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發表野生擬南芥表觀基因組圖譜

2020-12-05 生物谷

基因組中表觀遺傳變化是能遺傳的,近期來自Salk生物學研究所等處的一組研究人員完成了一項野生植物表觀基因組學全範圍內的研究分析,從中發現了這種修飾與遺傳信息相互作用的共同模式。這一成果公布在3月7日Nature雜誌在線版上。

文章通訊作者是Salk研究所的著名教授Joseph R-cker,他是國際植物分子生物學和植物基因組學研究領域的著名學者。曾作為主要負責人之一參與了擬南芥全基因組測序工作,擬南芥全基因組功能基因T-DNA文庫構建,擬南芥功能基因全長cDNA文庫構建,擬南芥全基因組表觀遺傳學測序工作。同時,Joseph R-cker教授在植物激素研究尤其是乙烯信號轉導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我們早已知曉,基因攜帶了遺傳指令,能從一個個體傳遞給其後代。近年來的研究又指出,個體的表觀基因組(基因組上的不會改變DNA序列的化學和結構修飾)也可能參與了遺傳指令。

一種化學修飾:DNA甲基化被認為能靶向某種遺傳元件,但是至今科學家們仍不清楚,這種標記中有多少比例是與遺傳信息完全分離開來的。這篇論文通過分析模式植物擬南芥的基因組和表觀基因組,解析了與DNA序列中出現的突變有關的從頭甲基化。

研究人員從北半球各地收集了基因型不同的野生擬南芥,進行了詳細的群體水平分析。他們對217株植物進行了全基因組DNA測序,其中152株進行了全基因組甲基化圖譜分析,144株進行了基因轉錄圖譜分析。

通過這些數據,研究人員在一些個體(單甲基化多態性,single methylation polymorphisms, SMPs)單個單核苷酸上找到成百上千種個甲基化位點,以及上萬個差異甲基化區域(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Regions,DMRsC),幾乎所有的印跡基因都有一些序列成份在兩個不同親本來源的等位基因中僅有一方是甲基化,這些序列被成為「差異甲基化區域「。

研究人員發現這些DMRS中超過30%直接與DNA序列突變位點有關,這種相關性證明了這些區域的遺傳和表觀遺傳變異是共同遺傳的。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與預期相同,許多這些相關位點也與差異基因表達有關聯。

通過統計學檢測,研究人員希望能揭示表觀遺傳突變與表型之間的關聯,結果他們識別出了數量性狀位點(控制性狀變異的基因組區域),這些位點均與三種類型的差異甲基化有關。

而且研究人員分析甲基化位點也發現,一些基因具有協調表觀遺傳調控機制(只能靶向轉座子和重複序列位點)。這些基因中很多都對於配子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對於植物而言,就是花粉和胚珠)。似乎在植物發育的營養階段,DNA甲基化阻止了這些基因的表達,但在某些配子中卻沒有起到這種作用,因為這些細胞中一些表觀遺傳機器處於失活狀態。

這些都說明了在大多數情況下表觀遺傳機制並不簡單,表觀遺傳信息可能以多種方式,與個體遺傳信息發生關聯,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仍然不清楚表觀遺傳狀態與表型變化之間的關聯。

不過這篇文章也很好的證明了,包括表觀基因組在內的一些關聯研究,能很好的揭示遺傳的更多來源。未來還需要進行更大規模的表觀遺傳組學範圍分析,可以收集上千份樣品進行分析,目標是通過分離空間和時間影響的家族或自交系,最大限度地減少遺傳變異,找出常見的epialleles。

在一些表型變異情況中,表觀遺傳變異也許是一種過渡狀態。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出現基因突變,然後將這種新狀態整合到遺傳上去,而不是一種表觀遺傳。(生物谷Bioon.com)

Patterns of population epigenomic diversity

Robert J-Schmitz, Matthew D-Schultz, Mark A-Urich, Joseph R-Nery, Mattia Pelizzola, Ondrej Libiger, Andrew Alix, Richard B-McCosh, Huaming Chen, Nicholas J-Schork, Joseph R-Ecker.

Natural epigenetic variation provides a source for the generation of phenotypic diversity, but to understand its contribution to such diversity, its interaction with genetic variation requires further investigation. Here we report population-wide DNA sequencing of genomes, transcriptomes and methylomes of wild Arabidopsis thaliana accessions. Single cytosine methylation polymorphisms are not linked to genotype. However, the rate of linkage disequilibrium decay amongst 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regions targeted by RNA-directed DNA methylation is similar to the rate for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Association analyses of these RNA-directed DNA methylation regions with genetic variants identified thousands of methylation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which revealed the population estimate of genetically dependent methylation variation. Analysis of invariably methylated transposons and genes across this population indicates that loci targeted by RNA-directed DNA methylation are epigenetically activated in pollen and seeds, which facilitates proper development of these structures.

相關焦點

  • 綜述:水稻的表觀遺傳調控和表觀基因組圖譜
    近年來隨著粳稻(日本晴)和秈稻(93-11)品系全基因組序列及3000份水稻品種基因組信息的釋放,科學家在探索水稻複雜農藝性狀的分子機制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展,而表觀遺傳調控在其中佔據了重要一席。針對表觀遺傳學及表觀基因組學的深入研究將有望對水稻育種等生產實踐領域產生推進作用,為進一步從表觀遺傳角度進行水稻品種改良及分子設計育種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手段。
  • 講解擬南芥中表觀遺傳沉默與反沉默機制
    朱健康院士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講解擬南芥中表觀遺傳沉默與反沉默機制   清華新聞網3月27日電 3月19日,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美國普渡大學生物化學系和園藝及園林系傑出教授朱健康院士做客「水木清華生命科學講座系列」講壇,為廣大師生做了一場名為「
  • Plant Molecular Biology:擬南芥基因組水平組蛋白修飾與基因表達...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鄧興旺實驗室在Plant Molecular Biology雜誌上在線發表題為 「 Genome-wide profiling of histone H3 lysine 9 acetylation and dimethylation in Arabidopsis reveals correlation between multiple
  • 項目文章|新技術助力表觀研究,染色體狀態圖譜一戰「稻」底
    關注表觀遺傳研究的小夥伴,一定對ENCODE(The 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並不陌生。自2003年由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NHGRI)發起以來,ENCODE資料庫收集了人、小鼠、果蠅和線蟲的大量表觀遺傳學實驗數據,構建了不同組織、不同層面的染色體功能圖譜,無愧為模式動物表觀遺傳研究中的百科全書。
  • Nature:華人朱健康教授解析表觀遺傳學
    在基因組中除了DNA和RNA序列以外,還有許多調控基因的信息,它們雖然本身不改變基因的序列,但是可以通過基因修飾,蛋白質與蛋白質、DNA和其它分子的相互作用,而影響和調節遺傳的基因的功能和特性,並且通過細胞分裂和增殖周期影響遺傳,這就是表觀遺傳學(epigenetics)。
  • Genome Biology |野生毛果楊基因組揭示了樹齡相關的體細胞遺傳和表觀遺傳變異
    先前許多研究證明了野生擬南芥不同世代自然突變的速率,重建其野生植物進化歷史的基礎,然而,年齡伴隨的表觀突變特性並未探索。毛果楊(Populus trichocarpa)是一種楊柳科的半常綠喬木,高達36m,長8~25cm,產於北美洲 ,其基因組序列已於2006年測出並公布,被作為木本轉基因植物中的模式植物,是林木樹種遺傳轉化研究中的典型代表種。
  • 水稻全基因組DNA腺嘌呤甲基化圖譜被繪製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谷曉峰課題組繪製了全基因組腺嘌呤甲基化修飾圖譜,並發現其參與生長發育、光合作用、逆境適應等生物學功能。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分子植物》。水稻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培育高產、穩產、優質等綜合性狀優良的水稻品種是科學研究和生產中的重大需求。作為兩個主要亞種,秈稻和粳稻具有不同的農藝性狀,相對而言秈稻產量較高,粳稻食用品質更好。
  • 同濟高紹榮教授實驗室《Nature》發文揭示表觀遺傳學研究重大突破
    9月15日,同濟大學高紹榮實驗室在《Nature》雜誌在線發表題為 「Distinct features of H3K4me3 and H3K27me3 chromatin domains in pre-implantation embryos」 的文章。
  • 科學家繪製出大麥的泛基因組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大麥的泛基因組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3:39:49 德國哥廷根大學Nils Stein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大麥的泛基因組圖譜。
  • 中國人全基因組甲基化圖譜發布
    DNA甲基化是最早發現的基因表觀修飾方式之一,在維持染色體結構、X染色體失活、基因印記和腫瘤的發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 Nature:挪威雲杉的基因組
    「雲杉基因組項目」聯合課題組在本期Nature上發表了第一種裸子植物的基因組草稿,即一種挪威雲杉(Picea abies)的基因組草稿。該基因組來自最初於1959年在瑞典中部的東J?mtland獲得的一棵樹,大小為20千兆鹼基對,比模型植物「擬南芥」的基因組大100倍,但二者所含基因數量差不多。這個基因組之所以大,是由於可轉位元素的積累。
  • Nature|嶽峰組揭示斑馬魚表觀圖譜和基因組三維結構
    可是現有的斑馬魚的基因組功能性研究多局限於對整個胚胎的研究,斑馬魚組織特異性的基因組功能元件系統圖譜和基因組三維結構仍然亟待揭示。從進化上說,斑馬魚的祖先與人類祖先在4億年前「分道揚鑣」,其歷經的差異進化時間遠長於小鼠與人類的一億年的差異進化時間。
  • Plant Cell | 首次繪製擬南芥mRNA和ncRNA的m5C甲基化圖譜
    近日,植物學頂級期刊Plant Cell在線發表題為「Transcriptome-Wide Mapping of RNA 5-Methylcytosine in Arabidopsis mRNAs and Noncoding RNAs」 的研究論文,
  • 科學家繪製出歐洲玉米基因組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歐洲玉米基因組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9 22:42:04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Klaus F. X.
  • 劉光慧等合作繪製人類幹細胞多譜系分化和重編程多維表觀遺傳圖譜
    2020年7月7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研究組和曲靜研究組、清華大學孫前文研究組、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張維綺研究組合作在Cell Reports雜誌在線發表題為「Genome-wide R-loop landscapes during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reprogramming」的研究論文。
  • 昆明植物所雙子葉胚乳型種子基因組DNA甲基化研究獲進展
    DNA甲基化調控的模式 DNA甲基化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表觀修飾因子,參與異染色質的形成、轉座子的沉默、基因表達的調控以及印跡基因的發生。雖然研究發現單、雙子葉植物基因組甲基化式樣分化明顯,而且在擬南芥、水稻和玉米的種子中,胚乳基因組(相對於胚基因組)表現出廣泛的低甲基化,但是由於雙子葉模式植物擬南芥的胚乳組織只存在於種子發育早期,隨著種子發育逐漸消失,長期以來在雙子葉植物胚乳中研究基因組低甲基化的生物學意義受到限制。
  • 染色體級別橡膠樹參考基因組圖譜繪就—新聞—科學網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分子植物》雜誌。 此項研究由熱帶作物種質資源與基因組學雲南省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昆明植物所研究員高立志帶領團隊歷經6年完成。研究期間,科研團隊在完成了二代基因組測序與組裝的基礎上,進一步克服了橡膠樹基因組龐大、高雜合與高重複等困難,利用單分子實時測序(SMRT)和 Hi-C 技術,獲得了這一成果。
  • 科學家發表蠟梅精細基因組圖譜—新聞—科學網
  • 草莓和可可樹基因組圖譜出爐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2月26日報導,在26日出版的《自然·遺傳學》雜誌上,兩組科學家表示,他們分別解開了野生草莓和克裡奧洛可可樹的基因密碼,新發現有助於育種專家培育出品質更高的草莓和可可樹品種。  英國生物工藝學和生物學研究委員會(BBSRC)和其他4個國家的70名研究人員繪製出了野生草莓完整的基因組圖譜,研究發現,野生草莓共有約3.5萬個基因,是人類基因數量的1.5倍,野生草莓的大部分基因也出現在人工培育的草莓品種中。研究人員首先將野生草莓的基因組分割成數百萬個短小的片段,然後給每個片段排序,接著將所有片段組合起來,從而繪製出了野生草莓完整的基因組圖譜。
  • 科學網—小葉茶染色體級別基因組圖譜首次完成
    染色體級別的「碧雲」茶樹參考基因組圖譜高立志供圖 本報訊 近日,生物學預印本伺服器(www.biorxiv.org)在線發表了中美科學家聯合研究團隊的最新成果,該團隊採用單分子實時測序(SMRT)和 Hi-C技術,在20多個代表性小葉茶品種中選用雜合度較低的小葉茶良種「碧雲」,將組裝獲得的約2.85Gb 的基因組序列掛載到了15 條假染色體上,在國際上首次獲得了達到染色體級別的茶樹中國茶變種的參考基因組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