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成功克隆決定番茄果實硬度的新基因

2020-12-05 中國生物技術網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品質分子改良課題組克隆了番茄中果實硬度關鍵調控基因FIS1,並揭示了該基因在番茄果實硬度形成中的功能,解析了赤黴素通路介導的番茄果實硬度的調控機制,為改良果實硬度提供了新的位點和策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據崔霞研究員介紹,果實硬度直接影響番茄的耐儲運性和經濟價值,是番茄育種中重要的目標性狀之一。但是果實硬度也是受多因素影響的複雜性狀,解析果實硬度的分子調控機制具有極大的挑戰性。雖然前人已經定位一些控制果實硬度的QTL位點,但是尚沒有基因被克隆,對其調控機制的研究也鮮有報導。

研究者利用番茄的重組自交系群體,通過關聯分析獲得了一個調控番茄果實硬度的主效QTL位點qFIS1。圖位克隆發現該位點是由於一個編碼赤黴素2-氧化酶的基因FIS1的突變造成的。栽培番茄中FIS1的突變,導致果皮中活性赤黴素含量升高,果皮角質層發生變化,角質和蠟質合成增多,因此果實硬度增加、貨架期延長。除此之外,FIS1對果實硬度的改變,並不影響果實發育和風味等重要性狀。對該位點進行基因編輯改良,可以顯著增加番茄果實的硬度。因此該研究不僅首次證明了赤黴素參與調控番茄果實成熟過程中的果實硬度形成,而且為果實硬度的育種選擇和定向改良提供了理想靶點。

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中國農科院科技創新工程資助。(通訊員 陳旭)

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9705-w

相關焦點

  • 今日科技話題:嫦娥五號、雜交水稻、克隆新基因、中和抗體、小...
    今日科技話題:嫦娥五號、雜交水稻、克隆新基因、中和抗體、小「月亮」、量子點發光強度倍增方法 2020-11-25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華中農業大學在番茄果實顏色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in fruit」的研究論文,克隆了番茄果實顏色GS基因位點,揭示了轉錄因子TAGL1調控番茄果實顏色形成的分子機理。  園藝果實色彩斑斕是由於葉綠素和類胡蘿蔔素等色素多樣性積累。番茄果實表面不均勻分布使得番茄產生條斑表型,在番茄綠熟階段,葉綠素在果實表面差異性積累,進而綠熟期果實表面呈現綠條斑和淺綠條斑隨機分布;紅熟階段番茄果實表麵條斑產生,是由於果實表面類胡蘿蔔素不同組分及其含量差異性。
  • 多國科學家共同完成番茄全基因組精細序列分析
    新華網北京5月31日電(記者 吳晶晶)由來自中國、美國、荷蘭、以色列等14個國家的300多位科學家組成的「番茄基因組研究國際協作組」經過8年多努力,完成了對栽培番茄全基因組的精細序列分析。這項成果31日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上。番茄是研究果實發育的經典模式植物,其基因組有12條染色體。
  • PNAS|一個負調控番茄果實大小ENO基因被發現
    Yuste-Lisbona, Antonia Fernández-Lozano和Rafael Lozano來自西班牙、德國和法國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基因開關ENO(花器官數量過多)可以調節番茄果實。在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雜誌上的論文中,該研究小組介紹了他們利用基因測序和編輯技術來識別決定果實大小的基因開關。
  • 我省科學家成功克隆 水稻白葉枯病「剋星」基因
    我省科學家近日讓水稻配上了克隆技術的「探測儀」,由此分離鑑定出一種水稻白葉枯病的「剋星」基因——Xa7,成功破解了生物學界20多年懸而未決的難題,有望突破水稻白葉枯病長效防控的瓶頸。利用水稻自身的抗病基因培育抗病品種是防控白葉枯病的最佳手段。專家指出,此前我國在主栽水稻中也引入過部分抗性基因,但絕大多數高抗基因持久性較差,經歷數輪栽種後,這些品種又逐漸失去抗病性。而Xa7基因對白葉枯病菌抗性高,並且溫度越高,效果越好,適應全球氣候變暖條件下的水稻育種與生產利用。
  • 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利用國際領先
    原標題: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利用國際領先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第二代測序技術開展蔬菜基因組研究的國家,中國農科院、北京農林科學院、中科院遺傳所和華中農大等優勢
  • 研究發現番茄果實中葉綠素代謝調節基因—新聞—科學網
    番茄果實成熟過程中伴隨著葉綠素的降解,類胡蘿蔔素和類黃酮的積累。
  • 中國科學家成功克隆水稻白葉枯病「剋星」基因
    中國科學家成功克隆水稻白葉枯病「剋星」基因 新華社北京1月13日消息,近日,我國科學家成功克隆水稻白葉枯病的「剋星」——持久抗病基因Xa7。
  • 「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⑧ | 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
    08「十三五」農業十大科技成果黃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組學研究利用國際領先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第二代測序技術開展蔬菜基因組研究的國家,中國農科院、北京農林科學院、中科院遺傳所和華中農大等優勢團隊合作,先後繪製完成了黃瓜、番茄、西瓜、大白菜、甘藍等蔬菜作物的全基因組序列圖譜和變異圖譜,在國際上處於領跑地位
  • HR| 開發番茄果實特異性基因編輯助力植物必需基因的功能研究
    ,該技術介導的基因修飾通常是瞬時或穩定遺傳的基因改變。Cas9的表達,通過設計SgRNA靶向外源插入GFP基因和內源SlEZ2基因進行測試,證明該編輯系統可以在番茄中實現果實特異性編輯。如圖1所示,gGFP轉基因家系的果實在結果期綠色螢光消失,而種子中保持著螢光,該觀察結果與PPC2基因在種子中表達量較低的結果一致。進一步研究發現該轉基因家系可以穩定遺傳給後代,但T1代中大部分幼苗遺傳非編輯的GPF序列,這與在種子和幼苗中PPC2介導的Cas9較低表達量相關。
  • 學術頭條:牛津新冠疫苗臨床中期結果出爐,新冠零號病人或不只一位...
    一項《自然·物理學》上的新研究揭示了該細菌構建這一結構的機制。科學家利用顯微鏡記錄了黃色粘球菌的運動。科學家克隆番茄果實硬度新基因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以下簡稱蔬菜花卉所)品質分子改良課題組克隆了番茄中果實硬度關鍵調控基因FIS1,並揭示了該基因在番茄果實硬度形成中的功能,解析了赤黴素通路介導的番茄果實硬度的調控機制,為改良果實硬度提供了新的位點和策略。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
  • 科學家利用基因與手工克隆技術研製成功迷你「豬堅強」
    科學家利用基因與手工克隆技術研製成功迷你「豬堅強」 2015-09-23 23:13:1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克隆技術很發達,為什麼無法克隆頂級科學家?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科學家將科學技術大幅提升,比如:瓦特改良蒸汽機,使得全球進入工業化時代;鄧稼先研製成功兩彈一星,大幅度提高我國國防實力。為什麼不克隆科學家?拋開其他因素,我們先談一下克隆。雖然克隆技術在上個世紀就已經出現,而且還成功地克隆出了哺乳動物多莉羊,以及各種魚類海鮮。但是靈長類動物的克隆,卻是整個克隆技術裡面最難的一環。
  • 克隆技術很發達,為什麼無法克隆頂級科學家?
    既然科學家們是全人類的財富,那我們能不能通過克隆的方式將科學家們克隆出來呢?為什麼不克隆科學家?拋開其他因素,我們先談一下克隆。雖然克隆技術在上個世紀就已經出現,而且還成功地克隆出了哺乳動物多莉羊,以及各種魚類海鮮。但是靈長類動物的克隆,卻是整個克隆技術裡面最難的一環。首先我們知道,克隆需要用到雌性的卵細胞。
  • PNAS:揭示DNA甲基化對番茄果實成熟的重要作用
    該研究利用CRISPR/Cas 9技術獲得了番茄sldml2 的突變體植株,發現了番茄SlDML2 調節的DNA去甲基化不僅可以激活成熟需要的基因,同時還可以抑制成熟不需要的基因,在調節番茄果實成熟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DNA甲基化是一種保守的表觀遺傳學標記,在生物發育和環境應答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調控作用。
  • ...變大的秘密——番茄遺傳研究的重要成果於《自然 遺傳學》雜誌...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全球番茄的總產值為550億美元。在科研上,番茄也是研究植物遺傳、發育和生理的高等模式植物。今天我們食用的大果栽培番茄是由野生番茄馴化而來的。在長期的馴化過程中,野生番茄果實在重量、顏色、形狀等方面發生了顯著變化。野生番茄果實非常小,重量僅1-2克,而現代栽培番茄的果重是其祖先的100多倍。然而,番茄人工馴化過程一直未有全面研究。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39期:我國科學家成功克隆抗紋枯病基因
    我國科學家成功克隆抗紋枯病基因 為玉米、水稻抗病育種提供有效途徑近日,山東農業大學儲昭輝團隊聯合華中農業大學嚴建兵課題組取得重大研究,成功從玉米中克隆得到針對紋枯病的抗病基因,並揭示了該型基因產物增強植物抗病性的新機制。
  • 朱健康等揭示DNA甲基化對番茄果實成熟作用—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中心
  • 內含福利|不苦黃瓜、辣番茄,科學家研究的這些新植物你敢吃嗎?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公布一則消息,稱研究發現了控制黃瓜苦味物質合成的基因。同時,巴西維科薩聯邦大學植物生理學家也發表論文表示,將試圖通過基因編輯技術造成一種能產生大量辣椒素的番茄。看起來好像都很厲害的樣子,但如果這些蔬菜擺在餐桌上你敢吃嗎?今天就跟知食君一起來看看這些超乎你想像的研究。
  • 上海生科院揭示DNA甲基化對番茄果實成熟的重要作用
    該研究利用CRISPR/Cas 9技術獲得了番茄sldml2 的突變體植株,發現了番茄SlDML2 調節的DNA去甲基化不僅可以激活成熟需要的基因,同時還可以抑制成熟不需要的基因,在調節番茄果實成熟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