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前沿】李國紅/朱明昭合作揭示組蛋白變體H2A.Z對DNA複製起始...

2020-11-29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BioArt ,作者BioArt

BioArt

高屋建瓴,提供專家點評,引導學術爭論,展現學術批評;誠心實意,關注科研生態,推廣科研經驗,倡導師生交流。

關注我們,

獲取更多CSCB2020相關資訊

已知大部分生物的遺傳信息都儲存在雙鏈DNA上,遺傳信息的精確傳遞對生命的繁衍和進化至關重要。而這個信息傳遞過程依賴於DNA複製這一基本的細胞活動。DNA複製包含起始、延伸和終止三個步驟。細胞在G1期時,複製起始識別複合物(Origin Recognition Complex, ORC)識別染色質上的複製位點,進一步的招募DNA解旋酶MCM等,形成複製前體複合物(pre-Replication Complex),完成複製起始位點的認證。而當細胞進入複製期S期時,被認證的複製起始位點被選擇性的激活使用【1,2】。

在真核生物中,DNA與組蛋白八聚體相互纏繞,形成核小體。而核小體再經過進一步的摺疊,形成更高級結構的染色質。而在複雜的染色質上也存在多個複製位點。真核生物DNA複製起始位點的選擇受DNA序列和表觀遺傳因素共同調控【3】。在釀酒酵母中,已經發現能被複製起始識別複合物(ORC)識別的具有保守序列的DNA複製起始位點【4】。然而,在其他多細胞真核生物中,還沒有鑑定出能被ORC識別的特定保守序列。目前關於ORC是如何在染色質上選擇DNA複製起始位點的機制仍然不清楚。

2019年12月25日,來自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李國紅課題組與朱明昭課題組合作,在Nature上發表了題為「H2A.Z facilitates licensing and activation of early replication origins」的文章。該文章發現組蛋白變體H2A.Z能夠通過H2A.Z-SUV420H1-H4K20me2-ORC1通路幫助在染色質上進行複製起始位點的選擇,並進一步發現受H2A.Z調控的複製位點相比與其他的複製位點有著更高的複製信號,也更偏向在複製期早期被激活使用。

作者首先發現在HeLa細胞中敲低組蛋白變體H2A.Z會影響細胞的增殖。為了分析H2A.Z調控增殖的原因,作者通過質譜實驗在HeLa細胞內鑑定了與H2A.Z核小體相互作用的蛋白。質譜結果發現,許多複製前體複合物中的亞基都特異的富集在了H2A.Z核小體上。接下來作者通過生物化學和細胞生物學等實驗,詳細了分析H2A.Z核小體與複製前體複合物相互作用的機制。研究結果發現含有組蛋白變體H2A.Z的核小體能夠通過直接結合甲基化酶SUV420H1,促進核小體上的H4組蛋白第20位賴氨酸發生二甲基化修飾(H4K20me2)。而帶有H4K20me2修飾的H2A.Z核小體,能夠招募複製前體複合物中的ORC1(Origin Recognition protein 1)蛋白,從而幫助染色質上複製起始位點的選擇。

通過全基因組學分析,作者發現在HeLa細胞中,H2A.Z與H4K20me2、ORC1以及被激活使用的複製起始位點在全基因組上有非常高比例的共定位。而當在HeLa細胞中敲低H2A.Z時,H4K20me2、ORC1以及複製信號都有大幅降低。作者進一步分析受H2A.Z調控的複製起始位點的特徵,發現這類複製位點比其他的複製位點有更高的複製信號,並偏向在複製期早期被激活使用。

為了研究這個通路在生理條件下的作用,作者構建了在小鼠T細胞中條件性敲除H2A.Z的小鼠。研究結果發現,在T細胞中條件性敲除H2A.Z會導致活化後的T細胞增殖變慢,複製信號顯著降低。

綜上所述,該研究闡述了一個新穎的由H2A.Z介導的DNA複製表觀遺傳調控機制(H2A.Z-SUV420H1-H4K20me2-ORC1),對理解真核生物DNA複製起始位點的選擇提供了新的視角,同時也為未來探討DNA複製起始的異常調控在腫瘤發生過程中的作用機制提供了新思路。

據悉,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國紅課題組的龍海珍,張力圩,溫增麒,以及生物物理所感染與免疫重點實驗室朱明昭課題組的的呂夢婕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朱明昭課題組的金彩薇,生物物理研究所質譜平臺楊福全課題組的陳秀蘭,清華大學鄧海騰課題組的張文浩,北京大學裴劍鋒課題組的李佟清對本文也有重要貢獻。

原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9-1877-9

參考文獻

1. O』Donnell, M., Langston, L. & Stillman, B.Principles and concepts of DNA replication in bacteria, archaea, and eukarya. Cold Spring Harb. Perspect. Biol. 5, a010108 (2013).

2. Fragkos,M., Ganier, O., Coulombe, P. & Méchali, M. DNA replication origin activationin space and time. Nat. Rev. Mol. CellBiol. 16, 360–374 (2015).

3. MacAlpine,D. M. & Almouzni, G. Chromatin and DNA replication. Cold Spring Harb. Perspect. Biol. 5, a010207 (2013).

4. Dhar,M. K., Sehgal, S. & Kaul, S. Structure, replication efficiency andfragility of yeast ARS elements. Res.Microbiol. 163, 243–253 (2012)

來源:BioArt

1980-2020

原標題:《【學術前沿】李國紅/朱明昭合作揭示組蛋白變體H2A.Z對DNA複製起始位點的調控》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揭示組蛋白變體H2A.Z對DNA複製起始位點的調控
    中國科學家揭示組蛋白變體H2A.Z對DNA複製起始位點的調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26 14:42:01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李國紅課題組與朱明昭課題組合作揭示組蛋白變體H2A.Z對DNA複製起始位點的調控
  • 生物物理所揭示組蛋白變體H2A.Z對DNA複製起始的調控機制
    12月25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國紅課題組與感染與免疫重點實驗室朱明昭課題組合作,在《自然》(Nature)上發表了題為H2A.Z facilitates licensing and activation of early replication origins
  • Nature:我國科學家揭示組蛋白變體H2A.Z調節DNA複製起點機制
    2020年1月4日訊/生物谷BIOON/---DNA複製是一種受到嚴格控制的過程,這可確保在細胞增殖過程中基因組的精確複製。複製起點(replication origin)決定了基因組複製的起始位置,並調節了整個基因組複製程序。人類基因組包含成千上萬個的複製起點。但是,每個細胞周期僅使用其中的10%。那麼如何選擇複製起點呢?
  • 李國紅課題組揭示組蛋白變體H2A.Z調控體內核小體的展開
    真核生物基因組DNA通過和組蛋白相互作用形成染色質包裝在細胞核中。核小體是染色質的基本結構單元。核小體由146bp DNA在組蛋白八聚體上纏繞1.65圈構成。組蛋白八聚體包括各有兩個拷貝的H2A,H2B,H3和H4組蛋白。
  • 探尋DNA複製起點的秘密—新聞—科學網
  • 科學網—全新DNA複製起始位點調控機制獲揭示
    本報訊(記者李晨陽)12月26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紅和朱明昭課題組聯合在《自然》上發表論文,揭示了組蛋白變體
  • 研究發現組蛋白變體H2A.z調控大腦發育的機制
    組蛋白變異體參與染色體組裝和調控。與常規組蛋白形成的染色質結構相比,組蛋白變異體可以形成一些獨特的染色質結構,進而在基因表達和細胞命運決定等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組蛋白變體H2A.z是常規組蛋白H2A的重要變體之一。近年來的研究發現,H2A.z廣泛參與轉錄調節、基因組穩定性,並且在細胞增殖、分化等過程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 ...Ausin 團隊發現植物組蛋白變體H2A.Z從染色質中移除的分子途徑
    Jacobsen院士團隊合作完成的題為NAP1-RELATED PROTEIN 1 and 2 negatively regulate H2A.Z abundance in chromatin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首次揭示了植物中組蛋白變體H2A.Z從染色質中移除的分子途徑,發現擬南芥組蛋白伴侶蛋白NRP1和NRP2(NRPs)可以減少全基因組中H2A.Z的含量。
  • 研究揭示組蛋白H2A泛素化修飾對核小體的調控機制
    核小體,作為染色質的基本結構單元,在基因複製與轉錄過程中高度動態調控。DNA/RNA聚合酶前的核小體結構要被打開,使得聚合酶能順利通過核小體,對核小體包裹的DNA進行複製轉錄;而聚合酶通過後的DNA要被重新組裝形成核小體,保護DNA免受損傷,並維持或繼承該區域表觀遺傳信息。組蛋白泛素化修飾,作為一類重要的組蛋白化學修飾方式,在核小體結構的動態調控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 我國科學家揭示全新DNA複製起始位點調控機制
    DNA複製是一個確保遺傳信息精確傳遞的生命過程。細胞在DNA合成前期G1期時,複製起始識別複合物識別染色質上的複製位點,進一步招募DNA解旋酶MCM(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等,形成複製前體複合物,完成複製起始位點的認證。而當細胞進入複製期S期時,被認證的複製起始位點被選擇性地激活使用。真核生物DNA複製起始位點的選擇受DNA序列和表觀遺傳因素共同調控。
  • DNA複製的起始機制
    引自諾貝爾基金會檔雖然不同生物中的複製基因和起始蛋白等會有很大差異,但DNA複製的起始過程都符合識別複製起點-加載解旋酶-組裝複製體這個基本程序。複製起點的識別由起始蛋白負責。細菌的起始蛋白是DnaA,含有HTH(螺旋-轉角-螺旋)DNA結合結構域和AAA +(與多種細胞活性相關的ATPase)結構域。
  • 【科技前沿】李國紅/許雪青合作揭示靜息態基因的染色質結構特徵並...
    【科技前沿】李國紅/許雪青合作揭示靜息態基因的染色質結構特徵並提出預測基因轉錄潛能的新方法 2020-07-29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術前沿】 Josefowicz/李海濤合作發現組蛋白H3.3磷酸化可增強...
    以下文章來源於BioArt ,作者小柚 BioArt高屋建瓴,提供專家點評,引導學術爭論,展現學術批評;誠心實意,關注科研生態,推廣科研經驗,倡導師生交流。關注我們,獲取更多CSCB2020相關資訊組蛋白是真核生物染色體的主要組成成分,不僅能保證DNA的正常複製,重組和修復,同時,組蛋白的翻譯後修飾(post-translation modifications, PTMs)對基因轉錄有著重要的調控作用。
  • 組蛋白分子伴侶OsChz1調控染色質結構的分子機制
    Nature Comm | 復旦大學董愛武/沈文輝合作揭示組蛋白分子伴侶OsChz1調控染色質結構的分子機制真核生物DNA複製、轉錄與修復一直伴隨著核小體的組裝/去組裝過程,該過程需要依賴組蛋白分子伴侶的幫助。已有的研究發現,酵母Chz1是組蛋白變體 H2A.Z特異的組蛋白分子伴侶,系統進化樹分析顯示在酵母、真菌、植物及動物中都存在Chz1同源蛋白,但目前對Chz1蛋白的功能研究僅在酵母中被報導。
  • Cell:組蛋白變體H2A.Z的相關作用機制解析
    來自美國國立衛生院癌症研究所(NCI)的研究人員解析了一種重要的組蛋白變體:H2A.Z的相關作用機制,從而為進一步解析基因表達啟動子調控提供了新的依據。領導這一研究的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華人科學家吳以仲。
  • ...孫育傑/謝曉亮合作團隊等展示CTCF介導染色質結構決定複製起始...
    【學術前沿】孫育傑/謝曉亮合作團隊等展示CTCF介導染色質結構決定複製起始位點的時空組織 2020-06-19 0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技前沿】北大劉穎/李川昀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調控線粒體應激...
    線粒體未摺疊蛋白反應(mitochondrial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UPRmt)是細胞中保護線粒體、維持線粒體內穩態和正常功能的主要途徑。該途徑通過傳遞線粒體受損信號至細胞核,促進核編碼的線粒體應激基因的高表達,從而保護和修復受損線粒體。
  • 研究揭示DNA複製起始複合體亞基結構
    人類Orc6亞基結構 4月18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劉迎芳研究員實驗室與美國阿拉巴馬大學Igor Chesnokov博士的合作研究成果 這一文章中報導了他們對DNA複製起始複合體(Origin recognition complex, ORC)中Orc6亞基的結構生物學研究成果。通過對Orc6的結構生物學研究,他們揭示了人Orc6蛋白可以直接結合DNA,並且這一DNA結合能力對ORC複合體識別複製起始位點以及啟動DNA複製必不可少。
  • 研究揭示組蛋白單個位點突變如何導致腫瘤發生
    研究揭示組蛋白單個位點突變如何導致腫瘤發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 13:17:02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Nada Jabado、Claudia L.
  • Nature:鑑定出新的細菌DNA複製起始點元件DnaA-trio
    Nature Published online 08 June 2016DNA複製受到緊密控制以便確保遺傳信息準確遺傳。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描述了他們如何鑑定出DnaA-trio,並且確定出它促進DNA複製的機制。DnaA-trio被描述為細菌複製起始點的一個核心元件,代表著科學理解取得的重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