隊,於6月13日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題為Ubiquitin S65 phosphorylation engenders a pH-sensitive conformational switch 的研究論文。他們的工作揭示了泛素單體的S65被磷酸化後,呈現出四種能相互轉化的構象,解析了每種構象的三維結構,發現了這些構象的組成比例受pH值調節。進一步,利用單分子螢光技術,他們發現泛素單體的構象變化還影響到泛素鏈的四級結構,導致泛素能夠與不同的靶蛋白結合,執行不同的功能。
  2014年的研究報導首次指出泛素能被PINK1在其S65位點磷酸化,磷酸化泛素能激活PARKIN,導致線粒體自噬,但對於磷酸化泛素其它的生物學功能仍不清楚。在最新的這篇PNAS論文中,武漢物數所生物大分子動態學研究團隊運用生物磁共振技術和其它生物物理方法,對磷酸化泛素同時存在的舒展態和收縮態結構進行了精確的解析,發現舒展態和收縮態磷酸化泛素的磷酸基團有著截然不同的pKa值,分別為7.2和5.8。因此當溶液pH升高時,磷酸化泛素會趨於收縮態結構,而當溶液pH降低,磷酸化泛素會趨於舒展態結構。
  在細胞中,不同亞細胞部位有不同的pH值,細胞在不同的生理和病理狀態下,局域的pH值也發生變化。磷酸化和泛素化是兩種最為常見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磷酸化能夠賦予泛素的結構和功能對環境pH的敏感性,這一發現將對生物學研究產生深遠影響。
  唐淳帶領的生物大分子動態學研究團隊多年從事泛素動態結構的研究,已完成了一系列重要發現。他們利用波譜分析,首次發現泛素單體之間存在極弱的非共價作用(Angew. Chem., 2012),這種非共價相互作用,可以調節泛素鏈亞基之間的四級結構,使泛素鏈通過構象選擇機制與結構和功能各異的配體發生相互作用(eLife, 2015)。
  生物大分子動態學研究團隊副研究員董旭和龔洲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畢業於武漢物數所生物大分子動態學研究組的博士劉主,現就職於浙江大學醫學院,作為論文的共通訊作者參與相關研究成果的發表。這項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HMI)基金資助。
  論文連結 
 
  溶液中磷酸化泛素的多態平衡圖示。隨著pH升高(由橙色背景至青色背景表示)磷酸化泛素被去質子化,會趨於收縮態結構;隨著pH減低(由青色背景至橙色背景表示)磷酸化泛素被質子化,會趨於舒展態結構。

相關焦點

  • 武漢物數所在蛋白質動態學研究的新技術新方法方面獲進展
    武漢物數所在蛋白質動態學研究的新技術新方法方面獲進展 2016-12-27 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中 小】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動態學研究組在蛋白質動態學研究的新技術新方法發展方面取得新進展
  • 武漢物數所合作研究揭示泛素鏈識別靶蛋白的分子機制
    武漢物數所合作研究揭示泛素鏈識別靶蛋白的分子機制 2015-07-07 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 之前的許多研究已經表明這種泛素鏈在溶液中只存在開放態,與某些靶蛋白結合後才以閉合態形式存在。閉合態是靶蛋白誘導而發生構象變化導致,還是一開始就存在,對於第63位賴氨酸連接的泛素鏈識別靶蛋白背後的分子機制一直不清楚。  核磁共振是研究生物大分子在溶液中構象動態變化的一種強有力手段。
  • 單分子力譜定量解析泛素修飾對基因調控研究獲進展
    為了保證精確的讀取基因密碼,動態調控染色質結構,生命進化出了紛繁複雜的調控方式,比如DNA甲基化修飾,組蛋白甲基化、乙醯化、泛素化等修飾,組蛋白變體,各種染色質伴侶,多種染色質重塑因子。如何定量地描述這些調控因素對染色質的影響,是人們正確認識基因轉錄機理的關鍵所在。
  • 在蛋白質動態學研究的新技術新方法方面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動態學研究組在蛋白質動態學研究的新技術新方法發展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
  • 武漢物數所舉辦第六屆國際磁共振波譜學前沿研討會
    會議由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中科院生物磁共振重點實驗室和武漢磁共振中心承辦,來自海內外的140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會議,圍繞磁共振方法、技術及其應用等多方面的最新進展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和深入交流。
  • 【學會動態】第三屆泛素-蛋白酶體與細胞穩態調控研...
    【學會動態】第三屆泛素-蛋白酶體與細胞穩態調控研...】第三屆泛素-蛋白酶體與細胞穩態調控研討會在南方科技大學召開》點擊上方「藍字」帶你去看小星星7月21日至23日,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和南方科技大學共同在深圳舉辦了「第三屆泛素-蛋白酶體與細胞穩態調控研討會」,旨在探討蛋白質泛素化修飾領域的前沿科學問題和最新進展。
  • 上海光機所在噴泉鍾磁場評估與計量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量子光學重點實驗室研究員魏榮課題組在冷原子噴泉鐘的磁場評估與計量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電磁場是最基本的物質形態之一。磁場通過塞曼效應影響粒子的能級,是影響原子鐘及其它精密測量領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 進展|單分子力譜定量解析泛素修飾對基因調控
    為了保證精確的讀取基因密碼,動態調控染色質結構,生命進化出了紛繁複雜的調控方式,比如DNA甲基化修飾,組蛋白甲基化、乙醯化、泛素化等修飾,組蛋白變體,各種染色質伴侶,多種染色質重塑因子。如何定量的描述這些調控因素對染色質的影響,是人們正確認識基因轉錄機理的關鍵所在。
  • 蛋白質三維結構解析固體核磁共振方法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楊俊研究組,在發展蛋白質高分辨三維結構的固體核磁共振測定新技術和新方法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結果於近日在
  • 武漢物數所等利用對稱性破缺實現偶極裡德堡原子的量子調控
    由於本身具有大的誘導電偶極矩,裡德堡原子間存在強的偶極相互作用,這一特性在量子計算和量子信息處理方面有重要應用前景。但又由於原子量子虧損的存在,除氫原子外的所有原子在低態的誘導電偶極矩都是隨外電場而變化的,導致非氫原子在外電場中的能級呈抗交叉結構。
  • 美國康奈爾大學學者到武漢物數所交流
    2月13日,應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唐淳研究員的邀請,美國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isty)張子微博士為該所師生作了題為「多頻電子自旋順磁共振在生物大分子動力學研究中的應用」的學術報告。張子微博士擬加入唐淳研究員課題組開展博士後工作。報告中,張子微博士詳細介紹了電子順磁共振的原理,以及在生物大分子動力學研究中的獨特應用。
  • 武漢物數所與臺灣中研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續籤科技合作協議
    自2007年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與臺灣中研院原子與分子科學研究所(原分所)籤署合作研究與學術交流協議以來,雙方通過人員互訪與研究生互派等方式開展了實質性交流,並在合作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為進一步推動雙方全面科技合作,應武漢物數所劉買利所長邀請,原分所王玉麟所長和魏金明副所長一行於10月21至25日對該所進行了友好訪問並續籤合作協議。
  • 地理資源所在森林生態系統功能評估與結構優化研究中獲進展
    地理資源所在森林生態系統功能評估與結構優化研究中獲進展 2017-11-03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因此,在贛江流域及其典型區開展區域和景觀尺度上的生態系統服務權衡/協同效應研究,對區域森林生態系統的結構優化和功能評估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 我國在原子分子超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證券網訊 新華社12月25日消息,飛秒強雷射為在原子時空尺度(阿秒時間與亞埃空間尺度)探測物質微觀結構及電子超快動力學提供了重要手段。近日,我國專家在利用飛秒強雷射探測原子分子結構及電子超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科技)我國在原子分子超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新華社武漢12月25日電(記者李偉)飛秒強雷射為在原子時空尺度(阿秒時間與亞埃空間尺度)探測物質微觀結構及電子超快動力學提供了重要手段。近日,我國專家在利用飛秒強雷射探測原子分子結構及電子超快動力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 武漢物數所在雷射冷原子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雷射冷卻和捕陷氣體原子研究已發展了20多年, 在各國實驗室中雷射冷卻和捕陷氣體原子已成為獲得超冷原子的典型方法和技術。但新的雷射冷卻機制和囚禁原子(分子)的方法仍有待探索。特別是微結構勢阱中的雷射冷卻和囚禁氣體原子(分子)技術的研究仍是當前研究的重點課題。  雷射冷卻超冷原子不僅在科學實驗中有重要學術價值, 而且在高科技中也具有重大的應用前景。
  • 武漢物數所「單原子分子量子計算」項目通過驗收(圖)
    「單原子分子量子計算」結題驗收會  12月19日,由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承擔的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單原子分子量子計算」結題驗收會在武漢召開。來自中國科學院、高等院校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專家和領導參加會議。
  • 新型類石墨烯二維晶體材料——鍺烯的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曹更玉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高鴻鈞院士研究組合作,在新型類石墨烯二維晶體材料——鍺烯的製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結果與中科院物理所以共同第一作者單位合作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
  • 中科院最新科研進展、科技動態 2020.12.03 星期四
    2、禽流感病毒進化變異與公共衛生風險預警研究獲進展3、深圳先進院開發出太陽光碟機動的玄武巖纖維海水淡化膜4、多孔單晶表面精細結構調控增強一氧化碳氧化研究獲進展5、植物所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複合體調控光形態建成新機制6、新疆生地所證實連續種植鹽地鹼蓬可改良乾旱區重度鹽漬土7、武漢巖土所等在鈣質砂形貌的動態圖像定量分析研究中獲進展8、地質地球所揭示白天低緯電離層等離子體羽狀結構特徵與起源
  • JACS:蛋白質三維結構解析固體核磁共振方法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楊俊研究組,在發展蛋白質高分辨三維結構的固體核磁共振測定新技術和新方法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結果於近日在《美國化學會》(J. Am. Chem. Soc.)上在線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