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資源所在森林生態系統功能評估與結構優化研究中獲進展

2020-11-30 中國科學院

地理資源所在森林生態系統功能評估與結構優化研究中獲進展

2017-11-03 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森林作為陸地表層複雜多樣的生態系統,具有重要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不僅能夠為人類提供大量的木材以及健康舒適的生存環境,而且在維持全球氣候穩定、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贛江流域是我國森林尤其是人工林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區域森林類型複雜多樣,受土地利用變化和氣候變化等全球環境變化的影響脅迫日益劇烈。因此,在贛江流域及其典型區開展區域和景觀尺度上的生態系統服務權衡/協同效應研究,對區域森林生態系統的結構優化和功能評估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戴爾阜及其團隊在國家重點基礎發展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項目和中科院科技戰略院重大諮詢項目的支持下,完成了從理論探索到模擬應用、從典型縣區到流域的多尺度綜合研究,在森林景觀動態模擬、森林生態系統服務權衡/協同效應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進展:

  1、構建了土地利用和氣候變化對森林生態系統影響的綜合模擬框架。綜合利用基於主體的土地利用模型 (ABM/LUCC)、生態系統過程模型 (PnET-II) 以及森林景觀動態模型 (LANDIS-II) 構建了綜合模擬研究框架,選擇森林類型多樣且具有長期觀測數據積累的江西省泰和縣為研究區,模擬並對比了土地利用和氣候變化組合情景下未來森林地上總生物量的變化差異。結果表明,儘管未來氣候變化可能有利於森林地上總生物量的積累,但土地利用變化將使森林地上總生物量顯著減少,綜合模擬框架可為提升和優化人工林結構和功能、開展可持續森林管理提供科學參考。 

  2、提出了土地利用變化及森林採伐對森林景觀影響的相對貢獻量化方法。將土地利用變化模型CA-Markov與森林景觀模型LANDIS-II耦合,利用情景分析的方法量化土地利用變化和森林採伐對森林景觀影響的相對貢獻量。結果表明,森林採伐對森林景觀變化的相對貢獻量在不斷增強,到2050年其相對貢獻量提升了近一倍。相對貢獻的定量化研究有助於深入理解複雜幹擾下森林景觀變化的驅動機制,對區域森林管理政策和中長期土地利用規划具有重要意義。 

  3、完成了贛江流域森林生態系統服務權衡/協同效應研究。以森林生態系統服務權衡/協同理論為基礎,以實現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管理為目標,綜合採用InVEST模型和CASA模型,對贛江流域森林生態系統主要服務功能,固碳、水源供給、土壤保持與森林蓄積量進行量化評估,利用相關性分析和標準差方法量化了多種服務之間的權衡/協同關係和綜合效益,並探討了自然-社會-經濟因子與生態系統服務權衡/協同關係之間的聯繫。 

  論文連結:1 2 

  森林作為陸地表層複雜多樣的生態系統,具有重要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不僅能夠為人類提供大量的木材以及健康舒適的生存環境,而且在維持全球氣候穩定、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贛江流域是我國森林尤其是人工林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區域森林類型複雜多樣,受土地利用變化和氣候變化等全球環境變化的影響脅迫日益劇烈。因此,在贛江流域及其典型區開展區域和景觀尺度上的生態系統服務權衡/協同效應研究,對區域森林生態系統的結構優化和功能評估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戴爾阜及其團隊在國家重點基礎發展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項目和中科院科技戰略院重大諮詢項目的支持下,完成了從理論探索到模擬應用、從典型縣區到流域的多尺度綜合研究,在森林景觀動態模擬、森林生態系統服務權衡/協同效應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進展:
  1、構建了土地利用和氣候變化對森林生態系統影響的綜合模擬框架。綜合利用基於主體的土地利用模型 (ABM/LUCC)、生態系統過程模型 (PnET-II) 以及森林景觀動態模型 (LANDIS-II) 構建了綜合模擬研究框架,選擇森林類型多樣且具有長期觀測數據積累的江西省泰和縣為研究區,模擬並對比了土地利用和氣候變化組合情景下未來森林地上總生物量的變化差異。結果表明,儘管未來氣候變化可能有利於森林地上總生物量的積累,但土地利用變化將使森林地上總生物量顯著減少,綜合模擬框架可為提升和優化人工林結構和功能、開展可持續森林管理提供科學參考。 
  2、提出了土地利用變化及森林採伐對森林景觀影響的相對貢獻量化方法。將土地利用變化模型CA-Markov與森林景觀模型LANDIS-II耦合,利用情景分析的方法量化土地利用變化和森林採伐對森林景觀影響的相對貢獻量。結果表明,森林採伐對森林景觀變化的相對貢獻量在不斷增強,到2050年其相對貢獻量提升了近一倍。相對貢獻的定量化研究有助於深入理解複雜幹擾下森林景觀變化的驅動機制,對區域森林管理政策和中長期土地利用規划具有重要意義。 
  3、完成了贛江流域森林生態系統服務權衡/協同效應研究。以森林生態系統服務權衡/協同理論為基礎,以實現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管理為目標,綜合採用InVEST模型和CASA模型,對贛江流域森林生態系統主要服務功能,固碳、水源供給、土壤保持與森林蓄積量進行量化評估,利用相關性分析和標準差方法量化了多種服務之間的權衡/協同關係和綜合效益,並探討了自然-社會-經濟因子與生態系統服務權衡/協同關係之間的聯繫。 
  論文連結:1 2 

列印 責任編輯:侯茜

相關焦點

  • 山西省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成果新聞發布會
    省林業廳廳長任建中,省林業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張雲龍,中國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網絡管理中心主任、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所首席科學家、民進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兵,省林科院研究員孫拖煥介紹山西省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成果並回答記者提問。
  • 長江經濟帶岸線資源調查與評估取得進展
    長江岸線既是港口、產業及城鎮布局的重要載體,也是長江的生態屏障和汙染物入江的最後防線。作為整個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核心環節,岸線資源發揮著無可替代的重要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功能,是長江水生態修復和綠色生態廊道建設的關鍵所在。
  • 國家標準《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規範》發布
    本報訊 記者吳兆喆報導 3月6日,國家標準《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規範》(GB/T 38582-2020)發布,自2020年10月1日起實施。這是繼《森林生態系統長期定位觀測方法》(GB/T 33027-2016)和《森林生態系統長期定位觀測指標體系》(GB/T 35377-2017)之後,中國森林生態系統長期觀測研究與服務功能評估系列國家標準中發布的第三個標準。
  • 遼寧舉行森林溼地草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新聞發布會
    為更好地評價新形勢下全省森林、溼地、草地生態系統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突出貢獻,更深入地貫徹「兩山論」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我省在中國林科院的大力支持下,於2020年完成了《遼寧省森林溼地草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的編制,在全國率先實現了森林、溼地、草地「三位一體」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估。  現將評估情況通報如下。
  • 南京地理所在小型雜食性魚類對湖泊生態系統的影響研究中獲進展
    魚類在維持湖泊食物網結構與功能穩定中發揮重要作用。雜食性魚類是指同時以植物性餌料和動物性餌料為食的魚類,可至少從兩個營養級中獲取食物來源。例如,鯉可攝食搖蚊幼蟲、水蚯蚓和植物碎屑;鰱、鱅可攝食浮遊植物和浮遊動物。因此,雜食性魚類可通過多種途徑(多個營養級)影響湖泊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
  • 【新聞發布廳】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山西省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
    省林業廳廳長任建中,省林業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張雲龍,中國森林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網絡管理中心主任、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所首席科學家、民進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兵,省林科院研究員孫拖煥介紹山西省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成果並回答記者提問。馬學英:各位新聞界的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 Journal of Ecology | 森林生態系統管理課題組在量化解析太陽光譜生態塑造森林植物功能性狀的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儘管地表太陽輻射的主要光譜分區(從紫外到紅光)較窄,但均可作為信號來源對植物功能性狀進行特異性調節從而直接或間接驅動陸地生態系統碳氮循環和生物多樣性。但在自然界,先前絕大多數野外生態研究僅考慮光強影響而忽略了光質這一關鍵特性,導致目前對光譜生態意義的了解十分有限,尤其是光環境變化劇烈的溫帶森林生態系統。
  • 森林生態系統木腐菌研究取得新進展
    森林生態系統木腐菌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2005/11/4 9:56:00
  • 地理資源所在穩定同位素生態系統生態學研究中獲進展
    自2006年以來,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生態系統網絡觀測與模擬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在穩定同位素生態系統生態學研究方向取得了快速的發展。>  高時間解析度的大氣水汽δD,δ18O和d 數據可促進全球和生態系統尺度大氣和生態水文過程的理解
  • 雲南省自然保護區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報告正式發布
    12月13日,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對外發布雲南省自然保護區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報告。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是人類能夠直接或間接從生態系統中獲得利益的功能,將為揭示生態系統服務的重要性和價值,科學評判保護成效,把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觀念融入決策體系,妥善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係提供重要的依據。
  • 水生所在南水北調東線水生態系統健康與大尺度生態格局研究中獲進展
    由於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調水量巨大、調水工程沿線水體交換頻繁、受到流域內多重人類活動(如城鎮化、工業、農業、採礦業等)影響較大,調水沿線水體及受水地區的水生態系統健康與水質安全備受關注。目前,尚缺乏有關南水北調東線水生態系統健康與大尺度生態格局的研究。
  • 江西省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評估成果新聞發布會在南昌舉行
    我們開展森林和溼地生態系統綜合效益評估,就是要對森林、溼地的綜合服務價值作出客觀全面的計量和評價,對森林、溼地產品進行準確的價值定位。通過「用數據說話」,讓大家更加直觀地認識森林、溼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深刻地領會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關係,引導全社會牢固樹立正確的綠色發展觀。  第二,開展綜合效益評估,是深入推進我省生態文明建設的現實需要。
  • 煙臺市首次發布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成果
    □記者 楊秀萍 報導  本報煙臺訊 10月25日,煙臺市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成果新聞發布會舉行,這是煙臺市首次全面系統評價森林生態服務功能、作用和貢獻的有益探索,對弘揚生態文明新理念、全面推動國土綠化、譜寫森林城市美麗煙臺新篇章,具有重要意義
  • 「我國主要人工林生態系統結構、功能與調控研究」項目啟動
    12月17日至19日,由中國科學院瀋陽應用生態研究所主持承擔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我國主要人工林生態系統結構、功能與調控研究」項目啟動暨課題實施方案論證會在瀋陽召開。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孫鴻烈院士、973專家顧問組成員、科技部有關專家領導、項目參加單位領導、項目專家,以及特邀嘉賓和課題骨幹等80餘人出席了會議。
  • 林草科普|森林土壤動物生態功能研究進展
    (光、熱、水、氣、土壤等)通過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組成的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統一整體,是陸地生態系統中面積最大、最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鑑於此,本文擬綜述國內外近10年來森林土壤動物生態功能研究進展,以期為更有效地利用森林土壤動物對森林土壤生態環境的積極影響提供科學參考。1.森林土壤動物對土壤物理性質的影響森林土壤動物活動有利於土壤形成團粒結構,使土壤孔隙大小比例適中,形成水氣協調的良性循環狀態,增強土壤的通氣透水性,促進林木生根。
  • 煙臺市首次發布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價值評估成果
    10月25日上午,煙臺市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成果新聞發布會在萊山區財會培訓中心舉行,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是以貨幣化形式評價森林生態效益、衡量林業生態建設成效的重要指標。
  • 2018年雲南省自然保護區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結果公布
    雲南網訊(記者 熊強)2018年,為了掌握自然保護區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動態變化情況,分析動態變化規律,在結合雲南省森林資源動態監測的基礎上,雲南省林業和草原局繼續啟動了第二期雲南省自然保護區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
  • 森林生態系統功能形成過程與機理
    在此背景下,基於 MAB 計劃發起之初確定的 14 個領域中的第一項「日益增長的人類活動對熱帶和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的生態影響」,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原華南植物所)何紹頤教授等老一輩生態學家在鼎湖山自然保護區建立了鼎湖山森林生態系統長期定位研究站(以下簡稱「鼎湖山站」),開啟了熱帶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長期定位研究工作,旨在通過對自然森林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格局與過程及其對環境變化的響應與適應規律的揭示,為解決國家和地方生態環境保護與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關鍵科學與技術問題提供科學支撐
  • 生態系統服務評估研究獲進展
    生態系統服務評估為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提供重要科學依據。
  • 新疆生地所在塔裡木盆地斷流河區綠洲地下水演變及歸因研究中獲進展
    新疆生地所在塔裡木盆地斷流河區綠洲地下水演變及歸因研究中獲進展 2020-10-22 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地下水資源對人工綠洲的發展至關重要,伴隨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強度不斷增加,塔裡木盆地河道斷流嚴重,地下水位持續下降給區域水資源和生態安全帶來嚴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