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藝果實色彩斑斕是由於葉綠素和類胡蘿蔔素等色素多樣性積累。番茄果實表面不均勻分布使得番茄產生條斑表型,在番茄綠熟階段,葉綠素在果實表面差異性積累,進而綠熟期果實表面呈現綠條斑和淺綠條斑隨機分布;紅熟階段番茄果實表麵條斑產生,是由於果實表面類胡蘿蔔素不同組分及其含量差異性。色素在園藝植物果實表面差異性分布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比如西瓜、梨、桃和蘋果。前人通過反向遺傳學方法,揭示了蘋果表皮上紅條斑和黃條斑產生是由於MYB10啟動子甲基化差異導致其表達量差異,伴隨著花青苷合成相關基因表達量發生變化,最終蘋果表皮上花青苷差異性積累產生紅條斑和黃條斑。同樣的,前人解析了梨表皮紅斑點和條紋也是由於MYB10啟動子甲基化差異,目前這種基於甲基化差異的分子調控機理尚未完全清晰。
該研究中,通過對515份番茄核心種質資源性狀調查,其中7份材料果實表現為條斑表型,因此條斑性狀屬於稀有變異,在目前育種材料中保存下來。研究團隊通過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結合連鎖群體圖位克隆的方法,運用表達分析和轉基因等分子生物學技術,克隆並鑑定了TAGL1基因調控番茄條斑的形成。通過GWAS分析,與條斑表型相關的顯著性主效SNP位於SL2.50ch07_63842838 (P=2.672960472e-256),落在TAGL1的第二內含子中。通過F1表型和F2連鎖群體分離比統計,表明番茄條斑表型為隱性性狀,是由單基因控制。利用圖位克隆,將目標基因鎖定在M63825和M63919兩個標記之間,兩標記物理距離大約93-Kb,有11個基因,11個基因表達量測定表明有且只有TAGL1在淺綠條斑中表達量顯著性高於綠條斑。在條斑突變體gs中,利用轉基因技術獲得TAGL1超量轉基因系和敲除系的果實都表現為無條斑表型。在綠熟階段,相比對照gs,超量系果實表皮中葉綠素含量顯著性減少,敲除系果實表皮中葉綠素含量顯著性增加,這與TAGL1在淺綠條斑和綠條斑中的差異性表達相吻合。通過RNA-Seq、ChIP-Seq和雙螢光素酶實驗表明,TAGL1影響葉綠素合成及葉綠體發育相關基因的表達。在7份商業番茄品種及LA3530(AC背景,果實表現為條斑表型)對SNP(SL2.50ch07_63842838)分析,表明此SNP與條斑性狀緊密連鎖,暗示著甲基化這種表觀修飾是由DNA水平上序列差異引起的。在淺綠條斑和綠條斑中進行小RNA的高通量測序,從TAGL1的第二內含子中MITE轉錄出來的siRNA在綠條斑中表達高於淺綠條斑,此siRNA可能參與影響TAGL1啟動子甲基化。
在條斑番茄品種中,TAGL1僅在果實表達差異性表達,產生了條斑的表型,豐富了番茄果實顏色類型。針對保守的SNP,研究團隊開發了標記,可以用於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育種。華中農業大學番茄課題組的博士研究生劉根忠為本文第一作者,張餘洋教授為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