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組所等RNA甲基化表觀轉錄組學研究獲進展

2020-11-28 東方網

原標題:基因組所等RNA甲基化表觀轉錄組學研究獲進展

  2014年1月,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基因組變異與精準生物醫學實驗室「百人計劃」研究員楊運桂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百人計劃」研究員劉峰研究組合作開展的「m6A甲基轉移酶複合物鑑定」研究,發現了WTAP(wilms'tumour 1-associating protein)蛋白作為m6A甲基轉移酶複合物調控亞基,調節m6A甲基轉移酶催化亞基METTL3和METTL14在細胞體內的定位和活性。研究成果Mammalian WTAP Is a Regulatory Subunit of the RNA N6-Methyladenosine Methyltransferase在線發表於細胞生物學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

  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osine(m6A)】是高等生物中含量最為豐富的一種RNA甲基化形式,平均每一條mRNA含有3-5個,存在於保守序列RRACH(R=G ,A; H=A,C or U)中。但長期以來,由於缺乏對m6A進行有效檢測的技術手段和對修飾m6A酶複合物的發現,m6A調控RNA尤其是mRNA的生物學功能尚不清楚。

  楊運桂研究組在前期研究中,通過和芝加哥大學何川教授實驗室合作,參與發現了m6A去甲基化酶FTO(Jia et al.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2011)和ALKBH5(Zheng et al. Molecular Cell 2013),拓展和豐富了RNA m6A甲基化表觀轉錄組學新概念與研究領域(Niu et al. GPB 2013; Zheng et al. RNA Biology 2013)。相對於m6A去甲基化酶的發現,催化m6A形成以SAM為甲基供體的甲基轉移酶複合物(~1000kDa)的發現進展緩慢,70-kDA METTL3(methyltransferase like 3)亞基是目前唯一已知組分。M6A甲基轉移酶複合物各組分的發現和鑑定,對揭示RNA m6A甲基化表觀轉錄組學功能和調控規律極其重要。

  本研究利用生物化學、細胞、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及模式生物等多層次技術手段,發現了M6A甲基轉移酶複合物另外兩個重要蛋白METTL14 (methyltransferase like 14)和WTAP, METTL14 、WTAP和METTL3在體內形成功能複合物,催化m6A形成。

  METTL3和METTL14定位在mRNA加工相關亞細胞器nuclear speckle上,其定位依賴於WTAP;利用轉錄組、PAR-CLIP技術結合第二代測序技術,科研人員發現METTL3依賴於WTAP結合RNA,mRNA是該甲基轉移酶複合物的主要底物。與WTAP和METTL3結合的基因存在選擇性剪接模式的改變,WTAP和METTL3結合RNA MOTIFs在序列和距離與經典m6A甲基化RRACH高度一致,RNA代謝相關基因的表達和選擇性剪接都受到METTL3和WTAP的調節。

  METTL3和WTAP基因敲低的斑馬魚胚胎都表現為組織器官分化缺陷和細胞凋亡增加。以上研究確認了WTAP作為調控亞基,調節m6A甲基轉移酶催化亞基METTL3/METTL14的細胞內活性和定位。

  該研究工作為進一步研究m6A的生物功能和RNA表觀遺傳提供了依據,為RNA甲基化修飾作為一種具有重要生物學調控功能的表觀轉錄組學新概念提供了重要證據,從而為後續從RNA甲基化這一新角度展開惡性腫瘤等人類疾病的發生發展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

  該項工作得到了中國科學院、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資助。

  論文連結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

相關焦點

  • Molecular Cell:基因組所RNA甲基化表觀遺傳新機制研究獲重要進展
    11月21日,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重大疾病基因組與個體化醫療實驗室 「百人計劃」研究員楊運桂研究組,與美國芝加哥大學何川教授實驗室和奧斯陸大學Arne Klungland教授合作完成的「RNA甲基化表觀遺傳新機制研究項目」取得重要進展,相關學術論文在Cell子刊 Molecular Cell 雜誌以 ALKBH5 is a Mammalian RNA
  • 北京基因組所發現RNA m6A選擇性甲基化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所級中心生物信息室宋述慧課題組,研究發現了RNA的選擇性甲基化現象,並探索了其可能的產生機制。該項研究開啟了植物表觀轉錄組的研究,並提供了重要的數據資源。  該項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北京市科技新星的資助,同時還得到了精準基因組醫學重點實驗室楊運桂研究組和所級中心核酸平臺的技術支持。
  • RNA m6A選擇性甲基化機制獲進展
    近兩年,通過在人、小鼠、酵母和擬南芥等系統內的研究,在甲基化動態調控機制的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並發現m6A可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mRNA的出核轉運、翻譯和降解等。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所級中心生物信息室宋述慧課題組,研究發現了RNA的選擇性甲基化現象,並探索了其可能的產生機制。
  • 昆明植物所雙子葉胚乳型種子基因組DNA甲基化研究獲進展
    昆明植物所雙子葉胚乳型種子基因組DNA甲基化研究獲進展 來源:昆明植物研究所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6-05-06   今日/總瀏覽:4/3206
  • Nature:RNA 修飾研究有助表觀轉錄組學進一步發展
    隨著科研人員逐漸揭開 RNA 修飾的奧秘,幫助我們了解表觀轉錄組學(epitranscriptomics)的工具也變得越來越多了。 近五年來,學界掀起了一股研究 RNA 表觀遺傳學修飾的熱潮,很多課題組都將目光集中在 N6 - 甲基腺苷(N6-methyladenosine, m6A)這個核酸分子上。大家都在研究全轉錄組水平上的這種化學修飾,以及該修飾與人體健康和疾病的關係。
  • 北京基因組所發現RNA甲基化調控基因翻譯機制
    北京基因組所發現RNA甲基化調控基因翻譯機制 來源: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7-02-09   今日/總瀏覽:1/2101
  • 基因組所急性白血病轉錄組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基因組變異與精準生物醫學實驗室研究員王前飛和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黃岡博士研究組合作,在該方向上取得進展,相關論文在該領域期刊Leukemia上發表。   該研究發現,與以往研究中轉錄因子PU.1在t(8;21)和t(15;17)急性白血病中「抑癌基因」的作用相反,PU.1在MLL白血病中高表達,並證實了PU.1在小鼠MLL白血病模型中具有誘發和維持腫瘤細胞生長的作用
  • 多篇研究成果聚焦甲基化研究領域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甲基化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母體維生素C是小鼠模型中的正確DNA去甲基化和雌性胎兒生殖細胞產生所必需的。母體維生素C缺乏並不影響整體胚胎發育,但會導致生殖細胞數量減少、減數分裂延遲和成年後代的生殖力下降,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期刊上。來自缺乏維生素C的胚胎的生殖細胞的轉錄組與攜帶Tet1無效突變的胚胎的轉錄組非常相似。
  • 表觀轉錄組學-m6A簡介
    DNA甲基化作為重要的表觀遺傳學標記,研究的非常廣泛。與DNA相對應,在RNA水平也存在著多種化學修飾,已經發現的就有100種以上,在編碼和非編碼RNA上都存在。,不僅在mRNA上存在,在tRNA, rRNA, lncRNA上也都存在,只不過研究最多的是mRNA上的m6A。
  • 生命學院楊雪瑞課題組通過多組學大數據分析全面闡述DNA甲基化組...
    文章使用公開資料庫癌症基因組圖譜(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的腫瘤多組學數據,採用基於資訊理論的數據挖掘策略,首次以CpG位點解析度系統闡述了21種主要癌症中啟動子區DNA甲基化組在腫瘤基因轉錄調控網絡中的深度參與。
  • 北京基因組所等發現RNA甲基化調控基因出核新機制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精準基因組醫學重點實驗室及遺傳與發育協同創新中心楊運桂研究組和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孫瑩璞研究組、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汪海林研究組合作研究,揭示了m5C(5-甲基胞嘧啶)修飾在mRNA的分布圖譜規律及其對調控mRNA出核作用新機制。
  • 植物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招募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植物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招募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2019-05-09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膠質母細胞瘤DNA甲基化研究進展
    但是,除了基因改變,表觀遺傳學改變也可能包含在每種亞型的發展和演進之中。作為表觀遺傳學調控的重要機制之一,DNA甲基化對GBM的發生與演進也具有重要作用。現將近期內GBM的DNA甲基化的研究進展進行回顧與綜述。 1.
  • 當DNA甲基化遇上RNA甲基化:果實成熟的表觀遺傳調控
    果實成熟受精細調控,近期研究顯示,表觀遺傳調控在果實成熟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大量成熟相關基因的表達與DNA甲基化狀態有關。DNA去甲基化酶基因SlDML2突變將導致基因組尺度的DNA超甲基化並顯著抑制果實成熟。作為一種保守的表觀遺傳修飾,DNA甲基化主要通過影響基因的轉錄發揮功能。此外,也有報導認為DNA甲基化可調節mRNA可變剪切,進而在轉錄後水平影響基因表達。
  • 頡偉組發表綜述總結哺乳動物早期發育中的表觀遺傳重編程
    ),詳細總結了哺乳動物早期發育過程中表觀遺傳學重編程的研究進展,並著重闡述了親本表觀遺傳學修飾在早期發育過程中的命運和功能,以及合子基因組激活前獨特的染色質在本文中,作者對哺乳動物早期發育過程中表觀遺傳學重編程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系統的總結,包括:(1)配子中非經典表觀遺傳修飾的分布和功能;(2)受精後表觀遺傳修飾的大規模重置;(3)合子基因組激活(zygotic genome activation)前的「原始」染色質狀態
  • 組蛋白甲基化修飾識別研究獲進展
    組蛋白甲基化是表觀遺傳學的核心內容之一,其中關於甲基化的識別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甲基化識別蛋白是表觀遺傳信號的執行者,它們特異地識別不同位點、不同形式的甲基化修飾,把信號傳遞給下遊與其相互作用的分子,行使表觀遺傳的生物學功能。
  • Cell|表觀遺傳改變致癌?大規模拓撲學變化抑制腫瘤惡性進展
    分子和遺傳學研究已經證明了人類腫瘤中廣泛存在著表觀遺傳的缺陷(例如染色質調節子突變、DNA甲基化改變等)【1】。結直腸腺癌是非常常見的上皮腫瘤,儘管結直腸腺癌的研究已陸續發現了不少表觀遺傳學的改變,然而,這些表觀遺傳學的變化與基因組拓撲學有什麼關聯,大家還不清楚。
  • 【學術前沿】頡偉組發表綜述總結哺乳動物早期發育中的表觀遺傳重...
    早期發育過程中表觀遺傳學重編程模式2020年10月8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頡偉實驗室(第一作者為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後夏煒焜)受邀在Stem Cell Reports發表綜述「Rebooting the epigenomes during mammalian early embryogenesis」(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的表觀基因組重啟),詳細總結了哺乳動物早期發育過程中表觀遺傳學重編程的研究進展
  • 【綜述】胰島胚胎發育的表觀遺傳學研究進展
    表觀遺傳調控機制包括DNA CpG甲基化、組蛋白翻譯後修飾、X染色體印記基因滅活、細胞分化調控、染色質重塑與非編碼RNA等。表觀遺傳學調控機制負責整合機體內的基因信息和外部環境信號,從而改變基因表達以適應環境變化。嚴格調控的DNA甲基化模式對於正常發育十分重要。DNA組蛋白的表觀遺傳學修飾與DNA甲基化相互作用,緊密連接於染色體上,可以改變染色質結構促進轉錄因子與啟動子或增強子的結合。
  • Nature:發表野生擬南芥表觀基因組圖譜
    基因組中表觀遺傳變化是能遺傳的,近期來自Salk生物學研究所等處的一組研究人員完成了一項野生植物表觀基因組學全範圍內的研究分析,從中發現了這種修飾與遺傳信息相互作用的共同模式。這一成果公布在3月7日Nature雜誌在線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