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揭示組蛋白H3K9的分級甲基化可以在核被膜處對染色體臂進行定位

2020-12-05 生物谷

2012年9月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弗雷德裡希米歇爾生物醫學研究所的科學家闡明了組蛋白修飾可以導致細胞核周圍靜止基因的沉默,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近日的國際雜誌Cell上。文中,研究者揭示了至少在兩種水平上,組蛋白H3 9位賴氨酸的甲基化可以引發異染色質定位在核被膜處。

在細胞核中存在的有大量的DNA和RNA,主要來負責進行基因表達以及基因組的複製和修復,並且調節必要的生物過程。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者發現SAM合成酶(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可以為賴氨酸甲基化作用提供萬能的供應需求,而且SAM(S-腺苷甲硫氨酸)對於細胞核染色質進行適當的空間分離也異常重要。當研究者幹擾SAM合成時,發現組蛋白的甲基化水平明顯下降,而且在異染色質中的沉默基因也會被激活。

假設組氨酸內部的特定賴氨酸的甲基化是異染色質沉默(heterochromatin sequestration)的主要信號,那麼研究者目前試圖研究哪種酶類可以從SAM上將甲基集團轉移至組蛋白殘基上。研究者Towbin識別出了兩種組蛋白甲基轉移酶類(HMTs),其可以連續性地產生在組蛋白H3位的三重賴氨酸的甲基化作用。

MET-2是哺乳動物SET DB1酶的同源物,其可以在特定殘基處沉澱甲基基團。當一種新型的HMT-SET-25可以堆積第三個甲基基團,就產生了H3K9me3,H3K9的每一種修飾形式都會提供一種信號來觸發修飾的核小體轉移至核外膜上。

研究者和其同事揭示了SET-25可以和異染色質共同來支撐H3K9的三重甲基化作用,SET-25可以在細胞核外部積累並且促進異染色質基因的抑制,而其抑制取決於單倍和雙重甲基化標記的積累,這也揭示了異染色質是以SET-25來進行靶位的。

研究者表示,儘管研究結果是在秀麗隱杆線蟲中觀察到的,但是哺乳動物也存在相同的蛋白質以及相同的細胞過程。(生物谷Bioon.com)

編譯自:The role of H3K9 in bringing order to the nucleus

Step-Wise Methylation of Histone H3K9 Positions Heterochromatin at the Nuclear Periphery

Benjamin D. Towbin1, 2, Cristina González-Aguilera3, Ragna Sack1, Dimos Gaidatzis1, Véronique Kalck1, Peter Meister1, 4, Peter Askjaer3 and Susan M. Gasser1, 2, ,

The factors that sequester transcriptionally repressed heterochromatin at the nuclear periphery are currently unknown. In a genome-wide RNAi screen, we found that depletion of S-adenosylmethionine (SAM) synthetase reduces histone methylation globally and causes derepression and release of heterochromatin from the nuclear periphery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embryos. Analysis of histone methyltransferases (HMTs) showed that elimination of two HMTs, MET-2 and SET-25, mimics the loss of SAM synthetase, abrogating the perinuclear attachment of heterochromatic transgenes and of native chromosomal arms rich in histone H3 lysine 9 methylation. The two HMTs target H3K9 in a consecutive fashion: MET-2, a SETDB1 homolog, mediates mono- and dimethylation, and SET-25, a previously uncharacterized HMT, deposits H3K9me3. SET-25 colocalizes with its own product in perinuclear foci, in a manner dependent on H3K9me3, but not on its catalytic domain. This colocalization suggests an autonomous, self-reinforcing mechanism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propagation of repeat-rich heterochromatin./P>

相關焦點

  • Mol.Cell Bio:揭示組蛋白H3K4甲基化抑制轉錄的分子機制
    真核生物染色質的組蛋白末端會發生多種化學修飾(包括乙醯化和甲基化修飾等),是真核生物細胞隨環境變化而改變基因表達譜式的重要調控方式。之前的研究發現組蛋白H3K4甲基化分布於基因的啟動子區,對基因轉錄主要起正調控作用。然而有研究表明H3K4甲基化對某些基因表達起到抑制作用,其分子機制有待闡釋。
  • 生命科學學院王應祥課題組揭示減數分裂細胞中組蛋白去甲基化酶...
    為了保證這些核心事件的有序進行,染色體的濃縮是逐步進行的。研究表明,染色體濃縮主要由濃縮和粘黏蛋白複合體控制,但真核生物減數分裂進程中如何調控濃縮蛋白複合體,從而完成染色體的逐步濃縮機制尚不清楚。王應祥和馬紅團隊2016年揭示了植物減數分裂細胞特異編碼PHD結構域蛋白MMD1,其可能通過PHD識別組蛋白H3K4me3直接調控濃縮亞基CAP-D3的表達,從而控制了染色體的前期濃縮進程(Wang et al., Plant Cell)。然而,MMD1調控CAP-D3的具體分子機制仍不清楚。
  • 解析組蛋白氨基末端甲基化分子機制
    」的論文,首次報導了人源氨基末端甲基轉移酶NRMT1與人著絲粒組蛋白CENP-A的複合物晶體結構,並通過一系列生化實驗,闡明了NRMT1識別組蛋白底物並進行氨基末端甲基化的分子機制。本工作進一步揭示了組蛋白修飾調控的複雜度和精密性。清華大學醫學院博士生吳若溪為本文第一作者,李海濤為本文通訊作者。     NRMT1催化著絲粒組蛋白CENP-A的氨基末端甲基化。
  • 組蛋白甲基化與DNA甲基化的關係
    DNA甲基化需要進行基因篩選,由基因篩選識別出的一個基因被發現為一個與來自小鼠、蒼蠅和分裂酵母的組蛋白H3甲基轉移酶相關的蛋白編碼。這一發現將兩種類型的染色質更改聯繫在了一起:DNA甲基化和組蛋白甲基化。儘管DNA甲基化被認為是很多外源更改的關鍵,如X-染色體失去活性、銘記作用和基因沉寂等,但這裡組蛋白甲基化似乎是DNA甲基化的一個先決條件。
  • .& Cell :孫育傑/李程合作揭示核纖層蛋白對人源細胞中染色質...
    細胞核內DNA完全展開長達2米,而一般細胞核的直徑僅有10-20微米,因此基因組在細胞核內處於高度摺疊的狀態,同時不斷發生運動變化。染色質的三維結構具有有序性和動態變化性,構成細胞核中各種生物學過程的全新調控層次。
  • JBC:H2Bub1促進Set1組蛋白甲基化轉移酶複合體的活性
    組蛋白H3第四位賴氨酸的甲基化(H3K4me)對真核生物轉錄活性的染色體的形成是至關重要的。組蛋白H2B單泛素化(H2Bub1)是另一個與轉錄有關的組蛋白修飾。研究發現,在酵母、果蠅以及一些人類細胞系,H3K4me通過H2Bub1被全面的刺激。
  • 科學家揭示相關組蛋白甲基化活性的串擾調控機制—新聞—科學網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上海精準醫學研究院黃晶課題組首次揭示了染色質的核小體結構對組蛋白修飾酶MLL(Mixed Lineage Leukemia
  • Cell Research:組蛋白甲基化轉移酶G9a可在體內對組蛋白H3第27位...
    2011年2月9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朱冰實驗室在 Cell Research 雜誌發表文章,首次報導了組蛋白甲基化轉移酶G9a能夠在體內對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的甲基化做出貢獻.組蛋白修飾在染色體的結構形成和功能發揮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PRC2複合體介導的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甲基化修飾對於基因的轉錄,聚梳蛋白複合物的沉默機制,果蠅的分節,哺乳動物X染色體的失活以及癌症等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然而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的單甲基化水平並未因為PRC2複合體的破壞而受到影響,說明在體內一定存在著其它催化H3第27位賴氨酸單甲基化的酶.
  • ...生物學科組揭示犏牛生殖細胞發育的形態學和組蛋白甲基化修飾特徵
    黃牛和犛牛490萬年前起源於共同祖先原牛,具有相同的染色體數(2n=60)。犏牛雄性不育和馬驢雜交雌雄不育表型不同,也有異於廣泛研究的果蠅和小鼠等模型。解析犏牛雄性不育的分子機理不僅有助於探究物種形成和生殖隔離的新機制,在畜牧生產上,也可為優良遺傳資源合理利用和雜種優勢的固定提供技術支撐。
  • 醫學院李海濤課題組《基因與發育》發文解析組蛋白氨基末端甲基化...
    Molecular Basis for Histone N-terminal Methylation by NRMT1)的論文,首次報導了人源氨基末端甲基轉移酶NRMT1與人著絲粒組蛋白CENP-A的複合物晶體結構,並通過一系列生化實驗,闡明了NRMT1識別組蛋白底物並進行氨基末端甲基化的分子機制。
  • 組蛋白甲基化修飾研究再獲突破
    LSD2抑制OGT引起的腫瘤細胞生長機制示意圖 日前,復旦大學徐彥輝課題組在組蛋白甲基化修飾研究領域獲得新進展
  • 組蛋白修飾
    組蛋白修飾(histone modification)是發生在組蛋白上的翻譯後修飾,主要發生在核心組蛋白的某些胺基酸殘基上,包括乙醯化、甲基化、磷酸化、泛素化等。特定的修飾狀態可以決定組蛋白的活性,是招募一些蛋白質與之結合,還是解除已結合的蛋白質,從而決定DNA的命運?是打開基因的表達,還是關閉?是進入複製,還是進行修復?這些都有可能受到組蛋白修飾方式的影響。
  • Science:我國科學家揭示人類早期胚胎發育中的組蛋白修飾重編程
    2019年7月22日訊/生物谷BIOON/---在真核生物中,組蛋白與帶負電荷的雙螺旋DNA組裝成核小體。因胺基酸成分和分子量不同,組蛋白主要分成5類:H1,H2A,H2B,H3和H4。除H1外,其他4種組蛋白均分別以二聚體形式相結合,形成核小體核心。DNA便纏繞在核小體的核心上。而H1則與核小體間的DNA結合。
  • 研究揭示擬南芥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13的結構功能
    研究揭示擬南芥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13的結構功能 2019-03-25 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 組蛋白研究進展速覽!
    它們還與人類發育障礙和癌症有關,這就支持DNA甲基化在細胞命運的指定和維持中起著關鍵作用。之前的研究已表明組蛋白的翻譯後修飾參與了確定啟動子和活躍轉錄基因體的DNA甲基轉移酶定位和DNA甲基化的模式。然而,控制基因間DNA甲基化的建立和維持的機制仍然知之甚少。
  • Protein&Cell|核纖層蛋白對染色質高級結構等調控
    因此基因組在細胞核內處於高度摺疊的狀態,同時不斷發生運動變化。但是,研究者對於隔離與定位A/B區室和染色體領地的調控因子與機制認知較少,同時對影響染色質運動狀態的因素了解有限,染色質高級結構與運動狀態的關聯性尚不清楚。
  • 植物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招募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組蛋白翻譯後共價修飾是表觀遺傳調控的重要方式之一,通過影響染色質的狀態而調控基因表達等過程。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的三甲基化修飾(H3K27me3)通過維持基因的沉默狀態,在動植物細胞命運決定以及生長發育中發揮重要的調控作用。基因組中特定位點的H3K27me3修飾水平由組蛋白甲基轉移酶和去甲基化酶進行動態調控。
  • JBC:組蛋白甲基化調控研究
    該文章主要報導了人KMT3a複合物在維持體內三甲基化H3K36水平中的作用。真核生物中,DNA的轉錄發生在染色質模板上。染色質的基本單位是由DNA纏繞組蛋白八聚體組成的核小體。核小體及其共價修飾能影響所在DNA的轉錄。組蛋白H3第36位賴氨酸的甲基化(H3K36me)與活躍轉錄的基因相關。
  • 組蛋白甲基化修飾識別研究獲進展
    組蛋白甲基化是表觀遺傳學的核心內容之一,其中關於甲基化的識別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甲基化識別蛋白是表觀遺傳信號的執行者,它們特異地識別不同位點、不同形式的甲基化修飾,把信號傳遞給下遊與其相互作用的分子,行使表觀遺傳的生物學功能。
  • HDAC 組蛋白去乙醯化
    HDAC 組蛋白去乙醯化 衰老研究所下期的視頻要講到HDAC組蛋白去乙醯化這個概念,我們提前把HDAC 組蛋白去乙醯化給大家交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